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鲁莽濒危(野心贪婪与私欲如何引致经济末日)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美)格莱金·摩根森//约书亚·罗斯纳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摩根森和罗斯纳撰写的是人们期待已久的一本深入抵押贷款危机核心的书。那些勇敢无畏而覆盖广泛的报道让这本书显得全面透彻,而且读来爱不释手。《鲁莽濒危(野心贪婪与私欲如何引致经济末日)》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一应该成为所有美国人的必读书。

内容推荐

《鲁莽濒危(野心贪婪与私欲如何引致经济末日)》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财经记者格莱金·摩根森和从事金融顾问工作的约书亚-罗斯纳,以调查而得的第一手资料为理据,以2008年开始的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为描写对象,以房利美公司作为一个叙述主体,将引致这场惨烈败局的零星因素串联起来,对整个金融危机的变化过程做了全面的梳理,揭示出导致经济危机的潜在根源。本书还有两个特别突出的特点:一是大胆地逐步指出了那些因为鲁莽行事加剧经济危机的管理者们的失误;二是透彻地将此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关键事件联系起来,全方位探析导致经济危机的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可以说在《鲁莽濒危》这本书里,格莱金·摩根森揭示了本应保护国家免受金融系统危害的监管者们,如何在实际操作中与被监管者们沆瀣一气,并最终摧毁了整个美国经济。

《鲁莽濒危(野心贪婪与私欲如何引致经济末日)》备受好评和关注,被称为是:“努力了 解美国如何步入了金融混乱新时代的必备读物。”“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并应该成为所有 美国人的必读书。

目录

引 言

前 言

第一章 金融奇才0r危机推手?

第二章 从帮凶到慈善家

第三章 次贷市场的暗箱操作

第四章 房利美“教父”的政治投资

第五章 激烈的交锋

第六章 “次贷1.0”,危机“彩排”

第七章 失灵的监管机制

第八章 政府监管的博弈

第九章 “助纣为虐”的评级机构

第十章 政府担保盔甲的裂缝

第十一章 金融市场的链式交易

第十二章 被欺骗的借款人

第十三章 泡沫争端

第十四章 金融巨头终尝苦果

第十五章 贪婪成性的华尔街

后记

资料来源说明

致谢

试读章节

金融奇才or 危机推手

可能有人对你说过,我这个人不喜欢失败。

   ——詹姆斯·A约翰逊.约

2002年5月,在一个云淡风清的日子, 位于明尼阿波利斯市闹市区的奥格斯堡学院 校园内,有大约500名毕业生集聚一起,被 授予他们来之不易的学士学位。站在他们面 前的是大名鼎鼎的詹姆斯·A.约翰逊,他是 这所学校的主要捐赠人,也是明尼苏达州土 生土长的男孩儿。作为一路攀高直到凌驾于 两大血腥残酷世界——美国企业界和华盛顿 权力场——之上的男人,约翰逊此次受邀为 2002届毕业生提供指导和建议。约翰逊的母 亲阿德琳是一个小学教师,71年前也是“奥 吉”的毕业生,所以今天他等于是在明尼阿 波利斯追根溯源。

约翰逊以阿德琳、他的父亲阿尔弗雷德 和他从挪威移民过来的祖父为例,告诫毕业 生们在从业生涯中要坚守诚实与正直。几个 月前,一家名叫安然(Enron Corporation) 的从事能源业务的流氓公司刚刚垮台,美国 企业界的信用和整个国家的经济行情正岌岌 可危。约翰逊循循善诱的学者派头在吸引人 们眼球的同时,也传递了这样一条令人振奋 的信息:“优秀的道德品质成就优秀的商业 模式。”

只有三年前还在执掌房利美大印的人物才能给出这样一番告诫,那可是全球规模最大而且最负盛名的金融机构之一。那之后约翰逊一直在五家大型知名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任职,其中包括神奇的投资银行——高盛集团(G01dman Sachs)。他对毕业生们说:“我们希望自己的朋友诚实正直、积极乐观,为家庭和社会鞠躬尽瘁,对工作勤勤恳恳,时刻以高尚的道德为准绳,同样我们也需要美国商界具备这些品质。”

但在演讲接近尾声的时候,59岁的约翰逊的语气中却突然流露出些许惆怅。约翰逊说,就在剧作家萧伯纳去世前,他曾被问及自己最怀念的已故名人——可以是艺术家、政治家、哲学家或者作家。

约翰逊引述萧伯纳的回答:“我最怀念的人就是我本能够成为的那个人。”

这段有些伤感惋惜的话出自一个财富、权力、名誉无所不有,并且通达上层建筑顶端的人之口,实在出乎意料。约翰逊不仅仅是准政府级别的抵押贷款融资巨头房利美的前任首席执行官,而且还执掌过位于华盛顿市的肯尼迪演艺中心和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的自由派权威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就在为毕业生们发表演说的当下,他还担任着“钱”途远大的私募公司伯休斯资本的副主席。

作为华盛顿各个权力场所的常客,约翰逊还曾是美国副总统沃尔特·蒙代尔在位时的首席顾问,2000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也曾倚赖约翰逊的指导建议。

按照常人的思维,约翰逊的任何一项成就都足以将他推至成功的最高境界。然而,尽管被这许许多多的光环笼罩,但直到这个五月,约翰逊在华盛顿的终极志向依然未酬。了解他的人都说,“我本能够成为的那个人”这句话指的很可能是他期望成为美国财政部部长的夙愿。

但是这份任命始终没来,就连一丁点儿要来的迹象都没有。随着2008年抵押贷款危机的爆发,约翰逊种下的祸根更加明明白白地暴露出来。诚然,他在1999年就从房利美副主席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比金融败局实实在在到来的时间要早了差不多10年。但是约翰逊当年以发号施令和完全操控的方式管理这个抵押贷款融资巨头,并且在监管呼声日高的情况下以强硬手段稳固房利美的主导地位,这两点对于弄清这场大衰退以来最严重灾难的根源来说至关重要。

据约翰逊以前的同事们回忆说,他在买通国会、操控监管者、打击批评……

序言

这不是第一本以2008年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描写对象的书,也不会是最后一本。但我和乔西相信《鲁莽濒危》与其他图书相比,有两大特点:一是它逐个指认了那些促成这场败局但仍逍遥法外的达官显贵;二是它将此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关键事件联系了起来。

我作为《纽约时报》负责商业专题的老记者和专栏作家,多年来报道了无数既有力度又有趣味的金融丑闻;乔西担任了十几年的金融与政策分析师,在业内备受认可,对轮番上演的各种阴谋诡计早已耳熟能详。

但是我们以前遇到的所有丑闻或金融违规操作,没有一宗像在最近这场经济风暴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的那些事件一样,几乎给人一种惊天动地又扑朔迷离的感觉。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觉得有必要对这场灾难及其推手来一次彻头彻尾的调查、分析和阐释。这场灾难非同寻常——它的影响波及范围太广——所以我们知道自己不会是唯一想要寻根问底的人:这样一件祸事是怎样发生在新千年的美国的?

四年多前,金融体系根基的分崩离析终于唤起了人们的注意,然而直到今天,大家依然对这场“大衰退”的原因困惑不解,而且人们想知道为什么我们至今仍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还有它令人发指的结果——我们亲眼目睹数以千亿美元计的纳税人的血汗钱被用来挽救某些机构,而将整个国家送入地狱的罪魁祸首,正是这几家机构及其同行。

美国人意识到他们遭劫了,只是还不确定劫匪是谁。

《鲁莽濒危》是一本以整个世界为背景的经济类侦探小说,只不过作为罪证的并不是一具死尸,而是全球挥发掉的数万亿美元投资、数百万流离失所的美国公民,以及1400万丢掉饭碗的美国工人。这些都是这场特殊犯罪的铁证。

我和乔西认为这样大规模灾难的发生不可能是一夜之间的事,于是开始调查个中详情,包括真凶、手段和动机。我们发现这场危机来得悄无声息,几乎是在过去20年里不知不觉地成形的。而让人更加忧心的是,这个局面的始作俑者在公共和私人领域都位高权重,甚至到今天仍在华盛顿和华尔街叱咤风云。

《鲁莽濒危》向大家讲述的故事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当公司执行官和华尔街交易所为了牟取巨额私利而随心所欲地承担风险时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当监管者被自己负责监管的机构收买时会面临怎样的结局;当华盛顿异想天开地决定让每一个喘气的活人都居者有其屋时会引发什么样的事件。

我和乔西之所以认为有必要写成这本书,一方面是由于愤愤不平——美国经济几乎被一群自私自利、有权有势、骄傲自大的人摧毁殆尽,但这些人至今却没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应有的责任;另一方面我们还坚信,当初曾竭尽全力发出危机预警,但却被高高在上的对手敷衍了事和不闻不问的人称得上是敢作敢为、忧国忧民,对他们作出认可十分重要。

我和乔西对华尔街的行事手法相当熟悉,因此对那些大型投资公司在这场败局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以为奇。但让我们担忧的是,那么多在这场乱局中推波助澜的人至今仍权位稳固,甚至更上一层楼。危机的罪魁祸首或许再也无法问鼎权力核心,可他们依然在商业和监管领域备受尊崇。没能强制主谋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件事本身就释放了一个危险的信号。连犯下如此滔天大罪的恶人都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抽身而退,那只能说明现有体系不谋其政。

归根结底,要剖析金融危机及其根源和始作俑者,就要将参与其中但却不愿被指名道姓的厉害角色挖掘出来,要认清那些当时看似无关紧要,但最后却鬼使神差促成这种结局的系列事件,还要具备坚持不懈调查真相的毅力和不畏强权、仗义执言的能力。

调查金融危机的根源就等于将华盛顿和华尔街的超级黑暗角落公告天下。隐身在这些阴暗处的人物、地点和事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场灾难的本质,从而得以避免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牛。

后记

我自己对房利美和公共服务的其他重要方面做出的恭喜赶到无比自豪。我相信贝拉克·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候选人是我一生中最忌的和最重要的事。我不希望因为我的存在二影响到这个历史成功的凝聚力。

——詹姆斯·A.约翰逊 2007年,当弗里蒙特和其他次贷出借人开始纷纷坠崖时,房利美前任首席执行官兼公私合作居者有其屋推动计划的设计师詹姆斯·约翰逊还在享受着来自华盛顿和商业圈的多方敬仰。

1999年离开房利美后,约翰逊就在经营华盛顿肯尼迪演艺中心和享有盛名的自由派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这两个职位赋予了他在华盛顿的政治和文化圈子里的崇高信誉。

与此同时,约翰逊在零售商塔吉特公司、高盛集团和联合健康保险公司董事会担任的职务增加了他在公司出借人中间的威望。2001年,他以副总裁的身份加入位于华盛顿的私募公司伯休斯。

根据约翰逊离开房利美的有关合同条款,他还可以每年稳赚一笔丰厚的顾问费,2002年这个数字大概是40万美元。他还享有一辆配有司机的汽车,供他和夫人使用,以及宽敞的办公室和两名雇员,全部都由公司付费。

但是2006年,一年前房利美爆发的财务丑闻稍稍影响到了约翰逊。联邦住房企业监督办公室对公司记账技巧的调查结果在2006年5月被公布出来,结论中有一项指出——这种不当行为始于约翰逊担任首席执行官时。不过这份报告并没有把他列为追究责任的对象。

财务丑闻的后果是约翰逊找到前任公司,主动要求削减他的顾问费。根据《华盛顿邮报》 的一份报道,那时候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一年60万美元。他还提出把雇员和 司机还给公司。“在这个困难时期,我应该尽我所能支持房利美削减开支。”他 对公司的一位董事说。

对约翰逊来说不幸的是,成为财政部部长的目标始终与他无缘。2004年 他在约翰·克里注定失败的总统竞选中担任了重要角色——为这位候选人推荐 内阁成员。“这让他得到了当时占上风的民主党人的支持。”《纽约时报》在当 年7月的一份报道中说。“詹姆斯·约翰逊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任何东西。”一位 高层官员对《纽约时报》说,“可能是驻伦敦大使,也可能是财政部部长。”

但是克里的竞选并不顺利,就像20年前蒙代尔那次一样。约翰逊的势力 基础再一次被打回布鲁金斯学会和那些公司董事会职务,而他那份不可思议的 联系人名单则由于他在彼尔德伯格美国之友、汉密尔顿项目、商务理事会、对 外关系理事会和三边委员会这样的高级政治俱乐部里的会员身份而得以拉长。

2007年,经济向灾难步步进发,而房利美的前任首席执行官依然能够拿 起电话找到全国最有权有势的人物。2007年1月,约翰逊与纽约联邦储备银 行的总裁蒂莫西·盖特纳会面,同年6月,他与财政部部长亨利·保尔森两次 通话,约翰逊曾经利用自己在高盛集团董事会薪酬委员会的主席身份为此人谋 得一份报酬。尽管无法说清到底有过多少次这样的交谈,但是在这些谈话进行 的时候,次贷乱局已经呼之欲出。

当然,在高盛集团董事会的职权让约翰逊能够在华尔街凌居顶峰。但是 这个职位也让他濒临当时已经在酝酿中的次级抵押贷款风暴的中心,那里危 险重重。

2007年秋天,约翰逊重操旧业。他说,是时候开展另一种合作模式了, 公共领域和私营行业要联合起来,创造更大的效益。2007年11月,布鲁金斯 学会提出了一个以振兴美国城市为目标的“美国振兴蓝图”。配合这份蓝图横 空出世的推广材料听上去像极了12年前的居者有其屋推动计划。

这份蓝图“酝酿多年,目的是要开创一种新的合作模式,让各州和地区领袖、 私营领域和联邦政府共同为振兴美国而努力”。这份倡议在华盛顿首次公布时, 约翰逊如是说:“美国在全球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满足21世纪环境和社会重大挑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国内主要城市和都市地区的健康、活力和繁荣。”

现场提供的许多数据都是12年前就与约翰逊同场演出的那些。住房和城市发展部以前的主任亨利·西斯内罗斯在蓝图首次公布仪式上作了主题演讲,他十多年前曾经与约翰逊一起在l(B家居的董事会任职,并负责监督克林顿的美国居者有其屋合作计划联合体。布鲁金斯学会创设了一个都市领导理事会来帮助推动日常工作,其成员中当然包括约翰逊,而且还有高盛集团和塔吉特的执行官。

但是与迅速得到响应的居者有其屋公私合作推动计划不同,布鲁金斯学会的工作进展并不顺利,它一头栽进了经济萎缩的危局。

2008年的经济危机实际上开创了公司合作的终极模式。2008年3月中旬,虽然混乱但却受人尊敬的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危时,政府介入并阻止了一个私营公司的倒闭。在盖特纳领导下并由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加盟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做媒,撮合了贝尔斯登和摩根大通这场势在必行的“婚礼”。

摩根大通的这宗交易属于私相授受。但是由于纳税人承担了贝尔斯登300亿美元的有毒资产,所以他们才是与这宗交易关联最大的人。这是政府阻止一家经纪公司破产的首个重大示范案例,尽管它的毁灭是它自己的鲁莽借贷和负债种下的恶果。贝尔斯登的执行官将他们的灾难性操作带来的所有利润都收入囊中,但是到了为这些行为欠债还钱的时候,纳税人成了责任人。

贝尔斯登事件之后的六个月风平浪静。然后如连珠炮般接踵而至的是房利美和房地美、雷曼兄弟和美国国际集团的倒闭。尽管这些败局要花掉美国纳税人多少银子尚不得而知,但是保守估计总数在几千亿美元。

12年前,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马文·福普和琼·奥尼尔曾经建议将房利美和房地美私有化来降低纳税人耗巨资救援的风险,如今这笔巨额救助款还是发生了。2009年圣诞节前夕,身为美国财政部部长的盖特纳悄悄挪用了4000亿美元资金用于紧急救助房利美和房地美。显然纳税人的抵押贷款融资公司账单很快就会超过这个金额。

对房利美和房地美的两次救援除了剥削美国人民的财产,还让许多人自食其言。为首的就是约翰逊,他曾经宣称房利美永远都不会花费纳税人一分一厘。房利美忠实的支持者巴尼·弗兰克也被证明大错特错,因为他曾经断定该公司对人民大众毫无威胁。

直到2010年,弗兰克才发现自己为了在国会的一席之地要投入到一场激辩中,他直言自己很后悔当初支持房利美。2010年8月,弗兰克承认并不是每一个美国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住房。他说,政府应该废除房利美和房地美。

就在房利美和房地美向2008年破产全速前进的时候,詹姆斯.约翰逊在华盛顿依然叱咤风云。似乎没人把他和他掌管房利美那些年与给公司带来劫数的任何一桩问题联系在一起——他对房利美资产负债表和抵押贷款池的操纵,他成功地将公司缓冲资本金保持在薄如蝉翼的水平,统统都被忘却了。

这是说明华尔街健忘症和华盛顿旋转门的最佳案例。

荒谬的是,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的倒台和随之而来的对该公司业务操作的审查倒成了有损约翰逊名誉的一大污点。这家抵押贷款出借人几乎是“次贷”的代名词,而约翰逊与它的创始人安吉洛·莫兹罗长期保持的利益关系在2008年大选期间干脆造成了近邻难安。约翰逊本来受贝拉克·奥巴马所托调查副总统候选人(这个总担任伴娘的人从未成过新娘),结果当他从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得到的打折贷款被曝光时,就被迫辞去了顾问一职。他想要主管财政部的希望再一次成为了泡影。

但是就像桃李满园的教师一样,约翰逊在房利美任职期间影响了一批人的职业生涯,也促成了一批人的成功,他对这些人的影响不可磨灭。他在房利美的辉煌时期担任一把手时,教会了很多积极分子如何赢得比赛和确保自私自利的文化长久不衰。约翰逊的许多宠臣深植美国首都,又一次证明在华盛顿丢掉一份工作只为了蓄势待发,在几年内迎接一份更重要的职务。

在次贷增加、抵押贷款乱局参与者大多玩忽职守的事件中,最令人沮丧的实际上是那些造成乱局的帮凶继续稳坐高位,更有甚者居然更上一层楼。

有例子若干:白宫办公厅主任威廉·戴利在20世纪90年代于房利美董事会任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松散监管者蒂莫西·盖特纳成了财政部部长。另外还有在房利美长期任政府事务部负责人的关键政治操手汤姆·多尼伦如今当上了奥巴马的国家安全顾问。房利美人力资源执行官托马斯·R.尼德斯在联邦住房企业监督办公室调查该公司营利操作的事件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后来在2010年秋天被任命为副国务卿,专门负责管理与资源有关的事务。白宫公布多尼伦和尼德斯的任命状时,对这两人在房利美那些年的经历只字未提。

2008年信贷危机这样的败局还会重演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因为国会在明明有机会的时候却不肯下决心修正那些大而不倒的机构中存在的问题。

2010年国会为应对危机而制定了一部法案,名为《多德一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这部长长的法案共有150多页,而保护了消费者66年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总共只有34页。

全国最起劲地捍卫房利美的两个人居然成了这部新改革法的发起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而那些知晓房利美丑闻来龙去脉的几乎无人不涉足其中。然而这部法案还是没能通过最基本的考验——它没有坚决要求那些处理起来棘手的大型机构必须通过精简机构来减缓给纳税人带来的潜在威胁,也没有增强那些今后将需要政府援助的运营机构的问责机制。

而且这部法案对如何解决房地美和房利美的破产问题只字未提。

2010年年底,当政策制定者开始考虑该如何处置困局中的房利美和房地美时,巴尼·弗兰克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指责房利美和房地美为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是错误的。房利美和房地美是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就算没有它们,也还是会有人照做不误。”

金融危机爆发前几年的一些关键角色如今已经退出舞台,但是还有许多人仍然身居要职。以下是这些人在2010年后期担任职务的列表:

W.兰斯·安德森——2008年倒闭的新星金融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现经营一家资产评估公司,为低收入消费者提供银行服务。

理查德·贝克——曾任路易斯安那州共和党众议员,曾与房利美对立;现在为对冲基金游说议员的团体管理基金协会任总裁。

罗伊·巴恩斯——佐治亚州前任州长,其2002年力推激进的掠夺性借贷法案,结果被信用评级机构击溃;现为个人执业律师。

利兰·布伦德赛尔——房地美前任总裁;现已退休。

小威廉·布伦南——亚特兰大法律援助协会官员,曾帮助罗伊·巴恩斯推动全国最出色的掠夺性借贷法案,结果却遭遇信用评级机构的致命打击;已于2010年秋退休。

马克·科赫德斯——看中新星金融公司的卖空者;现为自己理财并经营农场。

安德鲁·科莫——住房和城市发展部主任,曾主张房利美和房地美为更多的低收入抵押贷款提供资金支持;现任纽约州州长。

爱德华·德马可——曾在财政部任职,其有关房利美私有化的报告被迫重写;现在房利美和房地美的监管者联邦住房金融局任代理局长。

阿曼多·福尔肯——联邦住房企业监督办公室主任,该部门作为房利美的监管者,从1999—2005年一直在夹缝中生存:现在投资公司福尔肯资本顾问公司任总裁。

罗杰·弗格森——曾任联邦储备委员会副主席,是降低银行资本要求的幕后操手;现在养老基金巨头美国教师退休基金会任执行官。

彼得·费希尔——曾任财政部要员;现任贝莱德集团固定收入产品部负责人。

巴尼·弗兰克——马萨诸塞州民主党众议员。

史蒂芬·弗里德曼——高盛集团前任主席和房利美前任董事,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前任主席;现任总统情报监督委员会主席。

蒂莫西·盖特纳——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前任行长,是银行和经纪公司的盟友;现任美国财政部部长。

加里·根斯勒——财政部前任助理部长,2000年开始出面反对房利美和房地美;现任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

艾伦·格林斯潘——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任主席;现为经济学家和顾问。

斯科特·F.哈特曼——2008年倒闭的次贷出借人新星金融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货币管理公司克里丹希尔集团创始人。

詹姆斯·约翰逊——布鲁金斯学会名誉董事,塔吉特董事,高盛集团董事。

安吉洛·莫兹罗——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创始人,未经承认或否认指控即与证券交易委员会就内部交易诉讼案达成和解。偿付款总额为6750万美元,但其中至少l/3由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支付。

艾丽西亚·芒内尔——1992年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撰写了一份研究报告,断言借贷中存在种族歧视问题,此人任编写团队成员。现在波士顿学院卡罗尔管理学院任管理学教授。

彼得·尼古列斯库——房利美执行官,曾为天平项目与高盛集团合作,该项目是专为房利美利润操纵而设计的抵押贷款工具;现为风险管理公司CMRA合伙人,为金融机构提供咨询和诉讼支持服务。

琼·奥尼尔——曾任国会预算办公室主任;现任纽约市巴鲁学院经济学教授。

彼得·欧尔萨格——曾撰写一篇漏洞百出的文章,极力低估房利美可能给纳税人造成的损失;2010年7月辞去奥巴马内阁的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局长一职,后加入花旗集团成为副主席。

罗伯特·皮奇和约翰逊·麦卡锡——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经济学家,2006年曾撰写一份具有灾难性的研究报告,否定房市泡沫的存在;至今仍在职。

马文·福普——曾在国会预算办公室任研究员,因1996年撰写一份研究报告首次将房利美和房地美享受到的政府补贴成本量化而遭受抨击;现为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级讲师。

富兰克林·D.雷恩斯——房利美前任首席执行官;现已退休。

戴维·罗森布拉姆——高盛集团执行官,曾借助一个名为天平项目的抵押贷款工具帮房利美操纵盈余;现仍在原公司任职。

罗伯特·鲁宾——美国财政部前任部长,曾协助扼杀《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而且之后成为高盛集团鲁莽借贷期间的副主席;现任布鲁金斯学会理事兼对冲基金森特尔维尤合伙公司(Cen‘terview Partners)顾问。

拉里·萨默斯——曾任财政部要员,受房利美左右而努力弱化1996年财政部关于私有化该公司的报告;2010年9月辞去奥巴马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一职。

迪克·赛伦——曾任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当时该行完成了一份漏洞百出的研究报告,声称借贷操作中存在种族偏见;2008年政府接管房地美时他在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职务也宣告终结。

沃克·托德——曾任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研究员,他看出参议员克里斯·多德在扩张联邦安全网至经纪公司和保险公司一事上发挥的作用;现在美国经济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罗伯特·佐利克——房利美前任执行者:自2007年7月起任世界银行总裁。

书评(媒体评论)

对《鲁莽娦危我》的赞誉

格莱金·摩根森是一份国家宝藏。年复一年,她不断将华尔街隐藏在暗处的邪恶势力挖掘出来,将他们绞尽脑汁瞒天过海的肮脏秘密公诸于众。这一次她与约书亚·罗斯纳合作,将专业视角对准了让美国经济濒危的抵押贷款乱局。摩根森以惊人的详细资料揭露了现代最惨烈的一场金融灾难的幕后真相,她讲述的这个故事既扣人心弦,又令人发指。《鲁莽濒危》对任伺一个想方设法了解美国如何步入新时代金融乱局的人来说。都是必读书。

——库尔特-艾肯沃尔德,《纽约时报》畅销书《傻瓜的阴谋》、《告密者》作者

摩根森和罗斯纳撰写的是人们期待已久的一本深入抵押贷款危机核心的书。那些勇敢无畏而覆盖广泛的报道让这本书显得全面透彻,而且读来爱不释手。《鲁莽濒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一应该成为所有美国人的必读书。

——布赖恩-伯勒,畅销书《门口的野蛮人》、《大富豪》作者

格莱金摩根森和约书亚罗斯纳向我们展示了在过去十五年里,抵押贷歉借贷行业如何利用金钱和政治影响来逃脱监管、敛财自肥和闯下大祸。尤其是对房利美、房地美和其帮凶的剖析让这本书在深度方面无与伦比,而且对每一个想要了解金融危机起因和教训的人来说都是无价之宝。

—一查尔斯弗格森,第8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监守自盗》导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9: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