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骁黎编著的《假如这不是宋朝》彻底颠覆以往所有历史书的模式、口吻、角度,提供给我们充满无限遐想的历史画面,打开了历史的另一个世界——原来历史背后隐藏着这样的重重玄机。
对历史进行大胆的重构,假设当时的繁荣一直延续,中国历史将会被改写成哪一般模样。
所谓“假如”,是一种对于历史的假设。中国的古代史无比辉煌,在这期间,拥有着无数能够将辉煌延续到现在的机会,但却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陈骁黎编著的《假如这不是宋朝》讲述的即是历史给予宋朝的机会,以及错过这些机会的原因。
一幅清明上河图,道尽了宋之繁华。大宋一朝,经济总量世界第一,运用白银战略成功将辽、女真、西夏、蒙古等玩弄于股掌之中;此时的西方,当十字军见识了阿拉伯文明才知道什么叫先进时,我们四大发明的成果早已广泛应用。如果宋朝能一直保持下去的话,或许真的能用白银主宰世界。一起来翻阅《假如这不是宋朝》吧!
如果,没有“靖康之耻”
宋朝是一个辉煌的时代;
宋朝是一个令人惋惜的时代;
宋朝是一个让人敬佩的时代;
宋朝亦是一个让人无语的时代。
纵观中国古代史,很少有哪个朝代能够像宋朝这样有着发达的经济,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地生活,在诸多强敌之中,依然能够坚守300多年历史。这就是宋朝,绝无仅有的宋朝!现代学者测算,北宋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当时世界的80%,国民总收入是后来明朝的10倍,所以北宋是一个很有钱的王朝。
如果你熟悉中国古代史,那就一定会崇拜古代。因为在那个时期,中国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世界强国,宋朝在经济上就相当于现如今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一样。
可是在这段辉煌的历史之中,却出现了让中国人都感到奇耻大辱的事件,那就是“靖康之耻”。毫不夸张地说,“靖康之耻”改变的不仅仅是宋朝当时的格局,同时还让宋朝统治者在面对列祖列宗的时候,感到无言以对。
或许宋太祖赵匡胤也不会想象在100多年之后,自己的子孙后代竟然被金国欺凌成这副样子,这无疑是宋朝的一大悲哀。
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而爱国诗人辛弃疾也曾经多次在自己的作品之中表现出渴望收复失地的愿望。
“靖康之耻”就好比是金国狠狠地扇了宋朝人民一个响亮的耳光,而那淤血则持续到南宋灭亡方才不见了踪迹。
在“靖康之耻”之前,宋朝已经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这块土地,这也是当时它决定和金国联手攻打辽国的报酬。可是我们不仅要反过来问问,如果当初童贯并没有用那样轻蔑的态度对待辽国使节,而是趁机和辽国商量;如果他们决定帮助辽国攻打金国,报酬同样是宋徽宗一心要得到的“燕云十六州”,辽国同意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笔者以为,在已经丢掉3个首都的情况之下,辽国已经没有什么商谈的余地,即便是宋朝想要长城以南的所有中原土地,辽国也必须同意,否则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亡国这样一条路。孰轻孰重,辽国的天祚皇帝还能分不出来吗?然而,由于童贯和辽国的私人恩怨,宋朝被生生地分割成了北宋和南宋。
有很多人都发出过这样的疑问,如果当初宋朝选择和辽国联合起来,那最终的结局会是怎样?P209-210
宋朝在我国是一个很奇特的时期。它注重农业,也不排斥商业;它的科技无比发达;皇帝善待士大夫阶层,同时也能够保证民生。所以终宋一世,既无大的政治动荡,也无大的农民起义。
更因为宋朝的财政收入举世无双,它可以用钱买下北伐数次也未能夺取的“燕云十六州”,它可以用白银与异族周旋:辽、金、西夏等国看起来都无比强大,但都在白银攻势之下“一败涂地”。
欧洲,直到16世纪才出现了同样的繁华。
但它为什么不能将自己的经济力量转化为军事力量?它为什么供养着庞大的军队却最终亡国……
让我们再回去看看,宋朝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