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
1.2 审计需求
1.3 审计的本质
1.4 审计理论框架
2 审计主体和客体
2.1 审计主体
2.2 审计客体
2.3 民间审计的发展历程
3 审计规范
3.1 审计规范概论
3.2 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3.3 审计准则
3.4 审计责任
4 财务审计假设
4.1 假设的性质
4.2 财务审计假设
5 审计目标、证据、底稿和标准
5.1 财务审计的目标
5.3 审计工作底稿
5.4 审计标准
6 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风险
6.1 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6.2 审计风险
6.3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7 财务审计流程与策略
7.1 财务审计流程
7.2 控制测试
7.3 证实测试
7.4 财务审计策略
8 抽样审计简介
8.1 抽样审计与审计抽样
8.2 统计抽样审计的一般步骤
8.3 统计抽样审计在控制执行测试中的运用
8.4 统计抽样审计在余额测试中的运用
9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9.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业务内容
9.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9.3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证实测试
10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1 0.1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业务内容
1 0.2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10.3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证实测试
11 存货与生产循环审计
11.1 存货与生产循环的业务内容
11.2 存货与生产循环的控制测试
1 1.3 存货与生产循环的证实测试
12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12.1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业务内容
12.2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
12.3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证实测试
13 货币资金和特殊项目审计
13.1 货币资金审计
13.2 部分损益项目审计
13.3 特殊项目审计
14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14.1 获取管理层声明
14.2 审计差异的汇总和评价
14.3 审计工作的复核
14.4 审计报告
14.5 审计档案
15 其他审计鉴证工作简介
15.1 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15.2 对财务报表的审阅业务
15.3 对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
15.4 对内部控制的审核
15.5 其他相关服务业务
附录: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目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