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想要知道古代世界各民族的差异、西方世界与元帝国、省及一切地方的不同,不可错过吴兴勇编著的这本《马可·波罗发现中国》!本书是在《马可·波罗游记》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正版】马可·波罗发现中国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吴兴勇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马可·波罗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想要知道古代世界各民族的差异、西方世界与元帝国、省及一切地方的不同,不可错过吴兴勇编著的这本《马可·波罗发现中国》!本书是在《马可·波罗游记》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内容推荐 《马可·波罗发现中国》文学性地描述了马可·波罗的童年成长经历,展示了他眼中的元帝国的政治面貌、风情习俗。伴君如伴虎的惊险、朝野的变局,宗教的差异、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火花……一幕幕画面在这里铺展。 马可·波罗史诗般的中国之旅在以后的数个世纪里,以143种手抄本以及各种印刷本流行欧洲,东方世界丰富的物产、君王和传说,导致了14世纪末和15世纪的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马可·波罗不仅是连接东西方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而且可以说是历史上连接中世纪和近代的桥梁。 《马可·波罗发现中国》由吴兴勇编著。 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童年时代 1.冒险家的童年/18 2.十字军东征/20 3.幼年丧母之苦/25 第二章 幸遇名师 1.成吉思汗/28 2.匈奴——上帝之鞭/30 3.派使者游说蒙古人/32 4.神秘的大草原/34 5.蒙古旋风/36 6.开路先锋/41 7.伊斯兰世界的险境/45 8.亚洲约翰王的传说/47 9.鞑靼的和平/51 第三章 父子相见不相识 1.爸爸回来了/54 2.大汗的特使/56 3.波罗兄弟长途旅行/58 4.与忽必烈可汗相约/60 5.忽必烈为什么热心于基督教/62 6.波罗兄弟回到祖国/65 7.马可·波罗要求父亲带他去中国/66 8.威尼斯元老院的辩论/68 第四章 大戈壁与蒙古包 1.乘船出发/72 2.横渡大戈壁/73 3.蒙古酒宴/76 4.蒙古摔跤/78 5.海都汗和他的女儿/80 6.海都与忽必烈的争端/84 7.蒙古大汗奇异的葬俗/86 8.蒙古人的游牧生活、婚姻情况和宗教信仰/88 9.蒙古人神的崇拜、战争习惯/90 10.蒙古人的法律和大汗选妃的习俗/92 11.离开海都可汗后的沿途见闻/94 第五章 忽必烈父子 1.上都夏宫气象/100 2.波罗一家觐见忽必烈/102 3.忽必烈设宴招待波罗一行/106 4.太子真金/110 5.忽必烈单独召见马可·波罗/113 6.出席御前会议/115 第六章 从上都到大都 1.跟随忽必烈出猎/120 2.真金太子的病/124 3.参加蒙古皇族的祭神大典/127 4.权臣阿合马/130 5.美丽的元朝首都/132 6.参观元朝天文台/136 第七章 临安落日 1.昏庸无能的宋理宗/140 2.祸国殃民的贾似道/144 3.战后的襄阳城/146 4.面见南宋谢太后/149 5.南宋的灭亡/154 6.参加元朝庆捷大典/156 7.参加蒙古呼拉尔大会/159 第八章 江南风光好 1.再度出使江南/162 2.不屈的扬州/165 3.天堂之城——杭州/167 4.回京复命/170 第九章 神秘的西南 1.奉旨往西南考察/174 2.访问边境外三国/175 3.云南的奇怪风俗/177 第十章 元朝的最后扩张 1.元朝与缅国的一场大战/180 2.忽必烈准备征服日本/184 3.御前军事会议上的争论/186 4.阿合马任命马可为扬州地方官/188 第十一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 1.赴扬州就任/192 2.拜访戏剧家关汉卿/195 3.成吉思汗和长春真人/198 4.访问江南道观/201 第十二章 大都风波 1.江南民众声讨阿合马/206 2.回大都向忽必烈祝寿/208 3.元朝征日以灾难告终/209 4.向阿合马述职/211 第十三章 出使印度 1.阿合马被刺/214 2.印度马八儿国见闻/216 3.锡兰和释迦牟尼圣迹/220 第十四章 皇族内讧 1.探视重病的真金太子/226 2.代表忽必烈与乃颜谈判/229 3.忽必烈亲征乃颜/232 4.忽必烈粉碎乃颜的叛乱/233 第十五章 获准归国 1.忽必烈恩准马可·波罗归国/238 2.陪忽必烈最后一次骑马/240 3.告别中国/242 尾声/244 试读章节 3.忽必烈亲征乃颜 忽必烈准备以最充沛的精力,捍卫自己的疆土。这时,大理院王公贵族们全到齐了,军事统领们也到齐了。忽必烈恢复了精神,心里已经策划了战略,制订了作战计划。 他把问题摆在王公大臣和将军们面前。“帝国中西部两个最大的部落反叛了!”他指令马可介绍局势。 “乃颜发动叛乱是担心他的地区可能会被大汗吞并,”马可禀告说,“他本人是个爱好和平的人。还有机会说服他放弃反叛。没有乃颜,海都就无法进攻。但是,重要的是一定要提出条件。” 有些王公大臣对马可的话点点头赞成。但忽必烈却不以为然。 “我饶恕他们的次数太多了。自从他们长大成人,海都和乃颜就一直滋扰生事,想要反叛。每次他们都被镇压下去,我都饶恕了他们。”他提高了声调,声音越来越大。“但是这次,他们以为,我的悲哀摧毁了我的勇气和尊严。不管怎么说,乃颜决不是爱好和平的人。这根本不是单纯为了得到更多的独立而叛乱。”忽必烈的冷峻和愤怒使马可十分烦恼。他用手指着马可说:“甚至在你和他谈话时,他的心中就已经想到了叛乱,决不是独立——而是战争,是要在中国北部替自己建立一个新的王国。与此同时,海都鼓励中亚细亚的部落切断我们和西方的联系,将帝国分裂成为两部分。”他的声音随着愤怒升高了。“这次决不赦免!” “陛下有什么旨意?”铁穆耳问道。 忽必烈对一位统领说:“调集南方驻军,你需要多长时间?” “30~40天,皇上。” “太慢了!”忽必烈暗肘着。 “骑马无论多么快,伯颜和纳速刺丁至少也要花这么多时间才能到达这里。”一位大臣推算说。 “陛下旨意让谁率领大军?” “朕要亲自出征!” 忽必烈的宣布,引起了一片惊愕。马可和大家有着同样的疑虑。人人都知道自从忽必烈亲自统帅大军作战以来,差不多过去40年了。然而,却没人有足够的勇气来反驳他。 “伯颜的军队不到,如何能组成大军呢,陛下?”八思巴问。 “御林军、城防军和其他一路上参加进来的各路军队。朕不需要伯颜的人马。我们的军队一定要在乃颜和海都会师以前发动进攻。我们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他个措手不及。封闭一切通往北方的关口,使他们得不到我正在采取对策的任何消息。传朕的旨意,命令人马整装待发。一定要在两个月内打败乃颜!我们要打一场叫乃颜和海都皆变为齑粉的战争,要打一场真正的蒙古战争!” 整个议政大厅议论纷纭,众说不一,简直像开了锅一样。马可以钦佩眼光注视着忽必烈。他觉得他这是头一次真正看到了忽必烈的真面目。马可知道,这种各个击破的战术,比对付乃颜和海都的联合,自然要更加稳操胜券。 4.忽必烈粉碎乃颜的叛乱 蒙古鼓不停地响着,声如雷鸣,震耳欲聋。忽必烈大汗的神兵在汹涌前进。忽必烈全身披挂,骑在白马上,走在千军万马的前端。在他前面开路的是旗手,高擎着牦牛尾标旗和日月大纛。忽必烈后面,簇拥着高级统领和全副盔甲、使用十八般兵器、身经百战的战将们。接着走过来的是由各色标旗的大小旗幡组成的旗队。尾随旗队之后,是八思巴、马可、铁穆耳和各位王公大臣。精锐的骑兵紧紧跟着,步兵殿后,排成很宽的队列,缓慢而有力地向前进行着。皇后的帐篷搭在一辆大车上,由几十头牛拉着。随夫出征是蒙古妇女的义务。运送辎重的大车队跟在皇后的牛车后面。辎重车后面是更多的步兵。骑兵后卫队是由军中一些最精良的骑兵编成的,他们在侧翼和大队人马的后面,时刻警戒着。 一路上不断有增援的部队来会师,都是些驻守地方的军队,临时调拨来的。忽必烈的出征大军越来越浩大,欢呼之声不绝于耳。 大军渐渐接近乃颜的地界,乃颜的哨兵见状大惊,掉头就跑,但都被大汗的弓箭手射杀。途中,凡是遇到有属于乃颜的蒙古包和游牧群,通通杀光,抢光,烧光,大军所过,不留孑遗。 大军过了山口,到达一个山谷扎营,此地离敌人大本营只有十余里。忽必烈召集了他的军事统领们,下达了旨意。骑兵一律受命下马,包裹好马蹄,摘下了马身上的响铃。全军遵守严格的军令,保持绝对肃静。 凌晨,忽必烈传令全军:鸦雀无声地向前潜行。先头部队的士兵身着黑衣,匍匐前行。他们爬到了敌营周围的士兵跟前,杀掉了卫兵。接着,主力部队就跟了上去。军事统领们巧妙地部署好了一切,尾随的大军紧张地等待着,只要一声令下,就要发动攻击。正在酣睡的敌营上空,已升起了黎明的朝霞。 乃颜在他的帐篷里,躺在妻子的身边,正在香甜地睡着。他的心里很安稳,因为他知道贝克特和海都皆支持他,他的军队在数量上超过忽必烈能调得动的御林军。他一觉醒来,首先听到的是远方沙丘上柔和重击声。他起先弄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一直到喊杀传来,他才搞清楚了。 他半裸地冲出了自己的帐篷。他看见帐篷周围已被千面旌旗所包围了。骑兵和步兵从四面八方越过了山丘,以排山倒海之势发起了冲锋。他还来得及注意到:忽必烈大汗在一个大山丘顶上,泰然自若地骑在马上,指挥着进攻。第一批急发的飞箭,就像一阵风一样射出,百发百中,不少人被射死在梦中。一根根燃烧的木头,被投向各处的帐篷。乃颜的营地里到处起火,秩序大乱。他听到他的妻子在起了火的帐篷里尖声地喊叫着,但是他无暇去营救。他的部下各自为战,拼死抵抗,他无法指挥,他挥舞着大刀,用超凡的力气抵挡着。 忽必烈站在山顶上,冷静地指挥着战局,只要他的那一部分军队在进攻时受阻,他就抬起胳臂往下一挥。于是一批新的军队就像海潮一样平推上去,一举击溃敌军。马可也站在高处,目睹这场罕见的大厮杀。他大为惊骇,毛骨悚然。这种血腥的场面他一辈子也不会忘却。他看见长矛刺穿了人的身体,人的四肢被砍掉了,无数马匹的眼睛被刺瞎了,无数的人被活活烧死,被割断了喉咙,就在这场大厮杀的高潮中,他辨认出了一个骄傲的年轻人的魁梧身躯,他曾经和他摔过跤。那是卡沙尔。他跳下马鞍,用刀刺杀了一个统领,然后又战胜了两三个进攻者。最后,他也陷入了包围圈,十多支长矛对准他,像刺杀一头野猪一样,把他戳穿了。 战斗结束了,乃颜的军队全部被歼灭,忽必烈的士兵狂欢庆祝,洗劫没有烧成灰烬的帐篷。马可在死尸堆中翻寻着。最后,他终于找到他所要找的人——爱吉阿弩克公主。她脸色苍白,虽然死了,依然那样美丽,她手里握着长刀,躺在她努力想营救的卡沙尔身边。 胜利之后,敌军统帅的耻辱下场到了。乃颜被剥光了身子,五花大绑着,被强迫站在那里,看着他的旗帜被投到忽必烈的脚前,看着他的士兵上衣上的十字架全部被扯了下来。这个被俘的叛军头领被带到忽必烈的前面站着。忽必烈往下看着乃颜。“乃颜,你犯了帝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叛国罪。” 马可鼓起勇气,想替乃颜说情,但是,他所可能说的,全都淹没在有节奏的呼喊中了: “处死!杀!杀!杀!” 忽必烈一挥手,使全军将士的齐声呼喊安静下来,随后又转向乃颜:“因为你身上有与朕的相同血统,有大成吉思汗的血统,你的血不能洒溅在地上。你要按我们的法律明文规定的方式去处死。” 他做了个手势。一个押着犯人的武士,就从乃颜脖子上扯下了十字架,抛在地上。马可弯腰拾起了十字架,没曾想到八思巴正在注视着他。 乃颜受了伤,头昏目眩,被人往后拖着。拖到了一块空地上铺开的毯子上。他被地毯紧紧地裹好,就放在那里。忽必烈带着军事统领们和步兵们都开拔了,谁也没有回头看一眼。马可在那里等待了一段时间,亲眼看着蒙古骑兵开始向地毯行进,然后,他也离开了。 当他再回头望一眼那个营地时,乃颜的躯体已被践踏在千军万马的铁蹄之下了。 P232-235 序言 在科学昌明、交通发达的今天,存在着各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我们到全球各地旅行,可以乘坐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我们只要启开收音机、电视机或电脑的按钮,就可以收到全球各地的信息,了解天下大事,同样只需按动电话机或手机的号码按钮,就可与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话。科学使地球变小了,成了“地球村”。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知识使人变成了巨人,现代人犹如古人幻想中的神仙,具有通天的本领,可以坐着飞船登上月球,或乘坐航天飞机在太空飞行了。 可在古代,要想旅行是很不容易的,那时只能靠徒步跋涉,从一个国家走到另一个国家,往往要数年时间,而且途中还有许多艰难险阻、高山海洋,会使你畏难而退。穿越沙漠有渴死的危险,必须骑着骆驼。穿过林莽会遇着毒蛇猛兽,必须佩有武器。越洋渡海得乘舟坐船,古代的船只很小,没有蒸汽机等现代动力设备,一遇风浪,就有倾覆的危险,因此,汉朝班超派使者甘英出使罗马帝国,甘英走到地中海边,听说海上航行的艰难,就不敢前进了。我们不要责怪古人胆小,当时航海的确艰险。 古代航海比今天登上航天飞机更危险。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因故障爆炸造成数名英雄的殉难,其英名举世皆知。可古代有无以数计的航海航天员在海上,葬身鱼腹,其名字却难以一个个地查考了。古代欧洲的海船比现代渡船大不了多少,每艘只能载20~50,挤在阴暗狭窄的住舱里都不能直立,厨房的装备极差,天气稍有变化就无法生火,导致水手们不得不吃没有烹调好的饭菜。古人懂得晒鱼干,但没有罐头食品,只要一离开海岸,就根本没有新鲜蔬菜可吃。淡水是用小木桶装的,不久即变陈腐,水手们经常喝不洁净的水,有时全体船员都死于伤寒。古时不知道细菌为何物,更没有抗菌素这样的药物,人一发高烧就没法治疗,许多人就莫名其妙地死掉了。的确,最早期的航海者在船上的死亡率是高得惊人的。在1519年,200名水手背井离乡随同麦哲伦作著名的环球航行,其中只有18名生还。17世纪,当西欧与东印度群岛、印度支那之间的贸易极为活跃时,一次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至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之间往返的航行中,40名的死亡率是不足为奇的。牺牲者大部分死于坏血病,这是一种由缺乏新鲜蔬菜所引起的疾病,影响牙床,使血液中毒直至病人精力枯竭而死。 古人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说起来轻松,要真的实行起来可不容易啊!古代浮海难,难于上青天。不走海路走陆路吧,可陆路也不好走。把东西方分开的是中亚细亚,可中亚处于内陆,有许多沙漠地带,中国古人把这片沙漠称为“戈壁”、“瀚海”是有道理的。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利斯基描写戈壁沙漠说:“在旅行者的眼前,连续几个星期都是同一种单调的景色:一望无际的平原,因去年枯死的草而显现出一片黄色,能见到的要么就是发黑的、嶙峋不平的山岩群,要么就是慢坡的山岗……”“走了数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我们看到的都是光秃秃的颗粒状的沙子。沙粒蒸发出酷热,使旅行者窒息,或者以沙暴形式向旅行者扑来。找不到一滴水,也找不到飞禽走兽,死一般的荒凉,使无意走入此地的人的心中充满了恐怖……”“一路上不断遇见倒毙的马、骡、骆驼的尸骨,晒到赤热的土地上悬挂着混浊的,仿佛是硝烟的空气。紧张的龙卷风常常一闪而过,远远地带着旋转的尘柱。在旅行者的前面和四方八面出现海市蜃楼。白天炎热得无法忍耐。太阳从升起到日落始终燃烧着。裸露的土地被晒热到63℃,在阴处也不低于35℃……”可见,在沙漠旅行环境恶劣。 …… ——截选自引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