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第1章 森林植物群落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1.1 森林植物群落特征
1.1.1 植被分类方法及依据
1.1.2 植被数量分类和排序
1.1.3 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1.2 森林植物群落土壤保持功能
1.2.1 土壤抗侵蚀性能
1.2.2 土壤抗剪切性能
1.2.3 植物根系固土作用
1.3 森林植物群落水文生态功能
1.3.1 森林植被的降水截留功能
1.3.2 枯落物层保土保水功能
1.3.3 土壤层持水与水分渗透功能
1.3.4 森林植物群落对径流泥沙的影响
1.4 土壤保持与水文生态功能评价
1.4.1 评价指标
1.4.2 评价方法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长江三峡库区自然概况
2.2 四面山自然概况
2.2.1 地质地貌
2.2.2 气象水文
2.2.3 土壤植被
第3章 森林植物群落类型及分布
3.1 植物调查
3.1.1 调查方法
3.1.2 数据处理
3.2 植物区系分析
3.2.1 植物区系成分
3.2.2 植物生活型
3.2.3 植物科属种组成
3.2.4 植物分布区类型
3.2.5 区系组成与植被特征
3.3 森林植物群落类型
3.3.1 群落类型划分方法
3.3.2 森林植物群落类型
3.4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组成及其结构特征
3.4.1 温性针叶林
3.4.2 暖性针叶林
3.4.3 落叶阔叶林
3.4.4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3.4.5 常绿阔叶林
3.4.6 暖性竹林
3.5 森林植物群落空间分布
3.5.1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3.5.2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分布与坡向
3.5.3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分布与坡度
第4章 森林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及其物种多样性
4.1 森林植物群落数量分类
4.1.1 数量分类方法
4.1.2 数据分析
4.1.3 森林植物群落类型
4.2 森林植物群落生态梯度
4.2.1 排序方法
4.2.2 数据分析
4.2.3 生态梯度
4.3 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4.3.1 多样性指数的选择
4.3.2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4.3.3 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关系
4.3.4 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第5章 杉木群落种间关系及其分布格局
5.1 样地设置及调查
5.2 植物种组成及其基本特征
5.2.1 种类组成
5.2.2 群落的外貌特征
5.3 杉木林主要树种的种群结构
5.3.1 群落的垂直结构
5.3.2 不同树种的径级结构
5.4 杉木林主要种群种间联结
5.4.1 取样及测度方法
5.4.2 种群间的联结性
5.4.3 种间关联度
5.5 杉木林主要树种的生态位
5.5.1 生态位的测度
5.5.2 生态位宽度
5.5.3 生态位相似性比例
5.5.4 生态位重叠
5.5.5 杉木林优势种生态位
5.6 杉木林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5.6.1 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5.6.2 种群空间关系分析
5.6.3 单种分布格局
5.6.4 种间分布格局
第6章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的土壤物理特征
6.1 土壤密度特性
6.1.1 土壤密度测定方法
6.1.2 土壤密度影响因素
6.1.3 土壤密度分析
6.2 土壤孔隙度特征
6.2.1 土壤孔隙度测定方法
6.2.2 土壤孔隙度影响因素
6.2.3 土壤孔隙度分析
6.3 土壤机械组成分析及土壤质地
6.3.1 土壤机械组成测定
6.3.2 土壤粒级分类方法
6.3.3 土壤颗粒特性
6.3.4 土壤质地分类方法
6.3.5 土壤质地划分
6.4 土壤团聚体特征
6.4.1 土壤团聚体测定方法
6.4.2 团聚体分形特征
6.4.3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6.5 土壤微团聚体特征
6.5.1 土壤微团聚体测定方法
6.5.2 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
6.5.3 微团聚体与土壤抗蚀性关系
第7章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土壤养分特征
7.1 土壤养分特征研究方法
7.1.1 样地的选择及布设
7.1.2 土样采集与测定
7.1.3 土壤有机碳密度计算
7.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7.2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土壤养分状况
7.2.1 土壤养分描述性统计分析
7.2.2 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
7.2.3 土壤养分在剖面上的垂直分布
7.2.4 植被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7.3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库
7.3.1 土壤有机碳
7.3.2 土壤全N和碱解N
7.3.3 土壤全P和有效P
7.4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分析与评价
7.4.1 相关性分析
7.4.2 主成分分析
7.4.3 土壤养分评价结果
第8章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土壤抗剪性质
8.1 土壤样品采集及抗剪性能测定
8.1.1 土壤样品采集
8.1.2 两种土壤抗剪强度测定方法
8.2 原状土抗剪强度(直接剪切)
8.2.1 原状土测定方法
8.2.2 直剪试验抗剪强度实测结果
8.2.3 抗剪强度与垂直应力的关系
8.2.4 土壤抗剪强度垂直变化规律
8.2.5 土壤抗剪强度水平变化规律
8.2.6 土壤抗剪强度影响因子
8.3 重塑土抗剪强度(三轴剪切)
8.3.1 重塑土测定方法
8.3.2 土壤物理性质与抗剪指标相关分析
第9章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土壤抗侵蚀性能
9.1 土壤抗侵蚀性能
9.1.1 土壤样品采集与抗侵蚀性能指标测定
9.1.2 土壤抗蚀性能分析
9.1.3 土壤抗冲性能分析
9.2 土壤抗侵蚀性能影响因素
9.2.1 土壤抗蚀性能影响因素
9.2.2 土壤抗冲性能影响因素
9.3 土壤抗侵蚀性能评价
9.3.1 土壤抗蚀性能与抗冲性能的关系
9.3.2 土壤抗侵蚀性能比较
第10章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土壤水分特征
10.1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10.1.1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
10.1.2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
10.2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影响因素
10.2.1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土壤理化性质
10.2.2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森林植物群落
10.3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拟
10.3.1 常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
10.3.2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模拟
10.3.3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评价
10.4 土壤持水与供水性能
10.4.1 土壤持水性能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10.4.2 土壤持水性能与土壤理化性质
10.4.3 土壤供水性能
第11章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水文功能
11.1 森林植物的降水截留能力
11.1.1 森林植物冠层最大容水量
11.1.2 森林植物的林冠截留率
11.1.3 灌木及草本层截留能力
11.2 森林枯落物水文特征
11.2.1 枯落物储量及其分解特性
11.2.2 枯落物持水特征
11.2.3 枯落物吸水速率
11.2.4 枯落物与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关系
11.3 森林土壤的水文功能
11.3.1 森林土壤储水能力
11.3.2 森林土壤饱和导水率
11.3.3 森林土壤水分入渗过程
11.3.4 森林土壤水文功能评价
第12章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土壤保持与水文生态功能评价
12.1 土壤保持与水文生态功能评价指标选取
12.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2.1.2 指标体系框架
12.2 土壤保持与水文生态功能评价方法
12.2.1 指标标准化方法
12.2.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12.3 土壤保持与水文生态功能评价结果
12.3.1 指标标准化及权重确定
12.3.2 土壤保持与水文生态功能评价与分析
参考文献
附表1 四面山植物种明细表(以植物种名的拼音字母为序)
附表2 四面山植物种明细表(以植物科、属名的拼音字母为序)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