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凯丰传(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学龙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记录了凯丰非凡的征战岁月、建设生涯,以及功勋业绩、家庭爱情、战友情谊。让凯丰和所涉及的人物血肉丰满、生动活泼起来,让读者愿看耐看,并能在社会各层面上广为流传和引起关注。

作者拓宽思路,充分想象,大胆运笔,潜心写作,使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时,能够感受到革命先辈为理想信念奋斗的矢志不渝、打江山的艰苦卓绝、爱人民的一往情深、待亲人的血肉相连,由此更加珍惜今天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激发出为全面夺取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奋斗精神。

内容推荐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里,成千上万的革命青年,高唱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歌》,驰骋疆场,奋勇杀敌。这首歌词的作者就是凯丰。

本书分“走出乡关”、“在莫斯科寻求真理”、“殚精竭虑于中南海”等十一章,以传记文学的形式,记述了凯丰(1906~1955)求学、革命、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生。

目录

第一章 走出乡关

 一、大雪里降生

 二、嗜读如命

 三、学生领袖

 四、第一次婚姻

 五、壮装志凌云

 六、心系武汉

第二章 在莫斯科寻求真理

 七、虎口脱险

 八、精英际会

 九、意恐迟归

第三章 在白色恐怖中的上海

 十、入堂

 十一、志同道合

 十二、情真意切

 十三、不屈于香港铁窗

 十四、第二次婚姻

第四章 出生入死在中央苏区

 十五、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十六、大难临头抱成团

 十七、赣南的冰刀霜剑

第五章 万水千山长征路

 十八、出任红九军团中央代表

 十九、血战湘江

 二十、遵义会议

 二十一、孤军作战建大功

 二十二、反对分裂

第六章 陕北的冬夏

 二十三、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

 二十四、敢于斗争

第七章 稳坐“波涛汹涌”的长江局

 二十五、在国共合作中明方向

 二十六、站在正确的立场上

 二十七、自古忠孝难两全

第八章 雾都重庆擎明灯

 二十八、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

 二十九、怜子如何不丈夫

第九章 在延安大显身手

 三十、协助领导整风运动

 三十一、提出整顿“三风”

 三十二、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

 三十三、提出宣传毛泽东主义

 三十四、婚变风波

第十章 东北的紧张岁月

 三十五、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

 三十六、在《七七决议》下组织领导土改

 三十七、严己宽人

 三十八、拂晓中的哈尔滨

第十一章 殚精竭虑于中南海

 三十九、入主东北重镇沈阳

 四十、奉调进京

 四十一、参与中央重大事项的决策

 四十二、艰苦朴素地生活

 四十三、功记人民心中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走出乡关

一、大雪里降生

一场鹅毛大雪像筛糠一样纷纷而下,下得相隔几步远就看不清人的面目。

一整夜过后,整个世界就被雪覆盖了。这时候鸟瞰整个江西省萍乡县老关乡,平日里婀娜多姿的山岭沟壑,全变成了一条条银蛇和一头头蜡象。银蛇蜡象静静地卧在阴沉沉的天空下,正全力抗御着季节的严寒呢。

“哇!……”一阵婴儿啼哭声从一个屋场里传出,洪亮地告诉人们,一个全新的生命诞生了。

婴儿不满天地间冷得这么厉害,抗议的哭叫声一阵紧似一阵,像哪吒翻江闹海一样,使沉寂无比的何家大屋顿时有了生机。

何家大屋背北向南,大门正对着一座叫王公岭的高峰。高峰左右,连着几座波涛般起伏的山岭,远远看去,酷似一个硕大无比的笔架放置在天庭下。有位云游天下的和尚曾站在何家大屋的门前说,这里应该出大文人。何家大屋坐落的地方叫三角池。所谓三角池,就是门前有口三角形的池塘。三角形池塘四周是田野、丘陵,丘陵上长满了华盖般的樟树、兵阵般的杉树和松树。何家大屋连片的砖瓦房,就隐藏在茂密的树木之中。透过树林,可以看见朱红的大门。大门上有块汉白玉制成的门楣,门楣上阳刻着四个骨感十足的柳体字:耀祖光宗。

从何家大门进去是前厅,前厅与后厅隔着一个鱼池大的四方天井,天井左右是两个与前后厅一样大的侧厅。四个小厅加一个天井,格局颇像大排笔写的一个“+”,即阿拉伯字的加号。何老爷何志存懂得洋码字,对这个加号偏爱有加,逢人就问:“懂不懂这一横一竖的意思?……不懂吧?我告诉你,加号表示添福添寿、多子多孙、招财进宝、步步登高。天下人家,哪个不图只进不出、只上不下、只前不后、只热不冷……”加号寄托了何老爷太多太多的期待。

“恭喜何老爷,您又添了一个胖孙子!”

当接生娘以恭维的笑脸向何志存道完喜后,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起来,左邻右舍的道喜声就传了进来,进进出出的脚步声也密集了起来。一时间,村里的寒冷散去了许多。

婴儿的爷爷何志存何老爷站在大厅中间,红光满面,抱手作揖,一一答谢前来贺喜的客人,连声说着:“同喜同喜。”

何志存戴着镶有红宝石的貂皮帽,穿着藏青哔叽棉袍;脑后垂着一条灰白色的辫子,胸前掩着麻丝似的胡须;适中的身躯,白净的皮肤,加上慈眉善目,给人一种亲和感。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何志存拥有四百多亩良田、一家大商铺、五个儿子、多个孙子孙女。在方圆数十里的老关地面上,何家是个人丁兴旺、财源广进的大户。

何志存的儿子、新生儿的父亲何秋美,似乎与产房中的母子没有任何关系,站在墙边,认真巡看着年历。最后他的视线落定在一行文字上,并轻轻念道:“农历一九〇六年正月初九,公历一九。六年二月二号。”念完,又自言自语说:“天冷地冷的,这个时候生出来,莫不是来受苦的吧?”

这些年,何秋美苦事连连,已经苦怕了。现任妻子之前,他已经娶过两个妻子,一个叫黄氏,一个叫颜氏。黄氏娘家离何家十里远,为下埠乡马迹塘。黄氏族人会读书,出人物,有个叫黄爱堂的,时任淞江县(现在的上海市)的知县。黄家非常富有,可惜黄氏命不好,为何秋美生下一个男儿就得病死去。继任颜氏,家境也很殷实,但哥哥横行乡里,名声很坏。可能是老天存心让兄债妹偿,颜氏嫁往何家没几年,也暴病逝去。吸取了前两次娶富家女当儿媳的惨重教训后,何志存第三次给何秋美娶亲时,就选了贫家女子金氏。这一选择果然有效,金氏进门第二年,这不,就顺产了一个胖小子。

何志存见何秋美独立一边,没好气地说:“字不认得几个,还在那里看,不去你岳父家报喜呀?”

何秋美的谱名为何启期,是何志存五个儿子里的老三。何秋美瞥了眼何志存,冷冷地说:“先给你孙子取个名字吧。”

何志存说:“起什么起?不早跟你说过吗,是男儿就叫何克全!”

何秋美问:“何克全?为什么叫何克全?”

何志存反问:“为什么不叫何克全?他哥哥叫何克万,他就该叫何克全。要是何克全再有弟弟,就取名何克贤。你想想,要是把他们兄弟名字后面的三个字连起来,不就成了万、全、贤?多好!”

“爸!”何秋美转过身来说,“我觉得克字不好。你想想,克万出生没多久,他妈为什么会突然死去?他的后妈进门没几年,为什么也暴病突然死去?我看问题就出在那个克字上。已经有个克万,还要个克全,莫非克了一万还嫌不够,还要克掉全家人?”

“混账话!”何志存狠瞪儿子一眼说,“哪有你这么看名字的?简直半个睁眼瞎!告诉你,克万众者为将军,克全部者为大帅,克贤人者不是状元就是榜眼,再不济也是个探花。克是什么?制伏也,战胜也。我们萍乡乾隆朝出了个探花刘风诰,当今光绪朝又出了个榜眼文廷式,现在就差个状元郎了。为什么这个状元郎就不能出在我们何家?……”何志存读过不少书,平时喜欢说古论今,常常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加上早成了当地的富翁,在乡土上享有很高的威望。近些年来,十里八乡有什么婚丧喜庆、纠纷诉讼,总是请他到场,求他解个难、拿个主意什么的。久而久之,他的话在当地也就有了一言九鼎的味道。现在何志存认定的事,何秋美知道十有八九变不过来,说了也白说。何秋美要出门去。

P3-5

后记

凯丰诞辰一百周年那年,他的长子何明从北京回到家乡,提出要在凯丰曾经就读过的萍乡中学为父亲塑像。萍乡市政协领导特别热情,在同意派人帮他实现夙愿的同时,还提议为凯丰作传。我在市政协工作,此前利用业余时间已写过三百万字的小说,为凯丰立传的任务便不可推辞地落在我的肩上。

凯丰的传记很难写。一是传主战争岁月居无定所的革命生涯,建国初期的英年早逝,记下他为人民解放和新中国建设事业的非凡经历,为党和人民所作贡献的文字资料很少;二是因遵义会议上他说的那几句党内生活允许但实践证明错了的话,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不少人还心有余悸谈及他的卓越贡献,故少有回忆文章可供参考;三是与凯丰一道参加革命和建设的同志绝大多数已经辞世,少有对象可供采访。

我是个知难而进的文学工作者,也是个信守承诺的人。从二〇〇七年春天开始,我开始了艰难的跋涉。查阅的资料不少于千万字,购买的相关书籍超过一百册,采访的足迹遍布京、沪、鄂、赣、湘、闽、贵、渝和东三省。三年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大都用在了创作上。在写作这部传记时,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下,我拒绝神化,拒绝庸俗,将传主非凡的征战岁月、建设生涯,以及功勋业绩、家庭爱情、战友情谊作纪实性的创作,尽可能采用文学笔调,让传主和所涉及的人物血肉丰满、生动活泼起来,让读者愿看耐看,并能在社会各层面上广为流传和引起关注。

感谢传主和他的战友所经历的枪林弹雨、尸丘血海的革命生涯,感谢传主和他的同志所创造的惊天地、泣鬼神的非凡业绩,感谢传主和他的同路人生龙活虎、喜怒哀乐的感情生活,这些为我完成这部作品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人物素材。感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大解放所提供的广阔创作天地,让我拓宽思路,充分想象,大胆运笔,潜心写作,使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时,能够感受到革命先辈为理想信念奋斗的矢志不渝、打江山的艰苦卓绝、爱人民的一往情深、待亲人的血肉相连,由此更加珍惜今天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激发出为全面夺取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奋斗精神。

传记创作,尤其是党的高层领导的传记创作,属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是一项非常难以把握的严肃繁重工程,缺少任何一方的支持、理解和帮助,都难如愿以偿。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及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新闻出版局对本传出版非常重视,对此进行了高度负责的审阅,对作品成稿过程进行了精心指导,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和建议,并专此下文批准公开出版发行。

本传创作过程中,中共萍乡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非常重视。市政协主席贺维林给予了高度关注和精心指导;中共萍乡市委常委、秘书长孙家群给予了大力支持;市政协副主席李久龙在立项、采访、创作和出版中进行了全面组织协调督促;原中共萍乡市委书记刘南方进行了精心阅示;萍乡市史志办和萍钢公司为本传创作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帮助和出版支持;凯丰家乡中共湘东区委、区政府、区政协,中共老关镇党委、镇政府、三角池村和何氏宗亲给予了鼎力相助。

重庆、延安、遵义、沈阳等地党史、纪念馆等单位,为采访提供了很大方便;凯丰的夫人赵淑璧,子女何明、何亮、何淑英,著名作家丁玲的丈夫陈明,凯丰的秘书李士彬与董连璧、警卫员于珍、勤务员吴德明和保姆韩玉霞,提供了情真意切的回忆、讲述和缅怀,为创作提供了亲历亲见亲闻的鲜活素材。有关记述凯丰生平、事迹的文章为这部传记创作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史料支持和重要参考。  凯丰的晚辈何柏桂竭尽全力,与何湘凡、何水等在成传过程中给予了密切配合和全面协助。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编审张国功等同志在编辑本书时做了大量工作并付出了辛勤劳动。

借本传付梓之时,谨向以上单位、地方、领导和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

大浪淘沙真金在。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凯丰。

家乡人民深切怀念凯丰。

凯丰老前辈在天之灵如若有知,当看到这部而且是第一部为他写就的传记时,一定会含笑九泉。

凯丰同志永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