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深圳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1.3.1 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3.2 TOD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3.3 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的现状及分析
1.3.4 轨道交通政策的现状及分析
1.3.5 深圳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及理论基础
2.1 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理论模型
2.1.1 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1.2 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
2.1.3 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关键因素
2.2 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的关键技术
2.2.1 TOD理论
2.2.2 遗传算法
2.2.3 交通分配方法
2.2.4 系统动力学
2.2.5 元胞自动机
2.3 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可持续轨道交通的TOD规划模型
3.1 SRC-TOD模式规划原则
3.1.1 中美城市发展背景对比分析
3.1.2 基于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中国TOD模式
3.2 问题描述及研究方法确定
3.3 站点周边土地规划模型的建立
3.3.1 变量定义及相关参数确定
3.3.2 模型建立及算法设计
3.4 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建立
3.4.1 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目标
3.4.2 交通模式和出行者类别的确定
3.4.3 交通方式划分与交通量分配联合模型的建立
3.4.4 交通量分配模型求解算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元化轨道交通投融资机制的建立
4.1 轨道交通产品的本质
4.1.1 准公共产品
4.1.2 规模经济效应
4.1.3 正外部效应
4.2 轨道交通外部效益分析
4.2.1 轨道交通所产生的效益
4.2.2 效益量化模型的建立
4.3 多元化融资机制的建立
4.3.1 建立轨道交通专项基金
4.3.2 建立专项税收制度
4.3.3 促进私人部门参与
4.3.4 采用创新性金融手段
4.3.5 实施联合开发策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可持续轨道交通政策仿真研究
5.1 系统边界及反馈关系分析
5.1.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内部反馈关系
5.1.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外部环境
5.2 轨道交通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5.3 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建立
5.3.1 土地利用cA模型的特点
5.3.2 土地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5.3.3 cA模型的建立
5.4 模型检验要求及政策仿真目标
5.4.1 模型真实性检验
5.4.2 政策仿真目标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实例分析
6.1 深圳地铁3号线简介
6.2 TOD规划方案的确定
6.2.1 土地使用类型的确定
6.2.2 土地使用密度的确定
6.2.3 TOD规划方案交通协调性验证
6.3 轨道交通外部效益分析
6.3.1 乘客受益程度及返还方式
6.3.2 地面道路使用者受益程度及返还方式
6.3.3 政府受益程度及返还方式
6.3.4 对周边物业价值提升及返还比例确定
6.4 政策仿真分析
6.4.1 系统动力学模型部分
6.4.2 CA模型部分
6.4.3 政策仿真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附录1 土地使用类型目标函数M文件
附录2 土地使用类型寻优遗传算法程序
附录3 土地使用密度目标函数M文件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