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梅,著名的美籍华人、国际社会活动家。本书即是对陈香梅文学的研究。在评析陈香梅生活与文学道路的基础上,本书对陈香梅散文、小说等作品进行文本解读,以期阐发在文学上的这“一个”陈香梅的与众不同。同时,本书还从作品中发掘整理了与陈香梅有关的千余个“人名词条”,逐一进行解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传奇与诗意--陈香梅研究/屏峰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姚莫诩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香梅,著名的美籍华人、国际社会活动家。本书即是对陈香梅文学的研究。在评析陈香梅生活与文学道路的基础上,本书对陈香梅散文、小说等作品进行文本解读,以期阐发在文学上的这“一个”陈香梅的与众不同。同时,本书还从作品中发掘整理了与陈香梅有关的千余个“人名词条”,逐一进行解说。 内容推荐 1980年陈香梅回祖国大陆访问时,邓小平亲自为她安排在第一位的客座上,说:美国有一百位参议员,可全世界只有一个陈香梅。 作为著名美籍华人、国际社会活动家的陈香梅,她所亲历的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她在异国政坛奋斗所取得的地位和成就,她在世界东西方广阔空间的足迹与影响,她的个人生活的传奇性和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都使她的人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目录 上编 生活与文学 第一章 最初的基石 一、 时代环境 二、 诗人渊源 三、名门家学 四、春风桃李 五、文化多元 第二章 情感的力量 一、 永恒动力 二、 母爱春晖 三、 父爱记忆 四、 初恋激情 五、 十年婚恋 六、 姐妹之爱 七、 友爱绵长 八、 故土情深 第三章 生活的浇注 一、走向生活 二、战乱流亡 三、记者经历 四、异国打拼 五、演讲生涯 六、投身政治 第四章 整体的风貌 一、 风景总览 二、散文:时代画卷 三、小说:爱的吟唱 四、诗歌:思恋之曲 五、自传:往事感怀 第五章 个性的光彩 一、英雄情结 二、世家才女 三、贵族气质 四、主流视角 五、新闻意识 中编 解读与阐释 第六章 文本的美学 一、象境言说 二、审美感知 三、爱的理念 四、追忆创造 第七章 女性的意识 一、飞出樊篱 二、行胜于言 三、一等女人 第八章 开放的视野 一、公关艺术 二、中西交融 三、人格追求 下编 交往与影响 陈香梅作品人名词典 一、索引 二、名录 附录 陈香梅大事年表 陈香梅著作目录 陈香梅研究论著目录 后记 试读章节 陈香梅的童年在外祖父家度过,因而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对她影响最大的是她的外祖父。外祖父廖凤书,又名廖凤舒,号忏庵,讳思焘,别署珠海梦余生。 廖家祖籍福建,廖凤书的祖父廖景昌原是客家人,清朝道光年间从福建迁居广东归善(今惠阳),起初,廖景昌以耕田为业,后来改往香港以经商为生。 廖凤书的父亲廖竹宾早年在香港圣保罗书院就读,颇通英文,亦精汉语。廖竹宾自书院毕业后进人香港汇丰银行工作。香港汇丰银行于1865年开始在美国发展业务后不久,廖竹宾从香港调往旧金山代汇丰银行办理商务,1875年旧金山汇丰银行分行正式开设后,廖竹宾担任了该分行的副经理等职务,后来逐渐成为美国旧金山的富商。事业的成功与人品的端正,使廖竹宾享誉一方,在当地华侨中很有社会地位。 廖竹宾虽然远离祖国,长期生活在西方世界,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他的中国文化观念和中国传统观念始终很强烈。他不仅自己的行为处世体现着悠久历史文化大国的风范,而且不忘教育子女牢记中国的文化之根,他严格要求自己的后代读书必以国学为先,经常督促子女要学好汉语。他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体现,很多文化包含在语言之中,语言丢失了,文化也保存不了。因此他的两个儿子虽然生长在美国,但都在父亲的要求下,在一段时间里回国或在旧金山的国学会馆研读古文、唐诗等科目。 作为长子,廖凤书本人即在1879年17岁时被父亲送回国内,在举人陈伯涛开设的国学专馆里就读,强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由此打下了扎实的国学根基。后来廖凤书又赴英国、法国学习,掌握和精通了多种外国语言。在那个时代能够具有中外文化中外语言深厚背景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尤其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洋务运动”让国人打开了国门,与西方国家的来往日渐频繁,对“双语”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廖凤书自然而然地成为时代的骄子,进入社会上层。清朝末年他曾随“洋务运动”的领头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出使美国、欧洲各国,近距离地接触晚清政坛核心人物。辛亥革命后廖凤书又就职民国政府外交部,在北京及南京任职,先后被委派赴日本、古巴,担任驻该国公使,与汪精卫为至交。抗战时,汪精卫组织伪政府,一再游说廖凤书任伪职,廖凤书拒之,且避之不与其往来,遂在上海沦陷区弄堂房里过平民生活,只靠变卖收藏的少数古董艰难度日。 尽管长年在外,身处异国文化的氛围之中,但廖凤书始终对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满怀情感,良好的国学根基使他更能体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喜爱中国文学,尤其倾情诗词歌赋,他认为这是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的精华,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种境界,每首诗都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他熟稔中国古典诗词,出口成章,背诵如流。也许就是为了表达和记载这种对中国诗词的爱意,他为自己的长女——陈香梅的母亲——取名廖香词。他希望后代能延续中国文化的传统。对于生在“诗人节”的外孙女他格外欣喜,他说,香梅长大后一定要会作诗作文,不然岂不有辱死于江底的先贤?陈香梅后来在文学和政治领域的成就证明她没有辜负祖辈的希望,无愧于古人。 二十年代的中国,虽然政坛纷乱,时事动荡,但廖凤书的北平寓所里却别有洞天,呈现安宁与温馨。正是在外祖父中西合璧的书房里,幼年的陈香梅接受着文学的最初的熏陶。那一摞摞一排排散发着特有香气的书本使她充满好奇,她像玩玩具一样摆弄着,玩耍着,拿过来放过去,百玩不厌。她尤其喜欢听外祖父“读书”,那声音听起来像唱歌一样,长长短短,高高低低,她有时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而记忆的种子却已经撒在了幼年陈香梅的脑海中。外祖父对文学的喜爱,他抑扬顿挫地诵读诗文的声音和深深地陶醉其中的形象,给陈香梅的影响是深远的。 作为母系亲缘廖家带给陈香梅的遗传和影响不仅是文学的,也有政治的。外祖父廖凤书本身就是外交界的高官,自然和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除此而外,廖竹宾的次子、廖凤书的胞弟廖仲凯直接投身中国的民主事业。他是中国同盟会的早期会员,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黄埔军校党代表、广东省省长等职,被人称为国民党左派领袖。在廖仲凯惨遭暗杀后,廖仲凯的妻子何香凝和儿子廖承志、女儿廖梦醒都继承了廖仲凯的事业,成为职业革命家。廖承志后来成为共产党的高级官员,廖梦醒则一直为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女士服务,担任宋庆龄女士的助手。 如果说外祖父廖凤书给予陈香梅更多的是中国文学的熏陶的话,那么外祖母邱碧桐(雅琴)则给了她异国文化文学的感染。邱碧桐出身于华侨家庭。邱家在18世纪末期到美国加利福尼亚经商,后成华侨富商。邱碧桐生在美国,长在美国,从小说英语,直到与廖凤书结婚,她才回到中国。回国以后她才开始学习中文。 外祖母邱碧桐身上有着典型的西洋文化特征,她信奉天主教,有着浓厚的宗教意识。博爱、虔诚、向善,这是她的做人准则。 她喜欢社交活动,会玩桥牌、弹钢琴和跳华尔兹,回到中国又学会了搓麻将。她爱看英国和法国的小说,熟悉狄更斯、哈代、司汤达和大仲马。她的性格开朗,无拘无束,热爱生活,崇尚快乐。这就同西方名人所说:“你的第一个责任便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幸福的人,但愿在自己周围只看到幸福的人。” P8-10 后记 1980年陈香梅回祖国大陆访问时,邓小平曾亲自为她安排在第一位的客座上,并且说,美国有一百位参议员,可全世界只有一个陈香梅。这真是一个精当的评价。作为著名的美籍华人、国际社会活动家的陈香梅,她所亲身经历的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她在异国政坛奋斗所取得的地位和成就,她在世界东西方广阔空间的足迹与影响,她的个人生活的传奇性和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都使她的人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尤其可贵的是,陈香梅在社会政治活动之余,笔耕不辍,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自1945年陈香梅公开出版第一部散文与诗集《遥远的梦》以来,迄今已出版了中英文著作五十多种,积累了二三百万字的创作成果。其中出版于1962年的自传体散文《一千个春天》,曾经成为当年纽约时报书评的十大畅销书之一,并因此为陈香梅带来文学上的荣誉和地位。 本书即是对陈香梅文学的研究。在评析陈香梅生活与文学道路的基础上,本书对陈香梅散文、小说等作品进行文本解读,以期阐发在文学上的这“一个”陈香梅的与众不同。同时,本书还从作品中发掘整理了与陈香梅有关的千余个“人名词条”,逐一进行解说。由此可见陈香梅的影响力、介入生活的广泛性以及她对于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 本书由作者撰写上编“生活与文学”和下编“交往与影响”,中编“解读与阐释”各章节由葛炜、包燕、马晓坤、杨振宇、方爱武、韩素梅、韩晓华、何坦野、陈永娟、颜桂珍等青年学人参加写作,并在章节后注明。此外,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02级的部分学生也参加了词典初稿的收集整理工作。最后全书由作者进行了统稿。 正因为陈香梅本人、她所处的时代以及她的文学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本书的研究只能是“管窥一斑”,还只是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的记录。特别是站在21世纪10年代即将来临的今天,回望已经过去的岁月,缅想那个时代的历史和风云人物,更觉得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姚莫诩 2009年12月2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