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情商故事教出棒小孩
分类
作者 李骥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情商故事教出棒小孩》是作者李骥投入亲子教育多年的心血结晶,有专业学理,也有为人父的经验谈,结合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理论,用12个趣味温暖的情商故事,消除父母爱子焦虑症,让父母学会情绪管理策略,让孩子都能在父母更有效率的教养陪伴下,快乐地成长。

内容推荐

昔日的优客李骥,是红极一时的音乐人;经过华丽转身,今日的李骥,改当优质老爸,投入育儿教育了,因为教育孩子更不容易,更要懂策略。

“总是觉得时间不够”“孩子学什么都没有积极性”……李骥说,当我们不断听见父母提出这样的教养问题时,浮现在脑海里的是“策略管理”四个字!的确,教育要感性和理性兼备,一手安抚孩子情绪的同时,另一手要设法牵着孩子站起来,面对挫折和挑战,找出成长中的难题,学会与人相处,并培养适应未来世界的能力。

《情商故事教出棒小孩》是李骥投入亲子教育多年的心血结晶,有专业学理,也有为人父的经验谈,结合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理论,具体提出了情商教育的12个有效策略。

李骥很会说故事,他用一个个温暖人心的EQ故事,感动着父母和孩子,让望子成龙的心愿变成可能。《情商故事教出棒小孩》中收录了12篇趣味温暖的EQ故事,让您在陪伴孩子入睡前,以感性的力量潜移默化,达到亲密沟通的效果。

目录

推荐序

 优爸李骥教你说故事/单中兴

 用故事陪孩子成长/黄培根

 一切的开始源自爱,家是一切的源头/赵树海

 给予正面而优质的爱/林志炫

作者序

 原来,爱也要懂策略

前言

 爱的陪伴——说情商故事,就是这么简单

爱下一代,先爱另一半

做个说到做到的好父母

教情商,就是教智商

按部就班学教育更有效

换个方式说,教育更轻松

快乐为学习之本

越肯定,越自信

3Q Very Much

只需保留潜能,无须开发潜能

不做,比做更重要

眼明,手更快

四肢发达,头脑更不简单

后记

 为什么要用情商故事

 睡前改变最有效

试读章节

经常听见父母抱怨孩子宁可相信“老师说……”“同学说……”,也不愿听父母多说一句,好像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身份一点权威性都没有。当孩子渐渐长大进入学校就读,同时参与更多社交活动之后,孩子的生命开始出现更多的重要他人,父母不再扮演唯一的教育角色。这是成长的必经阶段,做父母的大可不必过度担忧。

父母的权威,在孩子成长过程面临挑战

与其说当孩子进入学龄阶段之后,老师和同学对他来说比父母更为重要,或许更应该思考的是:父母本身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是否忽略了沟通的策略。

父母对孩子的权威是一种天赋,并且随着养育和关爱的过程不断强化,从任何角度来看,父母终其一生都是影响孩子的重要之人,就算孩子的社交环境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复杂,父母的地位也不会轻易动摇。实际上,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纽带也终其一生在彼此之间相互牵动着,不会因为孩子上学了,亲子关系就消失了。但是父母的权威的确在孩子日渐成长之后遭遇更多的挑战,这不是孩子或是父母变了,而是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滥用权威,最终导致孩子再也无法相信父母。

我们都很容易接受权威人士的言辞暗示,这就是医院的工作人员需要穿着白大褂的原因,因为白大褂让人看起来更专业,更有权威感。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既是生命又是解答,即使父母并没有一件和医生一样的白大褂,依然拥有无上的权威。虽说权威是天赋,但是维持权威的有效性绝对是策略,只要父母记得“说到做到”四个字,就能让教育权威持续有效。

“善意的谎言"使父母权威崩裂

有些父母认为在孩子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之前,不会记得什么事情,为了让孩子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往往会用一些善意的谎言促使孩子做或不做某些事情,比如:“不要哭,再哭就叫警察来把你抓走……”“不听话,妈妈就不带你出去玩……”这些善意的谎言对三岁左右的孩子通常有效,父母也能立刻让孩子服膺自己的领导,只是谎言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就算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最终还是会被拆穿,当孩子发现承诺不一定会实现时,父母的权威性就开始崩塌,原本强而有力的暗示效果也日趋减弱。一旦孩子接触新的权威人士,可能是学校老师或者同学,这时父母原本代表的典范就转移到这些新的权威人士身上,当两者意见相左时,孩子自然选择相信老师和同学,而对父母所说的话持怀疑的态度。

权威真的很有趣,我们往往会对第一次听说的事情留下深刻印象,通常也认为第一次得到的讯息是正确的,所以幼儿园或者小学老师很容易成为孩子心中的权威人士,因为这个阶段的老师多半教导孩子那些他们还不知道的事情。然而权威的丧失也和获得一样容易,任何一次谎言被拆穿,或是价值观的前后矛盾,都会对某人的权威性产生负面的影响。

和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的父母,多少都曾对孩子说过一些善意的谎言,自然成为孩子挑战权威的主要对象。不过父母也无需太伤心,因为老师的权威性同样很难维持,当一位新的老师更受到孩子喜爱时,通常也意味着上一任老师的权威性正在崩裂。

说到做到,建立教育权威

孩子终究会长大,父母的权威终将面临挑战。但话虽如此,父母还是可以采用一些策略,让权威的暗示效果持续一段很长的时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说到做到。

很多人相信算命,尤其是那些经由朋友介绍铁口直断的半仙,好像真的能替人指点迷津似的,其实这就是权威的效果。当你听到朋友说这个人算命有多灵验时,无意间,你就接受了一个暗示:过去都灵验,这一次也一定灵验。于是你就愿意相信算命半仙说的话。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如果父母过去说的事情都得到应验,孩子自然会相信父母这一次说的也会实现,尤其是父母对孩子本来就具有天生的权威性,只要是个说到做到的父母,那么要让孩子往东,孩子绝对不敢往西。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可能不经意就把过度的承诺说出口,尤其在我们很急切想要达成内心想法的时候,当原本的承诺变成善意的谎言,失落的情绪永远强过当初满足的感受,或许一次谎言就让孩子再也不相信父母的话了。

为了尽可能维持父母的权威性,一旦父母发现自己说出过度的承诺或是善意的谎言,如果那个承诺是可以达成的,就请尽量完成;如果是不可能达成的,也一定要勇于认错,告诉孩子自己说了谎,让孩子明白这件事情不能完成,并且提出一个可达成的建议。这样不但能降低父母权威性的受损程度,还能增加父母人格的可信度,可以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P16-19

序言

爱,包含亲子、手足、友情、爱情,无特定人事诸归为大爱。

在爱里,无论是亲子、手足、友情、爱情,经常会出现计较爱得多或爱得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常造成无数的矛盾与困扰,除了衍生出负面的情绪,也往往导致强加于人,但被爱者却无法适应。于是我们会听到有人问:“为什么我这么爱他,他却感受不到?”或者“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如预期……”这些反应与情绪,经常发生在亲子与爱情之间。

至今,我的人生经验只有四十多年,经历过不同形式的爱,在此与大家分享爱的价值观:与其执著于爱得多或爱得少,不如用心在爱得对。

李骥这本书是从亲子与家庭的角度出发,用相当实用的方式,告诉大家爱也要懂策略。父母用适合孩子的方式去爱他,无关功利与算计;再推广至人我之间,我们可以多用一份心,让自己在付出的过程中,拥有更正面的能量与更优质的爱,去关怀,去拥抱身边的每一个人。

林志炫

知名音乐人

后记

在撰写《15分钟改变孩子一父母都应该学的情商故事》时,建议父母在睡前通过EQ故事给予孩子积极的情绪调整,这对于孩子的人格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睡前故事中的暗示效果,能在孩子的睡梦中形成信念,成为未来适应社会的人生价值——这项理论是基于心理咨询故事治疗和催眠治疗的基础,更多的是根据实践累积而总结出的方法。

科学证实睡眠会增强情绪记忆

近年来有更多认知心理学家投入大脑科学的研究领域,我们得以有机会了解更多大脑认知的过程和状态。目前已有不少针对情绪和睡眠的研究论文,证实了睡眠的确会增强情绪记忆,甚至能持续数十年的时间。

在Philip Holland and Penelope A.Lewis发表的一篇名为:Emotional Memory:Selective Enhancement by Sleep研究报告中,总结了近期一些关于情绪记忆和睡眠之间关系的研究,得到这样的结论:睡眠除能增强一些已经被证明能够在睡眠过程中得到整合的技能,比如骑脚踏车和弹奏乐器等,同时也能增强与情绪相关的记忆,甚至让这种记忆持续数十年之久。

心理学家让接受试验的志愿者观看一些图文解说的内容,一部分是具有强烈情绪意识的,比如谋杀孩童或者性变态等,一部分是普通的信息,比如流行服装秀等。然后这些志愿者一部分被安排几个钟头的睡眠,另一部分只是清醒地等待着。等到这两组志愿者再度接受之前曾经观看过的图片内容时,睡眠组能回忆起关于强烈情绪内容的频率明显高于清醒组,但在普通信息上,两组的回忆状态就没有显著的差异。

另一项研究,是在四年之后重新测试两组志愿者的记忆能力,竟然发现睡眠组回忆起强烈情绪事件的能力远远高于清醒组。因此,心理学家断言,睡眠不一定能帮助所有的学习和记忆,但情绪记忆一定会在睡眠的过程中得到强化及整合。这项研究正好能够解释“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发生,因为突如其来的压力和惊恐没有接受处理,会通过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使杏仁核与海马回的交互增强作用,而形成长期而强烈的记忆,导致患者经常会有闪回的记忆(创伤发生当时的情景像影片回放一样,历历在目地重现),感觉同样的事情要再度发生一般。

虽然也有心理学者研究指出快速眼动睡眠能帮助人们调节情绪,找寻情绪事件的积极意义,却不能否认情绪记忆和睡眠的确存在密切的关系。所以那句俗语“不要带着怒气上床”最能恰如其分地说明睡前15分钟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能在睡前让自己的情绪更积极,除可避免那些我们不想要的情绪记忆在睡梦中强化之外,我们也能选择记住一些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试想,只要睡一觉就能记住,几十年内都不会忘记,那岂不是很棒!

睡前说EQ故事,强化孩子的情绪和学习力

睡眠是身体机能修补的阶段,同时也是大脑学习强化的阶段;不仅是技能知识的学习,也包括情绪信念的学习。一旦生活中的情绪线索透过睡眠梦境的整理强化后,便会成为信念,而以行为模式出现在往后的生活中。因此,父母在孩子入睡前的陪伴及沟通,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虽然孩子一整天活动的时间可能超过十几个小时,但在临睡前的意识变动状态下,时间的长短其实没有绝对意义;再者,由于孩子大脑皮层所代表的批判机制还在发展阶段,所以孩子比成人更容易进入意识变动状态,时间的扭曲感,以及暗示的易受性都比成人更强。因此,我们不需要花十几个钟头的时间来复习孩子白天所经历的事件,只要能掌握睡前的意识变动状态,在孩子临睡前,利用短短的十几分钟,能为孩子成长所做的功课绝不少于白天的一切——毕竟孩子在睡前处于意识变动状态,拥有更高的暗示易受性及更强的学习能力——只要父母能掌握这个原则,就能通过说故事来改变孩子。

总之,只要善用情绪记忆和睡眠的关系,在睡前15分钟给孩子说EQ故事,不仅能让孩子有更好的人格发展,也能帮助孩子增强记忆力;同时父母也应该在睡前照顾自己的情绪,先把烦恼和压力放一边,想想美好的未来和愿景,通过大脑在睡眠过程中的整合处理,或许第二天烦心的事就有了完美的解决方案。

从现在开始,赶快在睡前对孩子说EQ故事吧!不仅对孩子有效,对父母也很有帮助。毕竟用最少的时间做最有效的事,也算是策略管理的一环。你说是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