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技术蓬勃应用,很多人对于如何正确合法地运用无线电波缺乏必要的了解。有很多人在飞机起降时,仍旧肆无忌惮地把玩着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不少人认为在公共场合里,运用电子类的“三无”产品与他人安全并无关系;还有人觉得无线电台是私人物品,我想设就设,跟别人没有关系。凡此种种,其实都涉及公共领域的无线电安全,李建昆编著的《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无线电波》将针对这些方面一一展开阐述,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操作,并且告知大家因此会造成的危害性后果,以及将承担的法律责任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无线电波)/无线电科普丛书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电子通讯 |
作者 | 李建昆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无线电技术蓬勃应用,很多人对于如何正确合法地运用无线电波缺乏必要的了解。有很多人在飞机起降时,仍旧肆无忌惮地把玩着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不少人认为在公共场合里,运用电子类的“三无”产品与他人安全并无关系;还有人觉得无线电台是私人物品,我想设就设,跟别人没有关系。凡此种种,其实都涉及公共领域的无线电安全,李建昆编著的《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无线电波》将针对这些方面一一展开阐述,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操作,并且告知大家因此会造成的危害性后果,以及将承担的法律责任等。 内容推荐 无线电波人人都知道,并且天天都在使用,但其包含的丰富内容并非人人都了解。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国家通信设施的建设加速,大家可能还对一些地方的通信天线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李建昆编著的《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无线电波》围绕无线电波原理、应用及管理三大中心,分成3个篇章展开介绍。第1篇就无线电波的原理展开阐述,通过原理解剖、历史回顾、信号传播等方面,让大家了解无线电波技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技术。第2篇就无线电波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让大家了解到其实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大磁体上,而且人体本身也是带红外波的放射源,从而打消人们对电磁辐射“谈虎色变”的误解。此外,还对个人及公众领域的各种应用分别进行了介绍。第3篇是管理规定篇,首先让大家认识到无线电波是一种国有自然资源,之后谈到了具体有哪些国家和地方的管理规定,最后阐明了无线电波对国家建设具有战略性的原因。 《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无线电波》架构紧紧抓住这样一个事实——人们其实生活在一个充满无线电波的自然空间,这些电磁波如影随形地跟随着我们,大可不必对其产生恐慌心理,我们要在安全界限内合理地运用它,为社会发展及个人应用创造出应有的价值。 目录 第1篇 基础理论篇 第1章 无线电概念解剖 2 章首导语 我们向湖面投入一块石头,可以看到以投入点为中心荡开一圈圈涟漪,在水平面四散开来传播。这里可以形象地把无线电理解为空气中的波浪,实际上它是一种由电磁振荡而引起的电场与磁场的波动,和水波在水面波动有相似之处。 1.1 我是谁——无线电到底是什么 4 1.2 打水漂——我是如何动起来的 7 1.3 隔空打牛——“无线”作用力的推手 10 1.4 一分为二——电磁场的波粒二象性 13 1.5 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痕迹 16 第2章 无线电史话串烧 20 章首导语 赫兹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电磁波,他将一小段导线弯成圆形,线的两端点间留有小电火花隙。因电磁波应在此小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而使电火花隙产生火花。所以他坐在一暗室内,检波器距振荡器10米远,结果他发现检波器的电火花隙间确实产生了小火花。 2.1 奥斯特——我被磁针撞了一下腰 22 2.2 安培——追着移动的“黑板”做题 25 2.3 法拉第——描绘不可思议的力线 28 2.4 麦克斯韦——接过大师火炬的思考者 31 2.5 赫兹——用实验证明理论的伟大 34 2.6 马可尼——穿越大西洋上空的奇迹 37 第3章 无线电原理揭秘 44 章首导语 由接收机中的选择性电路,选择所要接收的某个电台发射的无线电波,利用它直接去推动耳机是不行的,还必须经检波器使曾经被“寄载”的高频振荡波与高频信号分离,由检波器输出的音频信号送到耳机听筒,才可以收听到所需要的信号,所以结果就是“从汽车上下来的还是那个人”,远距离通信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3.1 硬币电池——从一个简单的实验做起 46 3.2 信号转换——将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48 3.3 产生振波——千里马就是这样炼成的 51 3.4 发送电波——将打包的产品推向天空 53 3.5 编码调制——传音入密的腾空筋斗云 58 3.6 解调信息——从车上下来的还是那人 61 第2篇 生活应用篇 第4章 地球就是一个大磁场 66 章首导语 地球的自转造成地核中的“涡旋 ”,从而产生磁场。地球是一个高速旋转的球体,在这个球体的中心里面充斥着液态铁。这种铁元素的涡旋状流动,再加上地核与地球各外层间差异旋转的加速效应,以及地球自身的自转,而使其产生电磁效应递增效果,从而使地球形成了一个综合磁场。 4.1 巨大泪滴——保护人类生存的磁层 68 4.2 美丽极光——与太阳风的亲密接触 71 4.3 大陆漂移——地球磁场变换的证据 74 4.4 候鸟迁徙——动物也在利用地磁场 78 4.5 司南传说——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发明 81 第5章 正确对待电磁辐射 87 章首导语 自然界有无数的电磁波放射源,海洋、山岭、岩石、土壤、森林、城市、乡村以及人类生产制造出来的各种物品,凡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环境,无一例外在发射着不同程度的红外线,因此人体本身就是红外辐射源,我们本身就是一只只“大老虎”。 5.1 以光之名——来自自然界的电磁波 89 5.2 天人合一——同质异名的两种辐射 92 5.3 人体温度——其实我们也是辐射源 97 5.4 基站辐射——比电视和空调更环保 100 5.5 和谐共生——分清辐射与污染的界限 103 第6章 在个人领域的各种应用 108 章首导语 现代的手机已经越来越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了。除了mp3、mp4、红外及蓝牙,新型的手机还可以用来发送传真,可以订餐和订票、可以看电影和电视、可以刷卡和消费,甚至可以视频通话!这些都是最初的手机发明者所始料不及的。 6.1 用耳朵听——收音机又响起熟悉的旋律 110 6.2 用嘴巴说——是谁抢走了我的麦克风 113 6.3 用眼睛看——家中必不可少的电视机 116 6.4 用牙口吃——微波炉是现代化烹调灶具 120 6.5 用手指使——越来越广泛的手机族群 124 第7章 在公众领域的各种应用 128 章首导语 对于需要覆盖的居民小区,由于这里是人口密集居住的场所,自然要建设相应的基站,以保证小区居民的手机能正常通话。否则就会出现网络“空洞”,用通信专业术语来讲,就是出现了“盲区”。我们所承受的基站辐射,远比家里的手机、电视机、收音机等发出的来得低。 7.1 通信基站——手机互相联系的保证 130 7.2 雷达应用——现代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134 7.3 导航应用——gps系统的前世今生 138 7.4 红外、蓝牙——近场通信的哼哈二将 142 7.5 wi-fi模块——走向4g的无线局域网 147 第3篇 管理规定篇 第8章 无线电频谱为何需国家统一管理 152 章首导语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在社会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生活空间密布着越来越多的无线电波。如果不划分好各种设备工作的波段,势必出现无线电波之间相互干扰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航行中的飞机受到干扰,因而失去与地面的联系导致空难。 8.1 无线干扰——飞机上为何不能打电话 154 8.2 波行其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57 8.3 各司其职——不同波段的使用范围 161 8.4 飞越国界——国际电信联盟的发展 168 8.5 业余电台——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火腿” 173 第9章 无线电频谱资源为何具有战略性 178 章首导语 现在人们生活的交通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已经形成了“铁水公空”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其无线电专用频率应用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交通体系的营运安全。要加强对民用航空、公路运输、轨道交通等专用无线电频率的监测,为各种交通运输“保驾护航”。 9.1 蓬勃发展——我国已成无线电利用大国 180 9.2 科研应用——从隔墙看人到遥望太空 184 9.3 国防建设——电子战在当代战争的运用 188 9.4 经济强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意经 192 9.5 集中管理——有效监管无线电的关键点 195 参考文献 200 试读章节 1.1我是谁——无线电到底是什么 当我们用计算机上网时,会发现每台主机的后面都拖着一根网线。剥开这根网线,会看见里面有很多扭成一股股的金属导线(如图1—2所示)。当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要传递信息时,通过这些导线会传送出高低各异的电平信号,以此来满足人们之间的通信需求。 在一个多世纪前,人们发现了无线电波。这种东西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于人们身边。区别于有线信号传输,用它来传递信息是不需要导线的,这为日后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基础。 什么是无线电呢?顾名思义,首先区别于有线传输,它是在空间传播的,所以冠以“无线”二字做定语;其次是后面的“电”,通俗角度说是电波,更严谨的解释应该是“电磁波”。 我们向湖面投入一块石子,可以看到以投入点为中心荡开一圈圈涟漪,在水平面四散开来向周围传播(如图1—3所示)。这里可以形象地把无线电理解为空气中的波浪,实际上它是一种由电磁振荡而引起的电场与磁场的波动,和石子引起的水面波动有相似之处。 当电场与磁场的波动在空间以水波形式传播时,这种随时间而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就称为电磁波。而无线电波就是这样一种电磁波。 电磁波的范畴可大了,按照电磁波频率递进的顺序,由低到高可以分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宇宙射线等。由此可见,无线电波仅仅只是电磁波大家族里的一员而已(如图1—4所示)。 无线电波在空间传播,根据频率(或者波长)的不同,有着不同的传播特性,人们正是根据其不同特性加以分别利用,从而享受着实况的电视转播,随处的相互通信,同城的即时调度,跨洋的可视电话等;可以发现遥远太空里的各种星球,更深入地了解宇宙,可以控制天上的航空器、水上的船舶;可以发现微观世界的种种奥秘等。 揭开无线电波神秘的面纱,对于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方面而言,突破了有线信号传输的“瓶颈”,使得社会的信息化建设从有形层面延展至无形层面,从而加快了整体经济前进的步伐,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美好。 1.2打水漂——我是如何动起来的 无线电的身体是由电磁波组成的,而电磁波又是由电磁场产生的,当其中的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最终形成了空间的波浪。还记得小时候在河边打水漂吗? 当我们将石片旋转着掷向水中,水面会掠过一圈圈的涟漪(如图1.5所示)。事实上,当一个变化电场产生了一个变化磁场,而这个变化磁场又会产生另一个变化电场;此电场再产生一磁场,如此继续下去,循环反复就形成了电磁波。而在空气中这么一圈圈荡开来的电波,不正像打过水漂后水面上的一圈圈涟漪吗?P4-7 序言 现在很多人对电磁辐射存在误解,只要是看见小区附近有基站的天线就惶惶不可终日。实际上,我们就生活在无线电波无处不在的世界。人造卫星与地面联系在用,飞机、轮船上也有与机场或港口通联的电台,微波炉热菜也在用电磁波。。所以,大家对此大可不必“谈虎色变”,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空气,也不是绝对的真空。而是充满各种细小的微生物和尘埃(特别是在某个秋后的下午拉开窗帘的一角,让阳光倾泻下来的时候)。如果真把我们置入空无一物的真空当中,当真是无法生存的,空气中的无线电波也是这个道理,只要没有超过污染的界限,就是对我们有用的,是“有益菌”。 一个人的知识体系、人文素质,是从小开始后天培养形成的,在当今中国高速发展的同时,国民教育素质的亟待提高,也将成为国家富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作者写作本书时,日本福岛发生“3·12”九级大地震,造成核电厂的核泄漏,日本人在此次地震发生时临危不乱、冷静有序让人印象深刻。而在中国由于某一撮利益团伙的煽动,发生了抢购食盐的闹剧,抢购潮一时间席卷全国。谣言止于智者,要消除民众的恐慌,当务之急是要向民众普及科学知识、保证信息公开。但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从中小学生抓起,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如果这本书也能帮助他们对无线电波有一个全面立体的了解,从小树立对于电磁辐射的正确认识,对国民素质的提高能起到一点小小的作用,就算略尽绵薄之力了。 现在满大街的各种手机飘过,已经成为不是时尚的时尚。3G时代的到来,更将推动手机集成更多的个人以及行业应用,未来的世界真可谓“一机在手,别无他求”。因为手机可以集成信用卡、门禁及PDA功能,那时出门甚至不用带钱、钥匙或公文包,只要有手机就可以方便办事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但是支持手机信号传递的基站,却由于人们的误解,在人群越密集的区域越是难以落地建设。这种情况就造成了,人们一边抱怨手机信号的不稳定,又一边抱怨基站天线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伤害的两难境地。其实,未来的社会发展,手机将以无孔不入的方式渗透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而且基站的电磁辐射并不比家用电器(比如微波炉、空调等)对人体来得大。所以这本书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普及性的介绍,让人们打消对于电磁辐射的误解,认清辐射与污染的界限,也为电信运营商及集成商在开展工作时,提供一个便利的宣传窗口。 今天,无线电技术蓬勃应用,很多人对于如何正确合法地运用无线电波缺乏必要的了解。有很多人在飞机起降时,仍旧肆无忌惮地把玩着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不少人认为在公共场合里,运用电子类的“三无”产品与他人安全并无关系;还有人觉得无线电台是私人物品,我想设就设,跟别人没有关系。凡此种种,其实都涉及公共领域的无线电安全,本书将针对这些方面一一展开阐述,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操作,并且告知大家因此会造成的危害性后果,以及将承担的法律责任等。 最后,要特别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刘洋编辑对我的支持,没有他的关注就没有这本书的诞生。同时也要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我在工作之余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本书的写作中,使得我没有尽到照顾家庭的责任,在此真诚地向家人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还望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给予诚挚的批评和指正。本书编辑邮箱:liuyang@ptpress.com.cn。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