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各族人民的解放和崇高理想的实现,中华各族儿女奋起抗争、勇于牺牲;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各族人民的杰出代表和学习楷模,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永远值得后人敬仰、学习和纪念。金星华主编的《共和国少数民族英烈传》选取了从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以来,在同盟会武装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中,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牺牲的45位少数民族英雄人物,向今天在共和国幸福生活的各族人民介绍他们的光辉事迹。
《共和国少数民族英烈传》选取了从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以来,在同盟会武装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中,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牺牲的45位少数民族英雄人物,向今天在共和国幸福生活的各族人民介绍他们的光辉事迹,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的精神。学习他们追求真理,坚持理想,信念坚定,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面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面对各种艰难困苦,斗志昂扬,奋发进取;面对各种腐蚀诱惑,无私无畏,意志坚定,矢志不移,保持了革命者的本色,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树立了为人类进步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光辉形象。他们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始终保持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豪迈气概;在任何巨大成就面前,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他们敢于奋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激励着各族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共和国少数民族英烈传》由金星华主编。
黄明堂
——镇南关起义与河口起义的指挥者
黄明堂(1866~1938),壮族,乳名黄八。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大寺人。1907年加入同盟会,直接领导和指挥广西镇南关起义、云南河口起义。1938年病逝。
镇南关都督
黄明堂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性格倔强耿直。长大以后,他关注国家和社会事务,经常与人讨论社会问题,抨击贪官污吏。黄明堂见义勇为,经常替穷人打抱不平,他的言论行为引起当地官府的注意。他后来加入当地的农民革命组织三合会。黄明堂性格豪放,敢作敢当,在会党内外都有很高威信,后来被推举为当地会党首领,被同辈人称为“八哥”,晚辈人称他为“八叔”。
清朝末期,吏治腐败,社会动荡,在广西爆发了各族人民大起义,以南宁和柳州为中心,影响遍及全省。黄明堂招集当地贫苦农民和各地退伍士兵,组成一支起义军,反清抗法,在广西、云南和越南的边境地带活动,以广西镇南关的那模村为活动基地,坚持长期斗争。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随后,孙中山在檀香山、香港、越南等地开展活动,准备在广东、广西、云南的边境地区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南方的革命根据地。孙中山专门派人同黄明堂联络,介绍国内外形势,阐述革命思想,提议共同奋斗,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政府,为全中国民众谋福利。黄明堂接受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在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3月正式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按照孙中山的指示,黄明堂在越南的太原府左州成立起义筹划机关,联络革命志士数百人,准备随时在国内发动起义。1907年10月,孙中山委托黄明堂负责镇南关(今广西的友谊关)起义,任命黄明堂为镇南关都督,李佑卿、关仁甫为副都督,直接进行军事指挥。孙中山还组织成立了一支有几十支驳壳枪的手枪分队,交给黄明堂领导。
1907年12月2日,黄明堂亲自带领100多名革命志士,各自携带短枪、大刀及绳索,绕道来到镇南关背后,对石山顶炮台发动突然袭击。石山顶位于镇南关的右侧,是守卫镇南关的关键高地。黄明堂身先士卒,在危崖断石之间攀缘上进,第一个爬上山顶,进入炮台。战斗开始,枪声大作,山鸣谷应,清兵没有防备,仓促应战,狼狈溃逃。经过一夜战斗,石山顶上面的3座炮台全部被起义军占领。起义军缴获步枪数百支,大小火炮14门。
胜利消息传来,孙中山、黄兴、胡汉民等人非常高兴。他们当即从越南的河内乘火车到达越南北部的小城市同登,然后步行数里,于12月3日登上镇南关炮台,鼓舞士气,并且为伤员包扎伤口,到山间为战士们汲水,给予起义军战士和黄明堂等人高度赞扬。当地的壮族、汉族等各族群众也主动挑水送饭,纷纷上山慰劳起义军将士。
12月4日,清朝军队进攻炮台,孙中山指挥起义军进行还击,并且亲自发炮轰击清军。他充满感慨地说:“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今日始得亲发炮击清军。”当天晚上,孙中山等人返回越南,指导各地进行反清革命。清军进行大规模反攻,起义军进行顽强抵抗,最后由于补给困难,弹药耗尽,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黄明堂率领起义军于12月8日撤离镇南关炮台,退往越南境内的文渊,在燕子山集合。镇南关起义震撼了清朝在广西的统治,并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士兵开始倾向于革命,各地民众对待起义战士如同亲友,革命力量不断壮大。
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3月,越南的法国殖民当局应清朝政府的要求,将孙中山驱逐出境。孙中山临行前命令胡汉民留下驻守河内的同盟会机关部,任命黄兴为总司令,准备在广西钦州、广东廉江发动起义。同时,孙中山又命令黄明堂、王和顺、关仁甫等人筹划在云南河口发动起义。黄明堂担任革命军总指挥,关仁甫、王和顺为副指挥。
河口是云南与越南交界处的边防重地,清朝的边防督办亲自带兵在这里驻守。4月30日凌晨,黄明堂等人率领100多人,与清军的起义士兵会合,组成一支500多人的革命武装,在河口举行起义。驻扎河口的清朝巡警响应起义,杀死管带,迎接革命军入境。关仁甫率领一部分战士从越南老街进攻河口左侧的万候。黄明堂等人率领主力队伍猛攻清军营地。革命党人组成的起义军和清军血战一昼夜,占领了山上的炮台,击毙清军防务处督办王玉藩,驻扎河口的清军全部投降,起义军共缴获枪支1000多支,子弹20万发。
起义成功以后,黄明堂等人在当地成立了云贵都督府,黄明堂以“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的名义发布安民告示,宣布军队纪律,约束士兵,巡视地方,安抚百姓,保护外国侨民,维持社会秩序。同时发表对外宣言,扩编队伍,打算乘胜挥师北上,占领昆明,出击四川,控制长江中上游,用武力推翻清朝政府。起义军不断扩充队伍,连续攻占新街、万河、南溪等地,并准备进攻个旧和蒙自。
清朝政府出动数万军队,从各地出发,向河口起义军发动进攻,并从广西、贵州、四川等地调集部队。西南数省大为震动。由于弹药缺乏,起义军前锋出击失利,黄明堂率军队与清军进行多日浴血奋战。5月7日,黄兴受孙中山委托,以“云南国民军总司令”的名义亲自来前线指挥战斗。5月11日,黄兴返回越南筹措军需物资时,在越南老街被法国殖民当局的警察拘捕并押解出境。统治越南的法国殖民当局禁止运送粮饷枪弹帮助起义军。清朝云贵总督锡良调集大军猛烈进攻起义军。5月26日,河口失守,黄明堂率领600多人退人越南境内。这支队伍遭到法国殖民当局迫害,被迫退往东兴,后来辗转到了新加坡。
P1-3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正中,高高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由毛泽东撰写、周恩来书写的碑文,表达了中华民族各族儿女的共同心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的总称,包括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等五十六个民族。在习惯上,把汉族以外人口较少的五十五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伟大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以光辉灿烂的文化著称于世。千百年来,各民族在互相交往、互相学习的同时,在生产和生活上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形成了各具风格的风俗习惯和生产方式。各民族共同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关系密切,和睦相处,以共同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内容丰富异彩纷呈的中国传统文化。
然而,翻开中国近现代史,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人民在苦难和屈辱中奋起抗争,但一次次遭到失败;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民族复兴之路,却一次次化为泡影。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领导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辛亥革命以同旧的反动势力妥协而告终。国家依旧处于分裂和动荡之中,人民依然在黑暗中摸索。
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几千年来极少数剥削阶级统治各民族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近百年来中华民族被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屈辱历史,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各族人民的解放和崇高理想的实现,中华各族儿女奋起抗争、勇于牺牲;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各族人民的杰出代表和学习楷模,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永远值得后人敬仰、学习和纪念。
本书选取了从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以来,在同盟会武装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中,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牺牲的45位少数民族英雄人物,向今天在共和国幸福生活的各族人民介绍他们的光辉事迹,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的精神。学习他们追求真理,坚持理想,信念坚定,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面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面对各种艰难困苦,斗志昂扬,奋发进取;面对各种腐蚀诱惑,无私无畏,意志坚定,矢志不移,保持了革命者的本色,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树立了为人类进步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光辉形象。他们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始终保持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豪迈气概;在任何巨大成就面前,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他们敢于奋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激励着各族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