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茱莉编著的《武则天全传(从卑微宫女到盛世武皇)》简介: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67岁即位,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她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称其为“神都”,史称“武周”。在位15年,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武则天在位期间,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武则天也有不少消极的行为,她贬逐老臣、任用酷吏、私蓄男宠,史书对她的这些行为都大加鞭鞑。武则天是史上最受争议的皇帝,她的一生可谓是毁誉参半,犹如她的无字碑,功过是非任后人评说。
《武则天全传(从卑微宫女到盛世武皇)》由欧阳茱莉编著。
《武则天全传(从卑微宫女到盛世武皇)》简介: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政治家,导演中国历史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又亲自扮演了妃嫔、皇后、帝王等多个角色。这个经历了选秀入宫、出家为尼、重返皇宫、荣封皇后、二圣临朝、君临天下的女人,大肆诛戮李唐皇族势力,重用酷吏、实行恐怖政治,打击保守的门阀贵族,发展经济,稳定边疆,推动文化展。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曾大兴科举,任人唯能,也曾重用酷吏,制造冤狱;曾平定叛乱、东征朝鲜,也曾清除异己,后宫争权;曾封禅泰山,修建明堂,也曾废黜储君,大开杀戒。她留给历史的,是一连串的宫廷政变和政变之后的一个太平盛世。
1.身世前奏,寒门发迹武氏新贵
隋朝末年,炀帝荒淫无道,民不聊生,矛盾愈积愈深,终于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于是,在中原这片沃土上,群雄四起,天下大乱。就在这金戈铁马的混乱中,大唐王朝的故事也缓缓拉开帷幕,在唐王朝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位不平凡的女主角——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现在人们更多地称她为武则天。
说起这位一代女皇,故事还得从她的父亲武士彟讲起。
武士彟,字信,生于北齐承光元年(577年),山西文水人。这武家当时并不是什么大富之家,更谈不上书香门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在文水的那个小乡村里,几乎都是平头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求状元及第,不求闻达于诸侯。
然而,在庸众中总会有那么几个不甘寂寞者,他们不满足于当下的现状,总想着进一步的发展,武士彟就是其中之一。说也奇怪,出于寒门的他自小喜欢读书,且聪颖非凡,但是在读书方面的天分也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逐渐消失,并无更深的造诣。可是,对于一个农家子弟来说,无依无靠又渴望有一番作为,除了白手起家做小生意,无其他路可走。
武士彟选择了卖豆腐。虽然这是小本生意,但凭着灵活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每日里走街串巷乐此不疲,加上豆腐做得又白又嫩,远近闻名,生意倒也兴隆。然而,对于一个颇有抱负的男子汉来说,卖豆腐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但劳苦,也做不出什么名堂。平时便以陶朱公作为榜样的武士彟在攒了一笔积蓄后,相时而动,准备投入到下一桩更大的生意中。
机会来了,炀帝当政时的朝廷大兴土木,一座座豪华宫殿拔地而起,这就造成了木材的紧缺。武士彟看准了时机,和一个同乡合伙开始经营木材生意。他们在走南闯北贩卖木材的同时,还选择了一片山坡栽种数万棵小树。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那些小树苗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长得高大挺拔,正是建造琼楼玉宇的好料。既能吃苦又颇富商人头脑的武士彟,很快便暴赚了一笔,至此,武士彟真的变得富有起来,成了方圆百里闻名的大富商。
但是,他依旧还是顾虑重重,口袋里仅有几个钱对于他来说是不够的,另外一样东西更重要,那便是“权”。可是,“寒人”的地位毕竟难以得到上层社会的认可,自汉魏以来,社会上的门第观念极强,像武士彟这样的寒门子弟即使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一官半职,但由于被士族看不起,也不会得到什么社会地位,更别提与士族往来。怎么样才可以摆脱这种尴尬的地位,跻身上层呢?
机会又来了。我们不得不说,机遇等待的是有准备的人。在乱世中,武士彟果断放弃了经商这一条路,在太原做了一名鹰扬府队正,手下管理着百十个兵卒。这时的李渊正奉隋炀帝之命以山西、河北巡抚使身份带兵去河津一带讨伐农民起义军首领毋端儿。武士彟在这时得以见到他,发现李渊相貌堂堂,气度不凡,极为敬慕,便主动结交,频频相邀至家中盛宴款待,每每还毫不吝啬地以骏马和银两相赠,作为军资。而李渊方面,因初到一个新的地方,正需要站稳脚跟,结识当地豪强,武士彟的出现恰逢其时,李渊很是有意接纳。二人谈论起国家大事时更是觉得投机,相见恨晚,李渊觉得武士彟人才难得,心中留意起来。
渐渐的,两个人互相视为知己,李渊带兵行军到临汾、晋阳一带时,便住在武士彟家。到大业十三年(617年)时,李渊因讨逆有功,被隋炀帝提升为太原留守,这是太原地区最高的官职了。李渊为了报答武士彟以往的盛情,将晋阳行军司铠参军一职给了他,这是刺史属下的文官,正七品。 此时各地的起义已经呈星火燎原之势了,身为隋朝官员的李渊肩负着镇压起义的任务——一个几乎不存在胜利希望的任务。
这时即便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也看得出来,隋朝已经像一片风雨中的树叶一般朝不保夕了。李渊心中很是烦闷,不知道这个烂摊子究竟该怎样收场:一方面,隋朝明显是大势已去,没有再保的价值;另一方面,自己也想投入这起兵的浪潮中,却又顾虑时机是否成熟。
李渊的心思,武士彟全看进了眼里。同时看出来的还有另一个人,即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
这一天,武士彟前往李渊家中拜访,喝了一口茶,看到四下无人,便开门见山对李渊说:“当今朝廷无道,民不聊生,隋朝已然风雨飘摇,四面楚歌,不知你现在有什么打算?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突然听到这样的问话,李渊自是感到十分惊讶,即使说出话来的是自己的好友,因为在那个年代没人敢有这样的言论。
李渊稍作思索,反问道:“不知道你现在有什么看法?”
武士彟有点神秘并不失严肃地凑近了李渊,说:“昨夜我梦到你黄袍加身。”
要知道,这种玩笑可不是随便开的。
李渊又是一惊,可马上又恢复正色道:“你在胡说些什么!”
“这里有一部兵书,如果可以,请你看一看。这是我这些年来读《孙子兵法》的一点心得,已经增删多次,暂定名为《兵法典要》,从我们初次见面时我便觉得他日你必会有一番作为,今日时机已到,所以现在我把这卷兵书送与你,希望可以作为举兵发难时的参考。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常理。如今当政者荒淫无道,你此时出兵征讨,必得人心。依我看,现在你趁炀帝游江都,短时间不可能回来,尽快发兵攻打长安,一举推翻隋朝可谓易如反掌,事不宜迟。”P2-4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朝代更迭,风云变幻,一位位帝王在这张大画布上各自挥舞着自己的画笔,或浓墨重彩,或云淡风轻。可惜在后世看来,秦皇汉武也是略输文采,唐宗宋祖也不过稍逊风骚。在这张画布上,还有一笔是一个特别的人画上去的,后人对她的评价是历史上争议最大的话题之一,而毁誉参半其实已经伴随着她的一生。她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政治家,一位导演了中国历史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传奇女人,又亲自扮演了妃嫔、皇后、帝王等多个角色,她的君临天下,打破了中国历史上男人主宰政权的单一局面。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作为一个传奇的女人,她是极富魅力的,所以会让唐高宗李治不顾世人议论纷纷,把她从一个小尼姑渐渐地扶到了皇后的位置。
作为一个传奇的女人,她是极富魄力的,所以会让唐太宗眼见着这样一个妩媚的人儿竟以极残忍的方法去驯他的宝马,惊讶不已。
作为一个传奇的女人,她又是极富能力的,所以会武周代唐,开创历史上的大周江山,为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过渡打下牢固的基础,正因为如此,虽然她曾“窃唐”,却依然被后来的李唐子孙尊敬崇拜。
这个经历了选秀入宫、出家为尼、重返皇宫、荣封皇后、二圣临朝、君临天下的女人,在她在世的时候,曾大兴科举,任人唯能,也曾重用酷吏,制造冤狱;曾平定叛乱、东征朝鲜,也曾清除异己,后宫争权;曾封禅泰山,修建明堂,也曾废黜储君,大开杀戒。
黄仁宇先生曾这样来评价武则天,他说:“武则天是传统政治非常时期的一个特别人物。她应付官僚人物半个世纪,已经把他们的弱点完全看穿。武则天制造了一个新的官僚集团。她的成功半由于高宗时做天后所集下的威势,但是也归功于她实际了解到官僚机构的真正性格。”这是一段十分中肯的评语。
一个女人做皇帝,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上如此的特殊,更增加了人们对她的好奇与非议,所以会有骆宾王的《讨武氏檄》传于后世,有欧阳修等文人史家编的《新唐书》根本就不承认这样一位皇帝的存在。然而,历史本来就是胜利者书写的,这其中难免有隐瞒,有篡改,所以它的真实性往往也因为脱离了当时的时境而变得模糊,变得人们不容易理解。
唐玄宗李隆基曾在天宝年间追尊武则天为“则天顺圣皇后”,大诗人李白更是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这样一个权力达到巅峰的奇女子,又是如此的豁达:虽然她自知自己做的一些事情遭人诟病,但并没有为自己辩解和开脱;对于自己的功绩,她也没有大力渲染,只是淡淡地嘱咐人们,在自己死后,立一块无字碑,这一生的千秋功罪任凭后世述说。
虽然是千秋功罪任评说,可是谁又真的理解,曾经有这样一位奇女子,海雨天风独往来。
武则天这样一位奇女子,不仅她的墓碑是无字碑,她本身也是一部奇特的无字天书,充满了残酷的浪漫、未解的悬疑、扣人心弦的紧张、难以想象的刺激。
当年那个襁褓里的小婴儿,用来到世界的第一声啼哭向世人宣告了自己的到来。童年是她一生当中最轻松快乐的时光,我总在想,如果她知道自己未来会步上如此风波重重的路途,那该会多珍惜儿时的这段光阴,如果可以重新选择,她是否还是会选择这一条道路。
历史的因缘巧合,一个十四岁的孩子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四下张望,走进了大唐皇宫,看着对于她来说暂时陌生而后来陪伴着自己一生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当时她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紧张、兴奋、好奇、想家、落寞、还是其他?
而面对着一代帝王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她是否惊恐战惧。后来她要以铁鞭、铁锤和匕首来驯服李世民的爱骑狮子骢,是否也是出于在宫中的陌生恐惧、不得不让自己心灵变得强大而出现的与自己的实际年龄与身份不相符的想法,所以才会让李世民感到震惊,感到不可思议,所以只是讷讷地似乎自言自语一句:你真了不起。
当时唐太宗心里,是否已经对这个年轻的女子产生了一种稍稍有些恐惧的情绪?
而在感业寺出家为尼的时候,她又是怎样的生活状态呢?每日单调地与青灯古佛相伴,心事无人诉说,不与外界相通,对于这样一个平日里活泼惯了的女子来说,日子该是有多么的难以度过。
而李治不顾世人的反对,毅然冒着遭人诟病的危险前往感业寺接她回宫,那时的武则天又该是怎样的百感交集?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成了平常,看着这个有点懦弱、有点善良、有点不像帝王的丈夫,她又产生了一股失落的情绪。
为了自己的地位,为了自己的未来,她如此矛盾,只能割舍常人的感情,走上了一条冷酷而孤独的路,不惜一切代价除掉在自己前进路上的障碍,不顾亲情,不顾义气。
她排除万难,力排众议,除门阀、平叛乱、抚边疆、开科举、奖励农耕、任人唯贤,几乎所有帝王应做的业绩一样不少,可是仍旧没有得到大臣们的崇敬,而多的只是畏惧。
她重用酷吏、制造冤狱、收留男宠,又为自己抹上了后人不齿的污点。
百感交集,或许这一个词正是她对自身存在的态度,或许,也是今日后人提到武则天时所存在的复杂心理。
还是一句话,千秋功罪任评说。一部无字天书,让后人有着无限的解读。
最后,在本书的创作中,王达、刘丽娟、朱丹红、吉拥泽、袁芳、刘兴亚、于梦汐、尤秀茹、李爽、王洋、杨帆、张志强、杜馨、杨惠升、李庆玲、徐晶、刘成志、王爽、刘海鸥、于艾华等人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此特别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