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激流风帆--从农家女到副省长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包玉兰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蒋大国,女,1948年12月生,汉族,湖北省随州人。华中师大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12月至1970年1月高中毕业回乡, 曾任随县城郊区五四大队会计、党支部副书记。1971年1月至1973年10月在华中师范学院学习。1973年10月至1983年6月先后任共青团湖北省委办公室干部、科长、副主任、宣传部长、副书记、省青联副主席、主席。1987年9月至1991年5月任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1991年5月任1993年7月任省台办副主任。1993年7月至1998年11月任省妇联主席、党组书记。1998年11月至2000年2月任鄂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2000年2月任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2003年1月当选为湖北省副省长。

《激流风帆——从农家女到副省长》作者(包玉兰)对大国同志的成长历程进行了生动的记录与深度的开掘。

内容推荐

《从农家女到副省长》的主人公蒋大国同志是新中国的同龄人,是在新中国的阳光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女干部。我担任全国妇联主席时,大国同志正主持湖北省妇联工作。后来我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她作为湖北省副省长分工联系省红十字会。因此,我与她从相识到相知,结下了良好的友谊。

包玉兰编著的《从农家女到副省长》从问根寻源、风华少年、青春之歌、心地阳光、巾帼锋芒、激流风帆、力开先河等八章节对大国同志的成长历程进行了生动的记录与深度的开掘。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问根寻源

走进家园

父亲是山

母亲是河

兄妹情深

第二章 风华少年

戒尺下启蒙

奔跑的脚步

萌发理想

工程师之梦

红色光环

红旗长征

乱中祸福

第三章 青春之歌

高歌回乡

原则与心灵的碰撞

梦的复苏

学海泛舟

那时候,也有爱的抒情诗

女儿眼中的泪花

第四章 心地阳光

舞弄春潮

清风吹浮云

东渡求学

一篇推动省委决策的调查报告

迎来民族工作的春天

架设通往彼岸的金桥

第五章 巾帼锋芒

如何唤得春风来

一位山妹子引发的思考

回应乡村的呼唤

为了田野的希望

让大嫂不再相信眼泪

为了姐妹的权益

让妇女的声音影响决策层

为了母亲的微笑

世妇会上竞风流

高扬“四自”的旗帜

走进中南海

第六章 激流风帆

新官上任

疾风劲草

打开城门

绿遍山水田园

迎风顶浪

心清城新

别离匆匆

第七章 力开先河

挂牌就任

跑“部”进京

慧眼识珠

不辱使命

第八章 情满荆楚

酉水情深

福星高照

扶弱惠民

倾听来自窗口的声音

老百姓是天

试读章节

第一章问根寻源

湖北省妇女界初识蒋大国是在1993年6月的一个上午,湖北省委大院,省妇联会议室里,全省地市州妇联主席与新上任的省妇联主席蒋大国见面。

蒋大国在省直女干部中,颇有知名度。她的前期经历并不复杂:1967届高中毕业生,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首届工农兵学员;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刚刚接任湖北省妇联主席。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把新主席迎进会议室时,才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蒋大国的风采。

她身着一套黑色套裙,玫瑰红色的衬衣领翻出一朵硕大的蝴蝶结,看上去朴实、端庄、热情、沉稳,微笑中稍带几分严肃;矫健的步履,显示出勃发的英姿;眉宇问洋溢着一种非同寻常的气度与魅力。

她在省妇联任职5年后又转岗,先后任鄂州市市长,湖北省劳动厅厅长;2003年新年伊始,在湖北省第八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2008年春,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09年,阳春三月,笔者第一次走进随州,亲近蒋大国的家乡。

湖北省随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城。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原以南、江汉之滨,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汇处。据历史记载,随州曾经是隋文帝杨坚封地,隋朝因随州而命名。

上古时期,随州为厉山氏,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本起烈山五千年前,在此“创耕耘、植五谷、尝百草”,开启史前农耕文明。20世纪60至70年代,“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随州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等曾经遭受灭顶之灾。进人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随州大地,随州的历史人文景观又再现当年风韵,重放夺目光彩。

首先是华夏子孙共同期盼的炎帝神农故里得以修复。据说1988年8月18日,厉山修复工作拉开序幕后,三天内,当地老百姓捐款达4.2万元。这个数字现在看来微不足道。可在“万元户”就是名震一方富人的当时,这却是个庞大的数目。

修复后的神农故里,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建有神农洞天、神农纪念馆、神农碑、神农牌坊、神农文化广场等,整个构想演绎了当年神农氏实践活动与原始农耕文化盛大景象。

海内炎黄子孙也慷慨捐资,鼎力襄助。有一位美籍华人王德樵远涉重洋,万里寻根到厉山,把一幅炎帝神农画像送回炎帝神农的出生地。这幅画是他用重金从美国华岗博物馆购得的。他激动地说,这是我家三代人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

台湾省台北市姜氏宗亲常务理事姜竹先生,专程到厉山送来了一幅《炎帝神农世系姓氏图》。香港某集团公司副董事长高明先生来到厉山后,面对神农雕像三叩九拜、老泪纵横……

相传农历四月廿六日是炎帝神农的诞辰,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州市每年都要隆重举办纪念活动。祖国大陆与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及世界各国如美国、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的炎黄子孙纷纷前来朝拜始祖,现在的厉山炎帝神农故里,已经成了华夏炎黄子孙拜宗祭祖的圣地,也是国内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又有一重大考古奇迹在随州发现。1978年夏天,在随州市城西1公里处的擂鼓墩,发掘出一座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共出土各类珍贵文物1.5万余件,其中一套大型青铜编钟可谓稀世珍宝。国内外为之震惊,武汉音乐学院原院长童忠良教授认为,曾侯乙编钟是炎黄文化、音乐文化的最高成果,美国纽约大学教授E.C.麦克伦撰文称随州编钟为世界第八大奇观。

这套编钟共65件,出土时分三层悬挂在钟架上,最大的一件甬钟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全套编钟总重量为2567公斤。编钟上刻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每件编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每钟双音呈和谐的大小三度关系,其音阶相当于现代国际上通用的C大调。中层编钟共有三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音域宽广,音色优美,且有变化音,能旋宫转调,演奏中外歌曲。凡是听过演奏的人,无不惊叹叫绝,赞美它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它的出土,改写了中国音乐历史,将我国音乐史至少向前推进了400年。

曾侯乙墓中还出土了漆木鼓、瑟笙、箫等打击、吹奏、弹拨乐器100多件,均为我国考古史上所仅见,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空前发现。

墓中所发现的漆木家具、黄金器皿、墨竹书简、戈戟兵器等都给随州一个惊喜,也给世界一个惊奇。

为了真实地记录随州的历史与文化,近年来,市政府出巨资兴建了一座标志性工程——随州历史博物馆,它坐落在城西曾侯乙墓及编钟的出土处。这座建筑物拔地而起,使随州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显得更加雄浑与厚重。P3-5

序言

《从农家女到副省长》的主人公蒋大国同志是新中国的同龄人,是在新中国的阳光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女干部。我担任全国妇联主席时,大国同志正主持湖北省妇联工作。后来我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她作为湖北省副省长分工联系省红十字会。因此,我与她从相识到相知,结下了良好的友谊。

她少年立志,勤奋求学,大学毕业后,很快走上领导岗位,无论怎样艰难困苦的环境,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她都孜孜不倦地学习。她曾赴日本求学,回国后又攻读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几次进中央党校深造。组织的培养和个人的努力使她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她先后变换9个工作岗位,经受了多方面的锻炼,每干一行都认真钻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性思考。例如,她曾提出妇联工作要“以作为求地位、以能力求平等、以实力求活力”,得到妇联干部的普遍认同。普通农民家庭出身的大国从小便具有了朴实的平民情怀,她把对老百姓的深情化为忠诚服务人民的动力。任省妇联主席时,她奔走于乡村,调研于基层,注重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引领妇女学科学、奔小康,自尊自强。在她的倡导下,湖北农村开展的“三争一创”、城镇开展的“三创一高”、家庭开展的“三倡一建”等活动,都为全国妇女工作提供了新鲜经验。她领头改革后的《知音》杂志,几年间就成为每期销售过四百万份的著名刊物,效益居全国同类期刊之首,且经久不衰。走上省部级领导岗位后,她更彰显出勇立改革潮头的勇气和魄力。她竭力推动实施的少数民族地区“616”对口扶贫工程在全国民族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她倡导并实施的农村孤寡老人自愿集中供养的“福星工程”、救治城镇社区低保和特困群众的“惠民工程”、引导下岗职工及农民工开展的“创业工程”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民生工程”等,惠及了千家万户。

本书作者对大国同志的成长历程进行了生动的记录与深度的开掘。我相信,这本书对于读者,尤其是女性领导干部及广大女性朋友将不无启迪和激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4: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