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形而上学思想》由于尔根·哈贝马斯所著,本书收集了我两年来所撰写的哲学论文,编排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当然,从这种随意的编排当中,也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前三篇论文是对近来要求回归形而上学思想的思潮所作出的反应。文章坚持一种带有怀疑色彩,但并不悲观失望的理性概念。第二编中的论文所讨论的是语言分析中的实用主义转型。它们的写作风格和前面的有所不同;它们在当代意义理论和行为理论语境中对交往理性概念进行阐明;其中有重叠的地方,虽说显得多余,但我没有把它们删除。第七篇论文从一个比较外围的角度讨论了和前面三篇相同的主题,而且是结合当前占统治地位的理性批判的语境主义变体来展开讨论。最后两篇论文从这种论证结构中清理出了两条线索,并且加以发挥:一条是个体的不可言说问题,另一条是,尽管本质上具有修辞特征,哲学文本为何没有融人文学范畴?
前言
第一编 回归形而上学?
第一章 移动的现代视界
1 种哲学思潮
2 现代思想的主题
3 认识与偏见
第二章 康德之后的形而上学
第三章 后形而上学思想的主题
1 形而上学面面观
2 程序合理性
3 里性的定位
4 语言学转向
5 超验的萎缩
第二编 实用主义转型
第四章 论行为、言语行为、以语言为中介的互动以及生活世界
1.1 言语与行为
1.2 交往行为与策略行为
2.1 意义理论中的语用学转型
2.2 从社会行为到社会秩序
3.1 形式语用学的生活世界概念
3.2 社会作为由符号建构起来的生活世界
第五章 意义理论批判
1 意义理论的三种命题
2 语义学和言语行为理论的局限
3 言语行为,交往行为,策略性互动
第六章 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
第三编 形而上学与理性批判
第七章 多元声音中的理性同一性
第八章 个体化与社会化:论米德的主体性理论
第九章 论哲学、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附录
第十章 书评:回归形而上学?
作者后记
人名索引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