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玄中寺卦山天宁寺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解光启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玄中寺位于山西交城县西北10公里的石壁山上,是净土宗的发源地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天宁寺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是卦山诸多寺庙中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玄中寺、卦山·天宁寺》(作者解光启)是“三晋揽胜丛书”中的一册,介绍了玄中寺、卦山·天宁寺的地理位置、传说故事等内容。

内容推荐

《玄中寺、卦山·天宁寺》(作者解光启)是“三晋揽胜丛书”中的一册,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玄中寺、卦山·天宁寺》介绍了佛教圣迹玄中寺概述;中期的律宗戒坛;中国佛教净土宗与三祖师;北魏延昌造像碑;唐石壁禅寺甘露义坛碑;民国以来的破坏及其修复等内容。

目录

佛教圣迹玄中寺概述(英文)

玄中寺的历史沿革

 创建初期及净土宗祖庭的确立

 中期的律宗戒坛

 元代以后的禅宗(曹洞宗)丛林

 近代以来的变迁

中国佛教净土宗与三祖师

 净土宗教义与源流

 三祖师的事迹

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纽带

 日本的净土宗派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友好往来

玄中寺的著名碑碣

 北魏延昌造像碑

 唐特赐寺庄山林地土四至记碑

 唐石壁寺铁弥勒像颂碑

 唐石壁禅寺甘露义坛碑

 元八思巴文圣旨碑

卦山概述(英文)

卦山的得名与自然景观

天宁寺的历史沿革

 唐代的天宁寺

 禅宗时期的天宁寺

 民国以来的破坏及其修复

天宁万寿禅寺

 佛教华严宗与天宁寺

 天宁寺的建筑艺术

朱圭与朱公祠

 朱公祠的由来

 朱圭的事迹

卦山书院

石佛堂

卦山的著名碑碣

 唐华严九会之碑

 唐河东节度使李说与《华严三会普光明殿功德碑》

 元《天宁寺命予为功德主因作疏碑》

 《明铸成铁佛之记》铁碑

服务指南

试读章节

崇宁二年(1103),一位名叫赵点的人士由交城县令和榜寅戈陪同,来玄中寺躬曝御书。十几年前的一场大火,玄中寺损失惨重,然而只有供奉唐太宗手笔的御书阁逃过劫难。偶然的情况似乎更加引起人们对这幅皇帝御书的重视。这幅足以显示本寺显赫地位的镇寺之宝,已被和尚们毕恭毕敬专门建起御书阁保存了400余年。看来是每年还要“躬曝”一番,见见太阳,免得霉潮虫蛀什么的。赵点在他的诗句里说到“殿阁依晴空”,似乎是御书阁与修复后其他殿阁的形象。还夸奖说重刊后的高氏碑,“只与卫华同“。

崇宁五年(1106)九月初五,太原府通判张嗣永出差巡视各县,抽空游览玄中寺。除了高氏碑外,他在御书阁壁上见到北宋名臣吕诲(1014—1071)的题字,可惜这段题字也因后来御书阁遭火而损毁了。

金朝统治交城区域百年中,玄中寺虽然始终为律宗寺院,但明显受到禅净二宗的冲击。交城县三大佛刹之一的王山圆明寺,由南禅曹洞宗名僧道信(1079—1156)、觉体(1119—1171)、雪岩满(?—1206)等住持,并请得金章宗的皇叔冀王完颜永功为功德主,场面很大。卦山天宁寺僧人受其影响,率先由华严宗名刹转为曹洞宗,随后,玄中寺的僧侣们也开始动摇。

正隆五年(1160),得授曹洞宗青原十九世裔大明宝(1114—1173)衣钵的觉体禅师回归故乡交城,曾在玄中寺挂单一段时间。这也许为后来玄中寺“革律为禅”埋下了伏笔。

大定二十一年(1181),元钊大法师(?—1206)担任玄中寺住持。他是文水县人,俗姓武,出家后,云游四方,学习经论,大定八年(1168)在河南得律宗名师传授,传大乘戒,之后住持郑州圃田福祥院15年。他住持玄中寺后,修寺度僧,希图振作。然而大定二十六年(1186)春天,又是一场大火,损失比元祜五年那次更为惨重,“御书阁、法堂、房廊、寮舍悉为灰烬”。重新刊刻后的高氏碑也难逃厄运,又遭火毁。难辞其咎,元钊开始募化重建寺院。数年之间,次第修复法堂、库堂、山门_僧舍等,巍然壮观,焕然一新,现今岿然屹立于寺东南山顶的秋容塔,亦是当时的杰作。之后,又按旧存拓本再刊高氏碑。元钊,被称为中兴之僧。

元钊住寺20余年,虽然被誉为中兴之僧,但无力影响全国大气候中律宗退缩的劣势。在他住寺的时间里,玄中寺禅(曹洞)、律之争的问题已经显露出来。泰和四年时,元钊的徒孙名单里出现了一个年仅11岁的小师”惠信”,就是这位小师成年后进行彻底改革,摈弃律宗的。惠信的遗行碑中说他在受戒之后”因访禅宗”,“朝参夕叩”。最后他又在卦山天宁寺僧虚己的”槌拂之下,豁然有省,蒙受记莉“,更加坚定了他改革的信念。

历史上的玄中寺,经过了三大佛教宗派的沧桑之变。在这三个宗派分别治理寺院的阶段里,又各有一个明显的”黄金时代”:早期的净土阶段,道绰大师住寺,徒众念佛之声响彻山谷,唐太宗驾临寺院礼谒绰公,这应该是它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第二个黄金时代,是甘露戒坛建成后的唐贞元、元和阶段,有”甘露降”的瑞应,朝廷赐名等,这是律宗治寺时的黄金时代:第三个黄金时代,就是元(蒙古)初惠信“革律为禅”、朝廷频发圣旨及其徒弟广安任太原路都僧录的阶段。

惠信“革律为禅”的努力获得成功,权倾朝野的中书右丞耶律楚材“响师之道,乃闻奏于朝,革律为禅,赐额十方护国永宁禅寺”。耶律楚材还拉上中书左丞粘合重山(?—1238)一起当玄中寺的功德主,“给公据疏文,白银一笏”,并明确指出惠信任玄中寺住持。如此强硬的“上方宝剑”,使惠信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一登猊座,声震如雷。四众踊跃,闻所未闻。“新官上任,当然有一番中兴寺院、大兴土木的工程。然而也许是财力有限的原因,惠信所进行的工程多是砌石、筑基、修渠种植的活计,在他住寺的47年中,始终没有重建“法堂”这个很主要的殿堂。

惠信升座伊始,奉旨为国焚修,祝延皇帝圣寿,举行盛大法会。中书省还颁发给惠信疏文,讲明玄中寺“所有堂宇尊像,山林园堡,应有常住。随处大小庄产、地土物业,须合省会诸人不得争占、采砍、折毁。”并且免除税粮杂派徭役。元太宗乃马真后三年(1244)五月,鲁国公主唆儿哈罕与驸马纳合差使臣赵国安并妻马氏向地方官员宣布懿旨:于玄中寺作水陆会三昼夜,告天祈福。并将懿旨交付惠信长老收执,“仰其余官员人等,并不得故意作闹,无得违错”。这篇堂而皇之的文书旨意,刻石后安置于山门,既可炫耀门庭,又能保护寺院。

广安是惠信弟子中的一位佼佼者。他身高八尺,壮貌魁伟,形仪出众。中统三年(1262),元朝帝师八思巴(1239—1280)第一次来玄中寺,即对他十分欣赏,赠给他“红锦缎疋”。至元六年(1269)八思巴再来玄中寺,竟带他赴京朝见忽必烈皇帝。皇帝一见“喜动天颜”,当场要封他“镇殿将军”,严卫圣驾。广安不愿还俗,恳求帝师周旋,幸蒙免释。帝师奏上授广安为太原路都僧录,获准。至元七年(1270),广安奉旨赴都,束力赐”大衣”,因而世人又称他为”大衣禅师”。至元十四年(1277),朝廷又颁发给玄中寺由广安“执把”的一道圣旨,是用八思巴文书写的,大意也是保护寺院财产,不纳税粮。

元代末期,军阀混战,烽烟四起,佛事活动无从谈起。至正二十八年(1368)是元朝统治的最后一年,也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国的洪武元年。这年夏末,元中书孙翥“提兵过石壁”,还题诗一首,真是忙里偷闲。寺主鲁庵上人如获至宝,还将诗句刻石。从诗句“栈阁带云登”、“古殿龙听法”看,至少一些主要殿堂未毁,是值得庆幸的。P21-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7: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