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语言接触与汉语方言的研究模式
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两种假设
一 语言谱系树说
二 语言区域说
第二节 汉语南方方言中的古越语底层
一 底层论的启发
二 汉语底层研究及其问题
三 对平话研究中的底层论批判
第三节 平话变异的研究模式
一 “平话”的分布及其与壮语的地缘性接触
二 平话变异研究与其他东南方言底层研究的差异
三 语言接触与平话存古现象
四 变化与变异
五 干扰与借用
第二章 汉、壮民族接触与平话变异机制
第一节 汉、壮民族接触
一 汉民族的“壮化”
二 壮民族的“汉化”
三 壮族的西移与平话民系的形成
第二节 平话变异机制
一 壮语中的汉语成分
二 汉借成分对壮语音系和形态一 句法的影响
三 基于民族接触的平话变异
第三章 接触视野中的平话语音变异
第一节 语言接触的音变理论
一 语音影响类型
二 语音影响类型特征的判定
第二节 各调查点概况及其与壮语的音系平行现象
一 壮语代表点音系
二 平话的历史分布与现状
三 核心区的平话
四 扩散区的平话
第三节 音系干扰与音变规律
一 声母系统的简化与趋同
二 韵母系统的简化与趋同
三 声韵分化规则的固化
第四节 平话舌边清擦音□的来源问题
一 舌边清擦音□在区域语言中的分布
二 平话中□声母的历时演化
第五节 平话中w系列韵母的分布探析
一 w系列韵母在壮语及壮侗语中的分布
二 W系列韵母在平话中的分布
三 平话音系中的W系列韵母形成机制
四 壮语的借用匹配对平话的语音影响
第六节 韵律干扰
一 声调分化的趋同
二 重音模式的趋同
三 句调模式的趋同
第四章 接触诱发的平话语法变异
第一节 平话语法变异的干扰性质
第二节 平话语法变异中的语法复制特征
第三节 语法平行现象及平话的类型学特征
一 平行现象举隅
二 平话与壮语的类型学关系
第四节 接触诱发的平话语法化现象
一 “先”和“去”的语法化
二 量词的语法化
第五节 语序重组和特征回馈
一 平话语序重组探析
二 差比句特征反馈
第五章 平话中的壮借成分
第一节 壮借词的判定
第二节 壮借词进入途径及其类型
第三节 壮借词与壮语的特征联系
第四节 壮借成分的度和阶分析
第六章 余论:汉、壮语接触的层次
附录I 广西历史(秦-唐)地图
附录Ⅱ 广西语言地图
附录Ⅲ 宾阳、邕宁方言点地方志材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