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倾听传媒的声音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吴重生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在东海之滨钱塘江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浙江儿女以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和气魄,谱写出中国大地上一部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时代华章。作为《中国新闻出版报》驻浙江记者站站长,吴重生同志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忠实记录了浙江新闻出版行业各项工作的发展轨迹,为浙江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鼓与呼。翻阅这本《倾听传媒的声音》,可以欣喜地发现新闻出版业近年来在浙江演进、深化的轨迹。

内容推荐

作为一名优秀的传媒人,吴重生同志的新闻和文学作品自1999年开始连续获得国家级新闻和文学大赛的诸多奖项,并在由中宣部新闻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联合主办的征文活动中获奖。一般情况下,读者关注的通常只是新闻本身,而不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传媒人本身,传媒人幕后艰辛的劳动往往不为人知。然而,正是从他们头脑中进发的火花,在某时、某地、以某种奇妙的方式,为社会前行照亮了道路,从而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倘若把社会视作一个有机体,那么传媒人就是孤独而诚实的守夜者,在众人安睡的时候看护安全,在必要的时候敲响警钟。从这个角度来说,传媒的声音,岂能不倾听?

《浙江民企抢滩海外传媒市场》《中国教科书有了事实核查员》《浙报集团拓展传媒产业链》《钱江报系:风正一帆悬》《新闻出版:杭州市文创产业核心》一篇篇重头稿件,把来自浙江新闻出版界第一线的经验和探索,鲜活地呈现到世人面前,不仅在全国新闻出版系统,也在业内外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目录

序 潮起之江听强音

教科书,想说爱你不容易

 中国教科书有了“事实核查员”

 爱迪生到底有没有救过妈妈

 还有多少教材谬误 等待我们去修正

 特级教师呼吁:教材有错就要改

 “修正教材谬误”成舆论关注焦点

 “人教版”、“苏教版”首度回应教材问题

文澜走笔

 心灵的默契 智慧的交融

评郑宇民《方增先造型》

 历史洪流中的重要一波

评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

 高度、视野和学术的严谨性

评奚建华《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钱塘江水连长江

评袁亚平《大国根本》

 开卷有益说国学

评《领导干部国学读本》

 诗外无我说圣野

 喜见金波蓝雪花

 从心选择的智慧

 再说从心选择的智慧

 人人皆可成大师

 真水无香

砚边杂记

 行吟歌者

 《杯底的茶叶》序言

 亦庄亦谐于保勋

 八百年前云和月

 一百个孩子的一百个梦

评说传媒

 三管齐下 构建影响青年的传媒体系

访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周柳军

 培养传媒人才的摇篮

访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奚建华

 愿媒介素养教育像普法一样普及

访浙江传媒学院院长彭少健

业界人物

 做新闻出版工作,要怀敬畏之心

访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钟桂松

 浙版发布规划绘蓝图

访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总裁童健

 报纸要传播自己的价值观

访《钱江晚报》总编辑(现任浙报集团总编辑)李丹

 传统报业大有可为

访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李建国

 陈纯跃的“和谐”编辑经

 感受“5+1”文化的分量

访嘉兴日报社社长张扣林

 20年业余时间出版7部译著

访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社长、总编辑董惠铭

 牛通社,打造报纸副牌的成功实践

访青年时报社社长、总编辑章丰

 “增值服务”赢市场

访市场导报社总编崔砺金

 情系少儿报刊三十年

访浙江教学月刊社总编董景尧

 发挥媒体教化育人的作用

访南湖晚报社执行总编杨自强

 “抱团”发展促效益逆势上扬

访绍兴日报社副总编祝诚

 “软实力”是立足根本

访杭州出版社社长徐海荣

 为有源头活水来

访浙江科技出版社社长傅里甫

 结构性调整辟出新天地

访浙江期刊总社社长蒋传洋

 由“小”着眼市场突围

访浙江音像出版社社长陈伟民

 一位行吟西湖的新闻人

 出版转型,人才培养亦当转型

访浙江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负责入陈洁博士

 她总是能抢到第一

记《钱江晚报》记者王天娇

报海听涛

 “党员干部书柜”引领浙江基层读书潮

 全方位构建战略共同体

记浙报集团

 浙报集团放眼全球借“外脑”

 浙报集团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有实招

 浙报新闻“对外作战”形成“双向模式”

 浙江第一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即将投入运作

浙报集团拓展延伸传媒产业链成效显著

 浙报集团主业经营逆势上扬

发行广告均创历史新高

 钱江报系:风正~帆悬

 协同作战打拼市场

“钱江报系”转型升级

 创新理念助《钱江晚报》全面提升

 《今日早报》打好交流服务两张牌吸引读者

 浙江新闻事业五年迅猛发展

 “自主创新”给浙江报业插上翅膀

 浙江报业多元经营收入12.5亿元

 应对纸价上涨

浙江报业寻求最佳平衡点

 浙江首推报刊社记者站退出机制

 浙江摄影记者共签“自律公约”

 浙江三媒体激发民众“向善力”

 杭报集团内容拓展促经济效益逆势上扬

 杭州百万市民将享受“全媒体服务”

 《都市快报》:做活经济报道,“弯道超车”一骑领先

 19楼到底有多高?

探秘“网络城市”

 科学定位、协同管理、均衡发展

访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每年50万元奖励记者提供全媒体作品

 “新闻纸”要有“文化心”

剖析嘉兴日报社现象

 换塘养鱼,让“小鱼”成“大鱼”

金华日报社发展之路

 舟山日报社探索经营骨干持股改革

发行中心改制为股份制公司 经营骨干员工持股25%

 《浙商》办刊四年发行超十万广告逾干万

 连续18年月发行量超百万份

《中学生天地》的启示

 浙江民企抢滩海外传媒市场

 “金融危机下我们走得更稳”

追踪浙江民企投资海外传媒

 浙江民企呼唤“新闻官”

 浙江传媒学院牵手桐乡创双赢

书林逐风

毕30年整理编校之功 圆数代学人文化传承之梦

 《王国维全集》:重扬国学的扛鼎之作.

 新闻出版与民企商机

 浙江民企纷纷涉水发行业

 浙江:做出版强国建设的贡献者和领跑者

 新闻出版: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核心

 出版高端论坛探讨出版发行新途径

 浙江国有书业大步重返农村市场

 浙江给“社长参谋”上“发条”

 浙江新编辑集训“新”字当头

 将体制机制改革引向纵深

记浙江出版联合集团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驶上持续发展快车道

 浙赣两地出版集团开启战略合作大幕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与15家发行商“抱团”

 做强主业攻坚克难

记浙江出版联合集团

 浙蜀科技社共同催生心理健康读本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见“会”插针销“三农”书

 借智借力提升外向竞争力

记浙大出版社

 浙大出版社科技图书走俏海外

 中国手机阅读:让用户享受随身阅读新体验

两月办证一万七

 “浙图”免费开放助力公众阅读

骗子怀揣假画册招摇过市 八旬名家饱受困扰

 出版社:对造假者绝不轻饶

 逾半数浙商年读书量不足两本

 杭州全力打造出版传媒高地

 人民书店:做知识传播的革命者

试读章节

《成吉思汗和鹰》这篇课文讲述成吉思汗在打猎途中口渴,想接泉水解渴。但是他的宠物鹰却一次一次地撞翻他接水的杯子,最终惹恼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射死了自己的鹰。之后成吉思汗发现,这泉水的源头处有一条“粗大的剧毒死蛇”,“几乎占满了整个池子”。成吉思汗明白,是鹰救了自己的性命,而自己却杀死了它,不禁追悔莫及。于爱群说,人人都知道蛇毒可以致命。但是蛇毒一般是通过进入人或其他动物的血液和神经系统而发挥毒性的,死在水里的毒蛇还有毒吗?退一步说,就算这条蛇在临死之前分泌了毒液溶在水池里,那么这水是否就被毒化了呢?她咨询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她认为,这个有名有姓的“传说”既没有史实依据,更没有科学依据,很容易让孩子误解。为了教给孩子一个道理而顾此失彼,对教育而言是得不偿失。

于爱群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册中发现了一篇课文《草帽计》,讲的是红军长征期间,贺龙使用计谋,不费一枪~弹使敌人自相残杀的故事。但是读完后于爱群却对这篇文章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她查遍图书馆内和长征以及与贺龙有关的十几本传记和历史文献,找不到任何关于“草帽计”的记载。这篇课文本身没有出处、没有作者,时间和地点也极其模糊。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于爱群提问:“红军长征中有那么多英勇不屈、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战例,我们的孩子需要读这样一篇于史无据、自相矛盾,甚至可能是凭空杜撰的文章来学习什么是‘智谋’吗?这样的文章能入选小学课本,不知道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是怎么审定的。作为家长,是否有权利要求该委员会给出一个解释呢?”

“读书的目的在于求真、求善、求美。伪文章于事实不符、于科学无据,此为不真;主题先行、道德拔高、空洞说教,此为不善;语言干瘪无趣、人物假大空、形象高大全,此为不美。不真、不善、不美,完全与读书的目的背道而驰,何来教益?”于爱群说。

呼唤更多的民间“事实核查员”

《读写月报·新教育》主编李玉龙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说,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教材的好坏事关孩子教育的成败,事关民族的未来。现在教材中虚假的东西很多,找不到出处,根本就是胡编乱造。把教材中的问题收集起来看,可以说让人触目惊心。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郭初阳们”和作为家长的“于爱群们”的质疑精神和求证努力难能可贵,对教材编写和出版部门的提醒和警示作用不言而喻。

在谈到对教材编写部门、出版部门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时,郭初阳说,其实很简单,只要与商务印书馆的出版方针保持一致就可以了——“学术独立,教育普及”:教材编写团队是独立的,编写经费并不依赖国家提供;编写的意图在于普及教育,培养现代公民健全的人格。

70多年前,“商务”巨擘张元济“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从《左传》《战国策》《史记》中精选出十几篇文章译为白话文,名为《中华民族的人格》,意在呼唤慷慨悲歌之士抵御外敌,同时也希望在新一辈少年身上养成坚忍昂扬的意志。同在“商务”的王云五则主持“万有文库”,“日出一书”。他们就是教材编写者的典范。

在北9币大版教材的后记中有一段话也引起了于爱群的不满。文中说:“本册教科书选编的课文,有的作者佚名,有的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了修改。受时间和条件限制,来不及与作者联系,在表示诚挚歉意的同时,一并致谢。”于爱群问:“教科书里的课文已选了好几年,怎么来不及联系作者?今年来不及,第二年还来不及?几年都没找到作者,这作者怎么这么鬼鬼祟祟啊?这样的文章可信吗?”

于爱群发现,有硬伤的课文几乎都是无作者、无出处、无发表时间的“三无”文章。这样的文章,来路不明、无法考证、文责不能自负,还可能有人浑水摸鱼、随意增删,导致错讹。因此她呼吁:尊重知识产权,杜绝“三无”文章。她建议,所有文章要标明作者,并尽可能对作者作简单介绍;不收录佚名作者的文章;如果文章经过改编,应该同时标明作者和改编者;所有文章应该标明出处、发表时间和是否节选。

于爱群表示,做教科书的义务核查员,本身也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她会继续为此而不懈努力。教科书“事实核查员”的职责是对现行教材进行监督和审察,及时提出批评,促使教材进步。郭初阳认为,教科书“事实核查员”职责的保障有赖于“专业的素养”、“独立的身份”和“有影响力的传媒”。郭初阳说:“我们担任‘事实核查员’一职,只是出于岗位责任感,是为中国教育做义工。如果现状不够理想,这个岗位我们只能继续坚守下去,并希望越来越多的同仁加入我们的队伍。”P7-8

序言

潮起之江听强音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李东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在东海之滨钱塘江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浙江儿女以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和气魄,谱写出中国大地上一部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时代华章。作为《中国新闻出版报》驻浙江记者站站长,吴重生同志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忠实记录了浙江新闻出版行业各项工作的发展轨迹,为浙江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鼓与呼。翻阅这本《倾听传媒的声音》,可以欣喜地发现新闻出版业近年来在浙江演进、深化的轨迹。

《浙江民企抢滩海外传媒市场》《中国教科书有了事实核查员》《浙报集团拓展传媒产业链》《钱江报系:风正一帆悬》《新闻出版:杭州市文创产业核心》一篇篇重头稿件,把来自浙江新闻出版界第一线的经验和探索,鲜活地呈现到世人面前,不仅在全国新闻出版系统,也在业内外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只有深入到第一线,深入到基层,才能得到第一手新闻素材,采写出真实、生动和有深度的好新闻,收获最佳的新闻传播效果。两年来,《中国新闻出版报》浙江记者站还先后参与或策划推出浙江新闻出版产业发展与民企商机论坛、媒体与企业阳光品牌财富论坛、中国出版高端论坛等社会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媒体与企业、政府的关系。记者站的工作,得到了业内外的积极评价。

作为一名优秀的传媒人,吴重生同志的新闻和文学作品自1999年开始连续获得国家级新闻和文学大赛的诸多奖项,并在由中宣部新闻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联合主办的征文活动中获奖。一般情况下,读者关注的通常只是新闻本身,而不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传媒人本身,传媒人幕后艰辛的劳动往往不为人知。然而,正是从他们头脑中进发的火花,在某时、某地、以某种奇妙的方式,为社会前行照亮了道路,从而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倘若把社会视作一个有机体,那么传媒人就是孤独而诚实的守夜者,在众人安睡的时候看护安全,在必要的时候敲响警钟。从这个角度来说,传媒的声音,岂能不倾听?

思想的启迪,情感的交流,民智的开启,文明的进步,都有赖于信息的自由流动。重生既是一位交游广泛、思想活跃、业务水平较高的记者站站长,也是一位值得关注的出版人,从《屋后园》《女儿的眼睛》到《缘溪行》,从《吴重生笔下的人物》到《穿越冰达坂》……他活跃于报纸和图书出版两大领域,在勤奋笔耕的同时,以建设迅捷、通达、透明的传媒线路为己任。为了冲破那些为阻止信息流动而设置的障碍,需要记者与出版人持续坚忍的努力。正如迈克尔·埃默里博士所言,传媒史“就是人类长期以来为了传播而进行斗争,即发掘和解释新闻并在观点的市场上提出明智的见解和引人入胜的思想的历史”。一名称职的媒体人,仿佛杨万里笔下的那条清澈小溪,面临重重阻挠却一心向前,终能到达隐隐在望的目的地: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进入新世纪,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成为新的主题词。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宛如气势磅礴的钱江水激波扬涛,不断升华。文化大省、新闻出版强省、生态浙江、平安浙江……作为科学发展的践行者,浙江已经成为全国瞩目的样本和标杆。网络时代,市场化背景下的浙江乃至华东新闻出版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闻出版业在浙江省的发展仍然很强劲,“定位高端,服务决策;关注基层,深度挖掘;鲜活经验,重点报道;引领舆论,扩大影响;树立品牌,促进发展”,风行浙江大地,广传时代强音……《中国新闻出版报》要在行业内外进一步发挥其行业旗帜的导向,格外应当注意发挥驻地记者站的示范作用。  2010年是出版改革决胜之年,是报刊分类改革的启动之年,媒体格局和舆论环境发生的巨变,给新闻出版业带来新的挑战,浙江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对宣传事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注意到,在较为领先的中央报纸驻浙江记者站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还有些报刊记者站管理没有根本性改观,意味着其未来市场份额的减少和市场价值的丢失。借此,我希望重生同志再接再厉,多出鼓舞士气、凝聚人心、促进团结、推动发展的好作品;希望《中国新闻出版报》浙江记者站,一如既往为浙江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舆论保障,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0年5月17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6: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