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探究京剧之美(第2版)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何熙文
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京剧不仅供人欣赏,而且寓教于乐。在故事情节、人物造型和舞台表演中,京剧弘扬传统美德,讴歌爱国主义,坚持民族大义,颂扬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京剧中赞美舍己为人,惩恶扬善,伸张正义,劫富济贫。京剧中也歌颂纯真、坚贞的爱情,批判见利忘义、门第之见及包办婚姻等封建礼教。由何熙文编著的《探究京剧之美(第2版)》让我们进入京剧之门,学一些京剧知识,掌握一些欣赏京剧的方法,利用各种机会多接触京剧,就会由不知到知,由不会欣赏到会欣赏。

内容推荐

高雅艺术进校园,京剧是重要内容。京剧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生活,对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艺术情结,提高文化修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何熙文编著的《探究京剧之美(第2版)》让我们进入京剧之门,学一些京剧知识,掌握一些欣赏京剧的方法,利用各种机会多接触京剧,就会由不知到知,由不会欣赏到会欣赏。阅读《探究京剧之美(第2版)》不仅让我们从京剧中获得美的享受,而且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

目录

京剧人门之美

一、京剧起源传奇

二、早期京剧人杰

三、行当生旦净丑

四、表演四功五法

五、场面乐器伴奏

六、唱词对称押韵

七、唱腔西皮二黄

京剧流派之美

一、老生小生流派

二、旦角老旦流派

三、净角花脸流派

四、丑角名家特色

京剧剧目之美

一、剧目主要组成

二、剧目思想内涵

三、剧目兴衰起伏

四、京剧音像工程

五、杨家将戏鉴赏

六、三国演义鉴赏

舞台艺术之美

一、表演特性独特

二、服装冠帽盔巾

三、舞台布景道具

四、表演程式技巧

五、化装脸谱固定

京剧音乐之美

一、声腔皮黄为主

二、板式分门别类

三、板式世界之最

四、板式节拍对应

五、打击乐锣鼓经

六、曲牌美不胜收

七、板腔应用举例

现代京剧之美

一、现代戏名词解

二、怎样看“样扳戏”

三、现代戏音乐好

四、现代戏新发展

京剧艺人之美

一、梅兰芳柔中带刚

二、程砚秋刚正不阿

三、张君秋大器晚成

人才培养之美

一、富商投资能人创业

二、科班内幕发人深思

三、前人栽树桃李满园

文化进展之美

一、初期文化底蕴

二、早期文化改良

三、五四运动论战

四、鼎盛文人有功

五、京剧走向世界

六、辉煌落入混乱

七、建国后新繁荣

八、振兴时期到来

唱段索引

曲谱举例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关于京剧的起源,大家可能听说过徽班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后来形成了京剧。但是徽班到底是如何进京的?谁送他们进京的?很多书中却没有交代。2005年香港电视台“凤凰大视野”栏目,以其独特的视角、权威的解读、翔实准确的史料来源,道出了这一段近乎传奇的故事。

清朝中期,扬州是盐商聚集的地方。据说,盐商交的盐税居然占了清政府财政税收的四分之一,可见盐商的财力之大。

盐商有钱可以尽情娱乐。一些徽调班社从安徽经过安庆来到扬州,被盐商养在家里,称为家班。

康熙、乾隆都有过六次南巡,盐商出钱同当地官府一起接待。一次乾隆游扬州的瘦西湖,随口说,这里的风景和北京差不多,只差一座白塔。第二天,瘦西湖上就出现了一座白塔,这座白塔就是养“春台”戏班的大盐商江春出钱连夜建起来的。乾隆惊叹,盐商财力不可小视。这就是“盐商一夜建白塔”的故事。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正值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盐商为了取悦皇帝,把自己家养的戏班送到京城为皇帝祝寿。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徽调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有西皮调、昆山腔和弋阳腔;汉调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阳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可见,京剧产生于徽班,而徽班是从扬州进京的。

盐商的本意是为了取悦皇帝,但没想到的是由此改写了中国戏剧史。

乾隆皇帝八十大寿,进京祝寿的戏班很多,皇室的人看不过来,皇上冠冕堂皇地说要“与民同乐”,进京的戏班沿街摆台,实实在在地变成了全民的欢乐。

京剧形成以前,戏曲分为“雅部”和“花部”:“雅部”指的是昆曲,意为高雅艺术;“花部”也称为“乱弹”,指的是除昆曲之外的其他戏曲品种,当然也包括徽、汉两调的皮黄腔,意为非高雅艺术。皇宫内外的人已经听厌了昆曲,对初来的徽调和汉调(即西皮和二黄)这些“乡间野调”感到很新颖,很喜欢,加上京音化,逐渐形成了所谓“湖广音,中州调”的京剧。

应该理性地认识和分析京剧形成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京剧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几乎所有地方戏曲的各种优秀元素,当然也包括昆曲,所以才说京剧是集大成的艺术,没有任何其他艺术品种可与之媲美。从这一点来说,京剧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人民群众(也包括演艺群体在内)集体的智慧,皇帝也好,盐商也罢,也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明清两朝都定都北京,从1368年到1911年,前后共543年。这期间的中国戏曲文化,北京有重要地位。研究中国戏曲史就会发现,先后有三个主要的声腔剧种在北京立足并影响全国,首先是“弋阳腔”,而后是“昆山腔”,最后是“京剧”。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方戏曲剧种有360多种。在众多的地方戏曲、民歌小调中,南方有四大声腔比较显著,即明代南曲系统的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后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弋阳腔”发展为全国影响广泛的高腔系统,“昆山腔”发展成典雅细腻的“昆曲”。

弋阳腔先于昆山腔进入北京,并与北京音相结合,形成“京腔”,后又普及全国。它的特点是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它既在北京占据戏曲舞台多年,又影响了江南一带的其他戏曲剧种。  大概在明朝中叶,昆曲进人北京,逐渐取代了“京腔”的霸主地位,到1840年左右京剧形成之前,中国的戏曲几乎是昆曲一统天下。

1790年开始的四大徽班进京,为首的是三庆班,班主是高朗亭(旦角),唱昆曲的。三庆班进京获得成功后,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进入北京,并逐渐称雄京华剧坛。其实后来进京的戏班还有一些,不过很:陕都归并到四大徽班之中了。

当时四大徽班还都以旦角为主,而旦角又以唱昆曲为主。如四喜班班主就是梅兰芳的爷爷梅巧玲,也是唱昆曲的。。

为什么四大徽班唱昆曲也能在北京取胜呢?

四大徽班进京之前,北京的京腔、秦腔等戏班多达四五十个,是真正的乱弹局面。据周贻白先生的《中国戏剧史长篇》记载,第一个徽班进京的是以高朗亭为首的三庆班,此时的三庆班有70人,江苏人占了一半。也就是说,当时三庆班主要还是唱昆曲的,也唱秦腔、二黄、西皮等乱弹之曲。三庆班所演的50多出剧目大多以旦角为主,昆曲和乱弹各占一半。P2-4

序言

应大连理工大学何熙文教授之约,为他的《探究京剧之美》做序,心中忐忑了许久:除了生平第一次为人写序外,还因为我对京剧理论了解的程度有限。但缘于友情以及何教授的人品令我难以推却,所以决定动笔,不再犹豫。

用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整个书稿,不禁感慨万千。一位几十年从事计算机智能控制教学与研究的教授,在接触京剧不过四年的时问里,在已迈过古稀门槛之后,仍然有千里之心,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高度,以中华儿女的炽热情怀和使命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把京剧艺术带人大学校园这条艰辛之路。这怎不叫人感动。三年来何教授不仅在本校连续开设了“京剧魅力”讲座十几场,并请专业团体、名家名票来校献艺,与学生互动,竟神奇般地将一本9章47节、从京剧的起源到今天的发展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记得余光中先生说过:“天下的一切都是忙出来的,唯独文化是闲出来的。”是的,因为文化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确是与宁静和孤独相关。现时代太多的人沉醉在吟诗作画、说古道今、咬文嚼字、附庸风雅的所谓“高雅文化”之中,不愿再听到别的声音。正是怕京剧这个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我们这代人的手里丢掉,也正是为了大学校园里再多一种声音,2009年他带头成立由本校教职员工以及大学生组成的“大连理工大学京剧社”,并多次参加市里、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演出宣传活动。他们是实实在在地做着“高雅艺术进校园”这件事,可以说是全国校园的典范。两年前,央视戏曲频道要来理工大学采访他,被他婉拒了,他认为自己仅做了一点点,不值得宣传。今天他又几次嘱咐我在做序时一个字也不要提他,只提京剧。但何教授您忘了,写京剧在理工,怎能不提起您哪!在当前京剧艺术的发展确确实实出现了某种“危机”的时候,何教授用他的行动向所有人传达一种信号:京剧,走,就有希望。至于他对京剧的热爱和执着,从本书的前言中可以看出:“京剧中凝聚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华。唱腔和伴奏‘绕梁三日’,唱诃和念自音韵铿锵,化装和服装鲜艳对比,舞台和表演虚拟写意……”“高雅艺术进校园,京剧是重要内容。京剧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生话,对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艺术情结,提高文化修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阅读书稿的过程,也是我第一次认真考察何教授的过程。提笔之时,不禁想过:在理工、在大连、在中国迄今只出一个何熙文,如果再出几个,比如每一所大学都出一个,那京剧艺术的前景又会是怎样呢?

张玫 写于2010夏

后记

到底怎样欣赏京剧艺术?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对京剧都算不得内行,但是也不能总是看热闹。京剧艺术与国外的交响乐一样,带有严肃、永恒的性质,它不像流行音乐或小品,热闹一时。所以,欣赏京剧艺术必须先打好一定的基础,沉下心来,理性地去品味和欣赏,才能逐渐有所积淀,有所感悟,有所提高,才能够真正理解中国京剧的博大精深。要想欣赏京剧艺术,没有一定的底蕴是不成的。首先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要有一定的中华诗词文化的修养;要了解基本的京剧入门知识,包括京剧的起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音乐、声腔板式,京剧的程式特性,京剧的服装化装,京剧的剧目,京剧的舞台道具,京剧的流派特点等。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去看戏或听唱段,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京剧艺术的确是博大精深。一个人也不大可能全方位地欣赏京剧艺术。不同的人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去欣赏京剧的某一个方面,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比如有的人喜欢这一流派,有的人却喜欢另一流派。有的人看戏的时候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京剧的乐队,因为他对京剧音乐情有独钟……

欣赏京剧到底要欣赏些什么呢?

(1)欣赏京剧的剧情。因为一出好的京戏的确能够提升我们的人格品位和道德修养。

(2)欣赏京剧的流派。每个流派除了能够让我们:获得艺术上美的享受之外,该流派在创新中那种精细精到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会对我们有所感染。

(3)欣赏京剧的文化。京剧的念白和唱词,在文学和诗词上有很深的造诣,久而久之也会影响我们的文学修养。

(4)欣赏京剧的武术和舞蹈。京剧的武术绝不亚于一般的武术,而京剧的舞蹈更是独具魅力,身体好的人学上一点,不仅能陶冶情操,对身体健康也有好处。

(5)欣赏京剧的美术。不论是京剧的化装脸谱还是服装鞋帽,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美轮美奂,对培养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会有很大帮助。

(6)欣赏京剧的唱段。京剧尽管是唱、念、做、打、舞的综合性艺术,对一般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京剧的唱腔,一段优美的唱腔能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如果嗓子条件比较好,又想学习京剧的唱腔,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必须先有思想准备,真正学会京剧唱腔是比较难的。建议先从自己喜欢又比较简单的流水板学起。

(2)先不要多学,各种声腔板式的唱段学了几段后,就这几段进行修改加工,逐步做到唱音准确,字正腔圆。然后再往后学,切勿贪多粗糙。

(3)除了跟音视频设备学习之外,有条件的可以请教专家,学习发声方法,学习咬字吐词,进步会加快。

今天的环境对我们欣赏和学唱京剧很有利。电视上经常有京剧节目播出;网络搜索极其方便;学校每年都会有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家也可以不出校门就欣赏到国家级的京剧演出;京剧活动团体、京剧欣赏和学唱选修课也能给大家一个互动的平台等。京剧艺术的大门是永远敞开着的。

我1959年入学,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在大连理工大学至今已过51个年头。教学和科研从事的是工业自动化和微机应用,曾出版过《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和《In—tel8XCl96MC/MD高档单片机原理及实用设计》。我不是京剧艺术方面的专家,但是我从小就很喜欢绘画、书法、音乐,也喜欢听戏。记得六七岁的时候,父亲用手摇唱机放梅兰芳、马连良的京剧唱片,“一马离了西凉界”、“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老爹爹发恩德把本修上”等,至今不忘,张口就来。如果能看上一场戏,高兴得不得了,尤其感到旦角的扮相最美、武生的刀枪把式是最好的武艺。  长大了,特别是上了大学以后,学习科学知识,和京剧接触得少了,可是有机会还是要到剧场去看戏。

到了“文革”时期,满街宣唱八大“样板戏”,我也和学校里一些唱得好的老师们一起唱。所以至今一些“样板戏”的唱段都可以一字不落地从头唱到尾。

退休以后,一种放松、一种消闲,使我有更多的时间欣赏和学唱一些传统京剧唱段。记得第一段学唱的就是《三家店》秦琼的【西皮流水】‘‘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唱一段下来,自觉得神清气爽。一段时间下来,竟然学了上百段不止。

事也凑巧,校关工委的文化素质教育需要加强京剧方面的教育,于是我参加了校关工委文化素质教育组,开始给大学生做,京剧讲座,同时也成为校京剧社的负责人,定期开展京剧活动。

京剧是国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是真正喜欢京剧的人不多,特别是年轻赶这其中原因很多。我得到了校领导和周围热爱京剧的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并利用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优势,下载了很多京剧方面的文章、音视频资料,也做了优美的课件。为了吸引老师、同学们前来听讲,我也聘请了京剧方面专业和业余的行家现场演唱,((京剧的魅力》讲座开展起来了。效果还不错,比如讲到“梅兰芳大师”的时候,将近300人的教室不仅坐满了,还要加凳子。三年三个轮回的京剧讲座,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有一件事情令我十分难忘。2009年3月成立校京剧社,校党委书记张德祥在致辞中说,京剧艺术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智慧和艺术精华。

这句话引我深思,京剧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在文化素质教育和大学文化建设上,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大学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精英人才,京剧课能起到和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

纵观目前的一些京剧书籍,多以介绍京剧的专业知识和其艺术特性为多,不太适合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此我想写一本适合非京剧专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用书。而且在讲解京剧人门知识的同时,告诉大家京剧艺术欣赏绝不仅仅是娱乐,理性地欣赏会带来人格品位的提高、智力智慧的丰富,艺‘术素养的增强,有利于高校精英人才的培养。

近三年来,我给大学生进行三个轮回《京剧的魅力》讲座,得到学校党政领导和各个职能部处,如党委宣传部、工会、离退休处、关工委、团委等的支持,也得到大连京剧院杨赤院长、焉健夫书记,大连市剧协领导张玫同志的无私帮助,还得到齐东海、刘铁牛、杨维纲、杨淑芳、袁履冰等教授的大力协助,以及大连票友姚芳华、贾春梅、郭志敏、张文达、叶祥生、张玉发、张玉明、王慧杰、廖春泉、马金旭,琴师黄树伊、毕福珊、张茹华、郭春英、鼓师吕汉敏等的协助。在我专心致力于京剧艺术活动和研究、撰写本书时,也得到京剧界一些名人,如孙毓敏、宋官林、杨赤、孙惠珠等人的指点,把大量的京剧文献、史料收集在一起,梳理成章,并曾对京剧讲座使用的讲义三易其稿,最终写成此书。为使本书更能贴近读者,又精心绘制了京剧人物和行当等彩色插图放于本书前面的彩页中。

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唱段,但是没有附上述唱段的音频、视频等音像资料,也没有附琴谱,仅在附录中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曲谱。这些资料完全可以在网上查到,下面的几个网址可供大家参考:

(1)唱段的音频

“中国京剧艺术网曲库”

(2)唱段的视频

“百度视频网”

(3)唱段的琴谱或唱谱  “中国京剧艺术网曲谱

除了上述网址,还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其他相关网址。下载京剧唱段音频、视频以及曲谱的网页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希望本书能成为引玉之砖,带领大家敲响京剧艺术之门。

何熙文

2010年7月 于大连理工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