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民间故事,可以滋润你枯燥的日常生活,愉悦你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可以充实你的民间知识。这本《佛跳墙(土特产传说)》由怡安选编,作为中华民间经典故事会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集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口传作品,这里主要是指土特产传说,共计40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佛跳墙(土特产传说)/中华民间经典故事会 |
分类 | |
作者 | 怡安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阅读民间故事,可以滋润你枯燥的日常生活,愉悦你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可以充实你的民间知识。这本《佛跳墙(土特产传说)》由怡安选编,作为中华民间经典故事会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集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口传作品,这里主要是指土特产传说,共计40篇。 内容推荐 过去时兴“讲古”,劳动的间歇、热闹的市集、“猫冬”的时候……在人们聚会的所有场合,都会说笑话、讲故事。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在炕头、在村口讲述的故事,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谁是好人、谁是恶人,说得一清二楚,以一种使人愉悦的形式对人们进行着道德教育,潜移默化中构建起大众共同的价值体系。 这本《佛跳墙(土特产传说)》由怡安选编,这些故事是民间知识读本。它告诉你,我们的先人是怎么理解宇宙的构造、人类的起源、万物生成的来历、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把民间历史知识如数家珍地演述出来。这种叙说,虽然没有历史学家所表述的那么公允,但是却更明晰地体现了民众最朴实的评价。为人民做了好事的,就应该受到褒奖和称赞;为非作歹、迫害人民的,就应该受到讽刺和鞭挞。这些故事也许并非是真实发生的,但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更高层次的“真实”。 这本《佛跳墙(土特产传说)》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增城挂绿 挂绿荔的子孙 三月红 仙鹅与大坳荔枝 新兴香荔 龙眼的传说 增城丝苗米 霞洞番的来历 番薯 半塘“五秀” 四季杨桃 刁潭蔗出名 吊丝丹竹笋 萧岗的柳叶菜心 桃山格篮菜 茶母 白叶单丛茶 清桂茶 清桂黄连茶 红豆生南国 化州橘红 广守竹 龙门胡须鸡 东江河蚬 硇洲岛鲍鱼 吴阳沙螺 民安灶蟹 李众胜堂的保济丸 蔗糖的来历 陈太吉米酒的传说 五华红曲 龙江煎堆 白云猪手 鸡仔饼 沙河粉 佛山盲公饼 佛跳墙 亚佗霉姜 黄圃腊肠的传说 柱侯酱 试读章节 挂绿荔的子孙 挂绿,是荔枝的祖先。在仙山上,不但大受皇妃的喜欢,而且深得果仙皇的宠爱,决定封为岭南果王,让他下凡,生儿育女,造福人间。临行前,果仙皇召见挂绿,嘱咐他在三十日内,让繁衍的子孙到仙山朝拜。 挂绿受命离开仙山,来到岭南,看到这里山清水秀,到处是即使扁担落地都会发芽的沃土,于是满心欢喜,决定在五羊城外的山区增城县扎根,安家落户。 仙山一日,世上一年。转眼间,挂绿生下三男三女。待儿女长大后,一日挂绿设了家宴,对儿女们说:“果仙皇皇恩浩荡,封我岭南疆土,是望我繁衍后代,造福人间。今日你们都已长大,我就打发你们到各地去,发挥你们的才能,希望在十五年内,你们各自拿出丰硕成果来,报答皇恩。” 于是,挂绿的六个儿女,简单地收拾了行装,拜别了父王,各怀雄心壮志,寻找自己生根、开花、结果的地方去了。 大姐沿珠江南下,来到新会的麻园,依仗那里黑豆沙般肥沃的土地、清甜可口的白水带石泉,起早摸黑,辛勤劳动。十四年过去了,她已长得枝繁叶茂。到了第十五年的三月,她带着红艳艳的果实,争先到仙山朝拜。她的果汁,甜中带酸,食来令人胃口大开。果仙皇一尝,喜不自胜,赐给她一个美名,叫“三月红”。人们俗称“麻园早果”。 本来就争强好胜的大哥,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一到新会熊子塔下,就被眼前的秀丽风光吸引住了。尽管河堤、围基、坡地、村前村后已是绿葵遍野,但仍见缝插针,寸土必争,要与绿葵比个高低,日夜奋斗,迎来了第十五个春天。南国春早,雨量充沛,他便张开枝叶,争阳夺露,吐芽扬花,打算早日结果,好去仙山领个头功。他哪里知道,他刚花谢成果时,大姐已捷足先登朝拜去了。待到五月,他的果壳还是一边红,一边青。好在果肉已长丰满,糖分也已上足,便迫不及待地日夜兼程,提前向仙皇报喜了。皇妃们见他的果皮红绿相间,煞是好看,食来肉脆汁多,个个笑口吟吟,因而得了个“妃子笑”的美誉。 在银洲湖畔落户的二姐,爱恋明媚春光,招引蜂蝶采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又能省吃俭用,将积蓄的营养物质用在结果长肉上,缩小果核,使果肉丰满甜脆,抓在手里,好像一团糯米糍似的,软绵绵而又富有弹性。剥开果壳,蜜汁如珠,引人贪婪而食,透心润肺,很得果仙皇的称赞,赐予她恰到好处的称号——“糯米糍”。 二哥生性灵利,做事善用心眼,走一步看两步,深谋远虑。十五年来,他生活在潭江两岸,一年四季玉桂开花时,就博采桂花香粉储藏起来,到自己开花结果时全部注入果肉。果虽不多,味道却别具一格,带有一股浓郁的桂花香味。六月间来到仙山朝拜时,皇妃剥壳而食,桂花香飘仙山,无不拍手叫奇,果仙皇尝来也称赞不已。因而,荣获“桂味”雅号。 三妹性情好动,爱热闹,到新会棠下、潮莲、荷塘一带安家之后,醉心于繁育后代,为人类播香送甜。十五年间,她不惜牺牲自己,博采百花蜜汁,养育儿女茁壮成长。儿女们也不负母亲的钟爱,移植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结出的果子各有特色,且多得一串串、一簇簇,压弯了腰杆也不叫苦。果仙皇见三妹独出心裁,出奇制胜,除赐予她“槐枝”的尊称之外,还根据她儿女特征一一起了恰到好处的名字:有的叫“黑叶”,有的叫“香荔”,有的称“状元红”,有的称“罗裙当”,以及“红皮”、“西角子”,等等。 唯有三弟游离飘忽,一味图长,总想比哥哥姐姐长得更加高大。对于父王叮嘱向果仙皇朝拜的事,早就忘得一干二净。到了七月,哥哥姐姐都带上丰硕果实上仙山报喜去了,他才猛然惊醒,急急忙忙长出果子来。结的果子又细又少,把果核撑得胀卜卜的,果肉却薄得包不住果核,滥竽充数,一阵大风吹过,果子就撒了一地,路过的水牛都差点被他砸死。他一直忙到七月底才到仙山去,果仙皇对他极为不满。斥责一顿,给了他“砸死牛”、“生鬼猪”的诨号。三弟哭丧着脸来见父王,挂绿气得将他充军到山坡瘦土去改造。后来,人们见他尚能努力改过自新,才给他一个正名,叫“生枝”。 果仙皇见挂绿不负恩赐,儿孙满堂,为人类作出大贡献,很高兴,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特意叫皇妃们精心制作了一顶冠冕,加赐予挂绿。 P5-8 序言 过去时兴“讲古”,劳动的间歇、热闹的市集、“猫冬”的时候……在人们聚会的所有场合,都会说笑话、讲故事。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在炕头、在村口讲述的故事,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谁是好人、谁是恶人,说得一清二楚,以一种使人愉悦的形式对人们进行着道德教育,潜移默化中构建起大众共同的价值体系。 这些故事是民间知识读本。它告诉你,我们的先人是怎么理解宇宙的构造、人类的起源、万物生成的来历、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把民间历史知识如数家珍地演述出来。这种叙说,虽然没有历史学家所表述的那么公允,但是却更明晰地体现了民众最朴实的评价。为人民做了好事的,就应该受到褒奖和称赞;为非作歹、迫害人民的,就应该受到讽刺和鞭挞。这些故事也许并非是真实发生的,但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更高层次的“真实”。 这些故事是调剂我们先辈艰难枯燥生活的精神食粮。在衣食无着、艰难困苦的劳动生活中,故事成为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慰藉和愉悦的最佳方式。听故事、讲故事,在笑声中获得一种胜利者的满足。故事的好处是说不尽的。我们哪一个人不是在故事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呢?这里所说的故事,是广义的概念,包括神话、传说、狭义的故事、笑话等在内的所有口耳相传的散文类民间叙事作品。 神话是庄严的、远古的神圣叙事,涉及宇宙起源、人类诞生、大自然的形成和变化,人类的一切发明和创造,万物的起源以及鬼神世界等,把人们带到了悠远而又悠远的亘古时期。 我们周围的山山水水、动物植物,一位位历史人物、一桩桩历史事件……所有的一切无不被民众以传说的方式演绎成脍炙入口的艺术作品,当做“可信的史实”口耳相传,汇成浩瀚的传说海洋。 故事是最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叙事体裁。这类作品里充满着幻想与虚构,任凭你张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绪恣意驰骋,神奇的宝物、万能的神仙……使勤劳善良但却被侮辱被损害的主人公们都能终得善果、天从人愿。 即使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讽刺性故事,也多以虚构为主要叙事手法。十二生肖排座次的故事里,老鼠和牛比大小争第一。老鼠想出一个巧主意,要骑在牛背上逛街。满街的人都喊“好大的老鼠”,却没有一个人理会已经司空见惯的牛。于是老鼠自然就在十二生肖里排了个第一。这样的故事虽然没有神奇的幻想,却以巧妙的虚构贯穿始终,更加生动隽永,意趣盎然。 故事流传的历史,就是一部民众世代延续的生活史,凝聚着先人的心血和才智,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那么到了今天,这些故事还有意义吗?科技的飞速发展让幻想不再有神奇的意蕴,在这样的环境中,故事还有存在的空间吗?还能继续发挥它曾经有过的作用吗? 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说过,想象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不可企及的艺术高峰。开天辟地的盘古、填海的精卫、挖山不止的愚公、补天的女娲……这些主人公的精神不是仍然在鼓舞着今天的我们吗?牛郎织女的传说、嫦娥奔月的传说、梁祝的传说……这些瑰丽多姿的传说故事,化作世代传袭的文化血液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体里。就如同中秋的圆月,早已成为凝结着民族情感的文化符号。今天,这些文化遗产在带给我们灵感和力量的同时,让我们更充实、更奋进,更乐观向上、更有幸福感。 民政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协等六部委主办的“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惠及亿万城乡读者的民心工程,现在贡献给各位读者的《中华民间经典故事会》正是其中的一个具体项目,希望我们优秀的民间文化通过图书援建和读书活动得到传承和弘扬。这些故事都是搜集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口传作品,很少经过文人的润改和再创造,最能体现在民间流传的原汁原味。在此要特别感谢所有的讲述者和记录者,他们的无私奉献使凝聚着民族智慧的优秀民间故事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希望这套丛书不仅能够为亲爱的读者提供欣赏的愉悦,也能够借此提升我们大家对祖国文化遗产的关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