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位于西北的边陲小镇杭锦后旗的“小酒厂”!
一家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创业、而今基业长青的中国名企!
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走稳了每一步的河套酒业!
它的背后,有着怎样感人的故事和不屈的奋斗……
《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在河套酒业成立六十周年》(作者汉明)从做人、责任、勤学、爱才、创新、战略、细节、文化九个角度,解开了河套酒业稳健成长的奥秘,处处体现出本土的商业智慧。
60年的曲折,60年的积淀,60年的成功,一家从边陲小镇成长起来的酒厂,是如何具备了朝前走、往大做、向上挺的经验和意志?如何成长为一家拥有“北方第一窖”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作为一个乡土企业家,张庆义身上蕴藏着怎样的商业智慧和人格魅力?内蒙古大草原的历史与文化,给了这家酒厂怎样的哺育与底蕴?
在这些大大的问号下,《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在河套酒业成立六十周年》(作者汉明)从做人、责任、勤学、爱才、创新、战略、细节、文化九个角度,解开了河套酒业稳健成长的奥秘,处处体现出本土的商业智慧。如同品酒一样,但愿大家从这本《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在河套酒业成立六十周年》里,品味到乡土中国的品牌成长奥秘。
序/河套酒业遐想
引论/河套酒——从内蒙古跃出的一匹“黑马”
第一章/厚道是做出来的
十五岁挑起养家的重担
一句话影响张庆义一生:往街上走
把对党的感恩写进家谱的人
哥哥永远惦念着妹妹的眼神
一个踩着小板凳走上金工岗位的人
一束塑料花积聚的情感力量
贮存期差两天不能开票
不要让经销商难倒在一个瓶盖上
检验单,一份特殊的礼物
儿子,爸爸不能告诉你
做一个眼睛大的人
善待员工
爱,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让厚道成为习惯
用“两个凡是”的原则来请客
喝河套酒喝成了一种信仰
口碑让河套酒成为长跑冠军
酒道贵真,用产量保质量
从真出发——做有价值观的企业
沉甸甸的厚道,静悄悄地生长
第二章/天下粮仓世界分享
大义辞表弟,铁腕治偷酒
半夜跟踪张庆义的人
我们不能跟风跑
大年二十八的风雪夜归人
从局长到厂长的抉择
那天,张总三杯酒醉了
“非典”时期唯一在食堂里吃饭的人
天下粮仓世界分享
真诚拥抱改革开放
自觉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把高楼建立在自己的土地上
做以商招商的桥头堡
企业家不是在享受业绩,而是承担责任
发展责任是履行其他社会责任的根本前提
家国情怀与责任尽到位.
第三章/学习是最重要的工作
一周至少读一本书
做事情要做到专业水平
迈开脚步,奇迹无限
虚心请教专家学名
从一支荧光笔上发现的问题
想成功,“学做悟”一样都不能少
“三本管理”——河套酒业的独特知识库
烩酸菜与河套酒业的整合术
第四章/七步之内有人才
张总是一个爱才的人
2D午本土化打造的精英团队
生生不息的科技团队成长线
专业高效的质检团队壮大线
生龙活虎的营销团队活力线
鼓励员工岗位成才成名成家
河套酒业不会忘记那些艰苦创业的人们
河套酒业人奋斗型人格的人文基因
第五章/创新从质疑开始
思想解放——从黄河开河想到的
策略创新——北方完全可以生产浓香型白酒
品牌创新——“卖一瓶有一瓶”的河套王
科技创新——致力于成为机械化酿酒的引领者
营销创新——小区域高占有,精耕细作大内蒙
制度创新——河得泉,资本和产品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第六章/战略上做有根的企业
做有根的企业——一种向下用力的习惯
做有根的企业——让企业的每一步都走在通向未来的脚印里
做有根的企业——一种畏因的文化
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战略执行需要魂道术三者的高度统一
做有根的企业与企业仿生学
河套酒业,本根思维的民俗学土壤
第七章/淡雅浓香细节出
大事业从扫院子做起
用磁铁吸附车间砖缝里的铁屑
扫地与著名企业成长
从扫地开始,与“差不多”告别
胶带有皱,马上开会
装料工人的每一个动作都有规定
交接工作讲道德,河套酒业人办事万无一失
院里挪走一棵大树,张总都知道
每个屋檐风格都是一致的
第八章/感恩天地,和谐成长
感恩水土,感恩地气——天人和谐
双向带动,造福家乡——乡企和谐
保经济保民生——政企和谐
欢迎同行,关键点拨——同行和谐
是团队不是团伙——人心和谐
“五个和谐”营建河套酒业人的幸福感
第九章/挖掘文化而不是炒作文化
一个标志吹来草原和黄河的风
借名扬名——改名拉开河套酒文化建设的浪漫旅程
传说、文物、民俗——_礅解河套酒文化的三个密码
三个传说一个魂-一农耕与游牧的融合
士已去酒犹暖——一件文物营建的士气与正气
两馆一团一刊建设——软文化需要硬投入
品味诗意,拒绝缩略一酒道馆印象
骑士文化与英雄情结——在斛律金雕塑前
绿色生活方式——奶酒车间观感
名酒背后是文化
靠真情走遍天下
酿之真品真性,饮之礼敬酬乐
后记/真实本好美——河套酒业的商业逻辑与张庆义的企业哲学
附/河套酒业荣誉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