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孩子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和打击,到那时,真正起作用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良好的性格也是孩子人生幸福的重要保障。面对顺境、逆境、成功、失败、挫折和打击……只有优良的性格才能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宽容、感恩、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的一切,坦然接受人生的赐予。当我们的孩子走出父母精心构建的“城堡”,感受真实生活的缤纷多彩和酸甜苦辣的时候,孩子怎样才能以一个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性格面对呢?
教育孩子绝对不是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生活那么简单,要从孩子一生的长远角度考虑,从小培养孩子坚强、乐观、有责任心的好性格,使他们勇敢地走向人生,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创造幸福。这才是我们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性格决定命运。好性格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关键。
本书从耐挫力、责任心、感恩心、高情?、阳光心态、悦纳自我、悦纳他人等七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方法,既讲解分析了其中的道理,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希望对家长朋友们有所助益。
1.耐挫力让挫折变得美丽
不要以为,孩子生活在太平盛世,生长在温暖舒适的家庭里,每天吃饱穿暖,无忧无虑,就会一生没有挫折、烦恼。其实,从小到大,孩子不可避免地会碰到数不清的挫折。比如,在学校和小伙伴相处时发生冲突、被老师责罚、成绩不理想;走上社会后,找不到工作,被单位领导批评等等。
然而,不同的孩子,对挫折会产生不同的判断和反应。有一定耐挫力,且乐观、积极、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孩子能很快地从挫折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而缺乏耐挫力的孩子则可能会长久地沉溺于挫折的泥潭,甚至走向极端。
我们曾看到了这样一些令人痛心的事实:
1995年,北京市某重点中学一名15岁的女学生,因议论老师而受到批评、责问,跳楼自杀未遂造成终身残废。
一个16岁的男孩因为与父母赌气争吵了几旬,一时想不开,便从16楼跳下去自杀身亡。
一个10岁的女孩冷静地对老师说:“老师,我家里有很多刀,各种各样的,家里没人的时候,我经常想到死。”说出这样话的孩子,让人怎能不担心。
十多岁的年龄,生命之花还没有完全绽放,就想要诀别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使他们轻易放弃了美丽的生命呢?
这一切都是因为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太差。父母面对挫折采取的不同态度,会对孩子的个性形成甚至人生命运产生不同的影响。
父母不仅是孩子生命中的守护神,更是孩子灵魂的塑造者。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要让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看待挫折的态度,学会战胜挫折的本领。
拒绝挫折等于拒绝成功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挫折,那么挫折到底是什么呢?挫折就是遭遇困难、失败,更重要的是困难或失败在心理上的感受。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时,就会在心灵上产生一种失落的感受,这种心灵感受就叫做受挫感。
产生受挫感是社会的普遍现象,是任何人都回避不了的。对孩子而言,太过一帆风顺对他们的成长并不好,这会导致他们的耐挫力下降。常听到有的孩子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唉声叹气,这说明他们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差,耐挫力低,不能进行自我疏导和宣泄,难以保持心理平衡。
世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的:未有成功,先遭失败;成果未成,先尝苦果。所以要让孩子早明白:目标越高,越容易受到挫折,而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面对挫折的经验,长大后就无法承受和战胜挫折。
因为挫折赋予了孩子面对生活的资本:
其一,战胜过挫折的孩子既有失败的教训又有成功的经验,知识丰富,阅历深厚,更趋成熟。
其二,战胜过挫折的孩子会在心里把挫折看成是一种财富,深谙只有经过失败才能有真正的成功,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的,因此耐挫力更强,敢于笑对挫折,迎难而上。
其三,战胜过挫折的孩子,磨炼出了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自信心,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会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风雨过后是迷人的彩虹
在罗马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罗马帝国古城庞贝,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卖花女,她生活艰难,但并没有因为不幸而绝望,而是顽强地生活,自食其力。当维苏威火山轰然爆发时,整个庞贝城笼罩在硝烟和尘埃中,人们如同陷入漆黑的夜晚,分不清东南西北。居民们在惊慌绝望中无法找到出路,但是卖花女凭借多年来在大街小巷卖花所形成的方向感,靠自己的直觉,找到了逃生的路,并救出了不少居民,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可见,任何挫折都是暂时的,没有永恒的不幸和痛苦,重要的是换个角度,以积极的心态面对。
邓亚萍是我国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其在运动生涯中,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4次奥运会冠军,被誉为“乒乓皇后”。她还有一个绰号就是“小个子巨人”,因为她身高只有1.55米。
她的成长经历充满了挫折。邓亚萍8岁时已经技艺超群。这时,河南省集训队招人,她满以为自己可以被选上,但翘首期盼来的却是“个子矮小,没有发展前途”的落选消息。面对上天的打击,她没有因此放弃梦想。
后来,她在郑州市乒乓球队训练。有时因为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跑完3000米被罚重跑,她都能顽强地坚持下来。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她不断给自己加大运动量,刻苦训练,付出了比他人多得多的汗水。经过几年的顽强拼搏,邓亚萍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国际国内的多次重大比赛中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她在赛场上顽强拼搏的斗志,被人交口称赞。1996年第26届奥运会上,她一人独得两枚金牌。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为她颁奖,称她为“中国巨人”。
邓亚萍正是用自己的蜕变战胜了挫折,并在一次次挫折中前进的。
挫折和失败会给我们带来不幸,但是如果我们以一颗坚强的心战胜它们,那么就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挫折之后不要失去信心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吓破了胆,失去了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双耳失聪的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要在挫折面前扼住命运的喉咙,挫折会使你自信起来。”
今年读九年级的高铭,过去曾是个开朗热情、学习优秀的“三好学生”,上小学的时候,他在班上的成绩一直名列前五名,班上和学校的活动更是少不了他,他表演的节目在学校里都是“压轴戏”。可是,就在两年前的一个小小挫折面前,他变得消沉了。
那是他上七年级的上半年,全区中学举办了一次知识竞赛,高铭作为全校的三名选手之一,参加了最后的决赛。但在最后一轮决赛时,他答错了一道题。他答完之后,看到了台下同学们失望的目光,正是这些目光把他拖入了挫折的泥潭。
后来,同学们都忘记了这场比赛,他却还陷在其中无法走出来,每当大家无意间提到那场比赛时,他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渐渐地他远离了同学们,把自己封闭起来。当他的父母发现他精神恍惚,带着他去看心理医生时,被告之他患有轻度抑郁症。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其实,苦难和挫折本身并不能造就一个人,能够造就人的是他在挫折中找到的解决方法。一件事发生了,他能够承受得住,走了过来,他就进步了,就会感觉很好。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完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了自己的作品,只有爱因斯坦没交,第二天,他才送来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很不满意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有的。”说完,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中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中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
正是爱因斯坦遇到挫折后不服输的信心,才使他在坎坷崎岖的科学大道上一步一步登上了顶峰。
很多不愿意面对困难的人,多半是因为从小遭受到一两次失败而变得消沉起来的。这些人在消极情绪的影响下,会变得任性、失控和冲动。成年之后,他们也会习惯于逃避有难度的、挑战性的工作,过着不思进取的生活。
现在父母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让孩子在经历挫折和失败后仍然有信心去挑战未来。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失败是难免的,而面对孩子的失败,往往最难受的就是父母。他们对孩子的失败比自己的失败还痛苦,所以他们往往采取掩盖或安慰的方法去让孩子逃避失败。殊不知,父母这样害怕孩子失败的心态,可能会导致孩子一蹶不振,甚至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如何教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呢?下面这位母亲教育孩子的做法值得效仿和借鉴:
她的儿子非常喜欢围棋,每天他们母子俩都会在家对弈一局。儿子非常执著和认真,偶然也能真的赢上一局,但多数情况下,都是母亲不显山不露水地让自己输掉。每次儿子赢了,都会高兴地跳起来:“我赢了!我赢了!”每当这时,她都会在一旁鼓励儿子一番。在这种气氛下,儿子进步很快,但也变得骄傲和目中无人起来,常常连母亲也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儿子竟然对她说:‘妈妈,你根本就不是我的对手,我觉得再跟你下棋也不会有进步了。”
为了打击一下儿子骄傲的情绪,让他明白自己的棋艺还只是初学者的水平。在下一次对弈中,她只用了20分钟时间就把儿子打得落花流水,她也学着儿子的样子欢呼起来:“我赢了!我赢了!”儿子小脸涨得通红,半天,终于忍不住“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儿子面对失败的脆弱,引起了她的沉思。她明白,经不起一点风雨的孩子,长大以后是难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的。
这以后,她就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名人经历失败的故事,哥伦布用14年的时间,才实现了他的航海计划;林肯经过很多次的失败和打击,才成为了美国历史上可以与华盛顿相提并论的伟大总统……
人生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的,每个孩子都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到失败,家长要及早让孩子学会正视失败,才能培养孩子接受挑战的勇气、信心和能力。如果一味地呵护孩子,不敢让孩子面对和接受失败,当孩子走向社会、为事业而拼搏时,就可能因经受不住失败的打击而丧失信心。
P2-8
什么是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关键因素?这是我们的家庭教育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的重点在学习,拼命地逼迫孩子学这学那,追求高分数、好学校,许多人以为孩子只要聪明、成绩好、上好的大学就能有所成就,就能一生无忧,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有一件真实的事情值得我们深思:
2004年2月,云南大学的学生马加爵在杀死4位同学之后逃逸。同年3月15日,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被警方抓获。马加爵身为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还曾经获得过“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成绩可谓优秀,但他却沦为了一个杀人犯,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民警对马加爵的审讯记录中寻找答案。
民警:你为什么杀人?
马加爵:我觉得我太失败了。
民警:你为什么觉得自己失败?
马加爵:我觉得他们看不起我。
民警:怎么会有这种感觉?
马加爵:他们老在背后说我。
民警:他们都说些什么?
马加爵:他们说我很怪,把我的一些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隐私都说给别人听,让我感觉是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别人都在嘲笑我。
民警: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说你?
马加爵:可能是因为我较穷。
民警:还有呢?
马加爵:还有,以前我很想和他们融合在一起,我试着说一些笑话,但每次都招来他们的嘲笑。
民警:那你说你们打牌,他们说你作弊,是怎么回事?
马加爵:那天打牌本来我没有作弊,但他们偏说我作弊,让我觉得他们又看不起我,于是我便动了杀他们的念头。
杀人的原因就这样简单,只是嘲笑、看不起之类的猜测,马加爵敏感的心理、脆弱的性格,让这位成绩优秀的高才生走上了绝路。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孩子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和打击,到那时,真正起作用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和他的助手们在25万儿童中选拔了1528名最聪明的孩子,测定他们的智商,调查他们的性格品质,并一一记录在案,然后对他们进行长期观察和跟踪研究,看看是不是聪明的孩子长大后都有成就。孩子们上完小学、中学,有的进入社会,有的上了大学,特尔曼和他的助手们仍然继续跟踪,记录他们的变化。从20世纪50年代公布的跟踪研究材料看,他们的成就大不一样。在这些跟踪对象中,多数人在事业上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成为专家、教授、学者、企业家或有各种专长的人,但也有人成为罪犯、流浪汉、穷困潦倒者。
据分析,排除机遇等社会因素外,失败者几乎都存在着某些不良的性格品质,有的意志薄弱,有的骄傲自满,有的失去积极进取精神,有的孤僻而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总之,这些失败者,主要原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欠缺,导致最后与应取得的成就擦肩而过。
一个人一生成就的大小,起决定因素的是他的性格。良好的性格是孩子一生巨大的“内驱力”,在艰难坎坷、困难重重的人生旅途中,只有那些性格坚强、乐观、自信、一往无前、勇于创造和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有希望到达成功的彼岸。正如一位儿童教育专家所说:“如果孩子能够在失望与绝望中不断超越自己,他的人生才是最美的。”
良好的性格也是孩子人生幸福的重要保障。面对顺境、逆境、成功、失败、挫折和打击……只有优良的性格才能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宽容、感恩、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的一切,坦然接受人生的赐予。
显然,大多数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现在给孩子的生活是经过“包装”、“消毒”的美好生活,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呵护,让孩子回避了生活中的阴暗面,强化了美好的一面,以为这样,孩子的生活才是安全的、快乐的。
可是,当我们的孩子走出父母精心构建的“城堡”,感受真实生活的缤纷多彩和酸甜苦辣的时候,孩子怎样才能以一个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性格面对呢?
所以,教育孩子绝对不是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生活那么简单,要从孩子一生的长远角度考虑,从小培养孩子坚强、乐观、有责任心的好性格,使他们勇敢地走向人生,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创造幸福。这才是我们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