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题编著的《雾里看方术》内容介绍:一开始就讲这么个故事,倒不是要发什么“风起青萍之末”、“蝴蝶效应”一类感慨,其实类似的事情细看史书委实数不胜数,这是要举例说明:在古代社会,方术与“神人”是正常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们能行走于光天化日之下,是一种习见的社会现象。若以人体器官作比喻的话,中国的方术与方术文化就似人体器官里的阑尾,平时在那里没什么用,可真要折腾起来还真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用五个字说就是——“太平不要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雾里看方术/时尚历史 |
分类 | |
作者 | 王题 |
出版社 | 故宫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题编著的《雾里看方术》内容介绍:一开始就讲这么个故事,倒不是要发什么“风起青萍之末”、“蝴蝶效应”一类感慨,其实类似的事情细看史书委实数不胜数,这是要举例说明:在古代社会,方术与“神人”是正常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们能行走于光天化日之下,是一种习见的社会现象。若以人体器官作比喻的话,中国的方术与方术文化就似人体器官里的阑尾,平时在那里没什么用,可真要折腾起来还真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用五个字说就是——“太平不要术”。 内容推荐 王题编著的《雾里看方术》是讲述方术史的一册,《雾里看方术》介绍并揭秘那些个五花八门的方术真面目,讨论其存在于当时社会条件的价值,以及它为什么会成为流传于民间的精神鸦片;更重要的是,那些青史留名的方术士,历来成功的术士靠的不是法力,而是揣摩世态人心的高超技巧,他们留给我们的并不仅仪是荒谬的笑谈,而是一幅幅生动的时局图以及洞彻人生的高超智慧和游戏人间的潇洒。 目录 代序 方术徒相误——英雄篇 “绝地天通”与巫政 大禹是瘸子——禹步传说 徐市不还,茂陵秋风——秦皇汉武的永生苦旅 绸缪与水争——董仲舒求雨 六甲失天下——北宋灭亡与兵阴阳 木匠伤不起——朱元璋的风水与木工厌胜故事 死做阎罗王——神仙篇 白日飞升的王侯——王子晋与刘安 从桃花岛主到“郑仙诞”——安期生的传说 玉帝的眼线——灶神与祭灶神 死做阎罗王——阎罗的本土化与选拔 潮神两个半 偷梁换柱“虫将军” 二郎神姓啥 门神一箩筐 公务员守护神——文昌帝君 天庭大保安——道教护法王灵官 小人物担大任——秦广王蒋子文 清官跑腿,百姓享福——福神不好当 文武财神 神仙们的生日 笑谈子不语——方术灵物篇 服食求长生——金丹梦的破灭 小心厌食症——辟谷要诀 有病只念咒——神奇的祝由术 伤寒三治 道符与书法 城门怪谈 洗心如镜 役鬼通神 白虎密码 媵蛇乘雾 不疑何卜 天书奇谭——漫说古代神秘著作 知我不识我——河图洛书的神秘面目 设术求太平——《太平清领道》的秘密 代汉当涂高——史上最著名的谶语 神棍的盛宴——闲谈《推背图》 佛本是道——《老子化胡经》与宗教战争 独凭遁甲自邀游——奇门遁甲 编后记 试读章节 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说:自蚩尤作乱之后,民间抢夺杀掠成风;后来三苗之君效蚩尤乱政,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苗民,苗民不堪虐待,纷纷祷告于“上帝”;帝尧哀怜无辜受罪之人,于是接受“上帝”的命令,剥夺三苗之君的世位,使在“下国”,并且使重、黎断绝天地之间的交通,才使局面改观。 对“绝地天通”的历史诠释,大抵该着眼于文明社会产生时期的统治者对神权的垄断。在原始社会末期,巫与觋通常总是由普通人兼任,还没有专业的宗教人员,那时人人祭神是普通情形,待到氏族制度走向解体、部落或部落联盟产生的时候,巫术渐进为相对高级的宗教,跟着也就出现了“教主”,从此宗教变成了限于少数人的事业。也就是说,重黎“绝地天通”后,神的时代结束,神职走向专业化,人民再不能和上帝交通,通天地成为统治者的特权。 “绝地天通”的主角颛顼其人,近年来学者则多主张他出自东夷。《吕氏春秋·古乐》篇说他“生自若水,实处空桑”,“若水”当即“若木之水”,是东夷族的圣地,可见传说以为他本出于东夷。他很可能就是蚩尤的后继者,“颛顼”之名亦由“蚩尤”转来。在广为承认的“五帝”系统中,颛顼居第二位,列黄帝之后。大概事实是在中原部落大联盟成立之后,植根于深厚农耕基础上的东夷势力逐渐恢复,继而取代黄帝成为大联盟的盟主。相传颛顼建都于今河南濮阳,故后世称这里为“帝丘”。这里不仅曾是颛项部的活动中心,也曾是古代部落大联盟的活动中心。神话传说往往把他说成是黄帝的后裔,当由东夷集群取代北狄为盟主的事实化出。 传说中的颛顼时代大概在海岱龙山文化前期。因此“绝地天通”时代背景,可以以海岱龙山文化的考古成果作参照。 现知鲁西教场铺龙山城内,有大小两座夯筑台址:大台址面积达十余万平方米,约占去全城面积的四分之一,被认为是宫室建筑群基址;小台址在大台址之东,面积亦达1.6万平方米,被认为是宗庙建筑基址。景阳岗龙山城内亦有相似的大小二台址,同样是大台在西,小台在东,大台面积约九万平方米,小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其他一些山东龙山城址的初步探查,也显示有相近的建筑布局。龙山城邦的宗教活动已决非前此普通部落的宗教活动可比,其规模、仪式等都更趋高级而复杂,非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巫师不能完成,这种宗教建筑的正规化即显示出统治者对巫术、巫觋的掌握和控制。这也就是巫职与民事趋向分离的政治基础。 人所共知,中国古代的祭祀主要分为祭天、祭地和祭祖三大系统。这三种系统的分化,正是统治者逐渐掌控神权的基础和表现,就“绝地天通”神话本身而言,它直接表明了这种分化就产生于龙山文化时期。年代与龙山文化相当的良渚文化莫角山城址,非常清晰地提供了这方面的信息:这一遗址的城内发现三座夯筑台址,较大的一座居东偏北,较小的两座居西而南北排列,而在正对东部大台的南东门外又有一祭台。这与周代鲁国故城的祭祀建筑布局完全一致:鲁国宗庙建在城内东部,西部则有周社和毫社,而城外用于祭天的郊坛(今舞雩台)则在宗庙正南东门轴线的延长线上。P5-6 序言 《太平御览》里有一份曹操给汉献帝的上表: 臣前遣讨河内获嘉之屯,获生口,辞云:“河内有一神人宋金生,今诸屯皆云:‘鹿角不须守,吾使狗为汝守。’不从其言者,即夜闻有军兵声,明日视屯下,但见虎迹。”臣辄部武猛都尉吕纳,将兵掩捉得生,辄行军法。 单看表奏,说的是有位“神人”宋金生,说工事不需要人守卫,他可以驱使狗守卫,于是这些军队果然被曹操打败,俘虏了不少人。曹操审讯俘虏得知此事,派人去把宋金生抓来军法从事,杀了头。 只看故事的话,倒也只值一笑,可细究三国史,就不那么简单。 历史上曹操派兵在获嘉只打过一次仗,就是在官渡时期,派于禁和乐进去进攻获嘉的袁绍别营:此事发生在官渡之战前夕,操与袁绍都在积极备战时,刘备突然在徐州举事对抗曹操,杀死刺史车胄,联合袁绍,曹操果断东征,留于禁、乐进防守延津。袁绍虽未亲自大举南下,却派偏师对黄河南岸试探性进攻。于禁、乐进坚守延津,顶住了袁军进攻。并在曹操的命令下北渡黄河,主动向对岸袁军偏师发起进攻。这就是获嘉之战。 获嘉一战,于禁、乐进击破袁军三十多屯,斩首和俘虏各有数干,降服袁绍将领二十余人,几乎全歼袁军的偏师。这一战吓寒了袁绍的胆子,又使得袁绍怀疑“曹操主力是否真的东伐”,以至于到曹操顺利拿下刘备回师官渡,袁绍始终没有大的动作,借口小儿生病推却了田丰大举出兵的建议。 于是曹操赢得了平定徐州的宝贵时间,从两线作战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得以全力迎战袁绍,最终演出了官渡之战这幕名传千古的战争剧。 单看三国志,这一战纯是于禁、乐进两员大将的功劳,可谁知真正的幕后功臣是这位“神人”宋金生仙长。如果没宋大爷自吹可用狗守工事,把本该站岗的袁军士兵都打发回去睡觉,战争的结果还真就未可知。 一开始就讲这么个故事,倒不是要发什么“风起青萍之末”、“蝴蝶效应”一类感慨,其实类似的事情细看史书委实数不胜数,这是要举例说明:在古代社会,方术与“神人”是正常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们能行走于光天化日之下,是一种习见的社会现象。若以人体器官作比喻的话,中国的方术与方术文化就似人体器官里的阑尾,平时在那里没什么用,可真要折腾起来还真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用五个字说就是——“太平不要术”。 后记 在内心深处,总觉得,时尚是一种生活,或者确切一点,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历史,这不是单薄的我谈得起来的,我只是喜欢穿梭在琐碎的记载中,寻找我热爱的那些个人的可能的生活细节,因为我总想穿越到他们身边去看看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记得一个朋友说过:单看史书的话,我们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功业,或者说大事年表。好的史家多多少少能给我们看到一点人的个性,而官修历史之后,渐渐地,连个性都看不清楚了,于是古人就显得平面,显得遥远,显得除了做大事之外,就没有别的生活。也因之,叫人感觉不能亲近。所以她喜欢从各路资料最微小的细节人手,搜寻历史及历史中人的“个性”,甚至是他们的“表情”,因为古人是在“生活”而不仅仅是在“建功”。 能够留在纸上的历史中人的生活,在他们那个时期未尝不是一种“时尚”,而在今天,有些只是故纸堆中的一声轻叹,有些我们还在同样或别样的“时尚”演绎着。 比如我们平常使用的名片,战国时期就有了,那会儿称谒,主要写名字以及介绍文字。到东汉时改称“刺”,材质还都是竹木片之类,也就是这时起,有人开始添官职、年龄等内容,专供拜见上峰,名日“爵里刺”。而且还有了固定的格式。比如朱然墓中出土的“朱然谒”,长24.8厘米,宽9.5厘米,厚3.4厘米,是经过抛光的木板未加髹漆,靠右侧近边处有行小字,“持节右军师左大司马当阳侯丹阳朱然再拜”。 于是热爱三国时代的我翻着《三国志·蜀书》不厚道地想,刘备定蜀,掌军中郎将董和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二人地位相当。那《董和传》的记载“……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就可能有这样的情景出现,董和为一件事找诸葛亮商榷,但是一直没达成共识,于是接二连三地找诸葛亮,诸葛亮实在被纠缠郁闷了,闭门不见,于是董和向诸葛亮递刺,诸葛亮觉得不好意思,于是退还董和的刺,两人继续纠缠。 而到章武元年,丞相诸葛亮,如果他足够自恋,他的刺就可以是“丞相武乡侯录尚书事领益州牧琅琊诸葛亮”,但是这样帅气的刺,递给谁呢,昭烈和后主么,似乎又不合人情。于是浮想联翩地翻着书,在《许靖传》中发现这样一句:“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丞相诸葛亮皆为之拜。”大约这诸葛丞相的刺,也只有许靖大人有幸收藏了。 到了唐宋,随着官僚制度的发展,名片也有了新的变化,宋人洪迈说“国朝官制,沿晚唐、五代余习,故阶衔失之冗赘”,并举出李端愿长达四十一字的头衔——“镇潼军节度观察留后、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使持节华州诸军事、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这要是在今天印成名片,该是怎样的一种壮观与为难。然而这样长的头衔在唐宋并不稀罕,因为这不过是唐宋官僚制度发展的一个副产品罢了。 从名片可以到人,可以到一种生活细节,还可以到一种制度,到社会发展。我喜欢这样的细节,喜欢诸如此类的联系,喜欢搜罗各种的历史生活,因为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时尚。 于是和我的作者们“献可替否,共为欢交”,渐渐地有了一个思路,最后由这些真正有爱又有才的作者们,将这些细节一一展现出来,于是就有了“时尚历史”这样一个书系。 在此,我特别感谢这些可爱的作者们。 我期待作为读者的您会喜欢这套书,因为我真的很喜欢。 刘玮 2011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