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花木民俗文化/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家庭家居-宠物
作者 李湧
出版社 中原农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李湧编著的《中国花木民俗文化》中不仅对每种花木的起源、历史、演变追根溯源,并且对这些花木的生长特性、花色品种、形态、性状、食用、药用、实用价值、栽培情况等方面也都加以简要介绍,让人们对这些花木都有所了解。

内容推荐

花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民俗紧密相联,可以说没有花木就没有中国民俗文化。由李湧编著的《中国花木民俗文化》中正是结合与花木相关的民俗风情、民间传说故事、花仙木神、节日习俗、民谣俚语等民间文化,使这些花木意象内涵更深厚,突显了花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中国花木民俗文化》除了可以增加人们的花木知识外,也会让人们更加热爱花木、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大自然。

目录

中国是花木之乡(序)

疏影横斜水清浅——趣话梅花

空谷佳人报岁开——趣话兰花

带雪冲寒折嫩黄——趣话迎春花

唯有山茶偏耐久——趣话山茶花

紫蓓营中香满襟——趣话瑞香花

花中此物似西施——趣话杜鹃花

成都海棠二月开——趣话海棠花

雪缀云装万萼轻——趣话樱桃花

占断春光是此花——趣话桃花

一径浓芳万蕊攒——趣话李花

一树春风属杏花——趣话杏花

一株香雪媚青春——趣话梨花

几树半天红似染——趣话木棉花

腻如玉脂涂朱粉——趣话玉兰花

紫荆花开春庭暮——趣话紫荆花

牡丹天香真国色——趣话牡丹

露红烟紫不胜妍——趣话芍药

化作斑斓锦片新——趣话石竹花

紫藤花蔓宜阳春——趣话紫藤花

芳兰移取遍中林——趣话百合花

天下无双独此花——趣话琼花

占得佳名绕芳树——趣话金钱花

又见春光到楝花——趣话楝花

花发金银满架香——趣话金银花

栀子孤姿妍外净——趣话栀子花

芭蕉不展丁香结——趣话丁香花

一年长占四时春——趣话月季花

嘉名谁赠作玫瑰——趣话玫瑰花

并占东风一种香——趣话蔷薇花

一年春事到茶■——趣话荼■花

却将密绿护深红——趣话石榴花

凌波仙子静中芳——趣话荷花

百步清香透玉肌——趣话含笑花

唯有葵花向日倾——趣话葵花

扶桑解吐四时艳——趣话扶桑花

披云似有凌云志——趣话凌霄花

楚宫花态至今存——趣话虞美人花

灵种传闻出越裳——趣话茉莉花

香红嫩绿正开时——趣话凤仙花

紫薇长放半年花——趣话紫薇花

晓卸蓝裳着满衫——趣话牵牛花

朝开暮落复朝开——趣话木槿花

醉里遗簪幻作花——趣话玉簪花

高冠独立似晨鸡——趣话鸡冠花

竹桃今见映朱栏——趣话夹竹桃花

桂子飘香月下闻——趣话桂花

只有芙蓉独自芳——趣话木芙蓉花

此花开后更无花——趣话菊花

水沉为骨玉为肌——趣话水仙花

万年青翠果浓红——趣话万年青

四季常青花果红——趣话吉祥草

青盆水养石菖蒲——趣话菖蒲

毒沴何须采艾禳——趣话艾草

萱草亭亭解忘忧——趣话萱草

神灵之芝延寿辰——趣话灵芝

白玉明肌裹绛囊——趣话荔枝

最是橙黄橘绿时——趣话橘子

不妨银杏伴金桃——趣话银杏

满插茱萸望避邪——趣话茱萸

灵药枸杞可延龄——趣话枸杞

天橘救母福寿长——趣话佛手

殷殷红豆寄相思——趣话红豆

霜叶红于二月花——趣话红叶

清明家家插杨柳——趣话柳树

嫩叶葱葱不染尘——趣话国槐

梧桐叶落尽知秋——趣话梧桐

嘉名端合纪青裳——趣话合欢

灵椿易长且长寿——趣话椿树

雪压青松挺且直——趣话松树

柏坚不怕风吹动——趣话柏树

咬定青山不放松——趣话竹子

附录

 一、中国十大名花

 二、二十四番花信风

 三、以花表意的花语

 四、“花友”与“花客”

 五、花品

 六、赠花与表意

 七、十二月花令

 八、十二月花神

 九、花木的雅名与并称

 十、花木与节日民俗

 十一、十二月花儿歌

 十二、中国各省(自治区、市)花一览表

 十三、世界各国国花一览表

百花争艳吐芳菲(后记)

试读章节

带雪冲寒折嫩黄

——趣话迎春花

新春佳节刚过,还是寒气料峭的早春时节,在公园或花圃之中,那簇簇纤枝披拂、婀娜多姿、迎寒竞放的一串串黄花,已向人们传递来春天的好消息,那就是迎春花。

迎春花,多么美丽、动人、有魅力的名字!她用盛开的鲜花拥抱春天,迎接春天的到来,是春之使者,春之女神。

“百卉前头第一芳。”因迎春花于春首先百花而开放,故名。中国是迎春花的故乡,原生于高山岩石和山野之间,后被移入庭园、篱边栽种,成为人们喜爱栽种的花卉。

迎春花属木樨科落叶灌木,丛生,枝条细长,纷披下垂,先花后叶。初春时枝条上爆出一朵朵小黄花,花朵六裂,形似一个个小金钟,因此,人们又称它为“金钟花”。迎春花,花色似金,缀满枝条,像一条条金色带子,故又称其为“金腰带”。

关于迎春花称“金腰带”,还有一段感人肺腑的神话传说故事呢!

远古时候,大地经常洪水成灾,老百姓苦不堪言。帝王舜便命大臣鲧带领人们治理洪水,可是鲧治了几年怎么也治不了,并且洪水越来越泛滥。后来鲧死了,他的儿子禹又继承父志,带领人们治理洪水。

有一次,禹在涂山查水路时摔下山,一位叫迎春的姑娘发现后救了他,治好了他的伤。禹很是感激,两人也产生了感情,并订下了终身。禹伤好后,又要去查水路,寻找治理洪水的办法。迎春姑娘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恋恋不舍。迎春姑娘送了一段路程,禹让她回去,并把系在腰上的一条金色腰带解下来送给迎春姑娘说:“你回去吧,等我治好了洪水,一定会回来的。”

禹转战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带领人们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几年后,百姓安居乐业。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禹高兴地想赶回家与自己心爱的妻子团聚。当他快到家时,远远看见家门口迎春姑娘正向他招手。他高兴地奔跑到迎春姑娘跟前一看,啊,迎春姑娘怎么成了一尊石像!禹顿时泪流满面,心如刀割。

原来是禹走后,迎春姑娘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一年四季都在家门口盼着禹回来。等啊,等啊,冬去春来,一去几年,一直不见禹回来。天长日久,迎春姑娘变成了一尊石像,头发长成一簇簇披拂的枝条。

禹见自己心爱的姑娘为盼自己回来竟变成了石头,就扑在石头上痛哭,泪水落在枝条上,一会儿开出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六瓣小花儿,那一枝枝柔条像一条条金色的腰带在飘拂。因姑娘名迎春,从此,人们为纪念这位姑娘就叫这花为“迎春花”。因那一条条迎春花枝像一条条金色的腰带,又称其为“金腰带”。

迎春花小巧玲珑,绿条纤长,带雪冲寒,最早为人们揭开春天的帷幕,迎来一个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春天。但它绝不孤芳自赏,自我炫耀,与百花一起为人间共吐芬芳,表现了迎春花柔弱中蕴藏着刚毅、坚强、无私的性格和品德,故唐代大诗人自居易在他的一首《玩迎春花赠杨郎中》诗中赞道: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凭君与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开。

诗中写出了迎春花迎寒而放,开金花,带绿萼,世上有哪些黄色花能与此相比,并劝告世人不要把迎春花当一般的蔓菁(即芜菁,俗名大头菜,开黄花)来看待,写出了迎春花非同一般的高雅品格。

其实,世上很多东西都容易混淆。春天,当迎春花盛开时,也有一种花与它同时开放,在枝上开满金黄色小花,与迎春花很相似。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二者是有区别的。P13-15

序言

中国是花木之乡

花木文化,其实就是生态文化、生活文化。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联。大凡人们的衣食住行、节日庆典、婚姻礼俗……无不与花木密切联系在一起,花木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亲密伴友。试想,假若我们的生活没有了花木,那将是一个多么暗淡、凄凉、可怕的世界。因此可以说,没有花木就没有人类、没有世界。

中国花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与花木有着特殊的关系,在我国古遗址发掘中已发现7000多年前的桃核,华夏民族的图腾柱上,就已刻有先祖们对花木的尊崇和赞美;我们的智慧先祖神农亲尝百草,以解决人们的饮食和病痛问题,便有了取之不尽的食物和药物之源;商、周时代,先民们已开始知道簪花、食花、饰花,祭祀时有扎花船、花车、花屋,跳花舞的习俗;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几乎篇篇与花木有关,书中所记花木已达150多种;中国历代文人贤士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甚至我国革命前辈周恩来、朱德、陈毅无不爱花、种花、赞花,与花木为伍、为友、为伴。是花木滋养了华夏民族,是花木培育了中华名士,是花木张扬了中华美德。

中国人对花木情感深厚、独特。仅从我们中华民族称为“华夏”就可以看出端倪。华者,花也;夏者,大也。华夏,即指大花、美花、有文采之花。我们的先祖从来不把花木看做外在的自然物,认为花木与人一样是有灵性、有生命的活物。他们还认为宇宙间有三种活物:人、花木、禽兽。三者之间并无等级高低之分,他们都是天、地的产物,区别仅在于“人顺生,草木倒生,禽兽横生”。所以,我们的先祖与花木和谐友爱、亲密相处。他们宁可食无肉,行无车,寝无席,但不可生活中无花木。我们再从古人给花木命名来看,就可了解到人们与花木的亲密关系,如空谷佳人、玉美人、睡美人、凌波仙子、翠盖佳人、雅客、韵友、密友、好女儿、美人蕉、君子兰、十二友、十二师、十八学士,等等。这些也说明了人们对花木的尊崇和友好关系。

儒、道、释对我国影响深远,从古代典籍和文学作品中还可以看出,古人认为花木具有神灵之气,于是产生了很多花仙木神。他们把一些喜爱的花木看做神,把神比做花木,把那些高贤人物、美好事物、高尚品质、崇高人格都寄寓在这些花仙木神之中,并赋予其更丰富多彩的意蕴和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花木的情感和爱好也日益加深,现在谁家不栽种几盆花卉,以点缀美化生活,增加生活情趣?《中国花木民俗文化》正是为适应人们的生活需要而出版的。本书在编写中突出了以下四大特色:

一、彰显中国特色

中国花木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可以说中国是花木之乡。本书中所收花木多为中国所产,即使书中有些花木后来是从国外引入,也已在中国繁衍生长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后又经过中国劳动人民的辛勤培育和改良,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沃土中,而对于那些引入中国不足千年的花木均未收入。如原产于墨西哥的大理(丽)花,原产于非洲的君子兰等。

二、民俗文化丰厚

花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民俗紧密相联,可以说没有花木就没有中国民俗文化。书中正是结合与花木相关的民俗风情、民间传说故事、花仙木神、节日习俗、民谣俚语等民间文化,使这些花木意象内涵更深厚,突显了花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本书除了可以增加人们的花木知识外,也会让人们更加热爱花木、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大自然。

三、阅读情趣浓郁

花木类图书过去出版过一些,但多为栽培技术和插花艺术方面的,而且均以叙述语言介绍花木方面的科技知识,读时显得有些呆板枯燥。而本书则侧重于花木民俗文化方面,并串人相关花木的名人逸事、历史典故、诗词歌赋等。为使本书阅读时给人以美的文化艺术享受,文章不拘体格形式,采用散文诗的笔法,并配有与内容相关的图画,图文并茂,读来给人以灵活轻松、情趣盎然之感。

四、内容丰富多彩

本书中不仅对每种花木的起源、历史、演变追根溯源,并且对这些花木的生长特性、花色品种、形态、性状、食用、药用、实用价值、栽培情况等方面也都加以简要介绍,让人们对这些花木都有所了解。

本书后还附有《以花表意的花语》、《花木的雅称与并称》、《“花友”与花客》、《花品》、《赠花与表意》、《二十四番花信风》、《十二月花令》、《十二月花神》、《十二月花儿歌》、《花木与节日民俗》、《中国各省(自治区、市)花一览表》、《世界各国国花一览表》等。可以说本书是一本熔知识性、文化性、资料性、民族性、历史性、研究性于一炉的中国花木小百科全书。

另外,笔者曾专业学习过几年园林艺术,后来又到园艺厂当过技术员,对花木和花木文化有浓厚兴趣。书中对中国花木的历史进行了挖掘和探索,从这些花木的史料和别称中发现了有些花木并非像过去人们认为的那样,是从外国引入的,而是最早产于中国,只是名称叫法不同而已。由此,也增加了本书的研究性。因这仅为一家之言,还有待于专家们去探究、考订。本书在编写时得到民俗专家高天星、乔台山等先生的指导,并由李冉、郑洁作了精美插图,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笔者知识浅薄,文字所限,难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有疏漏或错误之处,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后记

百花争艳吐芳菲

花木,大自然美丽的女神。她集聚精华,荟萃灵秀;绚丽多彩,彩绘世界。

花木,人类的亲密朋友。她美化环境,装点江山;净化空气,沁人心脾。

花木,是美的象征,千姿百态,高雅神韵;色彩缤纷,馨香馥郁;赏心悦目,芳香可人。

花木,是爱的种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临别留芍,友谊长存;蜂戏蝶舞,播种传粉。

中国花木文化悠久厚重、源远流长。她起源于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与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同生共荣,经久不衰!

中华民族故称为“华夏”。华者,花也;夏者,大也。从这个意义上看,所谓华夏,即花之大者、美者。可见中国花木文化内涵之深蕴久长。

中国是花木王国,花木的发源地。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木种类最多、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花木是中国与世界友谊的纽带。中国花木很早就传至日本、韩国,18世纪已风靡欧洲,甚至西方花卉专家说:如果没有中国的花卉,世界就不成其为花园。因此,中国享有世界“花园之母”的美誉。中国的花木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国文明宝库,也对整个人类文明和世界花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中国花木文化是根文化、种子文化。她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无处不渗透着中国花木文化的滋养。请看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花仙木神正飘然而来;

历代吟咏花木的诗词歌赋,不绝于世,千秋传唱;

绘画花木的丹青翰墨,百卉吐蕊,群芳生香;

花舞乐曲,轻飚飘飘,韵律悠扬;

花肴美馔,五味飘香,滋养健康;

花熏香茗,清香高雅,友谊传情;

玉瓶插花,春意融融,意趣盎然;

民俗风情,百花献瑞,万卉呈祥;

岁时节庆,花会花展,花海潮涌……

中国花木文化世世芬芳,万代飘香。中国花木文化内涵丰富,意蕴深长。她与文学、艺术、科技、宗教、民俗等门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辉映。

花木即人,人亦花木。花木有灵,人与花木和谐共存。中国人对花木的情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清人张潮《幽梦影》日:“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花木无言胜有言。花或浓或烈,或素或雅,或诉情肠,或表言志,均能给人以情致,给人以高雅,给人以希望,给人以理想。这是中国人所感悟到的花的巧语睿言。

千百年来,花木深获历代仁人志士的喜爱和青睐,博得历代文人墨客的赞美和歌咏,他们爱花、种花、赏花、用花、咏花、画花,借花木抒怀言志,依花木传情表意。屈原大夫植兰九畹,陶潜隐居采菊东篱;李白斗酒醉卧花荫,杜甫孤旅寻花江畔;苏东坡贬职黄冈亲植海棠,林和靖以梅为妻鹤为子;周敦颐咏莲成绝唱,陈毅元帅借松柏抒怀咏志。中国花木文化博大精深,辉煌厚重,千秋传唱,万世芬芳。

花木成为人们心中美的象征和希望的寄托,不仅装点了大地,美化了环境,促进了人类文明,增强了人们健康,而且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花木陶冶了人们的情趣,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神话天女散花,已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祖国山河和大自然的热爱。

朋友,请打开本书,一书在手,花木文化、花木知识美不胜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23: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