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出生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法布尔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重要、最为世人所知的《昆虫记》,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同时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在荒漠上成长的果实——法布尔的故事》是一本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名人励志读物,介绍法布尔的成才故事。本书由张雨海编著。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通过介绍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发明家及工程技术专家和重大科学活动来反映人类五千年科技发展历程,特别是通过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反映科学家们在思想上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生活中相当宝贵的协作、友爱和宽容精神。青少年读者可以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超人智慧,吸取丰富的思想养料,从有关科学活动的故事中,密切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在荒漠上成长的果实——法布尔的故事》是丛书之一。
《在荒漠上成长的果实——法布尔的故事》是一本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名人励志读物,介绍法布尔的成才故事。本书由张雨海编著。
在19世纪,法兰西南部的韦赞镇一带,偏僻、荒凉,寂寞得像一片沙漠。1823年9月21日,在这个镇的圣·莱翁乡,一所孤零零的小院里,男主人安东尼在不安地徘徊着。他的妻子就要分娩了。
当村子里炊烟升起的时候,一声响亮的啼声,冲破了黄昏中的寂静,宣告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这个刚刚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男孩姓法布尔,叫让·亨利·卡西米尔,被简称为亨利。
很快,冬天到了。严寒驱走了年轻夫妇那初为父母的喜悦。为了节省柴草,他们全挤到牲畜棚里过夜。母亲紧紧抱着小亨利,用身子暖着他,自己却冻得发抖。屋外,狼嗥声和风啸声交织在一起,让人听了毛骨悚然。
圣·莱翁是个山村,到处是凹凸不平、怪石嶙峋的山丘,成块的土地很少,只是在山坳的洼地里才能种稞麦,但也是土质灰白、松散,收获的稞麦和付出的汗水总是不成正比。
在这个家家都很穷的地方,小亨利3岁时,他的弟弟弗雷德里克出生了。贫瘠的土地可供不上儿子的肚皮啊。两只待哺的“小鸟”一饿就张开小嘴不停地喊叫,全然不理会父母的苦衷。
两个小家伙的生存问题,就成为做父母的揪心事了。安东尼夫妇常在屋里相对无言,默默流泪。仁慈的母亲流泪是常见的,父亲的泪却是罕见的,可现在他还是为生计无着而流泪。亨利·法布尔的父亲勤劳、能干,也能吃苦,但看起来懦弱一些。亨利·法布尔的爷爷无论如何也看不惯儿子的这种个性,这不符合他那传统思维中山民应该具有的强悍、豪爽、执著,一往无前的性格标准。所以在几年前,父子俩终于分家了。安东尼和妻子离开了父亲居住的马拉瓦,来到了80里外的圣·莱翁定居。老家马拉瓦也是个穷山村,但是父亲安托万却坚强而又乐观地奋斗着。一想到父亲,安东尼就觉得自己太渺小,所以,尽管他现在一筹莫展,也不想去向父亲求援。他觉着自己底气不足,张不开嘴。
但是突然有一天,一辆牛车停在了圣·莱翁那所孤零零的小院里,车上跳下一个老人,他一声高喝,仿佛教堂的铜钟敲响,声音震荡着小小的灰色房子。
“安东尼,你这个臭小子!把我的两个孙子饿坏了吧!”
安东尼闻声喜出望外,急忙跑出来拥抱自己的父亲。儿媳把亨利·法布尔的弟弟抱给爷爷看,亨利·法布尔则躲在妈妈身后,瞧着这个陌生的大胡子老人。
就这样,爷爷的牛车把我们书中的主人公亨利·法布尔带走了,带向80里外的山村马拉瓦。漫漫荒原上,孤零零的牛车摇晃着。天边,是阿尔卑斯山脉上终年不化的积雪。
爷爷家的生活虽然也贫困,但却培育了亨利·法布尔那种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爷爷的性格,又给了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三年过去了,7岁的亨利·法布尔回到了父母身边。圣·莱翁村的小学里,多了一个每天光着脚丫上学的孩子。
家中生活依然贫困。妈妈经常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她总是把自己的那份面包让一半给爸爸和亨利·法布尔兄弟俩。晚上,亨利·法布尔经常听到爸爸妈妈为生活而争吵。法布尔的妈妈是一位小职员的女儿,家中虽不富裕,但衣食尚不愁,再加上她是父母疼爱的女儿,所以一直也没委屈着。可是,人生这本教科书的内容太丰富了,结婚之后,尤其是有了两个孩子之后,她就随着丈夫饱尝了贫穷之苦。贫穷,使她丝毫没有了以往的娇嫩矜持,倒增添了许多劳动妇女的勤劳坚韧。但可怜的是,贫贱夫妻百事哀。贫穷,使她少了一点妻子的温柔,多了一些女人的唠叨。每当爸爸妈妈争吵的时候,小法布尔就盼着他们马上结束。当有时爸妈吵得厉害的时候,他很害怕。他想起奶奶给他讲的拇指人的故事,说是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只有人的大拇指那么大。但是贫穷的家里仍然养不起他,就把他扔到大森林里了。7岁的亨利·法布尔想:父母如果把自己当做拇指人扔到森林里,那么自己就摸索着去找爷爷家。
学校放假了。假期里,每天都有24只小鸭子蹒跚地从法布尔家的院子里走出来,亨利·法布尔也同样蹒跚地跟在小鸭子后面。放鸭的孩子法布尔,因为是光着脚丫走路,所以被碎石扎得一拐一拐的,和那些小鸭子走路的姿势差不多。P8-11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的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就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广东教育出版社在这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出版了《迈向21世纪科普丛书》等许多优秀的青少年读物。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又由该社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为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反映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唯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让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古代,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产生过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当我在长春大学校园里徘徊时,总是情不白禁地想象着法国南部的城市阿维尼翁,当然,它现在已经与法布尔生活的那个年代不可同日而语了;还情不自禁地想象着这个城市中法布尔学院校园里的情景。
大学生们,还有中学生,以及所有的青少年朋友们,我希望你们读了这本书之后,能够得到些什么,这并不是因为我的书写得怎么好,而是科学巨人的事迹太感人了。
我愿青少年能从书中采摘到精神的鲜果:或者是受到哲理的启发,或者是学到生物科学知识,或者是得到一种艺术享受,或者是受到科学家坚忍不拔意志和人格力量的鼓舞……
我写作之初,很有些雄心勃勃。铺开稿纸,竟然无法确定第一个音符,只好搁笔,再去阅读法布尔的有关资料,去学习法兰西历史,学习西欧地理,学习生物学。虽然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仍觉得这本书有未尽人意的地方,还望年轻读者能提出宝贵意见。
真心地感谢管成学教授,没有他的帮助,我无法写完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