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姑苏烟云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俞明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姑苏烟云》是一部书写当代历史的大书。它从抗战胜利前夕的1944年写起,笔墨落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发生前夕,这个时间段是20世纪中国发生重大历史转折的时期。

《姑苏烟云》和以往小说中知识分子叙事或老干部叙事不同,“小人物”成为历史的主体,这让我们有可能看到“人民”是如何来“创造”历史的。

内容推荐

一九四一年春夏之交的一天清晨,小庭院里的鸟雀声叫得分外欢悦,十五岁的王亦生被妈妈叫醒后,懒着不肯起床,那个被搅碎的梦太甜蜜了。他在梦中勇气陡增,拦腰搂住了巧珍,巧珍就势依偎在他的怀里,软得没有了骨头似的。他最崇拜巧珍一头泛着蓝光的黑发,又密又亮,绸缎一般光滑,此刻他紧贴着那头黑发,贪婪地嗅着发中散发出来的阵阵香气。他的手有些不规矩起来,抚摸到叫他心荡的绵软而滑腻、富有弹性的肌肤,他的下面陡地升起了酥麻的感觉……

《姑苏烟云》这部小说,是从它的主人公王亦生一场春梦开始的。

试读章节

一九四一年春夏之交的一天清晨,小庭院里的鸟雀声叫得分外欢悦,十五岁的王亦生被妈妈叫醒后,懒着不肯起床,那个被搅碎的梦太甜蜜了。他在梦中勇气陡增,拦腰搂住了巧珍,巧珍就势依偎在他的怀里,软得没有了骨头似的。他最崇拜巧珍一头泛着蓝光的黑发,又密又亮,绸缎一般光滑,此刻他紧贴着那头黑发,贪婪地嗅着发中散发出来的阵阵香气。他的手有些不规矩起来,抚摸到叫他心荡的绵软而滑腻、富有弹性的肌肤,他的下面陡地升起了酥麻的感觉……醒来时巧珍的发辫分明还紧贴着他的脸庞,他的鼻际还有一阵似有似无的桂花头油的香味。但他却很感谢他老娘及时将他唤醒,不然床上又准会留下些不尴不尬的渍子。

家里的小庭院是一个和平的院子。他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用铅丝做了个简易的弹弓,在学校里和同学互相追逐,用纸团弹来弹去,回家后就在院子里装小石子打鸟,被父亲看见了,训斥说:“鸟在院子里飞来飞去,捉害虫,播花籽。清早起,它们在枝头呜叫,唱歌给你听,它们碍你什么了?你用弹弓去残杀它们,你书读到哪里去了?你真是个小憨大,以后再看见你打鸟,我就弄记耳光你尝尝!”但亦生从未尝过耳光的滋味,在记忆里,父亲给他的只是太多的溺爱,他有穿不完的新衣服,有吃不完的美食。父亲不准他打鸟,是因为父亲喜欢听鸟的呜叫。父亲在院子里栽了几棵供鸟栖息的树,每天清晨父亲便闭目躺在院子里的藤榻上听鸟叫,一边喝着酽茶。自从那次挨训后,亦生就把弹弓扔了,并且养成了听鸟叫的习惯。

亦生常常想念父亲,想念父亲在世时的好日子,想念父亲在世时巧珍一家像自家亲人一样待他,想起就流下了眼泪。这天亦生被唤醒后,又想了很多,当窗外射进第一道阳光后,鸟声四起。他就闭眼谛听,先是听到屋檐下麻雀单调的叽叽声,而后听到桂花树上一阵好听的鸟叫,那自然是十姐妹成群躲歇在上面了;而后柿树的高枝上传来了更婉转的鸣声,亦生知道那是白头翁或者黄莺掺和了进来。今天,他很想听到喜鹊的叫声,他今天有大喜事,一个三房合一的男人,事业不成,何以家为?他今天要去迈进人生一道大门槛,端起银行业的金饭碗。

说起来也真伤心,自从五年前父亲去世后,日子过得够紧的了。下粥的永远是咸菜,亦生妈在冬天熬了一碗猪油,中午准许亦生夹一筷拌饭吃,那是亦生长身体唯一的营养品。长高后亦生的棉袍是二截头拼成的,亦生把罩衫裹得严严的,唯恐被同学发现。学校是个小社会,家境贫寒的学生心灵上每天都有新的创伤。他穿着缝缝补补的衣裳,袋里从未有零用钱,同学围着吃食摊买零食,他便悄悄地走开。这些年,母子俩省吃俭用苦度光阴,亦生妈年轻时学过成衣,在堂屋里放了副门板,接揽一些成衣生意,靠十个指头换些米钱。亦生父亲在世时,家里有一些积蓄,要紧关头才拿出来派派用场。逢年过节,三叔常常有些接济,亦生上学的学费也是靠三叔供给的。这样熬了几年,在亦生进入初中后,学校里不断有新花样,要买这样那样的参考书,上体育课一定要穿回力球鞋,初二又成立童子军,要每个学生做一套童子军服舟形帽,亦生妈把所有的积蓄都用光后狠狠心叫亦生退学回家。

一天,三叔女儿佩芳上门,说她父亲有事要亦生过去,亦生就跟着佩芳去三叔家。

三叔名王铭金,字慎之,服务于上海银行业已有三十余载,从十五岁进钱庄学生意,今年已届知天命之年,有几个银行界头面人物很信任他,送他绰号叫好好先生,前几年一致公推他为同业公会副总干事,忠实为老板们服务。

亦生年纪虽小,却有些清高思想,明知读书能得到三叔的资助,但不大愿意上三叔家门。三叔的为人他是很佩服的,对小辈谦和慈祥,每逢过年,亦生挟了块红毡到亲戚家拜年,三叔搀扶他起身,一手搀着亦生手,一手抚着亦生背,那只大手特别温暖,隔着棉毛衣物,亦生也还感受得到有股暖气。三叔把他按到椅上坐定,把茶几上的橘红糕长生果抓到他的长衫的插手袋里,坐在他旁边的椅子上,一对近视眼透过圆圆的金丝边眼镜仔细地端详他,看着看着就摘下眼镜擦眼泪,说:“亦生哪,你三叔是很喜欢你的,我们三房里,就剩下你一根独苗啦,你可要好好读书,努力上进才是啊。”亦生懂事那年,听到那种话,心里很激动,但一年里要听好几遍同样的话,多听了就不免麻木。

这天亦生跟着佩芳进三叔家,这一幢假三层有两间阁楼的小洋楼在当时苏州城里还是数得上的。三叔虽说是个资深的高级职员,但一贯恪守本份,工薪虽比其他职员为高,但要置备这样的洋楼是做不到的。前几年,他初进钱庄时的老板过世,临终前看着几个儿子为争夺家产反目成仇,苏州那幢房子本来托着王铭金代管的,他就吩咐律师过到王铭金名下,并在遗嘱里写明。王铭金虽不贪这意外之财,但也不忍违背他老板的美意,就接受下来。王铭金一家三口住着这样的大房子,是够宽敞的了。

亦生跨进石库门,看着这幢气派的洋楼,心里不由有些想法,他总以为三叔在外发了横财,牛身上拔根毛,他也不至于辍学,可见,三叔也是嘴上说得好听。

三叔正在楼上客厅里踱步,见亦生进来,气呼呼地劈头就问:“谁叫你退学?为什么不经过我同意?”

亦生顿了一回,嗫嚅说:“我老娘说,快掀不开锅盖了,还读什么书?”

三叔只顾踱步,搔着头皮,把梳得精光的头发都弄乱了。亦生对三叔一直有些惧怕,只倒头垂手立着,这样僵了刻把钟,佩芳进来倒了杯茶放在茶几上,把亦生按在椅子上坐了,对他父亲说:“婶娘也有难处,亦生退学已有两个来月,事已至此,还是想想今后怎么办吧。”佩芳比亦生大五岁,金盆牡丹独一株,对他父亲有点没大没小。王铭金听了也是这个道理,坐下来喝了口茶,定定神,说:“事已至此,你亦生有什么打算?”P1-2

序言

《姑苏烟云》这部小说,是从它的主人公王亦生一场春梦开始的。一九四四年,我将近而立之年,这时我在自我奋斗的道路上已经有点结果,担任过好几家报社的总编辑,吃过国民党政府的好几场官司,在西南的新闻界中,薄有微名了。我比《姑苏烟云》的主人公要忝长几岁,走的道路也不同,但是,当我一接触到这本书时,王亦生先生的言行却深深抓住了我,我为他高兴,为他担忧,为他那种软绵绵的苏州人性格生气。

这原因,一是在于作者描写的成功,王亦生那样的人,沙永寿那样的人,特别是李国梁那样的人,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一索即得,我们的前后左右都可以看到。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法,抓住了这些人物的特点,把他们一个个写得生龙活跃,不由你不信。二是这本小说的跨度,正好是从一九四四年到一九六六年,我们都是在这二十二年中生活过的人,风风雨雨,大家见过,小说中描写的人物、故事,几乎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尽管我走的道路不同于王亦生的道路,但其中的休戚悲欢,却有共同的经历,一般的凉热。

解放以后我们所搞的各项运动,其实我们一次也没有逃脱过,比如消灭麻雀、大炼钢铁,都非常兴高采烈的参加过,当时亦并不觉得幼稚、可笑,我的同事和同业中,在“引蛇出洞”中入了网的,更不知有多少。现在回过头去看看,哑然失笑之外,又非常沉痛。我们这个民族的多灾多难,我们这些人的幼稚可笑,着实令人吃惊了。

司马迁《史记》之所以伟大,因为他忠实地记下了当年的历史,不然,我们怎么能看到高皇帝的那副流氓相,而项羽又如此英雄气概呢?《姑苏烟云》所描写的,虽然是一个城市、一个行业中的某些故事,但是很可以举一反三,看到我们对每一次运动付出的代价。因此,当我第一次读到《姑苏烟云》时,就建议俞明同志迅速出版,因为他写的不仅是小说,更重要的是纪录了我们时代的历史,王亦生先生、沙永寿先生和李国梁先生,都可以对号入座,找到自己的影子,在我们这些反反复复的折磨中,你处于什么地位?

现在,《姑苏烟云》终于能够出版了,我的高兴之情,超过了作者本人,可见世上自有识货的人。写下这些感想,表示祝贺,兼代序。

丁丑二月于上海时年八十又三

书评(媒体评论)

我觉得,俞明在小说中有意把小说空间定为“苏州”,除了他对吴地的熟悉,还在于“苏州”是一个自古以来社会相对稳定、文化传统牢固、民众习性温和谨慎的地方,可以说是一个“传统中国”的象征,以此作为背景,更容易突出历史巨变给社会风尚、时代精神、生存方式等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姑苏烟云》写的是“苏州”说的是“中国”。

——王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0: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