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青少年朋友更好地了解大思想家的生平和伟大思想,张哲编著的《世界大思想家成功故事》选择了8位最有代表性的大思想家,你可以紧随康德的脚步,看看这个在一座小城中独居一生的人怎样发出令世界改变的声音;你还可以和尼采一起,发出重估一切价值的呼喊……我们在尊重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向读者立体地展示人物的生平和杰出的思想,达到了史实叙述准确,融知识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揭示人物的精神经历和心灵升华,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和感悟。
本书除了公正地评价思想家的人格和贡献外,还配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希望能使读者清晰地看到世界发展的轨迹,感受到每一个伟大时代的精神,牢记他们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让我们在对已经逝去的人们的凭吊中,期盼着更为杰出的大思想家的出现。
伟大的思想就好比一幅“藏宝图”,指引着人类、改变着世界,带给世界新的秩序,带给人类新的光明。张哲编著的《世界大思想家成功故事》筛选了8位最具代表性的大思想家,你可以追随卢梭了解教育与爱、社会与契约;也可以与尼采一起,发出重估一切价值的呼喊……《世界大思想家成功故事》中揭示了人物的精神经历和心灵升华,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和感悟。
曲折仕途
公元前501年,季氏的家臣阳虎作乱。季氏把持了鲁国,想不到其家臣阳虎又把持了季氏。季氏专权,也仅仅是把鲁昭公赶出了鲁国;而他的家臣阳虎专权,则几次差点杀死了季桓子。阳虎虽然逃亡在外,但他的余党仍然占据着费邑,随时都有可能犯上作乱。季氏的家臣如此,叔孙氏、孟孙氏的家臣也是势力日益增长,威胁很大。因此,如何对付家臣势力,是当时鲁国执政者最头疼的问题。
自从阳虎失败逃走后,鲁国政局暂时安宁了。“三桓”在阳虎专权中受到打击,势力有所削弱,因此,鲁定公想乘机壮大公室力量,打击“三桓”的势力。然而,鲁定公能够借用的力量,实在是不多。要想使公室的力量壮大,就不可能与“三桓”谋,那简直是与虎谋皮;更不可能借用家臣势力,阳虎的教训已经够深刻的了。万般无奈之下,鲁定公想到了孔子。因为在当时,孔子和他的弟子已经成为鲁国一股不可小觑的新兴势力,有可能帮助鲁定公强大公室。
这时的孔子虽然已经过了50岁,但他却不自暴自弃,而是寻找机会从政,想做一番大事业。
鲁定公决定任命孔子为中都宰,孔子仅仅用了一年,就使中都成为诸侯们效法的榜样。鲁定公非常高兴,召见了孔子,问:“用你治理中都的办法来治理鲁国如何?”孔子十分自信地回答说:“岂止是鲁国,用来治天下都是可以的。”
孔子的政绩及才干受到了鲁定公的赏识,第二年,孔子即升任小司空。司空是负责国家工程事务的官员,小司空是副职。孔子担任小司空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他仍然坚持为国以礼的原则,尽可能地纠正一些不合礼节的行为。
没过多久,孔子又担任了鲁国的司寇一职。司寇是国家最高司法长官,有很大的权力。但孔子却不滥用职权,在断案时总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尽可能做到公正地判决。同时,他注重礼义教化,反对“不教而杀”,他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就是说,听论断案,他和别人一样,他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想教育民众遵守礼义,明辨是非,防微杜渐,在诉讼未发之前做好工作,使其不再发生。
有一次,一对父子闹矛盾,闹到了他这里,孔子却没有立即判决,而是推后处理。结果三个月后,父亲一方主动请求撤诉,使这件事情有了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季氏认为,儿子控告父亲是为不孝,应杀而不杀,这不符合“为国必以孝”的原则。孔子则认为:出现父子相讼的问题,责任在上,不在下,是当政者不重视教化造成的。办案既要公正又要灵活,要把办案变成教育民众的一种手段,寓教化手办案中,让民众明白道理,提高辨别能力,自觉遵守伦理道德,减少或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这才是办案的最终目的。
接连取得的成功使孔子在鲁国的声望有了极大提高。鲁定公十一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取得了与闻国政的权力。当时,季桓子任执政,孔子行摄相事,大概是受鲁定公的委托,协助或代替季桓子处理国政。
这时,孔子达到了其出仕从政的顶峰。这时的孔子也充满了自信,经常与弟子们谈论人生志向。一次,他要颜渊、子路谈谈各自的志向,他们分别谈完了之后,也请老师谈谈自己的志向,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就在孔子踌躇满志准备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努力的时候,他精心设计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堕三都”不幸失败,这彻底改变了孔子的政治生涯。
原来,鲁国的家臣势力,在阳虎出逃后,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一有机会,他们就蠢蠢欲动,图谋不轨。鲁定公十年,叔孙氏的家臣侯犯又开始叛乱。而对于鲁定公来说,家臣势力虽然对他并无直接的威胁,但考虑到打击家臣势力,有利于削弱“三桓”,加强公室,所以他也是十分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孔子精心策划了一个“堕三都”的计划,这是他行摄相事以来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三都,指“三桓”的三个采邑。邑是规模不大的城,它们中规模较大的叫做“都”。三都由于家臣们的长期经营,已经成为固若金汤的军事堡垒。“堕三都”就是拆除三都的城墙和其他防御设施,使盘踞于其中的家臣无险可守,容易解决。孔子提出“堕三都”的计划,表面上是打击家臣势力,解除“三桓”的忧虑;实际上,他是想利用此举“强公室,弱私家”,逐步恢复国君的权威。
但是,“三桓”在执行计划过程中,逐渐了解到孔子真正的意图,因而废止了计划。这个计划失败之后,“三桓”首先要打击的就是孔子。他们联合起来对付孔子,故意冷落他。第二年,齐国给鲁国国君很多美女和好马,诱使鲁国君臣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于是,季桓子和鲁国国君整天寻欢作乐,不问政事。孔子见此情景,只能怀着一腔遗憾离开鲁国。
P7-9
伟大的思想家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生前并不被重视,甚至遭到诋毁与谴责,但他们那些光辉的思想最终化为了炽热的阳光,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新的秩序和光明。今天,当我们阅读着他们呕心沥血写就的著作时,总会感受到他们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为了帮助青少年朋友更好地了解这些大思想家的生平和伟大思想,本书选择了8位最有代表性的大思想家,你可以紧随康德的脚步,看看这个在一座小城中独居一生的人怎样发出令世界改变的声音;你还可以和尼采一起,发出重估一切价值的呼喊……我们在尊重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向读者立体地展示人物的生平和杰出的思想,达到了史实叙述准确,融知识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揭示人物的精神经历和心灵升华,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和感悟。
本书除了公正地评价思想家的人格和贡献外,还配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希望能使读者清晰地看到世界发展的轨迹,感受到每一个伟大时代的精神,牢记他们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让我们在对已经逝去的人们的凭吊中,期盼着更为杰出的大思想家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