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管理智慧(妙趣横生的管理学通识读本)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谢明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谢明编著的《管理智慧:妙趣横生的管理学通识读本》通过生活故事、科学实验讲述管理学的知识,精彩纷呈、妙趣横生。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两个字——“智”与“趣”。在本书中,管理知识与科学实验和生活故事巧妙结合,赋予管理学无限趣味与活力。实验生动有趣、寓意深刻,故事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全书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内容涉及管理知识的方方面面,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方法,从管理心理到管理沟通,从管理思维到管理决策,从生活管理到社会管理,从企业管理到政府管理。小实验,大启迪,小故事,大道理——无论你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你都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内容推荐

人的记忆可靠吗?逆反心理是怎么发生的?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是如何传递的?“心理账户”是怎样左右决策的?如何识破谎言?森林中枯木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公地悲剧”是如何发生的?什么是“阶梯效应”推销术?什么是“下台阶效应”推销术?年轻的卡耐基是如何击败其他应聘者而被录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怎么发生的?周总理为什么让听他讲话的群众集体向后转?……

谢明编著的《管理智慧:妙趣横生的管理学通识读本》将管理知识与科学实验和生活故事巧妙结合,用讲故事的形式阐述管理现象背后的规律,解释管理行为背后的原因。

《管理智慧:妙趣横生的管理学通识读本》有你知道的、不知道的故事:在心理篇中,你会恍然大悟;在理念篇中,你会若有所思;在领导篇中,你会大开眼界;在决策篇中,你会跃跃欲试;在幽默篇中,你会哈哈大笑;而在道德篇中,你将流泪……

目录

第一章 心理篇

 心理失血:暗示的作用

 卖糖的哲学:阿伦森效应

 预测效应:英国作家查理斯的故事

 赋予效应:“避害”为什么大于“趋利”

 信念的价值:美国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

 水壶效应:希望带来力量

 “苦橘子理论”:奢华商店里的商品一定贵吗

 自圆心理:誓不罢休的原因

 反衬效应:比较的效果

 阶梯效应:精明的推销术

 下台阶效应:大与小的辩证

 光渗作用:衬托的作用

 逆反心理:禁果的诱惑

 矮杯子为何多倒酒:“高一矮”视错觉

 永不放弃希望:小白鼠溺水实验

 心理发动机:母爱的力量

第二章 效率篇

 成功的秘诀:贝尔纳的最佳回答

 以柔克刚:“满齿不存,舌头犹在”

 最好的管理:追求感觉不到的状态

 森林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雪球效应:富人为什么越来越富

 碎花瓶理论:物体碎片间的关系

 玻璃瓶中的机遇:别涅迪克的发明

 抱西瓜:学会放弃

 “把船开进深水区就行了”:睿智的船长

 细节管理:曼谷酒店

 尾数的哲学:卡耐基的故事

 试题的奥秘:知识不是唯一

 简单的智慧:出人意料的主意

 最佳方案:风扇的妙用

 创造源于简单:手指的安全

 站远一点看:知识是有局限的

 神秘的黄箱子:细节的准备

 分配决定效益:缓解交通拥堵的妙招

 一次只做一件事:优质服务的诀窍

 聪明的放弃:一种经营人生的策略

 网络效应:网络带来的效益

 第三块三明治: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

 猴子饮水:另辟蹊径的智慧

 差别何在:“不公正”待遇

 帕累托最优:效率的“理想王国”

 雪崩效应:小石子引起的雪崩

 多米诺骨牌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难以忘记的“公平”:中国足球的悲喜剧

第三章 沟通篇

 人口普查:“家里到底几口人”

 学外语:“I’m sorry five”

 哈雷将军驾到:西点军校的笑话

 第一名:害怕别人听不清

 倒茶与倒查:“我属(数)狗”

 “见过吗”:售票员的误会

 黄色的芥末:“我要报警了”

 口齿不清:“不洗不剃您干吗来了”

 “季付(继父)还是月付(岳父)”:“我是他亲爹”

 “打倒亲爹”:批判会趣闻

 “蘸着吃”:“到底怎么吃”

第四章 理念篇

 不竞争也能赢:生死与共是双赢

 化敌为友靠智慧:猎狗与羊羔

 柏拉图的坚持:怎样成为大学者

 挑战权威:“教授,您又错了”

 越战纪念墙:华裔女孩林璎的杰作

 “看见了什么?”:见小与见大一

 “那只是你的油田”:股份制的雏形

 公共空间:他们为何败诉

 民主:防止“多数人暴政”

 公地悲剧:牧民与草地

 灯塔效应:政府的经济功能

 公共利益:拆迁的困惑

 奇迹源于坚持:1%与63%

 两个机会:选择的逻辑

 教育最重要:移民局的禁地

 枯木存在的理由:大自然之手

 市场与公平:金钱法则

 公平竞争:值得尊敬的对手

第五章 道德篇

 勇气:真正的榜样

 偷瓜的成本: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

 座位:体现在细节上的平等

 “四项基本原则”:道德批评的理性

 谁坐头等舱:机长的智慧

 冰冷的数据:真实的泰坦尼克

 换一种眼光:与人为敌还是与人为善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希望带来奇迹

 苏格拉底做人:“这就是差别所在”

 离开还是靠近:在财富与生命之间

 两个和尚过河:“你在一直抱着她”

 道德的力量:丹·艾瑞里的实验

 人性的特点:切身利益的权衡

 良心与生命:一位德国老人的抉择

 以诚待人,以德治国:唐太宗论君源臣流

 孔雀的悲哀:决策的定式

 皮鞋的来历:改变世界与改变自己

 GDP与幸福:罗伯特·肯尼迪的演讲

 后悔或者遗憾:手术的风险

 “病人都是国王”:医生的眼光

 不如从改变自己开始:发人深省的墓志铭

 救父亲还是救君王:父子之情,出白天性

 职业精神:美国记者的大马趴

 “教书比天大”:耶鲁精神

 天使为什么能飞翔:轻与重

 没有吃完的牛排:做事要为他人着想

 亲情:20美金的价值

 “老师,我站着呢”:了不起的学生

 “我心有主”:高尚的道德定律

 诚实的店主:诚信的价值

 在冠军与诚实中选择:“我愿做诚实的孩子”

 幸福的船长:他人的信任是一种幸福

 细节见精神:形象是这样建立的

 “十减一等于几”:简单问题的复杂答案

 “琼玛卡若线”:爱心的结晶

 “关照别人,其实就是关照自己”:哈默的故事

 公平就是换位思考:开车与炒菜

 怨恨循环:情绪的战争

 一夜与一生:爱心的回报

第六章 领导篇

 慧眼识才:齐白石受聘美院教授

 “这是用玻璃钢做的杯”:他为什么会成功

 五视观人法:识人之道

 负荆请罪: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温家宝的宽容:剑桥扔鞋风波

 仁义胡同:“让出几尺又何妨”

 公民意识:官民平等

 首相来了:“抱歉,我们休假了”

 难忘的告别:华盛顿自觉放弃权力

 爸爸与儿子:“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能发明电灯”

 受伤的总统:奥巴马血洒篮球场

 这张照片说明了什么:奥巴马为什么坐在这里

 拜登吃北京炸酱面:平常与不平常

 骆家辉来京:经济舱走出的背包客

 成都总统套房“吓”住了法国总统:希拉克换房

 奥巴马女儿的“生存费”:生存与生活之辩

 爱当主角的总统:讨厌婚礼和葬礼

第七章 方法篇

 假装法:如何弄假成真

 男司机穿裙装上班:“禁止穿短裤,咱就穿裙子”

 “人质”的作用:降落伞的故事

 瓦拉赫效应:天才是这样出现的

 割草的男孩:“我只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博傻理论:凯恩斯的发现

 你只有10分钟时间:孔雀开屏的借鉴

 经济学原理:不用为石油枯竭发愁

 肯尼买驴:幸运抽奖

 “叔叔的手比我大”:小孩为何不抓糖

 只捡1元硬币的小孩:他为什么会舍大取小

 心理账户:钱为什么不可以等值替代

 只借1美元:保险箱租金与借款利息

 “坐飞机扫雪”:奇想不是妄想

 不要轻易说不可能:登上珠峰的路不只有一条

 用直升机撒钱:伯南克的发明

 头脑风暴法:“精神错乱”的奇想

第八章 思维篇

 跳出死胡同:心算大师的“滑铁卢”

 “你才是猪”:错误的反击

 “兄弟,开过大奔吗”:“凭啥小看人”

 纸有多高:令人恐怖的数字

 简单的24点:分手的理由

 自己的看法:创见的迷失

 奇怪的摄影师:防止闭眼的奇招

 变罚款为奖励:换一种思路

 真正的远见:牛津前辈的预见

 从无解中求答案:把试卷倒过来

 反过来想:晒布与卖伞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

 为人与为己:告示的措词

 换一种思路:当大江拦住去路

 爱因斯坦的逻辑题:“你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

 从一张A4纸里穿过去:做法真奇妙

 合成谬误:整体不是个体的叠加

 威森先生的哲理:零分的启示

第九章 决策篇

 选择不是越多越好:果酱实验

 “困难”的选择:把最胖的推下去

 有选择与无选择:养老院里的实验

 胆量:成功的素质

 成大事只要一点勇气:林肯的见解

 最后1枪丢金牌:“杯具”枪手

 雅典奥运会上演希腊神话:最后一跳的失误

 正确答案:报道的要点

 “华伦达心态”:心理压力是祸首

 富翁的遗嘱:把握问题的关键

 外重者内拙:“目的颤抖”

 选择方向:蚂蚁的智慧

 思想实验:公正的困惑

第十章 人际篇

 我与春天有一个约会:乔治在哈佛的最后一课

 艾森豪威尔的幽默:将军的一跤

 温莎公爵喝洗手水:智慧的闪光

 宽容: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感受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大家并没注意你

 应该搭载谁:公私可以兼顾

 留条缝隙:人际的空间

 钉子:生气留下的伤疤

 森林效应:个人与集体

 宁静:岩洞中的鸟窝

 绝缨宴:不加惩戒的惩戒

 背包理论:当个“空包先生”

 沉重的石篓:人为什么会越活越累

 拉绳实验:三个和尚没水喝

 蒙塔尔的人生哲学: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

 文化差异:后排司机与拉拉队队长

 “鱼畏龙颜上钩迟”:丁谓的沟通技巧

第十一章 法治篇

 “私宅不受侵犯”:“我能进来吗”

 “所言公,公言之”:汉文帝的名言

 孔子当“裁判”:“三八二十三” 

 “毒树之果”法则:证据的正义

 “钓鱼执法”与“诱惑取证”:取证的两面性

 犯人船:制度优先

 老鼠掉进米缸:生命的高度

 贪婪害了北极熊:诡异的“自杀”

 狒狒的贪心:为何不撒手

 曾子烹彘:教子有方

 本能:“我实在忍不住了”

 晏殊之信:实事求是

 微笑能值多少钱:判例的启示

 塔西佗陷阱:怎么什么都不信了

 信任:别人靠得住吗

第十二章 幽默篇

 赫鲁晓夫的反击:“我是你们中的一员”

 比喻:“你能把一池塘的鱼都钓起来吗”

 苹果牌笔记本:出人意料的奖品

 做好事:扶老太太过马路

 执著:应聘奇招

 一吻的逻辑:犹太人的机智

 有力的回击:“我和你恰恰相反”

 本科文凭:牌子上的提示

 “不在人事了”:“也没送他一程”

 征服:把大地踩在脚下

 中国人民很行:中国人真有自信

 基辛格做媒:协调的技巧

 “你应该刹车”:轧狗还是轧人

 “市场经济”:医院需要病人

第十三章 格言篇

 高峰深谷说:彼得·德鲁克

 知人善用:卡内基的墓志铭

 水至清则无鱼:班固

 美国梦:泰莱神父的信条

 解字“和谐”:“有饭吃”+“有话说”

 决策箴言:张居正

 沙粒效应:细节决定成败

 人生哲学:犹豫与后悔

 效率原则:如何做事

 自我尝试:嚼过的东西无味

 知难行易:老子

 谁是英雄:有胆有识

 每临大事有静气:翁同稣

 生才贵适用:顾嗣协

 让人讲话:伏尔泰

 生气是毒药:自我惩罚

 远与近:近处的盲点

试读章节

不竞争也能赢:生死与共是双赢

在自然界里,牧蚁和蚜虫可算是亲如兄弟、生死相依。因为蚜虫的排泄物(称为蜜露)含有氨基酸和糖分,这种成分很能刺激牧蚁的味蕾。一旦牧蚁肚子饿了,就会用触角去拍打蚜虫的背部,促使蚜虫分泌蜜露。有时,牧蚁还会用树叶和小树枝专为蚜虫搭一个小巢,每晚将蚜虫集中在小巢内,甚至在迁移时,牧蚁也会带上蚜虫一起启程。一旦发现有其他昆虫企图染指它们时,牧蚁则会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保护神的角色,对来犯者群起而攻之。玉米地里的牧蚁甚至还会在秋天来临时,将玉米上的蚜虫卵收集起来,藏到地下的蚁穴中,使之冬天不被冻死。当春回大地时,牧蚁会将蚜虫卵取出让其孵化,孵化后的新蚜虫又可为牧蚁提供新鲜的蜜露了。

蜜獾是生活在南非丛林中的一种动物。它最喜欢吃的是野蜂和蜂蜜,遗憾的是它发现蜂巢的本领欠佳。指蜜鸟是一种小型的非洲小鸟,它最喜欢的食物是组成蜂房的蜂蜡和野蜂幼虫。但是,指蜜鸟要将蜂巢弄碎,则有些力不从心。于是,指蜜鸟与蜜獾这一对飞禽走兽相互依赖,取长补短。当指蜜鸟发现树枝上的蜂巢之后,就会马上飞到蜜獾身边。蜜獾获悉最新情报后,就会乖乖地跟随指蜜鸟来到筑有蜂巢的树下,然后爬上去,将蜂巢咬碎,美美地吃上一顿蜂蜜大餐。指蜜鸟则不慌不忙地停在附近的树枝上,看着它的搭档狼吞虎咽。待蜜獾饱餐离去后,它就飞过去,独享被蜜獾咬碎的蜂蜡和野蜂幼虫。

在这个弱肉强食、竞争激烈的社会,为了生存,你可以选择恃强凌弱,打击吞并,你死我活,有你没我,排除异己,唯我独尊;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互惠共生,各得其所,精诚合作,生死相依,各退一步,不战而胜。这两则自然界的有趣例子,是否令你有了新的主意?

其实,有些时候,何必一定要竞争呢?换换思路,尝试合作也不错,共同进步也很美,最终双赢更是喜上加喜。化敌为友靠智慧:猎狗与羊羔

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猎户邻居养的凶猛的猎犬常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几次恳请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都不以为然,猎狗咬伤了好几只羊羔。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到镇上的法官评理。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大狗锁起来,但这么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我可以给你出一个更好的主意。”

牧场主到家后,按照法官说的,挑选了三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三个儿子,孩子们如获至宝,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们的羊羔,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关了进去。从此两家相安无事,还成了好邻居。

柏拉图的坚持:怎样成为大学者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像他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苏格拉底没有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

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然后说:“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同学坚持了?”

教室里有90%的学生举起了手,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哪几位同学坚持做到了今天?”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柏拉图。

挑战权威:“教授,您又错了”

课堂上,教授正得意地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时,一个学生举手并且说:“教授,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教授爽快地答道。

“教授,寒冷存在吗?”学生站起来问。

“这是什么问题,寒冷当然存在,难道你感觉不到吗?”教授答道,同学们哄笑起来。

这个学生反驳道:“教授,事实上寒冷并不存在!根据物理学原理,我们感觉到的寒冷实质上只是缺少热度,当热度存在或者传递能量时,我们的身体是可以感觉到的。热度是可以测量的,寒冷却不能,寒冷这个词只是我们用来描述缺少热度时的感觉。绝对零度(零下273度)是热度的完全消失,所有的物质停止一切运动,包括分子、原子等所有的范畴,不过这是绝对现象,事实上并不存在绝对零度。”

教授默然。

这个学生又问:“教授,黑暗存在吗?”

教授不很肯定地答:“存在呀。”

这个学生说道:“教授,您又错了,黑暗同样不存在!事实上黑暗是因为缺少光亮。光是可以测量的,黑暗却不能。我们可以用牛顿的三棱镜将日光折射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并且可以研究它们各自的波长,但是黑暗是无法测量的。仅仅是一道光线就可以划破一个黑暗的世界并将它照亮,但是你无法知道一个空间的黑暗是多少。所以黑暗一词只是人类为了描述当光亮不存在的时候的样子。”

这时,教授问:“年轻人,你叫什么名字?”

这个学生回答:“我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越战纪念墙:华裔女孩林璎的杰作

越战纪念墙,又称越战碑,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心区,坐落在离林肯纪念堂几百米的宪法公园的一片小树林里,邻近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该纪念墙由用黑色花岗岩砌成的长500米的V字形碑体构成,用于纪念越战时战死的美国士兵和将官,黑色大理石墙上以每个士兵战死的日期为序,刻画着1959—1975年间在越南战争中美军57000多名阵亡者的名字。V字形的黑色大理石墙体寓意深刻,既是英文“越南”的第一个字母,也是英文“胜利”的第一个字母。只不过胜利被放倒了,所以美国人说越战是美国永恒的痛。

纪念墙的设计者是中国建筑师林徽因的侄女,当年只有2l岁的耶鲁大学学生林璎(Maya Lin)。林璎于1959年出生于俄亥俄州阿森斯,祖籍福建省闽侯县,父亲是北京人,母亲是上海人。林璎小时候就展现出在数学和艺术方面的天赋。在中学时期她是班上的尖子生。毕业后,被耶鲁大学录取,成为该校建筑学院的学生。

1979年4月,一群参加过越南战争的美国老兵在华盛顿成立了一个社团,策划在美国首都的国家大草坪博物馆、纪念碑群落一带建造一座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并呼吁要使其成为美国社会中一个鲜明的形象。1980年7月,美国国会批准了这个提案,在靠近林肯纪念堂的宪法公园尽头建造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同年秋天,由美国建筑家学会组织,在全国公开征集纪念碑设计方案,要求应征者必须是年满18岁以上的美国公民。

林璎那时才21岁,还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一天,她在系里的告示牌上看到了征集越南战争纪念碑的通告,立刻跃跃欲试,不久就和同学一起开车到华盛顿做实地考察。她研究了各个领域的艺术和文化,了解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纪念物是如何纪念死者的。她还阅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关于战士的杂志。两个星期以后,她做出了模型。林璎的老师将她的设计方案评为“B”,却仍然鼓励林璎将设计方案寄走。

在征集方案的过程中,组织者一共收到1421个应征方案,方案设计者被隐去姓名,由八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和建筑师组成评定委员会,通过投票选出最佳设计。在1421件应征作品中,林璎的1026号方案脱颖而出成为首选,而应征者中那些国际知名的建筑师们,其中也包括林璎的老师选送的设计方案则都名落孙山。

P53-57

序言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两个字——“智”与“趣”。“智”者从“知”,汲取知识是智慧的开始。然而知识是用学的,智慧是用悟的。“不仅看到外,而且看到内;不仅看到相,而且看到理;不仅知道点,而且知道面;不仅能够说,而且能够想”,这才是智慧。趣者从兴,所以有兴趣一说。古人王羲之言:“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无趣则枯,有趣则盎,大凡成功者,多因兴趣使然。在本书中,管理知识与科学实验和生活故事巧妙结合,赋予管理学无限趣味与活力。实验生动有趣、寓意深刻,故事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全书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内容涉及管理知识的方方面面,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方法,从管理心理到管理沟通,从管理思维到管理决策,从生活管理到社会管理,从企业管理到政府管理。小实验、大启迪,小故事、大道理——无论你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都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曾听人讲过一则周谷城先生的轶事。某次周先生在课堂上和学生们谈起一段往事,1956年,他去北京参加一次会议。毛泽东得知后,请他去中南海一聚,顺便在露天游泳池一道游泳。毛泽东是从深水一端下,而周谷城却从浅水一端下。毛泽东喊:“从这儿下呀!”周谷城诙谐地说:“我和主席比不了,你是要深入浅出,而我要浅人深出。”说罢大笑。

深入浅出也好,浅人深出也罢,两者都是在追求一种意境,使人能于趣中领悟深刻哲理。尽管普及性的作品面对的是大众,立意要力求“通俗”,否则难以得到广大读者垂青。然而,雅能通俗,俗以致雅,其重点在雅而非俗。说到俗雅问题,便让人想起一则传说,在苏州有座著名的园林叫狮子林,园内有座“真趣亭”,悬挂着爱新觉罗·弘历亲笔题写的“真趣”匾额。据说乾隆帝游览狮子林后,曾书“真有趣”三字,为亭提名。园主人机智过人,请皇上将“有”字赐给他,便将“真趣”两字镌为匾额。一字之差,大俗大雅。这则传闻,查无实据,好事者实在是唐突了我国这位历史上文化素养甚高的帝王,因为“真趣”是一个专门名词,早在诗画论著中就已频频出现,乾隆是不可能把“真趣”写成“真有趣”的。传说就是传说,只会给导游提供更多的素材,为游人增添更多的情趣。从“真有趣”到“真趣”,对游客而言算是一则轶闻,但对作者来说却是一种追求。元深则无浅,无雅则无俗,其中的关键在于,必先“深入”其妙,方可“浅出”其玄。这个道理古人说得很清楚。《易·系辞》云:“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我们可以不用学术语言讲话,但却要表现管理知识的深刻内涵。

谢明

2011年11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4: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