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是美味也是良药
说到药,大家大概都会想起“良药苦口”的感觉,因此没有人喜欢吃药。那么不舒服了,生病了,有没有一种既能治疗疾病、保健身体,又不用忍受吃药痛苦的办法呢?你想过享用美味佳肴也能治病吗?
事实上,我们经常吃的一些普普通通的食材,也都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药效”——药即为食,食即为药。比如,大枣可以用来补血益气,绿豆清火消暑,山楂能健胃消食。同样,厨房里常用的胡椒、生姜,也都有散寒退热的功效。此外,湖南人、四川人非常爱吃辣椒,辣得大汗淋漓,还连叫痛快。这是因为当地多雨多雾,空气潮湿,而辣椒辛热能驱寒行气,所以吃了辣椒,湿气也就随之被驱出体外了。
这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很多中医典籍里都有介绍。此外,我国古代还有一部专门介绍食物保健功效的著作——《随息居饮食谱》。书中的内容涵盖了300多种食物,不仅介绍了这些食物的性味、功效,还搜集了许多食用配方。这些食用配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食疗药膳”。
什么是食疗药膳呢?食疗药膳就是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按照一定的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搭配,烹饪出来的菜肴。食疗巧妙地把药物和食物融为一体,使良药不再苦口,而成了让人垂涎欲滴、回味无穷的佳肴美食。
食疗最大的优点就是副作用小,因为即使不当作药用,平时我们也在吃这些食物。这就消除了很多人“是药三分毒”的顾虑,面对食疗,我们可以放心地把疗效吃下去,却不用担心危害了身体。
你真的“会”吃吗?
看到上面这个问题,肯定会有人不屑一顾地说:“还能有人不会吃吗?张嘴就吃呗。”其实,可别小看了吃,吃有吃的学问,西医讲就是“营养学”,中医讲就是“食疗”。吃也有吃对吃错,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可不是每个人都了解的呢。
首先,吃什么、不吃什么,这就涉及一个饮食宜忌的问题。中医讲饮食要依自身的体质而定,不能步人后尘,不能看别人吃什么自己就吃什么,或者看什么东西新鲜美味就吃什么。如果不顾自己的体质,贪吃、乱吃,不仅不能滋养身体,反而会引起不适,甚至招致病患。
《红楼梦》中就有这么个例子,在“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一回里写,大观园中大摆螃蟹席。席间,贾母就叮嘱大家说:“那东西虽好吃,不是什么好的,吃多了肚子疼。”林黛玉素来身体虚弱,才吃了一点螃蟹,便“觉得心口微微痛”。很明显,这就是吃错了东西。
而什么时候吃,就要讲究季节了,要按照时节来吃。有些东西吃对了时节就是补养,吃错了时节就会伤身体。如冬季可以多吃羊肉,羊肉性温,滋补壮阳,使人有足够的热量抵御寒冷,狗肉、牛肉等也有同样的效果。相反,如果夏天吃多了羊肉、狗肉等温热的食物,就会觉得口干舌燥,内火上升,甚至流鼻血。人不可逆天时而行,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样,食物的冷热五味也要和天气的寒暑干湿相对应,这样才能吃出健康。P28-29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不相同,在中医上这些千差万别的特征都可以归为“体质”。追根溯源,千百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已经开创了体质划分的先河,之后的医学家们不断地积累、创新,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体质理论,将人的体质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气虚型
气,是人身体能量的根本,它蕴藏于脏腑之中,就像发动机里的燃料一样推动着生命的整个过程,伴随人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当气受损时,人就会感冒、无力、气短、疲倦,这就是气虚体质。
血虚型
血,即循行于脉内的血液,是构成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血的生成有赖于水谷精微、精髓、津液和营气,如果某些元素缺乏了,血就像失去了源泉的河流,自然就会血虚了。
阴虚型
身体里的各种水分属“阴”,构成了身体成分的很大一部分。而如果阳气正常,阴气衰弱,身体里的“火”就占了优势,这就是阴虚。
气滞型
当情志不畅、肝气不舒的时候,气的运行就出问题了,久而久之就成了气滞体质。于是,一大堆的问题就来了,情绪敏感压抑,消化受了影响,胃肠毛病不断,等等,在方方面面影响这气滞体质的人的生活。
瘀血型
血液是人体里非常重要的一种体液,像河流一样在人体里循环流动,把营养输送到我们的四肢百骸,维持人的生命。然而,有些人却会因为情志或健康等原因,导致身体里血的运行不正常了,不通畅了,就形成了瘀血体质。
痰湿型
正常情况下,身体的津液的产生和运输都是平衡而顺畅的。当身体的津液运行不利,堆积在体内就成了多余的水湿,时间一长便郁结而生痰。痰湿体质就这样形成了,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顽固的疾病都会接踵而至。
面对各种体质和疾病,中医讲的是食疗胜于药疗。饮食是塑造人身体素质的根本,健康和疾病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饮食。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到《随息居饮食谱》,从药物与食物的关系到药膳的神奇疗效,处处都凸显着食物的重要性。因此,饮食绝对是养生不可忽视的方面,通过食养,不仅能从根本上调养体质,还能有效地治疗各种体质性疾病,让我们离健康越来越近。
本书在结构上共分为七章。介绍了生活中六种常见的偏颇体质——气虚型、阴虚型、血虚型、气滞型、瘀血型和痰湿型体质。重点在于针对各种体质,提出相应的食疗养生方案。
第一章是对体质分型和食物性质的简单阐述,将深奥的中医理论变成通俗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解,化繁为简,让您能一目了然地对全书内容有一个总体把握,为后面的阅读提供指导。
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对六种体质做了详尽的介绍,深入每种体质,讨论其阴阳消长、气血强弱、寒热冷暖的偏向,并针对各种体质的常见疾病给出了食疗和养生建议。在这一部分中,每章的开始都为您提供了明确的体质判断标准,包括舌诊、体质特征和性格特点,简单易懂,您可以轻而易举地判断自己的体质类型。之后,详细地说明了各种体质常见疾病的成因、特征、食疗、养生等,再配合图文并茂的食材和药膳推荐,您可以像查字典一样快捷地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疗方案。最后,每章都附有体质自测表,让您能从更全面的角度更准确地判断自己的体质。
总的来说,本书集合多种功能于一身,既是一本清晰的体质诊断书,又是一本实用的疾病自疗手册,还是一本详尽的食物功效说明书,更是一本内容丰富的食疗药膳养生食谱。让您彻底地认识自己的体质,通过食疗轻松地防病治病,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拥有健康!
本书在结构上共分为七章。介绍了生活中六种常见的偏颇体质——气虚型、阴虚型、血虚型、气滞型、瘀血型和痰湿型体质。重点在于针对各种体质,提出相应的食疗养生方案。
第一章是对体质分型和食物性质的简单阐述,将深奥的中医理论变成通俗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解,化繁为简,让您能一目了然地对全书内容有一个总体把握,为后面的阅读提供指导。
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对六种体质做了详尽的介绍,深入每种体质,讨论其阴阳消长、气血强弱、寒热冷暖的偏向,并针对各种体质的常见疾病给出了食疗和养生建议。在这一部分中,每章的开始都为您提供了明确的体质判断标准,包括舌诊、体质特征和性格特点,简单易懂,您可以轻而易举地判断自己的体质类型。之后,详细地说明了各种体质常见疾病的成因、特征、食疗、养生等,再配合图文并茂的食材和药膳推荐,您可以像查字典一样快捷地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疗方案。最后,每章都附有体质自测表,让您能从更全面的角度更准确地判断自己的体质。
本书集合多种功能于一身,既是一本清晰的体质诊断书,又是一本实用的疾病自疗手册,还是一本详尽的食物功效说明书,更是一本内容丰富的食疗药膳养生食谱。让您彻底地认识自己的体质,通过食疗轻松地防病治病,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拥有健康!
本书在结构上共分为七章。介绍了生活中六种常见的偏颇体质——气虚型、阴虚型、血虚型、气滞型、瘀血型和痰湿型体质。重点在于针对各种体质,提出相应的食疗养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