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吕坤/大家精要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柳向忠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吕坤(1536~1618),今河南宁陵县人,明代中晚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从政二十余年,从地方知县累官至巡抚,在朝官居刑部侍郎,卒后赠刑部尚书,以实政能为、刚介峭直著称。

《吕坤》(作者柳向忠)是《大家精要》中的一册,书中透过对吕坤的身世与环境、行迹和作品的分析,勾画出他的思想发展,展示了他的心路历程。

内容推荐

《吕坤》是“大家精要”系列丛书之一,由柳向忠编著。

《吕坤》简介:

吕坤(1536~1618),今河南宁陵县人,明代中晚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从政二十余年,从地方知县累官至巡抚,在朝官居刑部侍郎,卒后赠刑部尚书,以实政能为、刚介峭直著称。早、晚年乡居求学、讲学、著述,学宗自得而多有创见,时人称之得伊洛真传。一生求真务实,既长于忧世而实心实为,也勇于愤世而批判流弊,视学术与事功为一体,开实学经世之先风。“以伊尹之志为己任,以社稷苍生为己责”,仁民爱物、济世行道,他的实政精神、实政措施为仕宦者之楷模。“不儒不道不禅,亦儒亦道亦禅”,“我只是我”,体现了他实学理性的、独立的精神以及批判的张力,近人梁启超誉之为“新洛学”。

目录

引言

第1章 生于普通家世早年乡居求学

一、家世与家庭

二、聪颖勤苦 有志于学

三、变革的时代:出仕

第2章 中年事功与学术并举

一、 心系民生 实政济世

二、深刻批判吏治腐败,以救时要务为己任

三、直呈《忧危疏》

四、 学术交游 经世实学

第3章 晚年淡泊乡居而心忧天下

一、吕坤与“妖书案”

二、身在江湖 心忧社稷

三、 交游论学 著书立说

第4章 哲学、伦理学思想

一、一气流行道本自然

二、心性不二 理欲合一

三、内外兼修 真知力行

四、语体道之学 塑理想人格

第5章 政治、经济思想

一、“以民为本” 的实政理论

二、“以社稷苍生为己责”的济世思想

第6章 “我只是我”:一介实儒的真精神

一、吕坤自评

二、卖学批判的 “真精神”

三、 后人评述及其影响

年谱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第1章 生于普通家世 早年乡居求学

万历二年秋季的某一天,时年39岁的吕坤告别家乡宁陵,踏上了他心仪已久的“以伊尹之所志为己任,以社稷苍生为己责”的人生旅途。让我们也循着历史的痕迹,从黄河古堤畔的那个小县城开始,去追述这位主人公在一个正经历着风云莫测、盛衰转变的庞大帝国之中所思、所行的人生历程。一、家世与家庭

翻阅明嘉靖年间编修的《宁陵县志》及《万历甲戌进士题名碑录》,其中记录都将吕坤写作“李坤”,这是因为一段颇为诙谐的家世因缘而造成的。据吕坤所撰写的《白纂墓志铭》与《吕李姓原碑》中记述,他的先祖在宋元之前是洛阳的主户。元末其家族中有名黑厮者,是洛阳西部新安县水南寨的菜农。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因为军功被授予指挥官,但黑厮不愿为官而没有接受。太祖朱元璋很是赞赏,赐给了他花银(成色较纯的银子)一斤,当面写下圣旨免除其家的赋税徭役,使其终身不纳税和服劳役,在圣旨的末尾写上了“敕水南寨种菜老李。钦此”字样。黑厮辩驳错写了姓氏,太祖朱元璋拿起笔想要更改,但笔端的墨汁落在了“李”字上,使字已无法再改,索性扔下笔说:“就姓‘李’也没什么妨碍。”黑厮无奈叩头起,遂以“李”为姓,二百年间不曾更改过,直至万历六年(1578)吕坤在吏部任职时才上奏恢复了吕姓。

洪武三年(1370),吕坤的六世祖为了躲避兵乱,举家迁到了河南的宁陵县,自此世居宁陵。吕坤为迁宁陵以来吕氏家族的第六世孙。祖上为菜农,后改属“匠籍”,大体上都属于普通劳动者,但吕家在当时乡里算是一个颇为富有的家族。吕坤父亲曾自述其家有田地两千亩,年收入可达五百石(若按明代万历年间的一石约为94.4公斤算,相当于现在的4.72万公斤),就亩产而言算是广种薄收了,但相对于吕坤父亲所说的“吾当古八口之家者二”来说,这已经能使妻子儿女们衣食无忧,家仆也没有受冻挨饿的了。即便有客人来,也有能力提供相当好的饮食宴乐;对于往来受冻受饿而乞助于门前的人,也能出自怜悯和体}血之心而给予一定的施舍和帮助。嘉靖十九年(1540),吕坤五岁时,宁陵遭逢了大饥荒。我们可以从吕坤父亲后来的回忆中了解这一灾荒惨相:灾民们除粪和土不能吃外,已经遍吃草木,使“草无遗叶,木无完肤”,甚至有父子、夫妻相吃的“食人”惨相!以至于那些数不胜数因饥饿奔走四方、呼号求食的人们都已面无人色,更无体力再行走,无声气再呼唤,唯有僵卧在荒野里任风吹日晒,坐以待毙。吕坤曾遵照父命写《知足说自警》记录下了这段往事以自我警示:并不是什么上天厚此薄彼而使吕家免于这样的灾难,而是要力行克勤克俭,厌弃奢华靡费,因为“天下之财自有定数,我不富则人不贫”,只求“吾有可以饱,可以暖者足矣”。由此可见,生活在农村的吕坤,既能体恤人民生活的艰难,也秉承了父亲教诲,不炫目于富贵、奢华。尽管当时有富贵、贫贱之别并且被视之为不可更改的“天理”,但倡导、追求过一种简朴的、知足的、常乐的平常生活是人的德性的自我选择。

吕坤的父亲名得胜,字寿官,别号近溪,又号渔隐闲翁。《易·蒙》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吕坤的父亲对儿童教育及如何对其实施正确的教育方式都很重视,为此写有《小儿语》一书。他通过民间乐闻易懂的口语形式,使孩童们在欢呼嬉笑之间学习和体会一些有利于身心教育的正确道理,也使孩童时期的知识学习和德性养成有利于推己及人,可以让每个人终生去体认和受用。吕坤秉承父教也很重视儿童教育,后来吕坤接受父亲的建议做了进一步完善,写成《续小儿语》。吕坤的父亲生性平直、恬淡,崇尚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北宋林逋“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的田园生活。吕父晚年简居茅舍,生活恬静自然,喜好吟作南北词曲;或携酒骑驴访友,每到酒酣时便敲打酒器而歌,“浩浩兮两间,人生斯世兮谁百年?富贵兮耽尤,贫贱兮奔走于山之北海之南。幸余居富贵贫贱之间兮乐盘桓”。吕坤的伯父吕官,是嘉靖十九年的贡生,曾任河北省武邑县主簿,主管一县的粮税和户籍,但在任三天就隐退回乡。父辈这种不为功名、财利所累的品行和情操对吕坤从政生涯和一生生活志趣都影响很深。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