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被卷入了“穷忙族”的圈子。他们没有经济基础,完全靠白手起家。他们为了在大城市里有个栖身之地而忙,为了避免因公司效益不好被裁员而忙,为了自己或亲人生病不把积蓄花空而忙,为了孩子入托入学不断攀升的天价费用而忙……然而忙是忙了,不知不觉间他们却又发现,越忙房价越高,越忙物价越涨,越忙就业越难,而时间越忙越少,工资越忙越低,身体也越忙越差。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初期,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
本书属于励志类图书。针对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终年“穷忙”却毫无头绪,难见起色的现象予以深入地分析、比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刚步入社会的“穷忙”一族,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穷忙族”的确很忙,但是无论如何,可以“手忙”不能“心忙”,心里要十分清楚自己要什么。要从现在开始,利用自己的大脑来改变,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制定计划,树立目标,增加知识,培养自己的资本意识,为自己的目标而积累,为自己的梦想投资。
“穷忙族”总是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但工作似乎没有尽头,总是有忙不完的事情;“富闲人”看起来总是很悠闲,可是财富却越来越多,事业越来越辉煌。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怎样打理自己的财富,怎样留出自己过冬的粮食以应对人生的种种突发事件和困境,本书旨在带领你成为“富闲人”。
学会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
在播种收割之余,在吃饱穿暧之后,坐在田埂上沐浴清风便是享受生活;
若是吃上点小肉喝上点小酒,一路拈花惹草,回头望去,恰好南山景色尽收眼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如诗意境就出来了,生活就带上了一点小小的情调;
要是肚子里盛满香喷喷的鹿肉,肚子外包着貂皮的大氅,悠悠地翘着兰花指采摘邻居家的花果,就有了《红楼梦》“宝琴采梅”的味道,生活就上升到了艺术。
“穷忙族”无法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社会的环境告诉我们:更好的生活要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要通过努力的工作来获取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工作是手段,生活是目的。比如:
在播种收割之余,在吃饱穿暖之后,坐在田埂上沐浴清风便是享受生活;
若是吃上点小肉喝上点小酒,一路拈花惹草,回头望去,恰好南山景色尽收眼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如诗意境就出来了,生活就带上了一点小小的情调;
要是肚子里盛满香喷喷的鹿肉,肚子外包着貂皮的大氅,悠悠地翘着兰花指采摘邻居家的花果,就有了《红楼梦》“宝琴采梅”的味道,生活就上升到了艺术。
可见,一定要好好地工作,挣下的小钱即使实现不了艺术人生,也得有点小情小趣,至少也要保证踏实地享受生活的滋味。
但是,为什么我们穷忙族没有感觉到生活中太多快乐的感觉呢?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中国也面临着各种结构性转轨,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得每个人的心态日益浮躁,这无形中增加了生活的压力。
很多穷忙族自嘲地抱怨道:“我们不是在生活,而是在生存。是在使用生命而不是享受生命。”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在于我们被物欲所诱惑,生活方式已经被社会化:忙着读书,忙着考试,忙着拿文凭,忙着找工作,忙着挣更多的钱,忙着居家安定,甚至还忙着贿赂权贵,攀’比财富。我们忙得不亦乐乎,忘了品味本来短暂的人生之旅的真正快乐和价值;我们忙着驾驭事业,乐此不疲,却忘了掌管生命的时间。
“穷忙族”的生活似乎只是为了加大工作量。八小时内把时间海棉的水拧干,八小时外自主自愿地加班、学习,一晃,若干年逝去,蓝领虽是换成了白领,但却已初显老态龙钟的模样,暮鼓晨钟焉知其韵,倒像那形如枯木的磨具。
因此,身处“穷忙族”的我们有时会问:我们到底生活着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还是工作着为了更好地生活?
显然,穷忙族过得很累:忙碌了一生,却无法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所以,我们需要改变,我们既要生活也要工作,没有工作的生活是颓废的,没有生活的工作是枯槁的,只有生活和工作相结合,才是最明智的。
怎样的生活才是高品质的快乐生活
很多穷忙族不能为自己减压,每天都是在高压状态下紧张忙碌着,没有高质量的生活,每天都是身心疲惫不堪。久而久之,高压力者经常会出现一些生理症状,容易疲劳、感觉沮丧和焦虑、记忆力下降、心灵无寄托、理想很渺茫、感情无归宿、内心很孤独等。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如何才能快乐呢?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精神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才是高品质的快乐生活?
快乐的生活,首先要有健康做保障;其次,人不能成为工作的机器,要有闲暇时光,要有休闲的生活体验。这种休闲可以是上班之前的散步,下班之后的游戏,深夜里的促膝谈心等。如果没有休闲的话,内心充满压力和焦虑,就总会觉得未来充满风险,没有安全感,这样的生活是不可能产生幸福感的。
休闲是旅程中的驿站,是繁忙过后的小酌,是“紧张”之余的轻松娱乐,是烟渚迷蒙的移舟泛行,是清雅别致的阳台,是品味富闲的知足,是探索之行的渴求,是曲径通幽的禅房,是其乐融融的团聚晚会,是邻里之间的童趣亲情,是梨园梅香的春风,是敞开心门的思索,是灵异飘动的玄妙,是悠然南山的闲适,是玲珑的艺术创造,也是卸去伪装后生活的本我和纯真。所以,我们要开启新的生活方式,让它们变得更具诗意,更具和谐之美。因此,它应具有以下几个时代特点:
第一,身心健康。享受生活,健康是基础。健康的身体才是自己真正拥有的最大财富。
第二,安逸舒适。穷忙族更加喜欢动荡与忙碌之中的从容与淡定,所以要珍惜现有的工作岗位,并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在岗位上的不可替代性。要有稳定的生活来源,有融入社会的主流渠道,否则生活就在悬浮状态就难以体会什么叫安适。
第三,享受生活。生活不只是付出与给予。一味的奉献,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很难的。有奉献也要有索取,有付出也要有回报。劳动要有果实,工作要有待遇,生活需要享受。
第四,方便快捷。我们倍加珍惜忙碌中飞逝的时光,工作、生活环境可以给人们提供便捷的条件,比如我们希望居住地离上班处不远等。
第五,时尚进步。人们变化着的审美潮流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但是,时尚并不意味着浮躁。时尚代表的是一种个性,一种有特色的人生。
第六,环保和谐。注重健康的人更懂得保持和谐的重要性,健康要环境良好作保证。所以生态环保是人类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环境是属于大家的,所以每个人都要有生态环保的意识,人们才能共享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七,重视人性。人们更加感悟到人本身存在的重要,要善待自己,爱护自己,并尊重别人。
第八,注重细节。人们更加注重细节,越来越觉得细节到位才是品质和品味的保证。细致典雅,让人更加高贵,细节到位;才会有高品质的保障。
如何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俗话说:会花钱才会挣钱。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穷忙族也要学会不再局限于在家里吃饭了,很多时候都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参加一些活动,如聚会和约会。去外面吃饭,不仅仅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吃饭,其中包含了很多其他方面的感情因素。比如同学聚会,大家就可以聚在一起,天南海北、海阔天空地畅聊,重温求学时的趣闻趣事,加强同学间的友谊,如此一来,心中就会觉得非常的轻松快乐。家庭和朋友的聚会也是如此。因此,单纯的吃饭往往演变成一段爱情的开始、友情的维系和亲情的凝聚,这已经远远地超出了正常意义上的吃饭。
很多时候,我们更喜欢的是在外面吃饭,因为可以享受周围的环境所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东西。比如我们可以开车到离市区比较远的郊区去品尝一些有特色的美食。在路途中,我们可以享受美丽的风景,如血红的落日、清新的晚风、绿色的田野等。而在外面用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品尝到不一样的味道,享受不一样的服务。我们平常辛苦工作是为了什么呢?只有善于享受生活的人才会懂得享受工作所带来的乐趣,才有良好的心态坚强面对工作中所带来的一切烦恼。
享受高质量的生活,是对每天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对外传递自己感情的方式,每个穷忙族都有权力去拥有它。享受高质量的生活不单单只是物质上的享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精神压力的释放。
更多的钱可以增加你的幸福和内在的财富。但幸福的要求不是多,它是你必须珍惜所有,用心开拓。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多”钱只会让你得到更多已经拥有的东西,“更多”只能让你更快得到你梦想中的状态。如果你持悲观论调,更多的钱只会让你感觉自己更加可悲;如果你是个吝啬的人,更多的钱只会让你更加视钱如命。
一位80多岁的老人,花费了17年的时间,缝制了一床拼花棉被。这床棉被在美国的民间艺术展中,引起观赏者的极大兴趣。一位记者采访老人时问:“用17年缝制一床棉被,你不觉得辛苦、寂寞吗?”
老人回答说:“不,一点也不。这17年我每天都感到快乐和满足。用17年缝制一床棉被对我来说不是受苦,而是一种生活品味。”
生活品味是一个过程,一种心情。高品质的生活应当有许多种,然而现在人们却变得越来越趋同了。许多穷忙族都认为,住豪宅开名车、大把花钱、吃山珍海味是美好的。而很少有人留意骑车、散步、种花养鸟、亲朋相聚……都是人生的享受。其实,高品质的生活和金钱无关,怎样认识高品质的生活,全看我们有怎样的情怀。
高品质的生活需要金钱来辅助,却永远驾驭在它之上。不能奢望用钱财来买高品质的生活,只能换来“更多”。高品质的生活是一种内涵的体现,它是对美的欣赏。我们不培养高级品味,势必就要与低级品味为伍。记住,我们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是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重要的不是追求数量,而是追求质量。
P48-53
现在很多人都存在这种现象:每天一上班就忙于同时处理几件事,甚至连喝杯水、上趟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到了周末也没有时间休息,无尽头的加班使自己丧失了工作的乐趣。不仅如此,虽然在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神,却并没有特别丰厚的收入,也看不到升职的希望。
现在,这些人统统被称为“穷忙族”。在日本,已有将近4万个家庭是属于穷忙。穷忙族并不是没有工作,他们为了生存,同时兼职几份工作,他们疲于奔命,却只能保障自己最基本的生存,以至于生活、工作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竞争能力越来越差,最终在穷忙中耗尽自己的时间与力量。
其实,这种情况不仅仅只有日本存在。在中国,有网站做过一个调查,有高达75%的网民认为自己是穷忙族,其中有82.6%的人为在职者。
如何摆脱穷忙族的身份呢?这正是本书尝试的有益探索。
一般来说,穷忙族的常见问题就是没有目标,他们每天被工作所累,已经被磨砺得没有了理想,自然就缺乏详尽的目标。
穷忙族的确很忙,但是无论如何,可以“手忙”不能“心忙”,心里要十分清楚自己要什么。要从现在开始,利用自己的大脑来改变,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制定计划,树立目标,增加知识,培养自己的资本意识,为自己的目标而积累,为自己的梦想投资。
俗话说“靠人不如靠己”,只有自己才清楚自己的不足;只有自己才清楚自身的资本在哪里,发展在哪里,想要的在哪里,梦想在哪里。那么,如何来挖掘自身的资本?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我们因何而忙,我们需要弥补哪些不足。我们需要看清自我,找准自我,才能发展自我,提升自我,才能摆脱穷忙,从容不迫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