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随万物转/青少年必读的当代精品美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何诚斌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嬉子湖的风

游览嬉子湖,遇上了寒风。我不知道嬉子湖名称的由来,感觉强劲的风倒有一股嬉戏的味道,它紧贴茫茫灰白的湖面,一阵阵压上岸,将一群开笔会的文人吹得七零八落。被吹开的笔友一会儿又聚集到一起。一次次吹开,一次次聚集。自然的力量,生命情感的力量,交互呈现。

几条小船泊在湖湾,摇晃,颠荡,发出哗哗水声。没有人上船。游湖人的心情因风而改变,或者不变。只见个个都将手藏在衣服袋里,其中不乏握过如椽巨笔的手,写过锦绣文章的手。身体对于寒冷的感觉,我们不会有很大差异,应对寒风的方式也差不多,但对寒风的态度却不一样。大风中行走,多少人的心头掠过“凛冽”二字,且还能生发诗意。显然,再大的风也冻不住一些人的灵感,思绪穿过大风,在湖面奔驰,寻找自己——面对自然景物,人常常有意或无意地不断丢失自己,又不断去寻找自己,找回来的就是观点,思想。或许天色阴沉,湖面苍郁,恰好契合了哪个诗友的心理,迎接他审美情趣的切入。水面留痕。风的嬉戏,被一个人看作严酷;或者,一个人将风的凌虐看作嬉戏,都不难理解。

这种揣测是有意义的,因为隆冬季节的嬉子湖,竟然有一群人带着热情来看它。嬉子湖本身不会寂寞,但有了这一群人的到来,刮乱的视线,在水面相遇,交织,重叠,嬉子湖有了与往日不同的风情。这一点我是相信的。正如我相信古人视喜欢水的人为“智者”有一定的道理——意满于水的智者,目光投向水面不只是欣赏,还有寒风中极易成型的透彻的思考。一群文化人在湖边行走——他们当中有《清明》、《安徽文学》、《合肥晚报》、《安庆日报》和《安庆晚报》等报刊编辑,有在全省乃至全国颇有知名度的诗人、作家,有热爱文学的青年,岂不会给嬉子湖的萧瑟惨淡涂上色彩,生发风的效应?组织者敢把笔友们带往嬉子湖,是因为嬉子湖在冬天仍有它内在魅力,还是文化人湖边行走造成风的效应增添嬉子湖的神采?

早晨,我在怀宁候车赶往桐城时,站在风中冷得够呛,预知嬉子湖的风会更大。我没有害怕退缩,出游的兴致超过了风。我出生在湖边小镇,听着湖风、沐浴着湖风、呼吸着湖风成长,被湖风抚摸着、鞭打着生活了多年。风喜欢湖水,水面越阔,风越恣意。少年时,我在湖边游玩或劳动,无数回目睹风诞生的过程——平静的湖面,一圈圈微小的涟漪,渐渐增大,紧凑,连贯,突然变成波浪,风在浪头跳跃,急行,源源不断地拍打着湖岸登陆,刮向田畴、村舍、小镇。现在,我离开湖畔已多年,倒是要看看嬉子湖的风与家乡冶塘湖的风有何不同。

诗人张巅来自望江,他那里有武昌湖,我和他走在一起,一边说湖风,一边谈写作。他的目光似乎总是在嬉子湖上扫来扫去,近观,远眺。风浪会不会让他联想到诗的分行,节奏,气氛,意象,意境?夜里,我们同室睡觉的时候,他说他很久没写诗了,回去得写了。无疑嬉子湖的风刺激了他的创作欲望。赶两百里路来游嬉子湖,重新点燃了诗情,而离他家不远处的湖,这些天也必然寒风呼啸呀!我不禁笑了,果然如我所想,嬉子湖的风生发了效应。我和张巅十多年前就通过信,从未见过面,这些年他几次上我的博客要到怀宁见我,我都在北京,这次相遇嬉子湖,彼此都感到高兴。我们在风中哆嗦,身体紧贴一起照相留念。只见有些人走得很快,把我俩甩到了身后,我们追上去。

风不是让人止步,就是让人加速前行。有的人之所以走得快,并不是故意甩开人群,而是要甩开风,而他们自身成了风影,在堤岸上晃动。我弄不清自己是追赶前面的人,还是追逐风了,也加快了脚步。我的身影是否在后面人的视线中造成风的迷离?嬉子湖的风,有棱有角,一如桐城派的文章,雅洁避俗,阳刚清正。有一句评论刘大槐的话——“有所变而后大”,我记得很深,曾在一篇文章中引用过,在笔会上我又说了这句话,嬉子湖的风中我还是想起了这句话。在我眼里,嬉子湖的风分明呼应了这句话,这里的风也就是文风了,诗风了。风中,三三两两的笔友走在一起,谈得最多的话题是文学,喜欢什么文章,散文该怎样写,小说该怎样写,风吹掉了恭维,风张扬着批评、个性。

湖旁有一个袖珍型的天文馆。嬉子湖是全球观测日全食最佳观测点、曾是(2009年7月22日)全世界看到日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走进天文馆,我想起了方以智。在桐城这块文风昌盛、文豪辈出的地方,还诞生了一位热爱科学且写了一部《物理小识》的名著,对物理学和天文学做出重大历史性贡献的人物,这不能不让我多往“风”与“变”这两个字即“风变”上想。方以智说:“寂感之蕴,深究其所自来,是日通几;物有其故,实考究之,大而元会,小而草木蠢蠕,类其性情,征其好恶,推其常变,是日质测。”通几与质测,对于文学创作与研究,同样需要、有用。科学与文学有相通的地方。我们在天文馆观看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宇宙星象模拟演绎影像之后,外面的风仍然很大。介绍嬉子湖美景有“春晴草色如酥,夏汛水天浩渺,秋日白鹭祥云,冬雪平冰千里”,怎么可以不写到风呢,我们御风而行,乘风而去。

P20-22

目录

第一辑 通灵山水

 偶遇金沙江

 风静亚龙湾

 院水之上

 通灵的徽州

 裙山·层水

 铁砚山房的屋顶

 洪家铺的霭

 月形山

 嬉子湖的风

 轻踏秋浦迎曙晓

 山涧峡谷看卸妆

 寒冬攀古岭

 磐石和蒲華的信诺

 仰望天柱山

 院水流过废城

 桐怀路上的黎明

第二辑 一天两个红太阳

 黎明的品质

 树,倾斜的风姿

 根盘水乡

 祖宗之地

 我去老家看自己

 树网

 逐秋水

 黑夜的声音和气味

 守夜

 1980年的打鱼客

 一天两个红太阳

 意外的雨

 身体上的痛点

 向往另一种乡居

 带走的是记忆

 硬座之熬

 白色桶

 去洲上

 踩断黑瓦

 都市里的“井”

 螺旋树

 搀扶的风险

 离家的滋味

 千米道

 旋转的石子路

第三辑 人物相婉转

 大树边的泥塘

 坐看时光

 静守与呈现

 抵壁的阳光

 虫鸣秋雪中

 秩序

 将河床站成河岸

 敲打与象声词

 春在细雨中

 雨伴

 鸟和种子雨

 天空凝滞的光线

 另类的向日葵

 雨聚老天井

 思想

 河边的声音

 野外

 记忆飘逝的树

 踏雪上腊坟

 那些简单的消失

 晚稻

 雨中寻蝶

 潮水与洪水

 春雪是雷的贺卡

 秋风中的鹭鸶鸟

第四辑 少年的河

 男孩与灯

 裸童岁月

 鸟的惊叫

 木钩

 揉碎心的声音

 除夕前的宁静

 父亲的棒槌声

 没有剜好的网梭

 少年的河

 晒粉

 湖滩之夜

 低飞

 孵米

 麦麸的香

 幸有一条河

 冬日橡皮膏

 牛棚村

 孩子与疯子的心灵最近

序言

散淡本真,诚以致远

诚斌是我多年的朋友。我们多年前就相识,但是相见机会不多,我对他的认识更多地来自于一个副刊编辑和作者之间的交往。他是一位勤奋、扎实且不乏才气的作者,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保持在相当的高度。但在写作早期,他对文字驾驭还稍显生涩,题材面也比较窄。有一次读他的稿,我甚至曾经对他有过一丝担心:他能走多远?但我这种担心后来被证明是多余的。一年年过去,他在时间的栏杆上不断跨越,对文学始终充满激情,这一点有目共睹。

我认为,诚斌是吃得大苦,且也不乏浪漫情怀的人。他出生在怀宁洪镇,那是一处江河盘绕、丘陵起伏之地。诚斌最初的灵气当出乎于此。他最早的才情是通过诗歌呈现出来的。他的青春期以及诗歌和那个时代的大工业紧密相联。在我看来,是对诗歌和大工业这二者激情洋溢的体验,似乎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长远的影响。这在他以后的文字中也是有迹可寻的。

他在一家水泥企业先是做操作工,然后是车间工段长、团支部书记、厂团委干事、食堂司务长,直至厂报编辑。假日和夜晚,领着一帮子喜欢诗歌、奔放热情的青年男女,游历山水或灯下唱诗抒怀。而在另一方面,尤其在他当工段长时,他是常把自己手下粗犷、豪爽的工友请到家中喝酒,兄弟相待,一醉方休。而在担任司务长时,更把食堂里曾驱逐过几任司务长、全厂公认“刺头”的一批大师傅收服得好好的。他的办法之一是上午九点就率领他们喝一巡酒,之后备餐、煮饭、炒菜。这般有创造力的工作方法,让这些大师傅热情高涨,不再横生枝节。这或许会让人想到“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但是这样的上午酒比晚上工作忙完后再喝要好上无穷倍呵。诚斌的高妙就此可见。他的影响力和威信就在这样的酒局中树立,牢不可破,大家都爱戴他,从而建立起那个年代基层干部和工人劳动者之间难得的情谊。

20世纪九十年代末,时势所趋,企业大规模破产重组,诚斌所在的水泥厂也难逃厄运。他毅然离厂,另觅生路。他曾经上山当采石工,白天累得精疲力竭,晚上仍然坚持看书写作。这种抗争命运的刚强曾让我佩服不已。他的文学功底就在这样的磨难中7台炼凝成。之后,他被一位福建书商请到北京,策划选题,著述图书。他编著的一系列书籍由于定位准确,很受市场欢迎,给书商赚了大把银两。他的“才、财”名气在书商心目中蒸蒸日上,他们争聘他当旗下“写手”。他也因此赚够养活家人的稿费。与此同时,他自己也创作了好几部作品,像长篇小说《小柏和外星犬》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受到少儿读者欢迎,已再版数次。还有散文集《老儿戏》在读书界受到广泛好评。新近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门在屏后》,以“富二代”为题材,被数家出版机构看好。他在大陆及港澳报刊发表大量的散文、随笔作品,其中有教育语文类报刊,也有专业性很强的文史杂志。他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作家,写长篇时每天写作七千字,2010年一年间写出近四十万字各类题材的作品。

现在该说说诚斌即将出版的这本散文集《心随万物转》了。本书收录的若干篇章,都是诚斌近年来写出的较纯粹的散文。我认为,作为一位皖江走出的作家,对散文这种文体掌控得好是“必须”的。诚斌也正是如此。他的散文写自然田园、故乡风情、感悟敏思等。这里既有非常感性细腻的描述,也涉及一个区域的史事流迁。木石苇草,山人野叟,皆入诚斌笔下。作者在山野自然中寻找本真,洁净心灵,情境悠悠而致远。诚斌的散文是散淡、平和的,超乎尘世,流连心田。时间和空间的流逝,在他的文中有一种朴素的静默感,一片心灵的底色现于纸上。这就是诚斌的散文。

近期,和诚斌常有近距离接触,对他的了解多了许多。诚斌个性耿直,酒量颇大。他素常沉默少言,但一朝话语喷发,也是滔滔不绝。他是一个高度近视的人,却不愿戴眼镜,以至不了解的人见他老是凑近某个事物去看,觉得一个作家的观察是不是也忒仔细了?他还是一个笃信“梦境”和“运命”的人。总的说,离他越近,我倒是从他身上觉出几分神秘。他对未来的“感知”大多是乐观的,这一点让我对早前没有更多的认知诚斌其人而暗生悔意。

2011年7月5日下午北京紫庐

内容推荐

《心随万物转》是作者何诚斌继《老儿戏》之后出版的第二部散文集,改变针对同一题材密集叙述的手法,多视角、多层次、多色彩地呈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因情生文,率意以言,思想与理性之光闪烁文字之上。

《心随万物转》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编辑推荐

何诚斌编写的这本《心随万物转》是“青少年必读的当代精品美文”系列之一,分为通灵山水、一天两个红太阳、人物相婉转、少年的河四辑,主要收录了《偶遇金沙江》、《风静亚龙湾》、《皖水之上》、《通灵的徽州》、《黎明的品质》、《一天两个红太阳》、《意外的雨》、《向往另一种乡居》等80多篇散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