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有理,尚不能走遍天下,唯有据理以辩制辩,方能说服对手,方能心想事成。拥有好的博弈口才,你就能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你就能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你就能在斗智斗勇的谈判桌上侃侃而谈、展出奇招;拥有好口才,你就能在针锋相对的辩论台前巧舌如簧、雄辩如虹,胜券在握。
《口才博弈》通过“辩论是思维上的博弈”“用语言去博弈语言”“诡辩——语言博弈中的非正规武器”“缝补语言的碎片”“把尖刻隐藏在玩笑之中”“在语言的节点上随机博弈”“话中有话的调侃”和“化解尴尬局面的博弈”等8部分对口才博弈技巧进行了生动的分析和介绍。
拥有好的博弈口才,你就能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你就能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你就能在斗智斗勇的谈判桌上侃侃而谈、展出奇招;拥有好口才,你就能在针锋相对的辩论台前巧舌如簧、雄辩如虹,胜券在握。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竞争的社会,现在的社会又是一个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合作的社会。这个特殊的时代决定了口才不仅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事业成败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先决条件。说话的水平和能力已成了衡量一个人整体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准。新的生存环境呼唤新的适应型人才.呼唤多彩的“辩”士。希望读者对各种口才博弈方法,细心揣摩、掌握精髓、灵活运用,在实践中,口吐莲花、快口如刀、应变自如,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辩论是寻求真理的过程
从语言产生开始,人类就已经开始了辩论。因为人们要交流思想、传递情感,自然会出现观点和情感不一致的时候,而为了达到观点和情感的一致,就要去说服对方,这样就产生了辩论。
辩论活动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于人类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中。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相异于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观念,为人处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评论。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都会外化成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与辩论。留心我们周围,争辩几乎无所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都能引起争辩;甚至连某人的发型与妆饰也能引起争辩。
关于辩论的含义,古今中外的理解、阐释不尽相同。在我国古代,辩论被称之为“辩”,一般解释为“说”。《墨子·经上》认为:“辩,争胜也;辩胜,当也。”意思是说:辩论就是人们相互之间的争论,谁正确,谁就获胜。《墨子·经下》进一步指出:“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意思是说:之所以有辩论,就是因为有的人认为正确,有的人认为错误;辩论的结果应该是正确的意见获得胜利。这里的“当”,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就是要符合客观事实、客观真理,也就是个人的认识要与客观事物、事理的发展变化相一致。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获得胜利;否则,就会失败。
在古希腊,辩论被称之为“辩证法”,这个“辩证法”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通常意义上的辩证法,指的不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而是讨论、切磋的意思。他们视“辩证法”为一种交谈的艺术,认为“辩证法”就是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发现对方言谈中自相矛盾的破绽,通过揭露和克服矛盾而战胜对方,达到匡正谬误、传播真理的目的。因此,在当时许多学者都把辩论当作学术争鸣、普及知识、传播学术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当今,辩论的内涵有所发展,但在本质上与古代没有根本区别。《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辩论的定义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白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
从某种意义上看,不同见解的争辩过程也是寻求真理的过程。辩论就是为了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维护真理而相互劝说。然而由于论争的任何一方都想推翻对方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故此,辩论和寻常说话不同,它是带有“敌意”的语言行为,因而有所谓唇枪舌剑之说。
开宗明义,方能正本清源
讨论任何一个问题,先要搞清楚讨论的是什么,就好像我们讨论辩论的问题,一开始我们就先要了解辩论是怎么一回事。一般而言,对问题的定义是讨论的前提,如果讨论问题的双方连基本定义都不一样,那么之后的讨论就完全没有意义了,而事实上,我们看到的许多大学生辩论赛中,双方往往是在概念定义不同的情况下进行辩论,或者是整场比赛都在进行概念定义的纠缠。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出题者的问题,很多辩题的概念出得比较空泛,给了双方比较大的想象空间,从而导致双方基本定义的不同。另一个问题就是有些辩手对定义做了过度的斟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抠定义”,比如有一个比赛题目是“大人不计小人过”。一方定义说,过是小错,错是大错,今天辩题中的“过”是非原则性的小错误。这样的辩论就容易陷入诡辩的误区,是我们所不提倡的。下定义的原则最基本的就是约定俗成,也就是我们讲的常识。如果你到饭店去跟服务员说“给我一杯水”,结果那个服务员从厕所倒了一杯水来,这确实也是水,但语境很明确表示要的是一杯用来喝的水,这就不叫严谨,而是抬杠了。
讲清自己的立场,包括讲清自己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尤其是论点)。讲清自己的立场,不致使对方误解自己,引发不必要的新对立。例如:四川的小刘和浙江的小杨是好朋友,零花钱经常一块儿花。一次,两人买榨菜,小刘买了一袋四川榨菜。小杨很不乐意:“你怎么不买浙江榨菜?”小刘:“浙江榨菜的味道哪能有四川榨菜纯正呢?”小杨:“你真不会吃。浙江榨菜的味道才叫纯正呢!”小刘:“我不会吃?我是吃榨菜长大的,吃了几十年,恐怕是你不会吃吧。”
双方都没有把自己的立场讲清楚。什么叫做“纯正”?这是一个含义模糊的词。也许双方真正的对立是:小刘是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味的榨菜;小杨是浙江人,习惯吃甜味的榨菜。由于没有讲清立场,反倒引发了新的对立:谁更会吃榨菜?
在辩论比赛中,定义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无论是辩护还是辩驳,论点上的分歧,往往表现在对概念的理解上。有时理解上仅有细微的差别,也会成为相互对立的焦点和相互攻击的靶子。为此,在辩论时首先要明确定义。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军事上是如此,辩论上也是如此。然而,要在辩论中真正地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通过讲清自己的立场,听清对方的立场,从而对双方观点的优劣得失有个清楚的了解,明白真正对立之所在。例如:在一场大学生“关于内在美与外在美”的辩论中,看看双方是如何讲清自己的立场的。
正方立论——今天我们双方站在这里讨论人类社会中这一既有诗意而又严肃的美的话题。讨论开始之前先来明确概念,外在美又称形象美,我方认为应该包括生理、表情、语言、动作、服饰等方面的美;而内在美又称心灵美,具体包括品德、情操、理想、意志、智慧等方面的美。
反方立论——今天,对方要论证的是内在美可以代替外在美,并且人的审美需求也允许这样的代替。但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不同作用说明它们既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来代替对方。首先,内在美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人格上的认同,而外在美带给我们一种感官上的审美愉悦。宝哥哥第一次见林黛玉,觉得这个女孩皎花照水,弱柳拂风,日子久了,发现她还心思细腻,冰雪聪明。所以说内在美和外在美所带来的愉悦和认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第二,就是人的审美需求不允许这种代替发生。比如说我们拍广告,就着重看我们外在是不是有特点,我们要写文章,则着重看内力是不是够深厚。若是择偶呢?若按对方的观点,长得不漂亮的女孩子得到了青睐是内在美代替外在美。其实不然,这时只是各花人各眼,我们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偏好选择了不同。比如说吕布就选择了大美人貂蝉,而诸葛孔明呢,就选择了黄氏的才情出众。
在辩论中要就事论事,也就是要在辩论中抓住辩题,不能离题万里大发议论,而要始终注意主攻方向,不能过多地纠缠在细枝末节上。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在辩论中,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
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如果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去听众,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才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俗话说得好,打蛇要打在三寸上,就是说只有抓住了要点,攻击才能见效。
P3-7
什么是博弈?
所谓的博弈就是策略性的互动决策,就是你在考虑自己的策略选择时,必须考虑其他人的策略选择;同时其他人的选择,也必须考虑你的选择。
古语云,世事如棋。生活中每个人都如同棋手,每一个行为如同是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棋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博弈论是研究棋手们“出棋”招数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
实际上,博弈论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无处不在!博弈论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和全新的思想。
本书所介绍的口才博弈,就是在语言对抗冲突中和事态发生突变的危急时刻,编排恰当的词汇,组织有力的语言,为摆脱不利的局面,提出最优解决问题的方法。
口才博弈是衡量交谈者口才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没有口才博弈的能力,会失掉很多成功的机会。
拥有好的博弈口才,你就能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你就能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你就能在斗智斗勇的谈判桌上侃侃而谈、屡出奇招;拥有好口才;你就能在针锋相对的辩论台前巧舌如簧、雄辩如虹;你就能在难以测定的情场中挥洒自如,胜券在握。
本书通过“辩论是思维上的博弈”、“用语言去博弈语言”、“诡辩——语言博弈中的非正规武器”、“缝补语言的碎片”、“把尖刻隐藏在玩笑之中”、“在语言的节点上随机博弈”、“话中有话的调侃”和“化解尴尬局面的博弈”等8个部分对口才博弈技巧进行了生动地分析和介绍。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竞争的社会,同时又是一个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合作的社会。这个特殊的时代决定了口才不仅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事业成败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先决条件。说话的水平和能力已成了衡量一个人整体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准。新的生存环境呼唤新的适应型人才,呼唤有口才、有能力的“辩”士。希望读者对各种口才博弈方法,细心揣摩、掌握精髓、灵活运用,在实践中,口吐莲花、快口如刀、应变自如,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