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蔚为大观,经历数千年社会实践的检验和历史的筛选,已成为我中华民族思想之精粹。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这些思想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和道德情操的培养。
本书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华圣贤经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冯涛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蔚为大观,经历数千年社会实践的检验和历史的筛选,已成为我中华民族思想之精粹。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这些思想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和道德情操的培养。 本书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 内容推荐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目录 第一章 在心地中发现智慧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三思而后行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 太强必折,太张必缺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举世唯一真字难得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第二章 在求学中领悟真义 百学须先立志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求学中领悟真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闻一以知十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学若牛毛,成如麟角 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 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第三章 在处世中力行仁爱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君子不急断,不意使,以为乱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婴儿常病,伤饱也;贵人常祸,伤宠也 巧伪不如拙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志善者忘恶,谨小者致大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君子时屈则屈,时伸则伸也 第四章 在交往中培养善行 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仁不轻绝,智不轻怨 善人者人亦善之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 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 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 过而不改,是为过矣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第五章 在言行中传承礼节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 夫遇长而不敬,失礼也;见贤不尊,不仁也 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言出如箭,不可乱发;一入人耳,有力难拔 屈己敬人,君子之心 察实者不留声,观行者不讥辞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第六章 在从政中秉持淡泊 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 则心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 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试读章节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时时要记得以慈悲之心对待他人,戒奢以俭,谦虚为怀,这样才能修养身心,博得他人的爱戴与尊敬。 语出《论语。季氏篇》。孔子的教育特点在于能够针对不同年龄的人作出相应指导,他的“三戒”之说很符合养生的原则。对于青少年来说。过度贪恋情欲,会影响身心健康;对于中年人来说,好勇斗狠,必然纷争不断。于己不利;对于老年人来说,心境平和,勿贪勿嗔才能益寿延年。 所谓“过犹不及”,古人的“适度之道”,在今天看来,仍有意义。西方思想家歌德说过:“谁不能克制自己,他就永远是个奴隶。”我们的生活在不断诠释这个道理——善于克制自己,才有可能走向成功,而克制不住欲望,被欲望所牵制,就难以成就事业,甚至走向自取灭亡的可悲境地。每个人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闪现出本能的贪欲。只有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凡事有度,不该自己管的事不插手,不该自己拿的东西不伸手,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平民心、好人心,如此这般,才能心胸坦荡地走好人生之路。 语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俗话说:站得高,望得远。清代陈澹然曰:“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此话讲的是看事情要看得全、看得远。鼠目寸光者,不足谋;只顾局部者,不足谋。 一个人如果无法登高俯视世事的纷扰就不能很好地审视一切的因果。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要想看清或摆脱人间世事的纷扰就必须有一颗脱俗的心,让心灵蹲踞在高处。 家庭中,当同家人因琐事拌嘴时,我们应该提升自己的心境。把愤怒抛开,和睦的家庭就会常伴你我左右;朋友间,当出现见解上的不和甚至起争执时,我们也该让心灵位居高层,宽容和理解的对话才会让友谊加深;工作上,同事间因工作上的不协调而产生误会时,我们也该把自己的心灵放在高处,识大体、顾大局,接受他们的抱怨,以和解之道去对待他人,这样团队才能和谐。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每天会被各种琐碎的小事所累,始终怀有一颗站得高、望得远的心灵,才能一一化解身边的小事,从而才能总揽全局。 语出《尚书·大禹谟》。谦虚谨慎永远是人生的第一美德。具有这种品格的人,在待人接物时能温和有礼、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能虚心求教,取长补短。谦虚的人有自知之明,在成绩面前不居功自傲,在缺点和错误面前不文过饰非,能主动采取措施进行改正。 孔子有一次带着几个弟子去鲁桓公庙,他看到在庙中的案上窿着一个黑色的尖底陶器,不知是做什么用的。孔子虽然以博学多才著称,但面对不知道的事物他还是谦虚地问守庙人。守庙人说:“这个叫欹器,是一个劝戒人不要自满的器具,空着的时候,站不住,水倒到一半就能站立起来,水满了又会倾倒。”孔子听到后,立即让他的弟子去盛水来试一下,果然,“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看了以后,非常感叹地说:“唉!哪有自满而不栽跟头的!” 那些具有内省精神、道德高尚、不骄不躁的智者心中都秘藏着一个这样的器物,他们在欹器空着的时候往里边注水,在欹器将要倾斜时就不再往里边注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他们察微知著,在某种苗头出现时就能预见到其后果,并及时遏止不良苗头的发展。 语出《论语·颜渊篇》。孔子认为,君子是具有极高道德标准的人,是儒家思想中理想人格的典范。因此,作为君子要有成人之美的高尚情操,成人之美就是要君子成全他人的好事,也就是要想方设法去帮助他人实现其美好的愿望,不促成别人的坏事。作为君子,当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以及邻居等等,若有困难求助于自己,都要尽己所能地给予帮助。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乐坛故事。说的是钢琴家李斯特与肖邦的故事。肖邦还是个默默无闻的钢琴手时,李斯特已是声名远扬的钢琴家。李斯特非常欣赏肖邦的才华,想帮助肖邦名扬乐坛。在一次自己的钢琴演奏会上,李斯特坐在钢琴前,那时候,演奏钢琴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光熄灭,当灯光一熄灭,他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听众被出神入化的琴声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大家看到台上坐的不是李斯特,而是肖邦,大为惊愕。人们既为出现一颗灿烂的钢琴新星而兴奋,又为李斯特以宽阔的胸怀推荐新秀的行为所感动。 李斯特的行为就是君子成人之美的典范。小人却正好相反,就喜欢帮人家做坏事。因此,做人就要积善成德,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是为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语意:观察分析自己。就可以知道别人;观察分析今天,就可以知道古时。 语出《吕氏春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共性,所以可以察己知人;社会历史发展也有规律可循,所以不妨以今知古,亦不妨借古鉴今。P8-12 序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蔚为大观,经历数千年社会实践的检验和历史的筛选,已成为我中华民族思想之精粹。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这些思想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兴起,具有其特殊的意义。无论是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还是文明社会的建设,都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抛弃传统文化,否则就如生活在空中楼阁一样,没有了根基。同时,作为现代中国人,不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是知识结构方面的一种缺陷,也难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大的发展。我们坚信,只要打开传统文化这座宝库的大门,人们就一定会被它的魅力所吸引,被它的伟力所震撼。 我们的先贤给后人留下了很多传世名篇,这都是我们民族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它能引导人们走出迷茫,使我们的人生轻松而洒脱。其中先贤的言行和思想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他们那些有价值的生活经验,可以穿越沧桑,走到今天仍让我们受益匪浅。由于年龄与阅历不同,使得人们对先贤言行及思想的感悟千差万别。二十岁悟出来的是意气风发;三十岁悟出来的是坎坷艰难;四十岁悟出来的是如梦初醒;五十岁悟出来的是心平气和……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继承并发扬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本书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诚如管子所说:“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趋而同归,古今一也。”即:对现在有疑问,可以考察古代;不知道未来,可以看一看过去。虽然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千差万别,但根本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从古至今都是同一个道理。 先贤的言行和思想的价值是巨大的,任何社会现象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参照。换句话说,今天的历史就是昨天的社会现实,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成功与失败,学会从中寻找经验教训,就会避免重蹈古人的覆辙。 遗忘历史必然丧失前途,忘记过去则注定要失败。只有懂得回顾历史,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