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做人要学道家做事要学儒家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若水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道家大气,儒家实在,到了当下这个时代,做人要学道家,豁达大气;做事要学儒家稳扎稳打、踏踏实实。时代在变化,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这都要我们抽象继承诸子理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打开本书,也许你将会找到答案。

内容推荐

几千年前,东西方就把自己的双眼投向不同的地方,也出现了各自不同的文明走向。如果说西方人开始了用科学去认识客观世界,那么东方中国就开始了认识人本身。孔教和道教作为东方本土最主要的两种哲学派别,与其说有对立高下之分,更不如说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经纬线。凡是中国人几乎都无法逃脱“国魂经纬”的坐标定位,不同的无非是孔学的成分多些或道家的成分多些。于是,如何综合两家矛盾的哲学,如何吸纳两家对立的精华,是国人几千年来最大的人生功课。

本书教你如何运用儒家思想做事,如何运用道家思想做人,寄教育于娱乐,品阅本书,秉承传统文化精髓,体味为人处世的哲学。

目录

上篇 做人之道道家之道

 祸莫大于不知足

 切莫贪婪,学会取舍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学会示弱,才能更好地保全自己

 大成若缺,不必强求完美

 朴素是一种自然本真的美

 道法自然,从大自然中学习

 大丈夫处其厚,处其实

 唯施是畏,笑看名利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谦虚谨慎,低调做人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临大难而不惧

 上善若水,宽以待人

 承担的责任越大,价值就越大

 快乐来源于简单生活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挣脱心灵的枷锁

 学会快乐,不要享乐

中篇 做事之理儒家之理

 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进退有道,把握分寸

 后生可畏,甘当人梯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实事求是,完善自我

 登上崖顶后,扔一根绳子下去

 不要居功自傲

 三思而后行

 迅速消除不利因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成功喜欢全心全意的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成大事要有雄心斗志

 在其位,谋其政

 患得患失难成事

 不可贪得无厌,不可自私

 说到,想到,不如做到

 放长线,钓大鱼

 找对方法,办对事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临事善谋者方能成事

 专心做自己喜爱的事,成功也就不远了

 变则通,通则达

 是真金自会发光

下篇 儒道合一阴阳协调

 道家养心,儒家做事

 顺应规律,求得发展

 给予才能有收获,有舍才能有得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之三心

 儒家之四看

 道家出世之六然

 儒家入世之五道

附:《道德经》

 道经

 德经

试读章节

人的欲望有如无底的沟壑,因而得寸进尺,永远填不满。一个贪得无厌的人,给他金银他还怨恨得不到珠宝,封他县令他还怨恨没封他宰相,即使是做了宰相,他还想当皇帝,当了皇帝还想做长生不死的神仙。为了满足贪欲,势必利令智昏,敲诈勒索。虚伪欺骗,进而不择手段,残害无辜,最后自酿苦酒,自掘坟墓。

老子说过:“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换句话说,能知足才知不足。知足与不知足是一个量化的过程,我们不会把知足停留在某一个水平上,也不会把不知足固定在某一个需要上。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生活经历,知足与不知足总会相互转化。穷苦的青年人还是不要知足的好,唯有这样,才会努力奋斗,生活才会改观;暴发户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多一些,也许可以提升生活质量。

生活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如果快乐是建立在物质享受上,那永远会感觉生活里尽是美中不足。就算有再好的享受,也不能让人长久感到幸福,反而容易使人疲倦。再好的美食,也会让人生腻。如果不满足平常的粗茶淡饭,什么都要追求高品位,那生活里就很难得到满足,烦恼也就随之而来。人每天都要吃饭,但如果只惦记着人间绝少的美味,当前的饭食就淡而无味,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富贵长寿,美味佳肴,声色犬马固然常使人快乐,然而为了得到这些,得到后为了保住这些或唯恐失去这些,人们必然劳神累心,紧张思虑,以至寝食难安,如此又有什么快乐可言?追求金钱财富的人,在财富到手以后仍然能从财富中找到乐趣的人,实在是微乎其微,相反它有时还会给人带来麻烦与灾祸。道家教人用知足知止和随顺自然的心态来看待富贵与贫贱。富贵来了不必惊喜忘形,富贵去了也不必悲哀失落。不必为了富贵而患得患失,使自己活得又苦又累,更不能为了贪恋富贵而违背道德,使自己成为千古罪人。

有个去海岛度假的富翁劝诫一位同在海边晒太阳的渔夫多去打些鱼。渔夫问“为什么要辛苦呢?”富翁说:“这样能慢慢买一条大船,再努力攒上一大笔钱。”渔夫又问:“那又能怎么样呢?”富翁说:“然后你就可以在海边悠闲地晒太阳啦!”于是,渔夫就反问富翁: “我已经在晒太阳了,为什么还要那样做呢?”

一个人知道满足,心里面就时常是快乐的,达观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就会时时感到焦虑不安。但“知足”不是没有追求: “知足常乐”更不是平庸的表现。人是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但这与知足并不矛盾,实现了一个目标后,可以准备下一个,但不能在这个还没实现时就想得更多,那就沦为了贪婪,事实上,知足才是最好的追求动力。

知足不同于自满,虽然从表面上看来,它们都是对自身情况感到满意的反应,但事实上,由于出发点和外在表现的不同,它们往往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P3-4

序言

道家是春秋时诸子学派中重要的一家,以老子与庄子为巨擘,是他们两人奠定了道家学派的思想基础。道家名著有《老子》《庄子》《列子》《皇极经世》《文子》《田子》《黄帝四一经》《老莱子》等书。

道家思想的代表老子被传为“神仙” (太上老君)。老子哲学中最核心的观念是“道”,他的整个思想体系都是围绕“道”展开的。老子对“道”的理解和描述,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有所体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也看不到它的形体,它独立长存而永不休止,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如果要取个名,勉强称之为“道”。

道家思想的出发点是“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与第五十一章这样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第一句话的意思是,道是独一无二的,里面包含了天地,天地产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产生万物。第二句的意思是,道生成万物,德蓄养万物,使万物成长发育,使万物安宁心性,使万物正常地生长与消亡。根据老子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道”的一些特点, “道”无形、无色、无味,但真实存在,它会不停地运行,可以衍生出万事万物,是宇宙的本源。老子还认为,万事万物都是“道”生成的、培养的,即使死了还是“道”。“道’’既是一个巨大的生产基地、培育场地,又是一个巨大的回收站。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无为”。“无为而治”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人不可逆自然规律而行,所以,人不能野心太大,当如水,低调,按着自然的节奏,顺势而为,自然而为,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讲到做人要无为,自然。人们首先要清除自己过度的私心私欲,将自己的心调整到光明的、清静的、淳德的状态,这样一来,人们也就自然会遵从道德而行了,这就是自然无为的妙用。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个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薄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尊重自然规律。如《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中所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上天尊重规律自然清明,大地尊重规律可以安宁,诸神尊重规律就会灵验,河流尊重规律河水满盈,万物尊重规律就茁壮成长,君侯国王尊重规律就可以使天下太平。把身心投入自然,不作过多的苛求,心胸就能宽广宁静。

道家教诲世人,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生活在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社会中,只要生活在社会中就离不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须要遵循相互关系的种种道德规范。如果不讲道德,不但自己难以立足社会,也会损害别人的利益和社会秩序与社会风尚。

学道家做人,大气,活得开朗一点儿,洒脱一点儿,不要为小事斤斤计较,胸怀要宽广远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