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转型期的社会伦理秩序
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的韩非伦理思想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一章 礼坏乐崩与伦理秩序的重建
第一节 周代典型的宗法等级伦理解体
一礼:“道德之器械”
二政治与伦理的双重解构
第二节 伦理秩序重建的困境
第二章 “三常顺”的伦理关系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新型伦理关系
一伦理关系的更迭
二伦理关系的发展
第二节 “三者顺则天下治”
一君臣关系
二父子关系
三夫妇关系
第三节 伦理关系的特点和结构
一伦理关系的特点
二伦理关系的结构
第三章 “一民之轨”的伦理规范
第一节 法与礼
一释“法”
二礼法之辨
第二节 法作为伦理规范的合理性
一“世之治者不绝于中”
二“皆挟自为心”
三从“亟于德”到“争于力”
第三节 法的伦理规范功能
一“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二“伯夷不失是,而盗跖不得非”
三“期于利民而已”
第四节 “以法为教”
一“嗓栝之道”
二刑德二柄
三重刑止过
第四章 “去私心,行公义”的伦理原则
第一节 释“公”
一政治领域中的“公共”、“共有”之义
二道德领域中的“公平”“公正”之义
第二节 公私之辨
一“公私之相背也”
二“人主有公利”
第三节 公私的判断准则
一法为“公仪”
二法的公正性的来源
第四节 “公”制约下的道德观念
一仁义观
二忠孝观
第五章 韩非伦理思想的矛盾——秦朝的实践
第一节 韩非伦理思想与秦速亡的关系探讨
第二节 人治与法治的矛盾
一明君与中主
二守法之吏与清洁之吏
第三节 秦王朝的实践
第六章 韩非与汉代封建等级伦理秩序的重建
第一节 忠孝关系
一君臣父子关系
二忠君与孝亲
第二节 德法关系
一春秋决狱
二以刑辅教
第三节 三纲五常
一释“三纲”、“五常”
二五常与三纲的内在矛盾
三董仲舒的改造与三纲五常的最终定型
第七章 当代社会伦理秩序的重建——韩非的启示
第一节 韩非伦理思想的评价
一综述历史上的评价
二从历史观的角度评价
三从道德观的角度评价
四对韩非“术”的评价
第二节 韩非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一对当代伦理理论的启示
二对当代伦理建设的启示
附录韩非伦理思想研究综述
一人性论
二道德观
三德法关系
四道德原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