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大屠杀和一个执意铭记的女人!
一本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回忆录!
由张纯如的母亲娓娓道来!
为读者揭示这位著名作家和历史学者的一生!
2012年美国亚太图书协会文学奖!
张盈盈,张纯如的母亲,写下了这本《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为读者细腻地呈现了女儿的生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张盈盈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被遗忘的大屠杀和一个执意铭记的女人! 一本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回忆录! 由张纯如的母亲娓娓道来! 为读者揭示这位著名作家和历史学者的一生! 2012年美国亚太图书协会文学奖! 张盈盈,张纯如的母亲,写下了这本《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为读者细腻地呈现了女儿的生平。 内容推荐 出自张纯如笔下的畅销书《南京大屠杀》,永远的改变了人们看待二战亚洲战场的视角。这一切始于一张照片,照片里,数百名中国平民的尸体漂满江面。张纯如的灵魂因此被触动。这些人是谁?她无法忘怀那一景象。她无法忘怀自己看到的一切。 短短几年后,张纯如将这场堪比反犹大屠杀的暴行公之于世。《南京大屠杀》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单上停留了10周之久,销量近50万本,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 然而就是这个赤手空拳打破国际社会长达60年沉默的女子,2004年11月9日,终结了自己36岁的生命。 这之后的6年,张盈盈,张纯如的母亲,忍痛写下了这本《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为读者细腻地呈现了女儿的生平:童年时自办的报纸,早年作为新闻记者的经历,一名年轻历史学者的冉冉升起,与儿子的自闭症作斗争的历程,以及悲剧性的自杀。《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一书充分证明,张纯如确为她那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同时,这本书也展现了母女之间深切美丽的爱与疼痛。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震惊 第二章 出生 第三章 童年 第四章 激情初现 第五章 中学时代 第六章 出类拔萃 第七章 初出茅庐 第八章 22岁:从头开始 第九章 一个年轻作家的奋斗 第十章 改变一生的照片 第十一章 生物钟 第十二章 突破 第十三章 克服障碍 第十四章 变成了名人 第十五章 过山车式的生活 第十六章 美国华人 第十七章 孩子和电影 第十八章 新书与新生命 第十九章 崩溃 第二十章 不期而至的死亡 尾声 补充说明 注释和引文出处 附录 献给张纯如的书 致谢 试读章节 2004年9月21日,这个我生命中曾经最糟糕的一天,此时却给了我希望。那一天,纯如失踪了几个小时。当时布瑞特出差在外,我和绍进负责照顾纯如。 当纯如未能按照之前说好的那样在晚上之前回家时,我们向警察局报告了她失踪的消息。那时她正在服用一种新的抗精神病药物Abilfy(安律凡),外加抗抑郁药物celexa(喜普妙)。她经受了药物副作用,如肩膀和腿部疼痛,嗜睡,还有易于激动。 尽管我反对,那天早晨,她仍旧坚持自己开车去图书馆。晚上8点,她终于回到家。她告诉我们,她买完东西之后实在太困了,只好住进附近的一家皇冠酒店,埋头睡上几个小时。我们当时只觉如释重负。 于是我想着,或许这次纯如又住进了哪家旅馆。我用颤抖的手翻开电话黄页,打给皇冠酒店和附近其他的主要旅馆,问他们是否有一个名叫Iris chang(张纯如的英文名)或Iris Douglas(张纯如从夫姓的名字)的女客入住。答复都是没有。 我又开始查找附近海滨和山区的温泉度假村的电话号码。纯如喜欢按摩,之前经常和布瑞特还有她的朋友一起去温泉度假村。但那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没有叫这个名字的客人,也没有符合描述的类似客人。不过,我仍寄希望于纯如或许会使用其他名字登记入住。 我忧心如焚,浑身战栗。我不断打电话给布瑞特,问他是否有新的消息。布瑞特已经将纯如失踪的事告诉了他身在伊利诺伊的父母,并忙着在纯如的书房寻找线索。他把能找到的所有信息都发给负责此案的探员。 看着绍进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我眼前突然浮现起纯如在书店里闲逛的样子——这是她从小就最喜欢做的事。于是我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给当地的几家大书店。我问他们,是否曾在店里见到一个瘦瘦高高、披着黑色长发的亚裔女子。得到的答复还是没有。 我拨纯如的手机,像往常一样,关机。我给她写电子邮件,求她回家。我想她即使躲在什么地方,或许也会偶尔查看一下电子邮箱。 接近黄昏时,我的嗓子因为讲了太多电话已经变得沙哑。我已精疲力竭,而警方仍无新的消息传来。我对绍进说,我们得出去找找她的车,尽管我知道找到她的机会渺茫。不过我们还是得去找她,我说。我不能就这样坐在家里什么都不做。 绍进开车在附近几家纯如喜欢去的旅馆和购物中心的停车场里转来转去,我在其中寻找她的车牌号码。我仿佛身在另一个世界,对周围的人视而不见。我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搜寻车和车牌上。但依然没发现纯如的车。 我的心仍在悸动,随着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希望也逐渐破灭。皇冠酒店停车场昏黄的灯光下,我们绕了最后一圈,然后放弃,开车回家。 我感觉自己身在悬崖边,马上就要坠人深谷。当我望向窗外的夜空时,变得越发恐惧。如果纯如把车开到什么陌生地方,她可能会被抢劫,甚至被杀害,因为她在精神上是如此脆弱。从她打印出那张纸条到现在,18个小时已经过去了,没人能告诉我们她在哪里。 大约晚上8点的时候,我打电话给纯如最近求诊过的精神病医生,告诉他纯如失踪了,还留下一份遗书。他让我把纸条上的字读给他听。 在这以前,这位精神病医生总是认为我这个母亲多少有些神经质,对纯如过度呵护。他一直不肯相信纯如有自杀倾向,直到我们告诉他纯如在浏览有关自杀的网站。不过,纯如也从未向他敞开过心扉。 我曾问过纯如,在接受治疗时她都说些什么。她说她和精神病医生花了很多时间讨论人生哲学。这对我来说太过抽象了。我担心她并没有得到所需的帮助。 这时候,这位精神病医生告诉我们,应当到金门大桥这个自杀胜地去找找她,因为纯如在遗书中提到过“溺毙于汪洋大海之中”。闻听此言,我出了一身冷汗。他让我们尽快开车赶往金门大桥,查看那里的停车场。但是在一天毫无结果的找寻之后,绍进和我都已经身心俱疲。我们根本没力气开车去旧金山了。 不过我找到了金门大桥巡警的电话。我向一位警官提供了纯如的车牌号码及她的外貌特征。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一直与这位警官保持联系。他十分耐心且和蔼可亲。 然而,他最终告诉我们,金门大桥附近没有长得像纯如的人,她的车也不在那里。 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念头涌上心头:如果纯如开车冲下悬崖,投身大海,那我们也许永远都找不到她了。 我还想到,最近几周中她一再谈到“逃离”。万一她跑到什么偏远角落,永远藏起来了呢?“喔,纯如,请你回家来吧!”我绝望地大喊。 我记不清那天晚上究竟几点才睡着。我只记得电话晌起时那刺穿黑暗寂静的恐怖铃声。那是布瑞特打来的。他说他正和一个警官往我们这边来。我望向墙上的钟。几乎已经是半夜了。 我们打开门,布瑞特和一名便衣警察走进来。两个人都表情严肃。 “很遗憾地通知您,张纯如死了。”那名警官说,“今天凌晨。她开枪自杀,我们在洛斯加托斯附近她的车里找到她的尸体。” 我只觉置身于风暴之中。雷声震耳欲聋。闪电灼目如芒。大地似乎都在摇晃。 绍进和我瘫倒在客厅的地毯上。感觉好像正在掉进一个无穷无尽的黑色隧道。那一刻,我只听见自己的声音回荡在空中: “纯如,纯如,你怎么可以杀死你自己?你怎么可以就这样抛弃克里斯托弗,抛弃你的父母? “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没有你我可怎么活下去?” 但我必须这样活下去。如今我所拥有的,只是几十年的回忆——有些如噩梦萦绕,但绝大多数充满了爱。P5-7 序言 这本书是献给一位卓越的年轻女士的生命颂歌。尽管她英年早逝,但这并不减损其值得歌颂的程度,英国诗人、牧师约翰·多恩曾在他最著名的作品《沉思录》中写道,无论谁死去,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分子。任何一个女子的死亡也是如此。但是,每一个人,无论男女,他们的人生也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因为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对人类创造和情感的无尽可能的一种体现。即使是那些被我们认为是邪恶的人,那些犯下恶行的人,他们也揭示了人类的某些可能——尽管我们不愿闻听究竟。 作为一名作家、一名年轻的美国华人张纯如第一个站出来大声疾呼,揭发日本军队1937年12月到1938~F1月间在中国南京对平民的大屠杀。我曾写过其他的恐怖事件——1939年和1941年,德军入侵波兰和苏联后,对犹太人的大规模枪杀;日本广岛和长崎遭遇的原子弹轰炸——我知道,翻阅历史档案,访问那些目击者和幸存者是多么令人痛苦的一项工作。继发性心理创伤是这种工作的一个危险因素。同张纯如一样,我也体验过噩梦连连、轻度抑郁的感觉,如果能保持适当距离和足够安全的话,我把这当成进入我所描写的角色的一种表现。 我知道我为什么要探索这些恐怖事件。我不知道张纯如为什么这么做,但我想,在她内心深处,她想要切身体验她对那些受害者的怜悯和对作恶者的愤怒。西方人对南京大屠杀的近乎遗忘,以及日本政府对这件事的轻描淡写乃至否认,都令她义愤填膺。张纯如的文化背景令她拥有讲述这一复杂历史事件的独特角度,因为她能熟练地运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 不过,光是提及张纯如最著名的作品其实忽略了她生命中更丰满的其他部分:作为一个人的人生——作为一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青年人、一个妻子,以及一个母亲。从生到死,我们扮演着多重角色。缺了哪个角色,其他部分的生命都不完整,每一个角色都是其他角色的组成部分。不管信仰为何,至少,那些失去的人和事会在我们的记忆中永生。在这本回忆录中,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分享了她对张纯如生命中其他部分的回忆,那些更为私密的部分。张盈盈告诉我们,写这本书帮助她克服了女儿去世的忧伤。对于那些光是通过她的书知道她的人来说,张纯如的生平传记让我们更详细了解了她到底是谁,她是如何写出那本最著名的作品的, 我只见过张纯如一次,主要通过她的作品和彼此的通信熟悉这个人。但那个下午的会面是多么令人难忘!当时,我还没有搬到加州来。那次,我到旧金山进行图书签售。此前张纯如和我因为大屠杀的问题曾经有过联系,我邀请她和我共进午餐。我记得,那是个安静的周日,我们在我住的旧金山城中心的酒店见面。张纯如应该一直是个能给人留下深刻第一印象的人。初次见面,我自然也大感惊艳她很高,惹人注目,健谈而又真诚热情。 我们那顿饭吃了大约三个小时。餐厅里的人走光了,餐桌也都清理干净了,连侍者都交班了。我们了解对方的作品,抱怨各自的出版商。尽管读者或许期望我们见面时会更多地讨论文学,但几乎所有专业作家都像我们这样。当然,靠写作赚钱永远不那么靠谱。张纯如当时正因为书受到攻击而烦心。我记得我当时想着,她或许有些过分担心——她所描述的那些攻击不像是在21世纪初可能发生在美国的事。从这本回忆录中,我发现,张纯如并非无故之虞。对她的攻击直至今日依然在互联网上继续着。张纯如在世时,这些攻击直接针对她个人——在她的眼中,那是充满威胁的。 我曾与张纯如会面。现在,我也认识了她的父母。我能从他们身上发现张纯如智慧与勇气的来源。在这本勇决的回忆录中,你将认识一位与众不同的年轻女性和她的家人,了解她的一生。正如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一施特劳斯曾经说过的,失去一位亲人,或是失去一个曾经感动过我们的作家或艺术家那种无可弥补的遗憾就仿佛是蔷薇花永远灭绝、它的香气从此无从寻觅一样一本回忆录无法挽回张纯如的离去,但它至少可以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她的存在。这会永远是一种真切的存在,充满勇气,充满信念,充满活力。 理查德·罗德斯 书评(媒体评论) “张纯如是一个英雄。没有她,由她讲述的那个恐怖故事可能将永不为人所知。这是一本值得被广泛关注的充满爱心、文字优雅的回忆录。极其感人。” ——吉姆-里尔,PBS新闻一小时节目主持人 “送给被悲剧夺走生命的孩子的一曲动人挽歌。一本勇敢、严肃的书,一本献给勇敢而严肃的女儿的珍贵的回忆录。” ——西蒙-温彻斯特,《李约瑟传:一个热爱中国的人》和《教授与疯子》的作者 “读完这本书,你便会知道,张纯如是一个多么英勇无畏的女人。” ——詹姆斯-布莱德利,《父辈的旗帜》、《空战英豪》及《帝国的诅咒》的作者 “这本勇敢的回忆录令我们共同对一个生命加以赞颂,感觉到她宛如再世。充满勇气与信念,充满活力。” ——理查德-罗德斯,《原子弹秘史》(获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书评人协会奖)和《暗日:氢弹问世记》(获普利策奖提名)的作者 “这是我在过去十年里读过的最动人、最有力量的一本书。我通宵达旦地读,没有办法停下来。它写的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子——她的传奇仍在继续,但它同时又是一对母女令人心碎的爱的故事。看过媒体上诸多耸人听闻的猜测,读到事实的真相令人震惊。这本书给我们所有人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蔡美儿,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虎妈战歌》的作者 勇气铸就坚实之作:《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绝对不是悲伤的故事,而是对她那非凡人生的赞歌。 ——《华尔街日报》 张盈盈完成了她决意去做的事。张纯如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旧金山纪事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