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黄复彩继获得普遍赞誉的长篇小说《红兜肚》后的又一部倾情力作,是一本系统介绍梁武帝这个人物的历史小说,填补了目前市场上介绍梁武帝这位历史人物的小说作品的空白。作者佛学方面的研究颇有成就,对这位菩萨皇帝的描述十分准确、到位、精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梁武帝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黄复彩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黄复彩继获得普遍赞誉的长篇小说《红兜肚》后的又一部倾情力作,是一本系统介绍梁武帝这个人物的历史小说,填补了目前市场上介绍梁武帝这位历史人物的小说作品的空白。作者佛学方面的研究颇有成就,对这位菩萨皇帝的描述十分准确、到位、精彩。 内容推荐 一段王朝的兴衰历史,一个菩萨皇帝的传奇人生;南北对峙,波诡云谲;宫廷内乱,刀光剑影;沙场杀戮,粉黛消魂。这部长篇历史小说讲述了南北朝时期,复杂而多彩、文武全才的梁武帝的传奇故事。 小说保持了作者一贯的风格:文字的平易与内容的厚实,对人性的关注,对底层生命的关怀,曲折迂回的故事情节,玄奥神秘的佛教氛围,为这部四十万字的历史小说营造出令人诱惑的阅读空间。 目录 第一章 人之将死 巫术 竟陵八友 棋非棋,花非花 非常之时 血染宫门 玩的就是心跳 密谋大计 心有千千结 政变在悄悄进行 京城处处屠宰场 给我一根杠杆,我就能撬动地球 贤首山之战 北魏大军一夜蒸发 屠杀重新开始 世间绝音 第二章 镇守石头城 决战邓城 皇子们的噩梦 诗人沉浮 最后一枚钉子 萧宝卷闪亮登场 女人如棋 表兄外甥与阿舅 步步莲花 烽烟四起 雍州上空有条龙 雍州虎 京城陷落 玩家末日 第三章 江山易主 头等大事 禅让,禅让 朽索下的马车 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 君臣之间 山中日月 佛道之争 赤脚的不怕穿鞋的 北伐,北伐 洛口溃败 钟离大捷 一朝文武,皆是诗人 腐败就这样开始了 帝王后院 飞升之梦 一座大坝的垮塌 第四章 君臣交恶 兄弟情分 叛逃的王爷 菩萨皇帝 亲人何以成仇家 嬉皮土 一个叫达摩的洋和尚 一个女人统治下的帝国 河阴屠杀 天才战神 乱世英雄(一) 乱世英雄(二) 立储风波 同泰寺的钟声 向皇上叫板 第五章 吉梦 天上掉下馅饼来 灾难已经开始了 过河的卒子 最后的防线 西洲曲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个人要死,是任何力量也拉不回来的,不管这要死的人是卑贱的草民还是位尊天下的帝王。 齐武帝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七月,首都建康齐武帝寝宫被一片死气久久地笼罩着,在病榻上躺了三个多月的齐武帝萧赜即将驾崩。 对于萧赜来说,这一年真的是流年不利。一月,做了十年太平皇帝的他突然心血来潮,命人赶制了三千辆战车,准备收复被北魏长期占据的北方重镇彭城。这件事刚刚开始,他的长子、文惠太子萧长懋就在三月里因病去世。不久,他在一次早朝时突然感觉头晕目眩,差点一头栽倒在地。但他不想让人看到他们的皇上病了,那天的早朝照常进行,满朝文武,几乎没有人看出这个早朝与往日有什么不同。然而早朝结束,他却怎么也走不下殿来。皇上不退朝,其他人都不好离去,但他还强撑着,让人唤来皇家乐队,说要在奉天殿看一场别出心裁的演出。直到一口黑血无法遏制地从他的口腔内喷涌而出…… 这是七月的最后一天,江南伏暑季节。黄昏时分,昏迷了一整天的萧赜再次醒来。他睁开眼,茫然地看了看四周:雕梁画栋的宫殿、穿梭来往的美人——这曾经让他如此熟悉又如此迷恋的一切,竟然又梦幻般地出现在眼前。但他知道,他细若游丝的生命即将耗尽。现在,他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他就要死了,无论是宫殿还是美女,都将不再属于他,身为一代帝王,他将像影子一般消失于世,被人埋在地下,接着就会渐渐地变成腐尸…… 一股悲凉袭上心头,黏稠的黑血再一次涌出他的口腔。皇宫里再一次传出娘娘们的哭叫声,太监们尖着嗓子的叫喊声,太医们也装模作样地忙着诊脉、掐人中、灌醒魂汤,垂死的皇上又一次缓过气来。他喘息着,漠然地看了看四周,他看到一张张真真假假的脸上挂着幸灾乐祸的谄笑。是的,他就要死了,而他们却还活着,这就是现实。他无奈地闭上眼睛,他的次子、竞陵王萧子良向在场人挥了挥手,说:“都退下吧,让皇上歇息。” 殿内重新陷入一片死一般的沉寂。开始下起雨来,雨滴滴答答地打在瓦楞上,一声比一声紧密。萧子良连日侍候在父亲的床榻旁,此刻,他多想有一张床,好让自己美美地睡上一觉啊,然而他却一点睡意也没有。 “子良……”齐武帝朝空中伸出他的两只干枯的老手,他在黑暗中摸索着,像是要努力抓住什么东西。 萧子良重新伏到父亲的床榻前,握住父亲的手说:“父皇,儿臣在。” “子良,我就要死了吗?”齐武帝用几乎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问。 “父皇,我已安排五百名僧人在华林园为您消灾祈福,佛会加被于您的。” 齐武帝呻吟着,额上沁出一粒粒黄汗,看得出,他在与死神作最后的挣扎。 “子良,这个王朝,会是走到尽头了吗?” “父皇,不会……” “一切该来的总会来的,这个世界,太可怕了……” 自从受命汤药伺候父亲的那一天起,萧子良就经常听到父亲在睡梦中发出一种可怕的惊叫。他不知道父亲在梦中究竟看到了什么,父亲是感觉到死亡的临近吗?常常一整个夜晚,他总能看到父亲披着睡衣在寝宫的廊檐下独自徘徊。随着日子的逝去,父亲越来越沉默得像块石头。 “尚儿……”齐武帝在唤他的皇太孙萧昭业的乳名。 “已经派人找他去了……” “子良,你觉得我该把皇权交给他吗?” “父皇的决定如此英明,儿臣只会尽力辅佐他。” “我知道,你心里一直都不愉快。” “没有,真的没有。”萧子良赶紧说,“父皇忘了,尚儿一直是在儿臣身边长大的。他就像儿臣的孩儿。” 齐武帝一共有二十三个儿子,细数起来,有资格做太子的,除了长子萧长懋,也就是这个次子萧子良了。萧子良为人敦厚,在朝廷上下广有人缘,更重要的是,萧子良这些年曾先后做过会稽太守、丹阳尹、扬州刺史等。应该说,他有一定的参政主事的经验,让他做皇太子,应该是唯一的选择。但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齐武帝的决定。那一天,当齐武帝走进太子寝宫,去吊唁早逝的长子时,他第一次发现,萧长懋寝宫的奢华,足可以与皇上的寝宫相匹。可是这一切,与太子一向过从甚密的萧子良一次也没有在他面前提过。目睹这些,齐武帝有一种被骗的感觉。如果他最放心的太子暗地里都有随时与他争夺天下的野心,这个世界,还有值得信任的人吗?齐武帝当场就将火发泄到次子萧子良的头上。也正是在一时的激愤之下,齐武帝立即宣布立萧昭业为皇太孙。继位人的事,就这样草草定下来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齐武帝对立萧昭业这件事一开始就充满了矛盾,而且很快就后悔了。太平年代里长大的萧昭业是一个花花公子。朝中很多老臣对立萧昭业这件事都持反对态度。或许正因为如此,齐武帝在刚一卧病时,就将次子萧子良召进宫来。他似乎有话要告诉萧子良,却一直没有说出来。 暑热的一天终于结束了,从宫墙外吹来一阵带着湿气的凉风,偌大的延昌殿里难得一片宁静。四周一片黑暗,齐武帝知道,他生命中的又一天过去了。这也许是他最后一个黄昏,一个多么宁静的黄昏!他享受着这最后一个黄昏,享受着这生命中难得的宁静,但他知道,这死一般的宁静并不是什么好兆头。在这种宁静里,一场争夺皇权的生死决杀就要开始。 临死前的回光返照,让齐武帝的意识异常清晰。在这难得的清醒时刻,往昔的时光像一面镜子,把一幕幕影像映现在面前。 十五年前,萧赜的父亲萧道成冒死发动宫廷政变,断然除掉刘宋的最后一个皇帝刘昱,又从傀儡儿皇帝刘辈那里理所当然地接受了“禅让”,从而让统治南方五十八年之久的刘宋王朝彻底垮台,南齐——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王朝建立。然而开国皇帝萧道成天生福浅命薄,在位只短短一年就命归黄泉了。身为长子,萧赜当然地继承南齐的皇权,成为又一代君主——齐武帝。在那些腥风血雨的年月里,萧赜亲眼目睹父亲是怎样冒着生死夺得天下的,他也亲眼看到父亲为了巩固南齐的天下,将一颗颗人头像割麦子一样割落在地。对于一个太平皇帝,他所要做的就是好好守住一份家业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应该说,萧赜的确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在位十一年,南齐天下算是稳定,江南百姓也算是过了几年安安稳稳的日子。 没想到的是,一切似乎刚刚开始,他却不得不步父亲的后尘,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P1-3 后记 将这本书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我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已是深夜,但我却没有一丝睡意。我悄悄地走进厨房,给自己倒了半杯葡萄酒,我要为自己庆祝一下。我来到阳台上,当时的月亮正是一年中最圆的时候,对着满天清辉,我举起了那半杯葡萄酒,慢慢地品尝着,惬意无比。城市的夜,永远都是在骚动之中,楼下马路上的车来来往往,即使是在这样的深夜,人们都还在忙碌着,我也在忙碌着,只是各有不同的内容。我知道,我又完成了一部对于我来说至关重要的著作,现在,我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就像我的前一部长篇小说《红兜肚》中的人物朱子尚一样,这个叫萧衍的南梁皇帝,几年来一直就鲜活地站在我的面前,如此清晰,如此亲切,又如此令人为他扼腕叹息。事实上,从写作这部历史小说开始,这个人就一直同我生活在一起,他陪伴着我走过一段令我冲动而又疲倦的日月,就像我的亲人。 南北朝实在是中国的一个非常特别的年代,无论是在黄河以北的北魏帝国,还是在长江南岸的南方王朝,都处在一个极其混乱的时期。一方面,士大夫们在纸醉金迷中消度着日月;一方面,下层百姓在饥饿和战乱中苦不堪言,社会矛盾极其激烈,整个社会始终像是处在一个巨大的火药桶里。自南朝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至陈太建十三年(公元581年)的一百六十年间,南北朝各国间相互争夺、兼并的战争多达一百余起。无论是北魏还是南王朝,几乎每一两年即有一位新人通过政变的方式登上帝位。公元494年,南齐一年中甚至三改国号,两位帝王被先后毒杀,最小的只有十五岁。真正是“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每一次新人登场,都有无数的人头纷纷落地。相比起来,梁武帝的南梁王朝维系了四十八年的统治,几乎占整个南朝历史的三分之一。在南北朝那样一个大动乱的时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梁武帝也算得上一个长寿皇帝,他活了八十六岁,仅次于八十九岁的清乾隆帝。 借助于南齐朝廷的昏庸残暴,萧衍以方镇之力举兵起义,很快获得成功,于公元501年建立他的南梁帝国。夺取政权及建国之初的梁武帝用“雄才大略”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且不说他在夺取政权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智大勇,而在建国之后,梁武帝杂糅儒、释、道三教,维持了江南近五十年的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也给长期遭受战乱的江南人民带来休养生息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他的成功。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才学俱佳的帝王之一,他在儒、释、道方面均有很深的研究,而且在音乐、诗歌、书法和围棋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他在繁忙的朝政之余手不释卷,一生著述惊人,各类著作上千部,即使是在今天,也让很多用电脑敲字的畅销书作家望尘莫及。 梁武帝在生活上极其俭朴,他穿的衣服洗了又洗,直至辨不出原来的颜色,一床被子盖三年,一顶帽子戴五年,他的蚊帐缝缝补补,非到重大宴会决不饮酒,即使饮酒,也决不过三杯,他的居室里没有任何装饰,只有一床、一桌、一书架而已。他自中年后就开始素食,不到五十岁就不近女人。他即使是在冬天也都是在五更即起床办公,而到忙时,连饭都顾不上吃。这些生活习惯他一直保持了五十年之久,这在奢靡之风盛行的南北朝时代,的确是难能可贵。 梁武帝对每一个亲人都仁爱有加,甚至对时时要谋杀他的人也只是痛哭流涕地训斥一顿而已。因为他的仁慈,致使朝廷上下贪污盛行、腐败蔓延,从而为王朝的覆灭埋下祸乱的种子。而到了晚年,在身边奸佞的左右下,更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连出昏着,从而导致历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乱,灭国亡身。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自己打下江山,又亲手丢失江山的帝王。梁武帝的一生,为他自己留下太多太多的遗憾,也为中国历史留下太多太多的教训。正如很多历史学家们所分析的那样,一个王朝的兴盛和衰亡,是依靠它所建立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而与帝王的个人品质并无直接关系。 梁武帝从成功走向失败,从建国到误国,其间的教训被后人总结来总结去,其中指责最多的是“以佛误国”。梁武帝从一开始的“以佛治国”发展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佛教信徒,其间的过程常人难以理解。而到了晚年,他索性丢掉国事,沉醉于同泰寺的香火中,甚至四次舍身寺庙,被人称为“菩萨皇帝”。这对于他个人,或许是一种解脱,但作为帝王,作为他统治下的国民,却不能不说是一种灾难。 2008年11月初,我在美丽的花亭湖畔正式开始了这本书的写作。在此之前,已有作家二月河的清王朝系列掀起一股历史小说热,而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更是以一种颠覆性的文字让当代读者在苦闷的阅读中寻找到一片绿地。我在写作这部历史小说时,不能不受他们的影响,以致使我一开始的写作不知所以,我开始迷惘并怀疑自己。2009年初,我在博客上贴出开始的几个章节后,有热心的朋友给我指出:你不是二月河,也不是当年明月,你就是你。这位朋友的留言给了我极大的启发。的确,我就是我,我必须以我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角度去塑造一个属于我的“梁武帝”。当年明月不是二月河,我也不是当年明月。 这些年来,失眠一直成为我写作的天敌,尤其进入写作的兴奋期,常常彻夜不眠,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我的健康,也让我的写作始终处于断断续续的状态。写,还是不写,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问题。然而梁武帝已成为我的一个情结,写,是肉体上的痛苦;不写,是精神上的痛苦。就像人们习惯说的:一切都是命。我从少年时代就热爱文学,几十年过去了,不管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也不论个人的处境有着怎样的变迁,文学以外的内容从来不曾影响我,我对文学的热爱也从无改变。一个人在几十年间对自己挚爱的对象始终不渝,我相信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但我做到了,从这一点来说,我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满意。 我要特别感谢安徽文艺出版的徐海燕及汪爱武两位女士,她们从我写作这本书的一开始就对这本书给予极大的关注。汪爱武编辑几乎是从头到尾地跟踪着这部小说的写作,并提出不少中肯的意见。她们的支持给了我鼓励,给了我动力。因此,当这本书终于与读者见面时,我应该向她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