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学界研究西方古典学的标杆、继《20世纪亚里士多德研究文选》之后的一部汉语原创力作。作者聂敏里为人民大学版《亚里士多德全集》的译者之一,苗力田先生亲炙弟子、中国古希腊语的专家之一。
《存在与实体——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1-9)》是国内第一次专门针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核心卷,分章按节加以解读诠释,疏通文理,辨析概念,廓清误解,依据对核心卷的深入考察,明确表达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核心的基础概念“实体”的作为个体含义。自成一家之言。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Ζ卷,连同紧跟在它后面的H卷、I卷被称作《形而上学》的核心卷,而Ζ卷是核心卷的核心。
《存在与实体——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1-9)》解读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的1-9章。作者聂敏里依据亚里士多德问题的发展逻辑,分篇章依次解析,并做了详细的预备,还附以亚里士多德原典的相关篇章的翻译注释。
在《存在与实体——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1-9)》中,作者采用了整体论的研究方法,对Z卷的关键,“实体”问题,坚持了“是其所是”的提法,并重新完善了“实体即个体”的观点。另外,作者也力图将对Z卷的研究建立在同亚里士多德其他著作文本的思想互文关系中,以避免孤立。这一方法具体的体现就是,《存在与实体》在处理Z 7-9的过程中引入了对《物理学》Α卷全部九章内容的详细分析和考察,以期建立起它和Z卷、特别是Z 7-9中的思想的内在关联。
《存在与实体——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1-9)》最后附有相关章节的翻译和注释,亦为国内最新也是比较可靠的《形而上学》重要章节的译文。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本质主义、 功能主义和自然目的论(代序)
引论
第一章 《形而上学》一书的基本构成 和Ζ卷在《形而上学》中的地位
第二章 Z卷的基本结构和我们的研究计划
第一部分 预备
第三章 to/n的多种意义(《形而上学》Δ 7)
第四章 存在本身的结构原则(《范畴篇》 第1-4章)
第五章 《范畴篇》中的实体理论(《范畴篇》 第5章)
第六章 存在的核心意义理论(《形而上学》Γ 1-2)
第二部分 Ζ 1-6研究
第七章 实体问题的提出(Ζ 1)
第八章 实体的合法候选项的确定(Ζ 2-3)
第九章 什么是“是其所是”?(Ζ 4-5)
第十章 “是其所是”和个体事物的同一性(Ζ 6)
第三部分 Ζ 7-9研究
第一篇 预备的研究
第十一章 对Ζ 7-9的文本特殊性的阐明
第十二章 新存在观的奠立(《物理学》Α 1-2)
第十三章 对巴门尼德存在观的批判 和对生成概念合法性的论证(《物理学》Α 3)
第十四章 亚里士多德对生成的结构分析 (《物理学》Α 4-6)
第十五章 亚里士多德对生成概念的分析 (《物理学》Α 7〔附Α 8-9〕)
第二篇 正式的研究
第十六章 对形式在生成中的在先性的阐明(Ζ 7)
第十七章 对形式不被生成的阐明(Ζ 8〔上〕)
第十八章 对形式和质料不相分离的阐明(Ζ 8〔下〕)
第十九章 对形式和质料不相分离的再阐明(Ζ 9)
附录
附录一 《范畴篇》 第1-5章
附录二 《形而上学》Γ 1-3
附录三 《形而上学》Δ 7-8
附录四 《形而上学》Ε 1
附录五 《形而上学》Ζ 1-9
附录六 《物理学》Α 1-9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