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解密档案中的瞿秋白/解密档案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秋实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瞿秋白(1899.1-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栋梁之才。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由张秋实编著的《解密档案中的瞿秋白》主要依据苏联解密档案,生动讲述了瞿秋白与苏联、共产国际之间的恩恩怨怨,披露了过去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内容推荐

《解密档案中的瞿秋白》主要依据苏联解密档案,生动讲述了瞿秋白与苏联、共产国际之间的恩恩怨怨,披露了过去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内忧外患封建大家族破灭的家庭悲剧,促使瞿秋白冲决罗网,毅然决然选择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为此,1920年瞿秋白去了苏俄。这一去便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苏俄和共产国际结下了长达15年的不解之缘。从此,他由一个寻常的江南才俊成长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战士和领导人,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但是,与其他早期中共领导人不同的是,此后直到他牺牲前的15年革命生涯,甚至婚恋生活,都脱不开莫斯科对他的影响。无论他是被推上政治舞台的巅峰,还是被打入政治命运的低谷,都紧紧连着他与莫斯科15年时顺时逆的政治情缘的变化。

《解密档案中的瞿秋白》由张秋实编著。

目录

一、走向赤俄的中国记者

1.家庭裂变致他满心问号

2.“内的要求”引他关注苏俄

3.创办《新社会》,探究社会主义

4.应聘《晨报》和《时事新报》驻俄记者

5.与苏俄和共产国际结缘

二、在莫斯科的赤潮中入党

1.哈尔滨得“空气”满洲里得“事实”赤塔得“理论”

2.列宁、共产国际与“东方路线”

3.莫斯科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

4.张太雷抵莫介绍入党

5.两次目睹列宁的风采

三、从记者到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1.写作《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2.宣传报道新俄国的“斯特拉霍夫”记者

3.宣传和研究共产国际的人

4.参加共产国际三大,了解中共建党情况

5.东方大学中国班教学翻译

四、跟随陈独秀回国

1.“领受新旧俄罗斯文化的甘露”

2.病中感叹自己是“多余的人”

3.为列宁接见远东大会的中国代表当翻译

4.进入维经斯基和马林的视野

5.跟随陈独秀回国

五、马林的坚定支持者

1.被马林误记参加西湖会议

2.党刊编辑岗位显才华

3.中共三大上马林的坚定支持者

4.马林说:瞿秋白“是这里最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

5.马林意外成为瞿王爱情的牵线人

六、在鲍罗廷与中共中央之间

1.被鲍罗廷点名调到“鲍公馆”

2.协助鲍罗廷打开国民党改组良局

3.返上海推动《民国日报》改组

4.成为鲍罗廷与中共中央的“中介环节”

5.陈独秀“中止”瞿鲍合作关系

七、置身国共合作与斗争的旋涡

1.革命与爱情交织的爱与痛

2.上海大学的斗争风云

3.鲍罗廷夫妇无意中开启瞿杨师生之恋

4.参与有争议的“上海谈判”

5.退出国民党二届中执委名单

八、代号为“文学家”的远东局“常任副代表”

1.“解决问题的,只有热血”

2.迎头痛击“戴季陶主义”

3.代号为“文学家”的远东局成员

4.随远东局使团到广州调查

5.协调维经斯基与鲍罗廷的关系

九、从上海到大革命中心武汉

1.参加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

2.中央委员会里的孤立者

3.参与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4.支持毛泽东重视农民斗争

5.主持中央联席会议

十、五大及其后的抗争与妥协

1.在党的五大上疾呼“我们党是有病”

2.与五大构成耐人寻味的关系

3.宣传鼓动战线上的斗争与策略

4.在罗易与鲍罗廷的争论中摇摆不定

5.五大后“跟着鲍罗廷的路线跑了”

十一、转折关头担大任

1.共产国际派了个“少不更事”的新代表

2.紧急关头主持召开紧急会议

3.罗米纳兹的政治搭档

4.妥善处理“罗亦农事件”

5.转折关头保组织、辟新路

十二、莫斯科郊外五一村的主角

1.根据共产国际指示赴莫筹备召开中共六大

2.中共六大政治报告和文件的主要准备者

3.遭到严厉批评的大会主角

4.莫斯科有了取而代之的理想人选

5.唱主角却没有被大会选为继任

十三、首任代表团长绕不开的问题

1.共产国际六大的理论冲击和困惑

2.质疑“第三时期”理论被布哈林批评

3.卷入罗米纳兹与佩佩尔的争论

4.面临留俄学生风波的“后遗症”

5.棘手的“江浙同乡会”事件

十四、莫斯科的阴晴岁月

1.亲情莫斯科

2.心系革命和同志

3.研究和演讲中共党史

4.“武装保卫苏联”问题

5.赞成开除陈独秀党籍

十五、顶着压力回国

1.起草指示信带来“富农问题”的分歧

2.矫正留俄学生教育问题惹来麻烦

3.中大“清党”的冲击来势凶猛

4.张国焘反戈一击一

5.顶着压力回国

十六、纠“左”有功反挨批

1.避不开远东局与中共中央的矛盾

2.被共产国际“重用”

3.与远东局沟通、协商纠“左”问题

4.主持召开六届三中全会

5.纠“左”有功反挨批

十七、遭遇上下左右夹击

1.成为莫斯科“缺席的被告”

2.远东局眼里“不老实的人”

3.面临王明宗派小集团“逼宫”

4.被罗章龙派与何孟雄派围攻

5.打击之中不忘尽领导革命本分

十八、被“赶出"中共中央政治局

1.莫斯科指示:把斯特拉霍夫赶出政治局

2.在六届四中全会的批判声中下台

3.被逼连续发表“拥护”声明

4.“谢绝”莫斯科的新职务安排

5.并非多余的话:之华,我走了

试读章节

瞿秋白与莫斯科的政治情缘,起源于1920年他应聘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驻俄记者。应该说,担任驻俄新闻记者是瞿秋白与苏俄和共产国际结缘的一个重要契机、但是促使他走向赤俄,进而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还有其更重要更个性化的原因。

1899年1月29日傍晚,瞿秋白诞生于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青果巷86号八桂堂天香楼。辛亥革命后,阳湖并人武进县,1949年4月江苏解放后,武进城区划人常州市。因此,他与同样诞生于江苏武进和常州的中共早期著名领导人物恽代英和张太雷被并称为“常州三杰”。

瞿秋白的出生地八桂堂是一栋豪华住宅。他是这家的长子,常人头顶通常只有一个发旋,而他却有两个,于是他被喜欢咬文嚼字的父亲瞿世玮取奶名“阿双”。长大后,他自己改名为“瞿爽”、“瞿霜”,依然是“双”字音。不过“爽”、“霜”都与秋天相连,由此演义,他又给自己取了笔名“秋白”。

瞿秋白出生于一个世代读书、世代做官的封建大家庭。据考证,八桂堂之名源于明代唐荆川故居“唐氏八宅”中的一宅。大约在明朝万历年以前,常州抗倭名将唐荆川在青果巷内建造易书、筠星、四并、复始、松健、礼和、八桂、贞和八堂。这八大旧宅在明清交替之际,因唐荆川的后裔抗清而被清朝官府查抄没收,有的贱价出售给他人。沧桑数百年后,瞿秋白那长期在湖北为官且与张之洞关系非同一般的叔祖父瞿廷韶约在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购得八桂堂旧宅,进行改造扩建,使之成为瞿氏豪华住宅。宦财丰厚的瞿廷韶购建八桂堂豪宅之后,又在觅渡桥大兴土木,建造“瞿氏宗祠”,以备他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之用。

到瞿秋白出生时,真正维持瞿氏封建大家族地位的并不是他的亲祖父瞿廷仪而是他的叔祖父瞿廷韶。瞿廷仪一生官场不得志,一直是弟弟瞿廷韶的幕僚,其子瞿世玮(瞿秋白的父亲)更是“终身未仕”。由于瞿秋白祖父离世过早,瞿秋白父亲又不能独立撑持门庭,因此,秋白一家实际上是靠叔祖父瞿廷韶的官俸供给为生。1900年冬瞿廷韶由湖北按察使升任湖北布政使。瞿秋白一家随祖母寄居在武昌瞿廷韶的官邸。八桂堂建成后,瞿秋白祖母携子女返回常州,住进八桂堂。之后,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在这里结婚生子,依靠叔父瞿廷韶的接济,勉强过着士阶层的生活。因而,瞿秋白也“过了好几年十足的少爷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世代读书,也世代做官”的“士的阶级”是寄生于封建专制政治基础上的产物,主要是依靠封建王朝俸禄而生存的。因此,随着封建王朝的终结,“士的阶级”也面临着树倒猢狲散的命运。与此相应的是,常州瞿家大族也开始日落西山了。

1903年7月,瞿廷韶在湖北任上病故,同年12月灵柩运回常州安葬。接着遗属开始瓜分遗产。1904年1、2月间,瞿秋白一家被“劝出”八桂堂,当时他5岁左右。离开八桂堂后,瞿秋白一家主要租住其祖母娘家庄氏的“星聚堂”,每月租金7元。星聚堂虽不及八桂堂豪华气派,但对像瞿世玮这样没有独立经济来源,仅靠兄弟姐妹和亲戚接济的破落户子弟来说,还算不失为一个体面的住处。瞿秋白一家在星聚堂住了近10年,这期间虽然不断添人进口,日子越过越紧,但是日常生活消费靠多处接济还能勉强维持。

在家庭地位一天天坠人社会底层的过程中,瞿秋白一天天长大,并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和社会革命教育。这些教育对他后来勇于赴俄、走上革命道路非常重要。入住星聚堂后,瞿秋白进庄氏塾馆读书,两年后入新式学堂冠英小学就读。冠英小学的创始人是瞿秋白祖母的堂弟庄苕甫,他主张维新,曾列名公车上书,晚年在家乡办新学。在他的主持下,冠英学堂成为最早聘请“洋教习”全面施行新式教育的学堂。瞿秋白在这里开始接受新式教育,这使他的知识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同时西方社会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近代政治思想观念、近代自然科学原理等,逐渐使他养成了一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开放型思维。这对他后来人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910年春,瞿秋白进入常州府中学堂(江苏省立第五中学)。常州府中是在清末废科举兴新学的热潮中焕发青春的。当时,老同盟会员、留日学生屠元博担任常州府中校长,教员中有不少是倾向进步的革命人士。常州辛亥革命秘密机关甚至就设在该中学。正因为如此,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校舍因驻兵而停学;加之瞿秋白身体不佳,几次休学。所以从1910年春到1915年夏,瞿秋白在常州府中时断时续地读了五年半却没有得到中学文凭。学校课程较多,有修身、读经、国文、外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兵操等内容。在常州府中,瞿秋白认识了后来在莫斯科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张太雷。当时在学生和学风中弥漫着革命的情绪,剪辫子、反抗学校顽固分子的事时有发生,瞿秋白曾因这类事还受过校方记过处分;而很多文史哲类书籍,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牡丹亭》等古代优秀诗文,《庄子集释》、《老子道德经》、《资治通鉴》和《太平天国野史》等经史书籍,以及当时风行的谭嗣同的《仁学》、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新民丛报》和严复译述的西方名著等,都是瞿秋白课外涉猎的内容。常州府中视野开阔的学习生活是处于成长期的瞿秋白接受近现代文化教育和社会革命教育的重要阶段。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