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中石化怎么能做“假借普通网民之口宣传油价上涨合理”这种事情呢?这样做的水平实在是有点低,甚至是不能简单用“不妥”来形容,这怎么说呢……真是让人无言以对。王学锋、辛宏主编的《我说》分九个篇章,围绕民生热点,通过事件中核心当事人原生态语言的呈现,反映新闻人对社会进程的思考,在论争和思辨中探求公正与合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学锋//辛宏 |
出版社 | 北京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中石化怎么能做“假借普通网民之口宣传油价上涨合理”这种事情呢?这样做的水平实在是有点低,甚至是不能简单用“不妥”来形容,这怎么说呢……真是让人无言以对。王学锋、辛宏主编的《我说》分九个篇章,围绕民生热点,通过事件中核心当事人原生态语言的呈现,反映新闻人对社会进程的思考,在论争和思辨中探求公正与合理。 内容推荐 王学锋、辛宏主编的《我说》是北京晚报“新闻观点”版的精选集。 《我说》分九个篇章,围绕民生热点,通过事件中核心当事人原生态语言的呈现,反映新闻人对社会进程的思考,在论争和思辨中探求公正与合理。 当代报纸的竞争正在从简单告知向表达意见、从报道现象向深度解读、从反映事件向反映情态全面转变。诞生于2010年4月6日的“新闻观点”版,正是北京晚报探索舆论多元态势下报纸新闻生产的新形态,探索受众接受心理个体化下报纸新闻表现新语态的一个创新。 目录 离婚买房 被房价扭曲的 “内部认购房”关系网 买房小门槛伸缩还挺大 IT企业为啥争着发钱? 婚前协议时代来了 总理发话,咱能抄底? 花钱买路 花钱买路 飞机上有保命坐椅吗? 摇中,五味杂陈 经济杠杆一撬就灵 过路费,那些扎眼的红 错时,都说好都不停 高速路,那些说了白说的事 钱包喊痛 1000万养老? 蒜比肉贵 工资啥时不再负增长? 海囤,值吗? 墓地只“住”20年,凭啥? 孩子真虚 雷人第一考 校长是谁? 帐篷哥:这一年我憔悴了不少 “五道杠”,大人的病 2000万买校车,值! 作文,不“作”不快 别再缠着我念状元经 大学没围墙国内行不通? 差生戴绿领巾,违法! 孩子真虚 税有乌龙 税:馒头不是粮食? 假公告,一个奇迹?! 争的不是月饼,是减税 加名税,合法不合情 税,谁痛谁知道? 利润25%,一年白干? 发票反腐 统计局的同志不买菜? 发改委又辟谣啦! 申报,请给群众看看 中石化练托儿很正经 悲哀的发票反腐 学习审计署好榜样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言人 慈善,他们为啥单干? 好有亲和力的政府哦! 突然受宠 租个老外撑门面 临近年关突然受宠 晚会打假晚会而已 “谣盐”何以惊众 挺过14天,危机就没了? 勾兑,没安全什么事? 病假有病 有高温无补贴,有补贴无高温 中秋就是个“托儿” 护理费上涨护士不乐意 假借春晚说点啥 该这样解救乞讨儿童吗? 一声爆竹的快乐成本 防灾演习,少数人的游戏? 假如是我,会救她吗? 还有什么瞒得住? 病假有病 人民威武 教授查房 我的孩子叫郑钱花 就想动动公车私用的筋骨 人民威武 我甩词唱新闻 叶青:“一把手”管车轮 纪委干部“叫板”县委书记 慈善,做给他们看 萝卜哥:没必要谴责抢菜人 试读章节 人民威武 主笔:张菜 人民网一组以“善待网民和网络舆论”为主题的系列评论,成了网民和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 这组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打造的“五连评”,从“遇事就简单地封堵民间舆论,是惰政行为”的直切要害,到“网民的本质是公民”的深入探究,都让网民们精神一振。FT中文网的专栏作家评说:《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近期在一些社会热点话题上的表现,得到了民间集体赞扬。 与此同时,在舆情监测室搜集的反馈信息中,既有24%的网民表扬了“人民网威武”,也有10%的网民认为这是“人民网在作秀”。 那么,在“五连评”的作者们眼中,中国当下的网络舆论环境究竟如何呢? “互联网是社情民意最敏感的那一部分” 记者:从你们的舆情监测来看,目前我们的“网络民意”和真实民意是否一致呢? 单学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五连评”的作者之一):“网民”不是空的,是现实中的人,他们的意见是民意的一种代表。当然,也不能把网民的意见当成全部人的意见,毕竟我们还有近六成的人不上网,而上网的人很大一部分未必发表意见。 喜欢在网上发声的更多是年轻人,他们对一些现实问题的体会更深、更紧迫。比如刚毕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他们可能找不到工作、买不起房子,更容易产生不满的情绪,也更喜欢通过网络发泄出来。 另一方面,网民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他们的代表性也在不断加强。原先只有两亿网民的时候,这可能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群体,现在我们已经有4亿多网民了,再过几年,会达到6亿、7亿,就突破半数了。过去网民都是年轻人,现在年纪大的人上网的也多了;过去网民都在城市,现在农村网民也多了。所以,网络民意的代表性会越来越强,越来越趋近于全体公民的真实意见。 祝华新(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五连评”的策划人):“网络民意”不代表全部的民意,我们自己计算过,经常在网上发声的大约只有一成人。作为政府,不仅要倾听这些“有声”的中国人的诉求,还要照顾到另外那些“无声”的诉求。 但必须承认,互联网是社情民意最敏感的那一部分。虽然它只是那一成,但关于民生问题,关于公共治理中存在的瑕疵,在互联网上能得到最充分的诉求——这些最敏感也最擅长表达的中国人的诉求,值得充分尊重。 我想,对于网络舆论,公权力应当有一种敬畏感,在当前法制还不够健全、利益表达通道还不够畅通的情况下,网络舆论有时候是唯一比较顺畅的表达渠道。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来分析网络舆论的一些偏差和情绪上的偏向。 “偏激的声音通常会有多元的声音和它制衡” 记者:关于网络舆论的“偏差”,此前一些评论关注了谣言的问题,认为微博这样的新媒体已经成为滋生和传播谣言的“最佳工具”,你们监测到的情况是这样吗?另一种关于网络舆论的担忧,就是“情绪上的偏向”了,比如有观点认为,网络民意通常会放大一些负面的情绪? 单学刚:网络舆论有自我修正的功能。在网络上,一旦有东西传得很热,就会有人自发地去求证其真实性。比如微博上现在自发诞生了很多“辟谣联盟”、“谣言粉碎机”之类的用户,主动去进行信息甄别。最近网络上热传的成都听证会“专业户”,怀疑那个老太太是当地政府安排的“托儿”。但是很快就有人出来更正这个信息,指出来她并不是政府指定的,而是因为报名参加听证的人本身就很少,而她很积极,报了三十多次名,所以多次中选。 网络事件发生一段时间之后,网民的意见会逐渐形成共识。总体而言,网络舆论通过不断自我修正达成的共识,往往是相对客观、理性的诉求点。比如“郭美美事件”当中,网民要求我们的慈善组织信息更加透明、减少佣金、和有利益纠葛的边缘人物进行切割等都是合理的诉求。 偏激的声音也会出现,但通常会有多元的声音和它制衡,不会形成主流,很难成为网民的共识。 祝华新:近年来,网民的意见不是趋于两极化或者多元化,而是经常“一边倒”。不问是非地“扶弱抑强”,不辨析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而只是诉诸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刻板印象”的善恶。比如,公务员、警察、城管等社会群体,在网络上被严重妖魔化了。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简单地指责“民声”偏激,也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官声”过于傲慢,不屑对老百姓讲一点沟通技巧,而是凭借公权力的强势地位来压制不同的声音。 “‘娱乐化悲情’可能让民众心里更受伤” 记者:除了网络舆论自身的特点以外,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的应对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你们一直都定期发布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的排行榜,据你们观察,现在政府部门在这方面的表现怎么样? 祝华新:我们对解决舆论危机秉承两个评判标准,一个是平息了事态,恢复了社会稳定,这是刚性标准;还有一个柔性的标准,就是是否修复了政府的公信力,我认为后一点更为重要。 如果只看第一个标准,表面上看,上街的回去了,闹事的处理了,但是群众是不是埋下了更深的不信任呢?这个是必须考虑的。我们一直强调:没有真相,就没有谅解。网民的舆论首先是要求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本来是义正词严,甚至是义愤填膺的,但有时候因为真相难求,反而会以一种娱乐调侃的方式来要求真相、宣泄不满。“郭美美事件”后来的娱乐化倾向就非常明显。 这种“娱乐化悲情”的表达,表面上看矛盾并没有多么激化,但网络却用娱乐调侃的方式记下了民众心理上的一个伤痕,对政府公信力的伤害可能在很长一个时间跨度里显现出来。“政府第一时间成为突发事件核心信息源,能止谎、止慌” 记者:那么,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是较为恰当的做法呢? 祝华新:最近有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是,四川会理的“悬浮照”事件,真的是小地方有大智慧,面对网络批评,一个县级政府处理得多漂亮!迅速承认错误,然后以自嘲的心态,和网友们一起欣赏那些PS照片,还指出来县领导觉得哪张照片最好,最后又向网友“讨饶”:感谢大家让领导们免费环游世界,现在他们已经回到了工作岗位,也请大家把目光转向我们美丽的会理……非常漂亮的一个“反向营销”。 前两年,北京喀什餐厅爆炸的突发事件处理得也非常好,市委有关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现场举行新闻发布会,而且欢迎外国记者采访。政府第一时间成为突发事件的核心信息源,能够止谎、止慌。 单学刚:政府官员的网络素养地域差异比较大。江浙、广东一带比较好,比如你问他们谁用过微博?多一半人都举手;但是中西部,你问微博是什么?都很茫然,而且还很害怕。除了地域差距以外,行业差距也比较严重,比如公安系统的微博,现在有好几千个,里面确实有的很不错,改善了“杨佳袭警案”以来紧张的警民关系;但有的行业就非常少。 “‘民间舆论场’可能是个阶段性现象” 记者:你们这次在第一篇评论中提到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的问题,认为网络是一个“民间舆论场”,那么,这个“舆论场”近年有什么样的新变化呢? 祝华新:最近几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意见领袖”的崛起。上世纪80年代的意见领袖,当年产生影响的载体主要是学术著作,顶多加上一些学术演讲;而今天,我们的“意见领袖”动辄有几万、几十万粉丝,博客里有几千万、上亿的访问量,这种话语权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话语权如何审慎地运用,对他们本身是个挑战,对社会管理也是个新课题。 我们认为网络舆论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推手,或者说互联网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平台。我们希望有更多新的理念来发展好、使用好和管理好这个新的舆论场。 这个舆论场很可能只是个阶段性现象,互联网本身和现实有一种“对冲”的作用,现实中的一些矛盾缺乏利益调节的通道,才催生了这个激情四射的舆论场。 未来如果中国形成一个健全的法制社会,网络舆论就不会这么发达……所以,这样一个空前发达的网络舆论场,是我们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现象,在世界上可能不会再有,在历史上可能也不会再有。背景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是人民网下属的从事舆情监测、研究的专业机构,目前有舆情分析师40多名。 舆情监测室近期发表的“善待网民和网络舆论”系列评论分别为: 《打通“两个舆论场”》《为“网络问政”喝彩》《对话“意见领袖”》《网络舆论的“生态治理”》《网民、人民和公民》。 2011年07月20日P354-358 序言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府政策系博士马光远说:每一次调控房价不仅打击了炒房客,同时,政策的“擦枪走火”让普通的买房自住者也很受伤。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说:你知道有句话吗?上帝想让他灭亡,就先让他疯狂,我现在给他再往下接一句:上帝想让他疯狂,就先让他买房。 网友“白小白71”说:以前买房是为了结婚,现在离婚是为了买房。 ——纠结的房价,该怨政府还是该恨开发商? 2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中石化怎么能做“假借普通网民之口宣传油价上涨合理”这种事情呢?这样做的水平实在是有点低,甚至是不能简单用“不妥”来形容,这怎么说呢……真是让人无言以对。 经济学家梁小民说:破坏法律底线的企业,还算比较少,但破坏道德底线的企业,现在看来还是很多。 律师郝杲荣说:对一个从资源、价格到销售渠道、销售市场都处于垄断的企业来说,中石化这种行为一旦被查实,有关部门必须出面对其进行处罚和规范。 ——坚挺的油价,是把中石化当外人还是自家兄弟? 3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汉奇说:从美国中部城市芝加哥出发,开车经伊、威、爱三州绕道回到原地,行程1600公里,共被收了5次费,一共是3.1美元,合人民币20块4毛。 IT企业高管姜扬说:南方很多地方我都自驾过,最搞笑的是经常挨着两个收费站,因为分属不同的省。 麻省理工学院新媒体行动实验室研究员周逵说:在美国自驾游,不用为过路费做预算。 ——烦人的过路费,是何方神圣索要的买路钱? 这就是北京晚报新闻观点版的“我说”。 假如,房价能降下来;假如,油价能降下来;假如,过路费也能降下来…… 那么,“我说”就没有变成“白说”。 北京晚报总编辑任欢迎 2012年1月6日 书评(媒体评论) 每一次调控房价不仅打击了炒房客,同时,政策的“擦枪走火”让普通的买房自住者也很受伤。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马光远 你知道有句话吗?上帝想让他灭亡,就先让他疯狂,我现在给他再往下接一句:上帝想让他疯狂,就先让他买房。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中石化怎么能做“假借普通网民之口宣传油价上涨合理”这种事情呢?这样做的水平实在是有点低,甚至是不能简单用“不妥”来形容,这怎么说呢……真是让人无言以对。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 破坏法律底线的企业,还算比较少,但破坏道德底线的企业,现在看来还是很多。 ——经济学家梁小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