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超值金版)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叶舟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优秀的历史故事能为我们提供一种特有的训练方式,我们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东西开始,逐渐去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去积累一种贯通古今的智慧,去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本书旨在让读者不仅能徜徉在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中,而且还能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更富有智慧的决断。学习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的事。历史是培养正确的判断力和分析力的好“材料”。如果这样一本书能对你前进的道路有所启迪和帮助,能让您的生活从此幸福起来,我们深感荣幸之至!

内容推荐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化的文明古国,然而,文明的背后,也发生了一些让人遗憾的事件,这些事件既有血淋淋的教训,也有活生生的经验。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我们应该从这面镜子中汲取教训,借鉴经验。不让自己做错事、走错路。

对于很多青年朋友来说,读一读关于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正史”很重要,但也不妨多了解一点常常在细微处见出历史真精神的“史屑”,知道一些掌故轶闻,这样既补充了正史之不足,也能培养自己对于历史的兴趣。《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精选与时代精神结合紧密、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并根据内容对每个故事都进行了深刻、精当的经验要诀分析,以期对怀有不同心理需求的读者以精神上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

目录

上卷 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

 第一章 红颜祸水,天子气短——9个关于女色之祸的历史教训

教训1:远离美色,远离诱惑——妲己亡商

教训2:向美人发贱,死得很难看——褒姒葬周

教训3:美人是毒品,欲罢不能——西施灭吴

教训4:坏性格决定坏命运——冯妙莲的狡诈

教训5:英雄难过美人关——李世民纳弟妇

教训6:儿女情长,天子气短——李煜误国

教训7:专宠美人,下场悲惨——齐后主丢江山

教训8:为了女人,丧失理智——吴三桂叛国

教训9:祸国殃民,让人唾骂——慈禧争权

 第二章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12个关于功高震主的历史教训

教训10:竹篮打水一场空——里克伏剑

教训11:强国愚民被腰斩——商鞅惨死

教训12:一念之差丢性命——李斯藏私

教训13:叛是一死,不叛亦死——邓艾、钟会的悲剧

教训14:幼稚糊涂,死得冤枉——孙琳专权

教训15: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刘邦是个真小人

教训16:只知谋国,不知谋身——周亚夫饿死

教训17:不论忠奸,格杀勿论——杨坚的阴狠

教训18:开唐第一功臣枉死刀下——长孙无忌丧命

教训19:威逼利诱解兵权——宋太祖的狡猾

教训20:功高盖世,难逃一死——朱元璋大开杀戒

教训21:共患难易,共富贵难——李善长屈死

 第三章 骄横贪奢,逸豫亡身——12个关于骄奢败行的历史教训

教训22:贪得无厌终受惩——智氏灭族

教训23:居功自傲必亡身——二桃杀三士

教训24:心狠手辣,最毒妇人心——吕雉专权

教训25: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也要谨慎

教训26:骄恣专横终丧身——梁冀肆行

教训27:奢则不逊,俭则固——王恺石崇斗富

教训28:忠言不纳,自取灭亡——一意孤行的杨骏

教训29:穷奢极欲,死于祸乱——隋炀帝的荒淫

教训30:弄权专政,引火烧身——太平公主之死

教训31:昏愤傲慢,家破人亡——董昌称帝

教训32:骄奢之君,败国之君——孟昶淫乐

教训33:自满者败,自矜者愚——李自成败亡

 第四章 养乱启祸,奸臣误国——11个关于奸臣乱政的历史教训

教训34:玩“火”者必自焚——赵高弄权

教训35:轻信小人全家遭斩——黄歇耳软

教训36:姑息养奸,毁家丧命——齐王流放

教训37:自做孽,不可活——杨广血溅隋宫

教训38:口蜜腹剑是害人之奸——李林甫行骗

教训39:市井小人乱政误国——蔡京拍马

教训40:逢君之恶,罪有应得——朱异阿谀

教训41:手段阴险,万人唾骂——秦桧纵奸:

教训42:卖国事敌,民族败类——桑维翰的丑陋

教训43:罪有应得,死有余辜——刘谨嚣张跋扈

教训44:小人得志,残害忠良——宦官魏忠贤

 第五章 昏聩无道,忌能失贤——13个关于昏庸败亡的历史教训

教训45:自食其果,饿死沙丘宫——主父偏心丧命

教训46:刚愎自用,固执专断——袁绍事败

教训47:不听忠言,祸及家族——窦太后拒谏

教训48:性格怪癖,宠死董贤——哀帝断袖

教训49:被女人玩弄于股掌——昏聩的唐中宗

教训50:误用奸臣,破家败国——李从珂自焚

教训51:弃贤专己,不得人心——燕惠王的狭隘

教训52:不辨信佞,杀害忠良——昏庸的元帝

教训53:残暴之徒,最终败亡——宋废帝无道

教训54:听信谗言,国势衰败——赵扩亡国

教训55: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草包萧宝卷

教训5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仁宗贬贤臣

教训57:忠正之将被活剐——袁崇焕冤死

 第六章 违背民心,失道寡助——7个关于民心向背的历史教训

教训58:失人心者失天下——周厉王好利

教训59:胡作非为,不得人心——王莽窃国

教训60:君无道则国家亡——混乱的东晋

教训61:显赫背后的下流无耻——伪善的王世充

教训62:穷奢极欲,死到临头——陈后主变亡国奴

教训63:为政无道,祸国殃民——北齐诸帝

教训64:不务正业,江山不保——怪癖皇帝

 第七章 无耻小人,趋附谄媚——12个关于小人谄媚的历史教训

教训65:巧舌如簧为私心——张仪“费心”

教训66:极力矫饰,居心叵测——杨广谋皇位

教训67:见风使舵做“鬼婚”——无耻的萧至忠

教训68:奸诈阴险,包藏祸心——安禄山卖乖

教训69:醉翁之意不在酒——江春溜须

教训70:曲意逢迎为权利——慈禧耍心计

教训71:“老实人”尽做无耻事——黄头郎吮痈

教训72:察言观色,逢迎拍马——谄媚者的伎俩

教训73:首鼠两端、阳奉阴违——封德彝投机

教训74:拍马有术,贻笑天下——郭霸尝尿

教训75:为虎作伥终食恶果——张彦泽暴行

教训76:谄媚无敌只为贪——和珅专宠

 第八章 祸自口出,灾从天降——11个关于言行不检的历史教训

教训77:犯颜直谏,终被杀害——名臣关龙逄

教训78:细微之处,更须谨慎——一杯酒丧命

教训79:口无遮拦把命丧——杨修之死

教训80:聪明反被聪明误——蒋干中计

教训81:拂人面子丢性命——狂傲的关羽

教训82:一句戏言,引来杀身之祸——皇帝被捂死

教训83:失语于人,殃及己身——父子招祸

教训84:人人都有“旧伤疤”——“为尊者讳”

教训85:实话也不能照实说——莽汉丢命

教训86:居官守正也吃苦头——何栋如下诏狱

教训87:须谨开言而慢出口——歹毒的慈禧

 第九章 争权夺利,结党营私——12个关于结党弄权的历史教训

教训88:弑父杀兄太残忍——秦二世登基

教训89:亲情比不上权位的重要——王莽篡位

教训90: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害弟

教训91:罪孽深重,天下反之——杨广坏事做绝

教训92:权力之争,手足相残——玄武门之变

教训93:残暴淫乱被儿弑——朱温灭人性

教训94:狼狈为奸,气焰熏天——童贯与蔡京勾结

教训95:怎一个“狠”字了得——朱元璋的手段

教训96:窃权弄柄,大发国难财——父子联手弄权

教训97:小人得志,背后来阴招——王振自阉

教训98:权力让他“龙性难撄”——顺治继位

教训99: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胤稹改诏

下卷 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

 第一章 一心奉公,笃守节操——10个关于修身养性的历史经验

经验1:勤俭是一种美德——“悬鱼太守”羊续

经验2:完胜祁山,始于诚信——孔明伐魏.

经验3:施惠于民,以争民心——齐景公治国

经验4:柔道中兴施“软骨法”——刘秀施“仁”政

经验5:要想船不翻,就不要让水起旋涡——贞观之治

经验6:言必信而行必果——季札挂剑

经验7:光明磊落不藏私——石苞解疑

经验8:退一步海阔天空——狄仁杰认罪

经验9:一举两得匡正义——包公“打龙袍”

经验10:恪守道德,坦荡无私——祁奚荐贤

 第二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3个关于宽容为怀的历史经验

经验11:乐于忘记,宽待他人——古人的胸怀

经验12:允许别人犯错——庄王、穆公的宽容

经验13:以国为重,化干戈为玉帛——将相和

经验14:豁达大度天地宽——司马懿熬死诸葛亮

经验15:淡泊名利,莫为名利遮望眼——宋之问害甥

经验16:宽以待人,成就自我——曹操焚书

经验17:欲成大事者淡泊得失——宓子贱喻麦

经验18:容得下人,办得成事——曾国藩荐举

经验19:得失成败均可解怀——旷达宰相

经验20:宽大为怀,容人之过——庄王绝缨

经验21:心底无私天地宽——祁黄羊荐子

经验22:多个敌人不如多个朋友——班超、索邈的宽容

经验23:宽容之道,其惠无价——刘备揽英杰

 第三章 克己忍让,能屈能伸——14个关于能忍自安的历史经验

经验24:强买田地,委曲求全——萧何自辱

经验25:忍杀兄之仇得大谋——刘秀建东汉

经验26:忍让是一种智慧——受唾自干

经验27:以退为进终吞吴——勾践卧薪尝胆

经验28:善屈之人得天下——商汤灭夏

经验29:大丈夫能屈能伸,蓄势待发——康熙除鳌拜

经验30:放下面子,当回孙子——刘邦守弱

经验31:委曲求全,待机而动——朱家藏季布

经验32:狭路相逢“硬”者胜——曹操败马超

经验33:性格决定命运——刘邦的“吾不如”

经验34:放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三气周瑜

经验35:饶人的不是痴汉——公孙弘处世

经验36:四两也可拨千斤——汉文帝怀柔

经验37: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太宗重用魏徵

 第四章 人际交往,游刃有余——13个关于为人处世的历史经验

经验38:人至察则无徒——吕蒙正的为人

经验39:防患于未然——管仲的“狡诈”

经验40:狡兔要有三窟——冯谖买“义”

经验41:朋友是真正的财富——诸葛亮念旧情

经验42:多聚人情,慎用人情——曹操刘邦笼人心

经验43:淡如水,而淡以亲——君子之交

经验44:患难的朋友最真——荀巨伯探友

经验45:低头的牛才能饮上水——谦虚的曹植

经验46: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诚实的晏殊

经验47:有所为有所不为——杨继盛为官

经验48:讷于言而敏于行——成功真谛

经验49:办事也要讲分寸——光武帝的尴尬

经验50:灵活处世不吃亏——徐文远受重用

 第五章 察言观色,八面玲珑——10个关于揣摩人意的历史经验

经验51:善于观风听雨——权臣的本领

经验52:含而不露的批评——刘伯温作“画”

经验53:一石三鸟,怨恨冰释——司马熹的智慧

经验54:冷静观察,巧加辩解——陈轸妙语破谗言

经验55:把误解变为和解——翟璜巧语

经验56:见风使舵巧办事——叔孙通之变

经验57:领会上司的真实意图——鄂君的机敏

经验58:老板绝对不会有错——荀息巧谏

经验59:到什么庙拜什么神——张全义自保

经验60:才思敏捷巧对付——刘罗锅的机智

 第六章 洞察世事,独具慧眼——11个关于明察并举的历史经验

经验61:穿透现象看本质——沈子高的预言

经验62:先见之明巧识人——管中窥豹

经验63:辨信知真假——昭帝的聪明

经验64:换个角度看问题——隽不疑抓人

经验65:做生活的有心人——诸葛亮辨刺客

经验66:细微之处得真相——国渊察叛逆

经验67:善于觉察对方的心理——苻融辨贼

经验68:会“哭”的先见之明——姚崇避祸

经验69:“四门大开”,不给人以口实——郭子仪处世

经验70:善于分析,不感情用事——陈觉的未卜先知

经验71: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郭绚败亡

 第七章 借力造势,以小搏大——14个关于识势用势的历史经验

经验72:见微知著,明辨是非——孙亮的细心

经验73:退让是为了进攻——朱棣“靖难”

经验74:韬光养晦再崛起——司马懿装病

经验75: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

经验76:巧借外力,善假于物——杨璇造马车

经验77:擅用立威之术——曾国藩治军

经验78:刚柔兼备,宽严并施——合格的领导者

经验79:“以迂为直”的谋略——诸葛亮拒曹兵

经验80: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孟尝君之道

经验81: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陈胜起义

经验82:示弱疲敌,一战获全功——曹玮之胜

经验83:敌有昏乱,乘而取之——郭亮克长沙

经验84:明察秋毫,小心行事——赵知县断案

经验85:计计相连,环环相扣——钟世衡除害

 第八章 谋胜之道,制敌法宝——14个关于施计用谋的历史经验

经验86:机遇垂青智者——王夫人的聪慧

经验87: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毕矮献计

经验88:知敌而后谋——张良的妙计

经验89:擒贼先擒王——张巡善战

经验90:“瞒天过海”——孔明收姜维

经验91:无中生有——廉范退匈奴

经验92:曲径通幽,施惠于人——严讷建学堂

经验93:制造假象,迷惑敌人——田单离间计

经验94:忍而不发,静候佳机——陆逊、郑庄公

经验95: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李想夜袭吴元济

经验96: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邦进关中

经验97:声东击西,虚实结合——曹操擒张绣

经验98: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齐楚明主

经验99:妙施苦肉计,助力办大事——要离刺庆忌

试读章节

世上真是无巧不成书。这样的节骨眼上,太子元恂却不为他的母亲高氏争气,惹祸了,从而加速了妙莲的行动。

原来,迁都以后,太子元恂刚满14岁,正是处于性情好动和玩乐的年龄,脾气也暴躁。他不习惯洛阳都市的汉化生活,尤其是礼规森严,很不自由的宫廷生活更适应不了。一次,他趁着孝文帝不在身边,便与左右侍从商量,准备逃回旧都平城。大臣高边悦无意中知道了这件事,大惊,上前苦苦劝阻,说千万不可鲁莽行事。没想这好意诤告,却激怒了太子,他受不了如此婆婆妈妈,一气之下竟然拔出长剑,斩杀了高边悦。这可出大事了,宫中立刻有人飞马传报孝文帝。孝文帝闻讯后,气急败坏,匆忙连夜赶回洛阳,亲自严刑拷打太子,并废其为庶人,重新立高氏第二个儿子,13岁的元恪为太子。

狡诈的冯妙莲乘机把太子接进自己的宫院,对他百般呵护,千般疼爱,陪他到处游玩。自然,慢慢地,太子便也就开始喜欢妙莲了,常常去探望,视若亲生母亲一般。不仅如此,她还派人在高氏朝圣的路上杀死高氏,这样彻底断了太子的母子之情,也为自己登上皇后之位铲除了又一个对手。

在立皇后这件事上孝文帝拿不定主意,孝文帝虽然迷恋妙莲,但总觉得她不适宜当皇后,因为那可是一国之母,名誉攸关啊。但是他又经不往妙莲的日夜纠缠,还有一些权臣为讨好、巴结妙莲,也纷纷劝谏,为她说好话。终于,孝文帝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封妙莲为皇后。

冯妙莲凭狡猾、奸诈的个性,终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这时,她的贪婪、淫荡也跟着交替上升。孝文帝是一个颇具雄才大略的年轻帝王,为一统天下,多数时间在外征杀。新皇后妙莲耐不住寂寞又想起了曾经给她情爱的高菩萨,于是,她连忙传令派人接高菩萨进宫,说她旧病复发……

高菩萨见妙莲还想着自己,知道这时的她非常需要爱的慰藉,也思念往日的快乐时光。于是。便利用医师的招幌,以看病为理由常出入宫室和妙莲相好。

冯妙莲不仅淫荡、狡诈。还有些飞扬跋扈,她趁孝文帝不在宫中之际对孝文帝的妹妹彭城公主蛮横地施加压力。原来,她的弟弟冯夙看上了正寡居的而又貌美华贵的公主,公主自然不允,于是趁机把丑事对正在汝南军中的孝文帝和盘托出。孝文帝听得脸红一阵白一阵,难以自容。他万万没想到那么温柔娇顺,夜夜又那么恩爱千般的皇后,竟背着自己做出如此荒唐丑事。连忙叫来左右侍从,带病骑马连夜回宫。

可彭城公主太小看这冯妙莲了,冯妙莲岂能束手待擒?她早就想好了对付孝文帝的办法。她又和高菩萨缠绵了一番,让人把他送出宫去,然后集合宫中全体男女老少,赏赐他们大批钱物,嘱咐他们不准对近来宫中发生的事有所泄密,否则一律格杀勿论。众人猜到孝文帝要回来了,但是心里也都明白:皇后一手遮天,她手段的阴险毒辣是有目共睹的,不能不按照她的命令,规规矩矩地去做。大家也都心照不宣,默不作声,战战兢兢。

妙莲这时不由长吁一口气,她料到孝文帝极有可能会星夜赶回。她深知他的性情,便也不害怕了,已经想好了对付的办法。她知道孝文帝很疼爱她,于是脱去衣服,披散头发,躺在床上静静地等候。

果然,孝文帝回来后就急急地走进妙莲的房间。他掀开被子,却只见皇后睡着了,脸上还挂有泪珠,斑痕道道,一副懒惰、娇弱可爱,而又好不可怜的模样。他顿时大为感动,不由觉得自己的举动太过分了,妙莲是如此地思念自己。于是。他连忙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温存起来。这时,孝文帝自然更是爱恋不已,他们已经分开一年了。

这之后,孝文帝再没有闲工夫来追究公主关于妙莲的指责是否属实了。偶然想起,也觉得这事甚为败兴。  彭城公主也不是一个甘愿轻易认输的人。她暗下狠心,一定要给妙莲点颜色看看,弄得她身败名裂,让孝文帝废掉她这个皇后。要不,难平心头之气,妙莲太淫荡、太嚣张、太狂傲了。于是,一番认真、谨慎的考虑之后,彭城公主暗里和几个弟弟商量好,秘密地派人把和妙莲有关的高菩萨等人逮捕起来,严刑拷打,日夜拷审。高菩萨等本就是软弱之人,贪生怕死,一听公主要杀他们,急忙迫不及待、没命地将所有的事情招供出来。公主和她的弟弟大喜过望,命令随从迅速记录,并让高菩萨等人一一画上押。

一段时间过去了,妙莲却一直蒙在鼓里,对背后发生的一切都不知晓。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公主看见皇后在场,连忙把自己早已准备好的供状递交给孝文帝。孝文帝一看,脸色骤然大变,这回可真暴怒了,连连厉声斥责妙莲,问供状所写的是否属实。妙莲知道大事不妙,非常惊慌,但很快地还是强作镇静,装出一副被诬蔑、冤枉的样子,努力地想抵赖和狡辩。公主料到她会有此一招,自然准备有对策,不慌不忙地叫人把高菩萨等人押上对证。高菩萨还没看清周围的都是些什么人,就惧怕得脸无血色,迭不连声地求饶,磕头如捣蒜。好一群混账东西,妙莲一看见高菩萨这一副死样,气得几乎晕过去。孝文帝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孝文帝不由连声嗟叹:“丢人,丢人,丢人啊……你竟然敢干出这等丑事!”他立刻下令,把高菩萨等人推出去斩首。对于妙莲,他觉得如果处置太重了,对不起死去的冯太后。自己已经废了冯家一个皇后,使冯家无光,怎么能再废第二个呢?于是他命人把妙莲囚禁起来,剥夺了她的权力,限制她的自由,让她好好反省,希望这场风波悄悄地平息下去。

冯妙莲奸诈狡猾的个性中还带有一点恬不知耻,她不仅完全没有因乱伦后宫而羞愧难当,而且还仍俨然以皇后自居,每天哼哼唱唱的自我解嘲。

没过多久,孝文帝的病又加重了,太医怎样努力,也回天无术。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很快就要离开人世,命人叫来彭城公主、北海王元详等人,准备安排后事。壮志难酬,没有一统天下,他固然悲痛,但最放心不下的却是皇后妙莲。他熟读史书。也知妙莲的性格,害怕自己死后,她会干出像西汉吕后专政那样误国祸朝的事来,于是,他边喟叹长嘘,边立下遗诏,赐妙莲以自尽。

孝文帝死后,北海王元详牢记皇上的托付,当着下面诸位大臣官员的面,宣读了关于处置妙莲皇后的遗诏,长秋卿白整也默默奉上已经准备好的药酒,侍立帝旁。妙莲听完,一下子从疯癫状态中完全苏醒过来,四周看了一眼,全身都瘫软了。P10-11

序言

史学是一门学术。它既有科学的严谨精神,又像艺术一样美妙动人。古希腊神话的的九位缪斯中,居首的是克莱奥,她是一位司历史的女神。史学的艺术魅力,在人类社会中确定是永恒的。这魅力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根本上说,了解历史,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固有方面。

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说过,“人是有历史的动物”;英国史学家卡来尔也曾谈到,“有些原始部族在算术上甚至数不到五,但是也有其历史。”即使是在很原始的部族中,也往往有专门讲述历史的人,尽管讲述的内容充满了神话传奇。史学的起源,几乎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传说中国在黄帝时就有了史官,包括发明文字的苍颉。比较能确定的早期史官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背诵史实和系谱的瞽朦,他们大概更古老一些;另一种是用文书记事的史官。

在古罗马政治学家西塞罗看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没有长大。”动物就没必要知道自己的历史,这对它们的生活没有什么意义。但人类有精神生活,有自我认识的需要,而人性是由历史和传统所塑造的。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诉诸历史。科林伍德有言:“严格说来,没有人性这种东西。这一名词所指称的,确切地说,不是人类的本性而是人类的历史。”雅斯贝斯的一段话也说得很好:“对于我们的自我认识来说,没有任何现实比历史更为重要了。”它显示了人类最广阔的境界,提供着生活所依据的传统,指点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现世,解除“当代”所施加的无意识的束缚,“教导我们要从人的最崇高的潜力和不朽的创造力出发来看待人”。

历史是社会发展的精华,是先人留给我们的财富。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古鉴今。读历史故事,使我们通今博古,充实心灵,增加智慧,拓宽眼界,摒弃错误,少走弯路。

对于很多青年朋友来说,读一读关于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正史”很重要,但也不妨多了解一点常常在细微处见出历史真精神的“史屑”,知道一些掌故轶闻,这样既补充了正史之不足,也能培养自己对于历史的兴趣。《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精选与时代精神结合紧密、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并根据内容对每个故事都进行了深刻、精当的经验要诀分析,以期对怀有不同心理需求的读者以精神上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

优秀的历史故事能为我们提供一种特有的训练方式,我们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东西开始,逐渐去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去积累一种贯通古今的智慧,去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本书旨在让读者不仅能徜徉在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中,而且还能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更富有智慧的决断。

学习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的事。历史是培养正确的判断力和分析力的好“材料”。如果这样一本书能对你前进的道路有所启迪和帮助,能让您的生活从此幸福起来,我们深感荣幸之至!

编著者

2010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