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奔星自1934年开端的新诗创作,自觉坚守这样艺术探索的意识和道路,但又能扩大襟怀和视野,保持自己的诗作,既能抱有“纯粹的诗人”艺术追求的清醒意识和探索热忱,又有凝视现实生活、关注下层民生疾苦的赤子之心。他的诗作里,努力将关怀民众人生,现实苦难,与挖掘自我内心世界的哲理感悟和微渺诗情,很好地结合起来。《暮霭与春焰(吴奔星现代诗钞)》收入吴奔星从1934年至1948年之间创作的新诗172组206首,译诗12组13首,诗论11篇,代表了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诗歌创作与理论主张的全貌。这些散佚于当时全国各地报纸杂志上的诗文,经吴奔星先生之子吴心海长达8年的收集与整理,成为迄今以来较为完备的吴奔星的诗歌作品集,也为中国现代诗歌研究,尤其是吴奔星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作为中国新诗史上影响最大的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之一、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吴奔星在其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中坚守1917年肇始的以白话诗代替文言诗的新文学运动立场,遵循诗歌在象征和意象的铸造中,做到传达之含蓄隐藏的艺术追求和主张。其新诗创作兼容东西方诗欹艺术之长,以自由体诗传达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形成了独特的诗风。诗作《晓望》、《都市是死海》、《小鸟辞》、《门里关着一个春天》,尤其是晚年一的代表作《别》,都有广泛影响。
《暮霭与春焰(吴奔星现代诗钞)》收入吴奔星从1934年至1948年之间创作的新诗172组206首,译诗12组13首,诗论11篇,代表了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诗歌创作与理论主张的全貌。这些散佚于当时全国各地报纸杂志上的诗文,经吴奔星先生之子吴心海长达8年的收集与整理,成为迄今以来较为完备的吴奔星的诗歌作品集,也为中国现代诗歌研究,尤其是吴奔星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暮霭与春焰(吴奔星现代诗钞)》中34幅彩色插图以及若干幅黑白插图,大多为昊奔星当时经常发表诗作的刊物的书影以及其诗文最初发表耐的嘭印,有些相当罕见,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暮霭》与《春焰》,本是吴奔星早年编定的两部诗集的名称,当时,已见诸报刊广告;终因,卢沟桥的一声炮响,这两部诗集于印刷厂内灰飞烟灭。该书命名为《暮霭与春焰——吴奔星现代诗钞》,算是对过去记忆的复活,并以此纪念吴奔星先生远去的诗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