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拒绝屈服(武四海的人生之路)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剑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在民和县的日子里,记忆里除了快乐,还是快乐。

快乐来自于房东穆萨阿爸(当地人管叔叔就叫做阿爸,父亲叫阿大)。

穆萨阿爸是一个健壮的年轻人,性格开朗,长得浓眉大眼,他的家是一个建在山脚下的土坯院落。院落分为南北两个院,穆萨的哥哥依布拉与他的父亲、几个儿女住在北院,穆萨夫妻和他的母亲住在南院的东厢房。西厢房三间屋子,给武振明一家人住。

在院子外的西北方向有一棵很大的核桃树,核桃庄就是由此树而得名的。这是一棵具有象征意义的树,在很多年以后,武四海的梦中还会出现这棵老树。在树的底下和周围,这里曾经写过一个少年彩色的童年故事。

回族的村民是很和善的,刚到这儿来的那些不适与生疏很快就被热情纯朴的村民们融化了。回族的礼仪中,尊贵的客人都要上炕、喝茶、吃面点,武振明一家一直都享受到这种待遇。核桃庄村非常贫困,但一连半个月,武家过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回民们热情地接待,让武家人一下子消除了陌生感,很快就与他们打成了一片。

过了一段时间,河北的堂姑及老乡们也过来拜访了,大名府的邻居刘云胜原来也住的不远,他和他们同在一个村子里。

对武四海来说,住在贫困的核桃庄里,却有种生活在快乐的童话世界里的感觉。那是因为健康、快乐而顽皮的穆萨阿爸,让他见到了童年生活中难得一见的光彩。

穆萨阿爸比他大10岁,当时也就二十一二岁,虽然年纪不大,但却是见过世面的人,年纪轻轻的就去了青海省的格尔木地区,在那里修建飞机场。格尔木距这里一千多公里,路途非常遥远。

因为这段经历,穆萨阿爸与村里的年轻人不太一样,他见识多,人也桀骜不训,是村里有名的“嘎”小子,喜欢打猎,力大无穷,还会唱很多山歌,出力气,做农活,样样精通。

穆萨和他的母亲——被武四海称为阿奶的老婆婆住在一起,阿奶是个很慈祥的老人,对武四海非常好。有一次武四海受凉发了高烧,烧起来就不退,阿奶见了,说:“把孩子交给我吧。”

阿奶把武四海抱到了自己的炕上。当地的炕是石板砌的,上面铺着一层厚毡子,石板一经火烧,热得烫手,隔着毡子也能感觉得非常强烈。阿奶将武四海的衣服脱光,用大被裹着躺到石板炕上,不一会儿,汗就哗哗的流下来了,但阿奶不让他动,不管怎么流汗,还是用被裹着他,炕烧得非常热,武四海用四肢撑着,屁股都不敢着炕。但这么发了一阵大汗后,烧迅速地退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生龙活虎,什么事也没有了。

阿奶在给武四海发汗的时候,就一直在炕边上守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事实上,小四海早已经把阿奶当成了自己的亲奶奶。但这个慈祥的老奶奶却不太能管住自己的儿子,穆萨发起脾气来的时候,阿奶根本拿他没办法,有时只能出动穆萨的老爹才能镇住他。

性格火爆的穆萨阿爸却是武四海在民和县最好的朋友。在武四海眼中,这位经常背着一杆猎枪、大大咧咧的叔叔是个万事通,有一肚子的故事和一脑门子的奇闻轶事,这些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有一天穆萨看武四海的历史课本,有一页上画着类人猿的图像。穆萨指着插图说:“这个我在格尔木见过。”

武四海说:“阿爸,老师说过,这种东西已经绝迹了。”

穆萨想了一下,肯定地说:“在格尔木开发盐湖城时见过,这是个野人。”

穆萨开始讲他在格尔木的岁月,他住在一片荒漠里,甚少人烟,到了晚上,掀开帐篷时,在夜幕下,经常看见绿光闪烁,那都是野兽的眼睛。

“我们一次拉淡水,就看见了这些怪物,有野人,也有猛兽。我们平时都带上枪出去,没枪不行,我们带机枪,打连发的那种。”  穆萨在格尔木的打工岁月是武四海百听不厌的故事。而手拿钢枪的英雄好汉穆萨则是他少年时的偶像。他后来开始缠着穆萨,要和他一起打猎。

穆萨禁不住他的哀求,有时候就带着他去担架山,让他和自己一起去打猎。

担架山是核桃庄村邻靠的一座山峰,翻过山峰,里面是一片片树林,当地的青年人,经常去那山上放羊、打猎、采摘果实和草药。穆萨是一个好猎手,担架山就是他驰骋的舞台。

穆萨背着一个简易的自制土枪。他的枪法很准,看见有兔子在眼前跑过,也不见他怎么瞄准,抬起来“轰”的一枪就打中一只,武四海很羡慕,问:“阿爸,你是怎么练的枪?”

穆萨说:“练枪要懂得枪的性子,我来教你装枪和发射。”

武四海和穆萨学着装枪,枪是农民们用的土枪,很粗糙,但是杀伤力也不小,可以打免子,也能打狼等野兽。

武四海和穆萨去担架山打猎,外表看来并不高的担架山,往里面走却很深,穆萨在林子里教武四海辨别各种树木和植物,教他怎么找寻猎物,也趁没有人的时候教他打枪。

两个人有时一大早出去打兔子,每次都有收获,武四海不久就喜欢上打猎这个活动了,他也学会了打枪。

P24-26

后记

《拒绝屈服》一书,是武四海先生的传记。本书的全部素材均取自于武四海先生的口述历史、相关人士的采访实录和大量的历史资料,经我整合、梳理、加工和提炼,最终成书,并形成我个人迄今为止第一部传记文学作品。

此书策划于2008年,定稿于2011年岁末,其间经历整整四年时间。三十万字的稿件,历经五次大的修改,小的修改不计其数,每一页,每一行,每一句,均有所改动。成书在即,眼见铅字扑面,墨香袭人,眼前闪现的却是四年多的时间里,作者和传主本人心血的凝聚,那些字字的推敲,句句的斟酌,大段大段的修改,历历在目。四年过去了,有关一本书的记忆并未随时光的流逝而淡去,相反却如化石标本般镌刻心中,愈显弥足珍贵。

在几年间的接触中,我对四海先生由陌生到熟悉,由道听途说的街巷传闻到走入他的心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四海先生是位奇人,奇在他能够在各种不同的领域里,都有非凡的成绩。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三种身份能够集中于一身的人,在这世上少之又少,但四海先生竟然做到了。他是卓有成绩的科研工作者,三十年来较早的一批“海归”;是中国著名的合资企业的老总,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CEO”;也是一位在摄影领域取得了卓有成绩的摄影家,在中国美术馆和平遥等地举办过多次影展并出版两部影集;他还是国际著名行业协会的领军人物,与张瑞敏、柳传志等一批风云人物同期荣获过世界最佳经理人桂冠;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四海先生却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留下了璀灿的成绩,着实令人“妒羡”。他的一生,是情商与智商完美结合的一生,也是企业家应有的“胆商”素质充分发挥的一生。“三商”禀赋让四海先生具有常人难以具有的能力,他精力充沛,思维敏健,意志坚定,在温文尔雅的外表下,却有着一股男人独有的刚性与猛劲。“拒绝屈服”是四海先生的人生格言,也最后成为本书的书名。在这四个字里,我似乎也读到了四海先生一生的历史,以及他性格和命运的结合。四海先生的一生与共和国的历史始终联系在一起,也经历了共和国成长历史中出现的种种转折、变革,机遇和发展。从年少时期的举家移民,到青年时期卷入“文革”的狂潮,直至留学归来,投入到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在危难之中接管中阿公司,率领公司迎接了一个个挑战,最终让中阿公司成为“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同时他作为民主建国会河北省主委,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心系民生,仗义执言。如今,四海先生已经从中阿公司等重要岗位上退了下来,多年来面对着种种来自内部、外部的各种压力,谣言与困惑,逆境与挑战,年近七十的他仍然坚持着“拒绝屈服”这样的人生信念,直面挑战。在“拒绝屈服”这四个字里,体现着一种昂扬上进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与拆射。

四海先生拥有着阳刚强劲的性格,但他也是一个待人宽容、胸怀坦荡及行事低调的人。他的低调有时甚至难以让人理解。本书在形成过程中之所以历经数次大的修改和调整,是因为四海先生多次发现文中有对他的溢美之词,他十分慎重,提出要把文中所有对自己有拔高之嫌的语言全部剔除,更要求把华丽的词藻换以平实的语言,把那些工作业绩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和资料来显示。他的宽容也体现在他对人和事的态度上,他用一颗宽厚的心来对待别人,用大胸怀度人间事,甚至对于曾经受到的伤害,也能够做到一笑置之;在四海先生的坚持下,我也曾不得不将那些自认为精彩动情的文字更换和删除,未免有遗珠之憾,但这正说明了四海先生的品质,他身上所特有的科技工作者的严谨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永不稍减,始终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个人的付出与所得。

四海先生的一生,经历无数大风大浪,与共和国的成长轨迹契合无痕。我能够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欣然命笔,开始创作一种我从未尝试过的文学形式,更多的是出于这种契合的魅力。在我看来,四海先生是幸运的,他紧紧贴近了时代的脉搏,追上了时代的脚步,融入了时代的潮流,成为与时代共同进步、成长的一分子。他的成功,包括他领导的中阿公司的成功,并不全是个人的努力与天赋,更多的体现着时代的精神与风貌,是一个时代历史的真实写照。这与四海先生信奉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也是契合的。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还要感谢很多为完成此书提供了无私帮助的人。感谢中阿公司的赵世民、刘树海、张兵印等人,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感谢突尼斯GcT的突尼斯方代表MondherMaaref先生、中阿公司常务副总N9jib Beji先生,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感谢人民出版社的侯俊智老师,为本书的修改提供了宝贵的意见;感谢秦皇岛晚报原总编辑李守森先生对文字的最终审读和订正;更要感谢我的老师兼挚友孙志升先生,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他始终关注与参予,提出很多真知灼见,对稿件最终的顺利完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后,要感谢的是本书的传主武四海先生,在几年与他近于朝夕相处的时间里,他让我学会了很多难得的品质:执着,坚强,低调,谦卑,宽容,慷慨,责任心,大局意识,而这其中,最珍贵的和最让人受用不尽的,是四海先生在拒绝屈服的信念之下,浓浓的感恩情怀。武先生对身边的人,对一个时代始终怀有的感恩之情,也成为我披星戴月、孜孜不倦地完成此书后的最大收获。

刘剑

2011年小年夜

目录

前言/1

第一部 远行的孩子

 求雨(2)

 慈父严母(5)

 两个老师(10)

 噩梦(13)

 胆大妄为的“决策”(16)

 来到了青海!(20)

 穆萨阿爸(24)

 擒狼记(26)

 打架(31)

 忘年交(35)

 伤离别(38)

第二部 青春激荡

 风雨(44)

 深度疲劳(46)

 大饥饿(48)

 一个馒头引发的“冤案”(51)

 大学的天空(56)

 “文革”开始了(61)

 大串连(64)

 内疚(70)

 “英雄”的起起落落(71)

 疏散天津宝坻县(74)

 甜水井风波(79)

 情暖人心(82)

 她在哪儿我去哪儿(89)

 远分对儿,近分赘儿!(94)

 学英语(96)

 结婚(101)

 “神经病”(103)

第三部 英伦岁月

 诱惑(108)

 不舍的牵挂(110)

 利兹大学风情(115)

 黑人朋友和英国导师(120)

 伤痛与辉煌(123)

 仁慈的眼睛(129)

第四部 中阿风雨

 第一章 新的机遇

彷徨(134)

伯乐(138)

你相信我吗?(142)

 第二章 垦荒者

新丝绸之路(145)

面试(150)

荒原上舞蹈(154)

磨合期(158)

“交钥匙”(166)

陷入困境(171)

为两国元首会面,风险由我承担(176)

承包之路(186)

 第三章 临危受命

武厂长失踪了(190)

诀别(192)

平息纷争(195)

临危受命(199)

 第四章 思想者

一个企业家应该怎么做?(201)

问题出在哪儿?(203)

耗散理论(206)

 第五章 团队

让年轻人站出来!(217)

将相和(220)

飞轮效应(22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26)

 第六章 诚信为本

千分之一的质量问题也很可怕(230)

恩仇记(232)

在斜坡上行走(235)

 第七章 前进

免税之路(240)

总理来了!(246)

突破:48万吨!(249)

五大步!(253)

 第八章 冒险家

冒险是一种胸怀(257)

开拓市场(261)

二期工程之争(268)

联手作战(271)

硝酸铵风暴(276)

三商禀赋(279)

 第九章 天人合一

新理念(284)

使命(286)

决战大峪口(291)

家庭是事业的基石(297)

第五部 IFA的中国主席

 跳蚤理论(304)

 秘书长的“私心”(308)

 缺席的IFA领导人(311)

 斗智(314)

 与“狼”共舞(316)

 世界经理人(323)

 让世界了解你(327)

第六部 心系苍生

 撒可富教育基金(336)

 新的身份(341)

 我的“三讲”(344)

 请让我说真话(348)

 肥料立法(352)

 愤怒的真相(356)

 风口浪尖(360)

第七部 四海萍踪

 生命的两个支柱(370)

 学摄影(372)

 美的世界(376)

 “非份之想”(379)

 个展亮相中国美术馆(384)

 平遥之夜(388)

 心灵之旅(392)

 路漫漫(397)

尾声/401

后记/409

序言

《拒绝屈服》一书是关于武四海先生的传记作品,它使我回忆起“南南合作典范”一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成长发展的那段岁月。

记得与四海先生相识是在1994年。在我担任石油化学工业部部长期间,去河北省秦皇岛市考察中国一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接待我的便是武四海,他当时担任该公司代总经理。这次会面令我记忆颇深,因为它给对方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尴尬。当时他引领我们参观了厂内主要区域,一路上只见公司生产运行良好、物流井然有序,很令人满意。当我们要返回时,一列火车驶进厂区铁路专用线,挡住了去路,不得已,我们顺着一条小路返回办公区。就在这条小路上,我发现原料站台上货物堆放的非常凌乱,面对此情景我对有些尴尬的武四海温和地讲:“管理可是大学问呀,我们不但要看大墙前面,还要看这大墙后面哟。”

此后,我几次来中阿公司考察工作,再也没有见到这种情况。四海先生讲,当时我的一句话对他触动很大,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企业要发展,管理必须到位,包括每一个细节。后来这种认真、求精的作风一直贯穿在中阿公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对他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是随着中阿公司从一个债台高筑、举步维艰的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石油化学工业部的骨干企业、化肥行业的领头羊、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的典范。同时发现四海先生是我们党外一个不错的人士,我曾经计划推荐他担任化学工业部的副部长,后来因为体制调整,这件事也就搁置了。十几年来武四海先生一直在中阿公司管理的岗位上,率领中阿公司走出困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佳绩,这对当时正处在发展中的中阿公司来说,也算是一件幸事。

给我印象最深、也是我们接触较多的时期,都处在中阿公司发展的几个重要节点。

1995年,正在中阿公司走出困境、出现转机的时刻,按照国家出台的税收新政,中阿公司停止享受产品增值税和进口磷酸关税的免税政策。这使得刚见曙光的中阿公司将难以维计生存。此时的武四海坐不住、睡不着,多方奔走呼吁,寻求石油化学工业部和河北省政府的帮助,他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我。为帮助中阿公司走出困境,石油化学工业部与河北省政府两次会签文件,专门为其申请免税政策,文件上报国务院后,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不但免税申请得以批准,也因此促成了中国复合肥行业产品增值税免税政策地制定。这为复合肥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03年,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出于国家安全需要,出台了“禁止农用硝酸铵的生产、销售、铁路运输,禁止从国外进口农用硝酸铵”的政策,这对于以硝酸铵为主要原料的中阿公司又成了一个过不去的坎。中阿公司以其坚定的信念和不挠的精神,向政府有关部门反应情况,争取特殊政策,在石油化学工业部和河北省及秦皇岛市政府的帮助下,最终取得了商务部关于同意中阿公司进口生产用硝酸铵的批复,这项在全国农资企业中唯一得到的授权,使中阿公司得以继续发展。

此后,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为了提高竞争力,武四海带领中阿公司进行了二期建设扩产、兴建磷酸厂等完善产业链的举措,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事业的成功,四海先生先后担任了民建河北省主委、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等社会职务,在参政议政工作中,他始终心系“三农”,直言进谏。尤其值得欣慰的是,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中阿公司还以其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超前的化肥产业发展意识,率先走入了国际化肥行业舞台。武四海先生也因此于2005年被推选为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主席,成为该协会成立七十多年来的第一位华人主席,这是中阿公司和他本人的荣誉,更是中国化肥工业实力的体现。

武四海先生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2004年我应邀参加了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摄影艺术作品展。这些摄影作品以其深厚的艺术品位,反映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优秀企业家所具有的胸怀和眼光。

本书记述了武四海先生自童年起的主要人生历程,它不仅是主人公的人生再现,也是新中国建设发展时期广大知识分子、企业家的一个典型缩影。相信读后能让同时代的朋友似曾相识,新生代的朋友对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有更多认识,也会让熟悉、关心四海先生的朋友对他有更深刻的了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信念。武四海先生的经历和中阿公司的历程印证了我们国家的变革与发展,这种面对困难与压力,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斗志与精神,是需要我们弘扬的。我相信这本传记体现出的“拒绝屈服”的精神不仅仅是武四海先生的人生信条,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信念。

2012年3月7日

内容推荐

《拒绝屈服:武四海的人生之路》记述了武四海先生自童年起的主要人生历程,它不仅是主人公的人生再现,也是新中国建设发展时期广大知识分子、企业家的一个典型缩影。相信读后能让同时代的朋友似曾相识,新生代的朋友对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有更多认识,也会让熟悉、关心四海先生的朋友对他有更深刻的了解。

《拒绝屈服:武四海的人生之路》由刘剑编写。

编辑推荐

刘剑编写的《拒绝屈服:武四海的人生之路》是一部当代企业家武四海的传记。

1988年,中国政府和突尼斯、科威特等国成立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武四海参与创建工作,先后任生产技术厂长、副总经理、代总经理、总经理。使企业快速发展,使SACF不仅成为我国复合肥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也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被誉为“南南合作典范”,中国和中东地区合作的成功样板。本书叙述了武四海如何从一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国际大型企业的掌门人,如何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营智慧,管理这个中外合资的大型化工企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