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后一站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杰伊·帕里尼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小说讲的是晚年托尔斯泰的精神饱受来自妻子索菲亚和他的大弟子弗拉基米尔·切科夫的折磨。对自己艺术理想的追求、对简单纯朴生活的信仰,以及他自身的享乐主义人生态度时时刻刻让托尔斯泰陷于无所适从的境地。生命中如果拥有爱,那么爱中的人则要承受痛苦;如果没有爱,那么不爱之人将要经受生命的枯寂和矛盾,所以这个真实的故事显得复杂、矛盾和有趣。

内容推荐

《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使得列夫·托尔斯泰一举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但名望是要付出代价的,阴谋、争吵、窥视充斥着托尔斯泰的晚年生活,他身边的人因为托尔斯泰作品的遗产权展开了利益之争。而托尔斯泰本身也面临着很大的矛盾,他厌恶贵族特权,主张解放农民,自己却依然住豪华庄园、仆役环伺。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渴望寻找平静生活的托尔斯泰戏剧性地离家出走,终于在亚斯塔波沃火车站停步,并相信自己将在这里孤独地离世。然而就在他去世的那一刻,小屋门外聚集了数百名记者。

目录

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

布尔加科夫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

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

玛科维茨基医生

布尔加科夫

杰伊·帕里尼

萨莎

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

玛科维茨基医生

布尔加科夫

萨莎

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

布尔加科夫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

玛科维茨基医生

契尔特科夫

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

萨莎

杰伊·帕里尼

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

布尔加科夫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

契尔特科夫

布尔加科夫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

萨莎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

布尔加科夫

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

布尔加科夫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

信件

萨莎

玛科维茨基医生

契尔特科夫

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

布尔加科夫

杰伊·帕里尼

后记

试读章节

又一年过去了,将我们带到了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尽头。我在日记中写下这个奇怪的数字:1910。这怎么可能?

廖瓦奇卡已经睡着了,在天亮前他是不会醒来的。刚才,他巨大的鼾声把我从楼下门厅吸引到了他的卧室。他的呼噜声在屋里回荡,像一扇门在吱嘎作响。仆人们咯咯地笑着,“老家伙在锯木头呢”。他们就当着我的面说,对我一点都不尊敬,但我还是对他们报以微笑。

廖瓦奇卡的鼾声并不打扰我,因为我们现在分房而睡。以前睡在一个房间时,他的牙齿还没掉光,多少减轻了他的鼾声。

我在他窄小的床边坐下,把印有回形纹的灰色毯子给他盖好。他动了一下,挤出一个怪异的鬼脸,但没醒过来。没有什么能吵醒列夫·托尔斯泰。不论做什么,睡觉、工作、跳舞、骑马或吃饭,他都百分之百地投入。报纸上总是有关于他的文章,就连巴黎的早报都极其钟爱有关他和我们的小道消息。至于是真是假,他们从不在乎。“伯爵夫人,托尔斯泰伯爵早餐都喜欢吃什么?”他们问。夏季的图拉气候舒适宜人,是一个令人愉快的旅行目的地。门廊上总是排满了等待着采访的人,“他自己理发吗?他现在看什么书?你给他的受洗日买礼物了吗?”

我从不介意这些问题,给他们的答案足以让他们兴高采烈地踏上归程。廖瓦奇卡似乎毫不在乎,反正他从来也不会看那些故事。即使我把报纸搁在他的早餐旁边,他也没兴趣看一眼。“一点都没意思,”他说,“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愿意登这种垃圾。”

但是,他的确会瞟一眼上面的照片。这周围总是有一些摄影师出没,缠着他要拍肖像照。契尔特科夫是最难缠的一个。他以为自己拿着相机就成了艺术家,可他拿什么都一样的傻。

廖瓦奇卡还在沉睡,鼾声不断。我轻轻梳理着他的头发,花白的头发在浆过的枕头上乱作一团。白色的胡须并不像我父亲的那么粗硬,柔软得就像海浪的飞沫。我同熟睡中的他说话,叫他“我的小可爱”。晚年的他就像一个孩子,需要我全身心的溺爱与呵护,保护他免受那些疯子的骚扰。那些所谓的信徒们,受契尔特科夫那个魔鬼的领导和鼓动,每天都会突然出现在我家门前。他们奉他为耶稣。廖瓦奇卡真以为他自己就是耶稣。

我亲吻着睡梦中的他,呼吸着他婴儿般的气息,香甜如牛奶。我想起了多年前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那年我只有二十二岁,廖瓦奇卡的胡子还是乌黑的。他的双手还很柔软,尽管他已经花了不少时间跟农民们一起在田里劳作,特别是在丰收的时节。其实,他那么做只是为了好玩,为了锻炼身体,不像后来纯粹是为了名誉。他从心底里喜欢把自己想象成他所崇拜的尊贵的农民中的一员。

当时他正在写《战争与和平》,每天都会给我几页让我誊抄。没有比那更快乐的日子了,让我的手染黑那些稿纸,让黑色的印度墨水唤起我们从未见过或梦想过的那么纯洁和圣洁的美景。廖瓦奇卡也从来没有那么开心过。在工作中他永远是最快乐的,徜徉在他伟大而甜美的梦想之中。

P1-2

后记

《最后一站》虽然具有一些文学学术研究的特征和影响,但它是一本虚构的作品。大约五年前,我在尼泊尔的一家二手书店里偶然发现了瓦伦丁·布尔加科夫写的《与列夫·托尔斯泰生命最后一年在他身边》的日记。不久以后,我发现托尔斯泰的核心集团在1910年扩大了不少,而且里面的很多其他成员也著有类似的日记。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了弗拉基米尔·契尔特科夫、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托尔斯泰、伊利亚和列夫、谢尔盖、塔尼娅、亚历山德拉·托尔斯泰(萨莎)、杜尚·玛科维茨基等人的回忆录和日记。连续不断的阅读如同透过万花筒看一幅持续不变的画面。我很快就爱上了出现在眼前的那种不断变化的、均匀对称的生命形式。

写小说就像是在大海上航行,向着陌生的水域前进,但是我尽可能地贴近海岸线,沿着托尔斯泰生命中最后一年所发生的真实事件行驶。在本书中,托尔斯泰的讲话大都是引用他的原话,偶尔也有我根据间接记录的对话内容创作出的语句。而对于其他人,我都是尽情地发挥,想象他们可能或者应该说些什么。

书评(媒体评论)

格式新颖,节奏优雅,引人入胜。

——《星期日时报》

一部精妙的杰作。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是小说中少有的一部能够同时展现一丝不苟的历史研究和原汁原味的语言与观点的作品……不同凡响。

——《纽约时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