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原则虽是后人总结的,但也能反映传统的“商道“。
“端木”,指历史上最早的儒商,孔子的学生子贡,即端木赐。子贡不但是孔子的杰出弟子,而且经商有成,因此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儒商。他不仅富有经商才能,而且有博学的知识与仁爱的品德。
《吕氏春秋》记载有“子贡赎人”的故事。
鲁国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有人出钱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子贡有一次赎了一个在外国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他认为做好事求回报不道德,便拒绝了国家赔偿给他的赎金。
孔子知道了,批评子贡说:“端木赐,你这样做就不对了。你开了一个坏的先例,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收回国家抵偿你的赎金,不会损害你行为的价值;你不拿国家抵偿的赎金,就破坏了鲁国的那条代偿赎金的好法律。”
孔子认为,大多数人没有子贡这么雄厚的财力,无法不在乎这笔赎金。如果白白付出这笔赎金,他自己的生活就可能受到重大影响。如果不能取回自己代付的赎金,那么即便看到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有机会救同胞出火坑,大多数人也会放弃为本国同胞赎身。甚至于,即便有人有这个经济实力,不仅有机会,而且有能力付出赎金而不影响自己的生活,但由于并非所有的人都有如此之高的道德水准,因此他也会因付出赎金后无法收回,而放弃为本国同胞赎身。
相反,孔子的另一高徒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听了十分高兴,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由此看来,孔子是一个“义利观”十分分明的哲人。
中国古代为国为民,舍弃自己私利的商人,史不绝书。《弦高犒师》又是一则非常感人的事例:
公元前628年,郑文公去世,由公子兰继承君位。一心想称霸的秦穆公企图利用郑国国丧之机,消灭郑国。于是他命令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领兵车400辆偷袭郑国。
次年二月,秦军走到了滑国(今河南偃师、巩县一带)境内。这时,恰好郑国商人弦高赶着一群牛到洛阳贩卖,也到了滑国。他看见扎营休息的秦军,感到奇怪。当得知秦军是去偷袭郑国后,弦高大吃一惊。冷静后,他心生一计,冒充郑国使者,声称受郑国国君之命,前来送牛群“犒劳”秦军,暗示秦军,郑国已经做好了军事准备。同时派手下人回国报信。
郑穆公听到弦高的信使说秦军要来偷袭的消息后,一面传令军队进入战备,一面派人去秦国驻郑国的使者那里探听究竟。见秦国使者和随从已经装束停当,手持武器,准备行动后,郑国的大臣皇武子便客气的说:“听说各位要回国,我们没有时间为你们饯行,我们郑国的原野上,到处都有麋鹿出没,请你们自己去猎取吧。”
秦军见此情景,知道郑国已经有了准备,被迫放弃偷袭计划,只好在回国的路上消灭了滑国回去了。
郑国因弦高的机智爱国,见义勇为而得救,国君和百姓都很感激他。郑穆公以高官厚禄赏赐弦高,弦高坚决不接受,带着家人到远方继续做生意去了。弦高是史书所载最早的“义商”了。他头脑聪明,临机应变能力很强,是谓多智;敢到强秦去做“跨国”贸易,胆识过人,是为大勇;巧遇强敌,心怀“祖国”,见义勇为,以国家利益为上,是谓大忠;功高谢禄,回归自我,是为大义。弦高比孔子早生数十年,孔子的“君子儒”有着他这一类人的印模。如果说有儒商,也许弦高是最早的“儒商”。当然,因为“儒学”从孔子始,子贡是最早的“儒商”。
古代的中国人信用至上,做生意讲信用,明大义,重义轻财,有着良好的传统。《水浒传》中武松在景阳岗前喝酒的那家酒店,老板有很高的商业道德。他在店外挑起一面酒旗,上书“三碗不过岗”五个大字。这个广告堪称广告史上最精妙的作品。那酒本来叫“透瓶香”,又叫“出门倒”。如果广告称为“透瓶香”,只不过突出了“香”的品质,倒像是巴黎香水;如果用“出门倒”的名称,就和白胜、孙二娘酒中放“蒙汗药”差不多,喝了出门就倒;只有用“三碗不过岗”,是劝诫顾客不要贪杯,为了顾客的身体,店主不肯多牟钱利.。武松海量,喝了十八碗,后来还是醉倒。平常之人决然是三碗不过岗的。店主为了顾客安全,提醒武松景阳岗上有虎,武松不信,离店上路,见店主在路旁树上写着有关老虎的告示,还以为店主设局骗钱。最后在景阳岗下山神庙前,看到政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这一切都证明了店主的诚实无欺。
著名的“晋商”和“徽商”就是传统道德与商业结合的典范。他们从经商中显现个人的道德魅力,为社会、为他人奉献自己。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任何事都能找到许许多多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我们能找出一大堆的奸商,也能找出一大堆的“儒商”。商人在古代没有社会地位,被迫用尽心计,巧取豪夺,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这也是历史的必然。P10-12
中国已从传统的农业文明进入日新月异的工商时代j人人言商,个个赚钱。可是社会财富总量有限,你多得了,就有人少得,而且往往是多得的人少,少得的人多。于是教人赚钱经商创业的书,五花八门,汗牛充栋。其实,这些书,除了给读者一些基本知识,讲一些过去的例子,是没有太多作用的。天天在电视里说得头头是道的股评家,往往是不买股票的人。做股票,常常是由庄家变大户,再从大户变散户,最后由散户变股评家。股评家是最优秀的朦胧诗人。如果股票可以预测,股评家还有时问和你评股票吗?同样可笑的是,大街小巷卖彩票的店里,也贴满了各种获奖号码走向图、500万元头奖分析曲线图,彩民们聚在一堆,津津乐道。
股评家、彩评家,都是经济学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经济学家,但给世界带来的经济危机、金融灾难也最多最大。中国没有几个经济学家,更没有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所以没有那么多惊世骇俗的经济学论争,就算有,也不过是“经济实用房不要建厕所”.“春运铁路不涨价违背了市场规律”、“火车票便宜就会产生黄牛”等等非常亲切的话题。也就没有要美元增值来减少自己债务的金融风暴。我敢打包票,下一轮经济危机还是从美国开始。
做工商事业,运作经济,对个人来说,常常不是“知识”可以决定的,很少有经济学的理论权威同时就是亿万富豪。会者不言,言者不会。
本人不懂经济学,没有经济学的常识。于是懵懵懂懂受社会商潮的影响,渴望发财,以求光大门楣。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大学教书,那时做老师很清贫,便整天想出人头地,报答父母。1992年始,从赣州到北京,先后办过五家公司、三所学校。事业从高入云端到跌入深谷,经历过人所少有的磨砺。2003年最后一项事业破产总亏损2700多万。
如今我专注于三尺讲台,本来一直不想谈赚钱经商的事,但淡定之后,回头看看过去的足迹,蓦然有许多省悟。人生的追求如果不能与社会与人民大众的利益结合起来,最终会感到毫无意义。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真是万古真理。
十多年的创业生涯,“从天上到地下”,结识过许多朋友。打过交道的百万富豪不下百人,从他们身上得到过不少感动,学到不少东西。但最让我钦敬的一位待我如兄弟的朋友赖总,是房地产界的奇才,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诸德于一身,是我所遇到的真正儒商,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智慧与高尚。
我以一个经商失败者的目光,本着“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念头,结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写了此书,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让创业者看出一些门道。
这几年专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汉字文化,使自己的人生态度有了改变。尤其是对“财富”、“事业”的理解有了质的升华。做事业期间,得到过许多师长、朋友的关爱与鼎力相助,让我终生铭感。只是自己能力不足,给人留下不少遗憾,在此深表歉意!
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这真不是一句大话。读懂了,你将受益无穷!
2008年第一稿
2010年第二稿
这是一部教你赚钱的书,但不是经济学著作。
佛教说:人人皆有佛性。
同样人人都有一双慧眼,人人都有一双“’钱眼”。只要你睁开眼睛,满地都是钱!
中国人重商的历史不过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如今举国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西方两百年的成果。现在正以更大的步伐追赶发达国家,其中的机会是无穷的。
本书首先探讨了“商”与“商人”的来历,并从“诚信”的文化角度,对商业发展进行了纵向扫描,得出“一流事业做文化”、“二流事业做标准”、“三流事业做产品”的结论。从而对“儒商”进行了全面的界定,提出了“理想商人是仁者”的概念。
现在人人都想致富,个个都想赚钱,我们都知道“做生意”,同时都会说“做生意”,“要本钱”。可是,什么是“生意”,什么是“本钱”?有多少人知道呢?
富有新意的是,本书阐述了什么是“生意”,指出“做‘生意’’就一定能赚钱,做‘熟意’就赚不了大钱”的道理,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做生意”的方法。
更具创新性的是对“做生意,要本钱”的“本钱”作了精妙的解释。指出“本钱”是两个概念:本和钱。“本”是“本”;“钱”是“钱”。误把“本钱”当做“钱”,就做不了大事业。做生意的“本”,是人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各个方面做人的修养,有了做人之“本”,才有经商之本;而“钱”是容易运作的钞票。
根据“商本”的逻辑,进一步解答了“你凭什么发财”与“你为什么要发财”两大看似简单而实际复杂的创业难题。为创业与发财提供了许多良好的方法与借鉴。为创业者指出了颇有意义的创业目标与途径。
观点非常独到的是提出“财神财神,发财靠‘神”’的说法,并从“历史创造”、“圣人诞生”、“宗教哲学”、“革命起义”、“科学创造”、“文艺创造”等各个方面的奇迹靠的是“神”之逻辑,提出“发财靠‘神…的论断。从而深入地解析了什么是发财之“神”,如何在创业中利用“神”,达到“神”的境界。
《商人是天生的“数学白痴”》一章,以生动.、幽默的风格,论证了创业生财的奥秘,分析了各种生财创业的数学法则,为创业生财提供了多种方法。
最后,也是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是“眼开你的眼睛看,满地都是钱”。告诉我们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有创业发财的机会,只要你“睁眼”。而如何“睁眼”,如何发现满地的钱财,书中提出了许多新奇的见解。
本书立足于文化学、社会学,探讨从商之本,对创业生财进行了新的诠释。见解独特,观点新奇,语言生动,风格幽默,读之让人耳目一新。
《商本》(作者孔刃非)立足于文化学、社会学,探讨从商之本,对创业生财进行了新的诠释。见解独特,观点新奇,语言生动,风格幽默,读之让人耳目一新。
《商本》分为说商人;做生意;你凭什么发财;你为什么发财;商人是天生的“数学白痴”;睁开你的眼睛看满地都是钱等内容。
这是一部教你赚钱的书!
人人都有一双慧眼,人人都有一双“钱眼”。只要你睁开眼睛,满地都是钱!
富有新意的是,《商本》(作者孔刃非)阐述了什么是“生意”,指出“做‘生意’就一定能赚钱,做‘熟意’就赚不了大钱”的道理,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做生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