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外华侨(南洋篇)/中国读本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巫乐华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南洋,即东南亚地区。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和印度两大文明古国海上交通必经之地,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受两国的影响很深。中国和南洋的友好关系与和平交往可以上溯到久远的古代。伴随这种联系和交往,中国人开始踏上去南洋的道路,有些人在那里定居下来。定居在外国的中国公民,就是华侨。不过,“华侨”一词是19世纪末才出现的,在中国古书中,华侨被称作“唐人”、“北人”,等等。在历史上,南洋是华侨聚居的地区。这本小书要讲的是南洋华侨的历史和故事。

内容推荐

中国人移居南洋,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这些来自文明古国的和平移民,给南洋带去了先进的技艺、勤俭的美德,并用他们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作为居住在海外的华夏子孙,他们又在与祖国荣辱与共……

本书介绍了南洋华侨的历史过程,讲述了南洋华侨在南洋地区的发展与繁荣,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目录

开篇 中国人下南洋

 一 古代华侨移居南洋

 二 猪仔华工

 三 郑和在南洋

第一章 胼手胝足,创业他乡

 一 两位开发加里曼丹的中国人

 二 新加坡历史上的华侨“先贤”

 三 叶亚来与吉隆坡的营建

 四 南洋华侨与橡胶业

 五 中国移民和南圻开发

 六 大企业家

 七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李光前

第二章 反侵略,反压迫,与侨居国患难与共

 一 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血腥大屠杀

 二 印尼的“红溪惨案”

 三 泰国的郑王大帝

第三章 赤诚之心献祖国

 一 杰出的归国华侨知识分子

 二 投资祖国实业兴邦

 三 “华侨是革命之母”

第四章 晚清时期中国驻新加坡的领事

 一 晚清的“护侨”政策

 二 左秉隆和黄遵宪

第五章 侨社三宝

 一 侨团林立

 二 侨校遍布

 三 侨报侨刊

第六章 印尼的土生华侨

 一 “伯拉奈干”

 二 华侨马来语和文学

 三 新报派

第七章 南洋华侨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一 “南侨总会”

 二 回国参战

 三 “三年零八个月”

 四 九名中国外交官牺牲

尾篇 历史新页,落地生根

试读章节

一 古代华侨移居南洋

中国人是在7世纪即唐朝时开始移居南洋的。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鼎盛的朝代,对外贸易、航海事业都很发达。这时期就有些中国人旅居海外,从事商贸和宗教活动。唐朝的高僧义净,671年从广州出发去印度研究佛经,归途中,两度在苏门答腊岛南部的室利佛逝(Sriwijaya)居住,前后共十二三年。有学者认为,他可算是最早的印度尼西亚华侨之一。10世纪时,阿拉伯人马素提在《黄金牧地》一书中,记述了943年他经过苏门答腊时,看见许多中国人在该岛上从事种植业。南部的巨港(Palembang)中国人最多,他们是在黄巢起义(9世纪末)失败后避居在这里的。这说明,唐朝末年已有一批华侨因政治原因而在南洋定居。此时,华侨的人数虽然不多,但由于唐朝强大,经济文化影响遍于四邻各国,国际威望很高,因此华侨总豪迈地自称为“唐人”,称祖国为“唐山”,把自己的海外聚居地称为“唐人街”。

华人大批出国,并且在某些国家开始形成华侨社区是在宋朝。这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10世纪,宋朝建立,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宋朝的手工业、商业兴盛,海上交通比唐朝更为发达。发展和南洋各国的贸易往来,成为国家的财源之一。这些,为中国人去南洋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当时华侨下南洋,乘的是风帆,要依靠季候风向,有些人错过返航的季风,只好在当地住下来,待次年再北返。后来随着贸易的发展,为便于商品交易,渐渐有中国人居住下来,叫做“住蕃”,而且一住就是10年、20年,娶妻生子。显然,这些“住蕃”,就是早期的华侨。据中国史书记载,中国商人到南洋的爪哇、婆罗洲等地颇受礼遇,他们和当地人民的关系融洽友好。

元明两朝(1271—1644),我国的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都比唐宋时期发达,这样,移居南洋的中国人就更多了。14世纪时,印度洋的航运权几乎完全掌握在中国人手中。明朝初年,在1405年至1433年间出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郑和率领着当时举世无双的船队,访问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14个是在南洋。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和南洋诸国之间的了解和联系,维护了通往南洋航道的安全,为华侨的出国和他们在南洋的经济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华侨在元明时期已广泛分布到南洋各地。他们开发侨居地,并形成了华侨的“新村”。在爪哇麻喏巴歇(Majapahit)帝国的几处要地都有这样的“新村”,人数相当可观,多的达到1 000多户,大部分来自广东、福建南部沿海地区。其他如菲律宾、暹罗、马来亚均有类似的情况。据传说,郑和的船队曾在爪哇中部的北海岸登陆,他的副手王景弘因病重留居一个岩洞中。王景弘及其部下在这里休养、垦殖,使这个地区逐渐繁荣起来,成了一座纪念郑和(“三宝太监”)的城市,叫三宝垄(Sematang)。这传说是否符合历史真实,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爪哇中部的名城三宝垄,最早是中国人开发的。这一时期,有许多华侨与南洋各国的当地居民杂居、通婚,并开始同他们融合起来。

从16世纪中叶的明朝中期到19世纪鸦片战争前的300年间,南洋华侨人数急剧增加,活动的区域更为扩大。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剥削和压迫日益加重,闽粤两省的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纷纷冒险出洋,寻求活路,久居南洋而不再返回“唐山”的人也多起来了。明清两朝交替之际,政治动乱,也使不少人避居南洋。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3: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