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高祖李渊在隋朝末期的大乱中趁势而起,于公元618年在长安登基称帝,拉开大唐历史的序幕,到唐哀帝李祝被迫于公元907年禅位于朱温,唐朝共21位皇帝,历289年。唐朝从创建到灭亡全程的21位皇帝中,既有开创了彪炳史册的“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又有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还有亲手开创了“开元盛世”又酿成了“安史之乱”的唐玄宗李隆基……本书将带你一同领略唐王朝的兴衰历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口气读完大唐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孙秀玲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唐高祖李渊在隋朝末期的大乱中趁势而起,于公元618年在长安登基称帝,拉开大唐历史的序幕,到唐哀帝李祝被迫于公元907年禅位于朱温,唐朝共21位皇帝,历289年。唐朝从创建到灭亡全程的21位皇帝中,既有开创了彪炳史册的“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又有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还有亲手开创了“开元盛世”又酿成了“安史之乱”的唐玄宗李隆基……本书将带你一同领略唐王朝的兴衰历史。 内容推荐 唐朝是让我们为之自豪的一座历史巅峰,大唐盛世的辉煌始终令我们向往。 一个伟大而双神奇的王朝,为什么会在“安史之乱”后就走向了衰亡? 唐朝是如何在雄浑宏阔的历史运动中拔地而起的? 在将近3个世纪的时光里,她又经历了怎样的波峰低谷,直到腐朽败亡? 目录 引言 1.恢宏的序幕/1 2.平四方一统天下/8 3.天光云影共徘徊/15 4.祸起萧墙当仁不让/23 5.贞观之治/32 6.开疆拓土“天可汗”/38 7.开明的国度/45 8.皇帝难断家务事 /51 9.高宗时代/59 10.天赋异秉武媚娘/65 11.日月当空女皇帝/76 12.云卷云舒,所为何来/82 13.前门拒狼,后门迎虎/89 14.螳螂捕蝉,麻雀在后/95 15.革除弊政,励精图治/101 16.开元盛世/108 17.错用奸侫,宰相误国/117 18.从此君王不早期/123 19.横空出世节度使/132 20.谁给了安禄山机会/138 21.渔阳鼙鼓动起来/146 22.李亨乱世称帝/152 23.干戈不肯休/158 24.家奴乱朝纲/164 25.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171 26.欲展恨王不生双翅/179 27.都是疑心惹的祸/186 28.永贞革新/192 29.唐室中兴几多难/202 30.削藩之战/211 31.穆宗时代/219 3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27 33.朋党之争/234 34.甘露之变/240 35.男儿身手和谁赌/246 36.会昌灭佛/252 37.宣宗之治/257 38.山雨欲来风满楼/268 39.最后的疯狂/273 40.我花开后百花杀/278 41.岁暮兵戈谁存亡/288 42.谁是时代的主角/293 43.看幕落幕又起/301 试读章节 1.恢宏的序幕 始谋当日已非臧,又更相承或自戕。 蚁蝼人民贪土地,泥沙金帛悦姬姜。 征辽意思縻荒服,泛汴情怀厌未央。 三十六年都扫地,不然天下未归唐。 ——(宋)邵雍《观隋朝吟》 公元7世纪初,隋文帝杨坚披坚执锐。一口气挥师统一了分裂为南北朝的中华大地,结束了东汉末年、三国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动荡不安的局面,饱受战乱之苦的黎民百姓刚刚望见了一丝休养生息的曙光。 然而,天不假年,隋文帝生了个败家祸国的逆子,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隋炀帝杨广。 杨广的故事分毫不爽地印证了那句老话:创业难,守业更难!历史变迁中的王朝更迭莫不如此。在一个新王朝诞生之时,天下不可避免地要经历阵痛和种种艰难:而艰苦卓绝之后,一个王朝要想长期“坐享天下”,继任统治者就必须顺应民心、与民生路,否则,这个王朝的灭亡便是指日可待。 文帝杨坚刚刚草创不久的大隋朝,龙庭尚未坐稳,龙椅还没捂热,他那个聪明过度的逆子杨广就超常发挥“聪明才智”,干出了杀兄弑父的勾当,急不可待地“窝里反”,从内部攻破了大隋朝的丈八宫廷,抢走了皇帝的宝座,随即展开放浪形骸的末世奢靡和丧心病狂的残暴统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隋炀帝杨广的“潇洒表演”很快就在全国唤起了此起彼伏的农民大起义。大隋江山即刻摇摇欲坠,未等成年便直接跨入垂垂暮年。 杨广既已“丧尽天良”,证明自己是个“无道昏君”,当然也就失去了民心。丢失了执掌龙庭的天然合法地位。但是,天不可无日,国不能无君。为了天下的安定,百姓依旧需要归心于某位“天子”。那么,谁会是下一任万众归心的“真龙天子”呢? 伴随着如潮水般四处涌荡的农民起义,大隋民间也在到处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政治预言。道士天师、和尚尼姑、算命先生、走访郎中等等所谓“世外高人”都在议论纷纷,不断地放出各种捕风捉影的谣言,以显示自己的高瞻远瞩,慰藉焦躁不安的民心。其中,流传最广的一条民间预言,也叫谶(chen)语,就是“杨氏将灭、李氏将兴”。 皇帝耳目甚多,这么重要的小道消息自然是早有耳闻,原本就已经被农民起义搅得寝食不安的杨广,对这些谶语非常忌讳,担心姓李的人会趁火打劫、抢走天下。于是,李姓的朝臣首先成为杨广的眼中钉,比如,李浑、李渊等人的名字逐个被列入了杨广的黑名单。 不久,李浑及其亲族32人首当其冲,成为这个谶语中的牺牲品。而李渊却从谶语中取得不小的收获,他不仅被推向了历史舞台的中央,而且后来还成了最终的赢家。 说起来,隋炀帝杨广与李渊还是表兄弟,杨广的生母独孤皇后是李渊的姨母,而李渊也算是标准的贵族,祖父李虎是北周的开国功臣,死后追封唐国公:父亲李晒,袭封唐国公,北周时任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566年,李渊出生于长安,7岁时袭封唐国公。李渊在朝廷中十分受宠,先后担任过州刺史、郡太守、尉少卿等高官,613年,又升为卫尉少卿。 617年初,51岁的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李渊将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等家眷安置在河东,带着次子李世民来到了晋阳城,太原是古代的唐国,隋朝时太原又是军事重镇,这里兵源充沛,饷粮丰厚,军粮可供10年之用。 唐国公李渊来到太原之后,曾对儿子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 可见,在朝中行走了多年的李渊,已经很清楚今后要走什么样的路。当时的天下大势,已经是群雄四起,位高权重、实力不凡的李渊自然也有一番非凡的野心,他决心在太原潜心发展、巩固实力。以夺取天下。 李渊虽然是隋朝的贵戚,但是,“争权无父子”,杨广又怎能对这位手握重兵的表兄弟放心呢?何况“李氏将兴”的谶语也一直在杨广的心头盘旋不去。 一次,隋炀帝召李渊议事。李渊正好生病,没去朝见,杨广疑心顿生,当即向李渊的外甥女、妃子王氏问道:“你舅舅生病了?病死了没有?”李渊从此知道隋炀帝已经忌惮他了。 不过,杨广仍然重用李渊,派他去太原,同时也派去了心腹王威和高君雅为太原副留守,以监视李渊的一举一动。对此,李渊心知肚明,更加小心谨慎,暗地里开始寻求自保的出路。 617年初,李渊来到太原上任。当时,一股号称“历山飞”的农民起义军结营于太原之南,威胁着太原的安全。李渊痛下狠手,不遗余力地进行镇压,剿灭了这股农民起义军,在太原立住了脚跟。 2月,山西马邑f今朔县1的一位地方豪强——刘武周——起兵造反,杀死太守王仁恭。刘武周自知兵力不足,难以自保。于是,他便借助马邑与突厥相邻之利,向北方的突厥国称臣,表示归附以换取突厥的援兵。 3月,刘武周挥师占领楼烦郡(今山西静乐),又攻克了隋炀帝的一处行宫——汾阳宫,自称“天子”,国号“定阳”,朗朗乾坤光天化日之下他公然做起了皇帝美梦。 P1-4 序言 唐朝是让我们为之自豪的一座历史巅峰,大唐盛世的辉煌始终令我们向往。 从唐高祖李渊在隋朝末期的大乱中趁势而起,于公元618年在长安登基称帝,拉开大唐历史的序幕:到唐哀帝李祝被迫于公元907年在大梁(今河南开封)禅位于朱温,唐朝共21位皇帝,历289年。 唐朝从创建到灭亡全程的21位皇帝中(包括女皇武则天),既有在位23年、开创了彪炳史册的“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有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有亲手开创了“开元盛世”又酿成了“安史之乱”的唐玄宗李隆基,有号称“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也有不少混蛋、坏蛋和草包皇帝。 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后半程,由于他任用奸相、培植安禄山而引发的“安史之乱”把唐王朝一举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安史之乱”后的150多年间,唐王朝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边患不断、民不聊生和农民大起义的种种苦痛中不可避免地滑进了深渊、走向了灭亡。 一个伟大而又神奇的王朝,为什么会如此的虎头蛇尾呢?它是如何在雄浑宏阔的历史运动中拔地而起的?在将近3个世纪的时光里,它又经历了怎样的波峰低谷?它何以兴旺发达、又何以腐朽败亡? 呵呵,你深吸一口气,翻开飘逸着墨香的书页,很快就会知道了。 孙秀玲 2007年5月 北京长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