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编著的《行走的信仰》内容介绍:四舅曾说,我瘸,可我的驴不瘸。不瘸的驴,让我骑,让我赶。卑微的人哪,总要养牲畜在身边才能活下去;高贵的人哪,不养牲畜但要养一些卑微的人在身边。
每当想到四舅的这句话,韩冬内心总是很复杂。她不想否定四舅的话,但她更想说,卑微与高贵其实和养不养牲畜、养不养人没有关系。卑微也好,高贵也罢,不过是人内在的一种精神气质而已。不过,韩冬倒是深刻地理解了四舅所要表达的感受。
赵晓编著的《行走的信仰》是一部关注生命、解析人性,文化底蕴深厚,充满悲悯情怀的身、心、灵小说。文中的谷弘胭是一个七岁就看破红尘而自杀的小男孩,作品以谷弘胭这个诡秘的传说为轴心,以莲花山脚下人物的身世际遇为情节主线,运用大量象征、隐喻等艺术表现手段,纯净优美的文字和充满理性的洞察力,不断引发人深入自己的内心,思考生命的意义,探寻灵魂的归属。《行走的信仰》时间和空间的变换起伏跌宕,尤其是把一些历史传说和地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让人感受到作品厚重的思想内涵,又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四舅曾说,我瘸,可我的驴不瘸。不瘸的驴,让我骑,让我赶。卑微的人哪,总要养牲畜在身边才能活下去;高贵的人哪,不养牲畜但要养一些卑微的人在身边。
每当想到四舅的这句话,韩冬内心总是很复杂。她不想否定四舅的话,但她更想说,卑微与高贵其实和养不养牲畜、养不养人没有关系。卑微也好,高贵也罢,不过是人内在的一种精神气质而已。不过,韩冬倒是深刻地理解了四舅所要表达的感受。
儿时的韩冬不明白,四舅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卑微。四舅唯一的缺憾就是他那条小儿麻痹导致的瘸腿,可他却有只引以为荣的手。那只手,应该足以抵消瘸腿带来的缺憾啊!四舅有很高的绘画天分,自幼就有一手画墙围的好手艺。那手艺,不仅美化着莲花山人的生活,还可以糊口。韩冬觉得,四舅简直就是美的使者。每当四舅打开他的墙围工具箱,拿出画笔开始在墙上作画时,韩冬都会想到一个词:妙笔生花。
墙围画面上大都是知名的山水、建筑、花草鸟兽、一些古代人物和神话传说,什么桂林山水、天安门、牡丹、梅花、喜鹊、杨家将、嫦娥奔月等。对于画面的内容,年幼的韩冬没有太多的思考。而当韩冬长大以后,突然有一天开始想:墙围画上除了喜鹊和山丹丹,其他的都是四舅凭借书本和想象力画出来的。那么,四舅为什么不画熟悉的莲花山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准确答案,只有四舅心里明白。不过,这时的四舅已经不在人世了……
乡亲们喜欢四舅的墙围画,家家户户都拥有墙围画。从墙围的鲜艳程度上可以看出主人的家境,画面越亮丽主人越有钱。因为,只有家境殷实的人才有实力为家里的墙围不断翻新。看着那些五彩斑斓的墙围,韩冬忍不住去想,如果没有四舅作画,人们的家里将会是怎样单调的情形?
四舅不会想这么简单的问题,他想的更多的是人的生、死。四舅曾说,人啊,高贵也好,卑微也罢,总之,要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地走完这一辈子。没有谁能像谷弘胭一样,小小年纪便看透了人生,早早地就走了……
那时,韩冬总是趴在四舅的背上。四舅晃动的肩膀,让韩冬觉得就像在摇篮里一样美好。
四舅走路一瘸一拐。很有节奏。在有节奏的步伐中,他常给韩冬讲一个故事。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