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力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修养传统。本书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主要分上中下三篇,介绍了朱熹“力行”德育思想的历史渊源、当代价值,以及朱熹的生平及其“力行”德育思想。
上篇 朱熹“力行”德育思想的历史渊源
第一章 孔子重“行”的德育思想6
第一节 孔子的德育思想6
第二节 关于“言”9
第三节 关于“行”13
第四节 敏于事而慎于言16
第五节 言行一致,重在实践18
第二章 墨子的道德实践精神22
第一节 墨子生活的时代及修身德育思想22
第二节 以“行”为本的道德实践精神27
第三章 老庄的德育思想31
第一节 老庄的“不言之教”31
第二节 知易行难与知行合一36
第三节 以养生促育德40
中篇 朱熹的生平及其“力行”德育思想
第四章 朱熹的生平47
第一节 初登仕途,受学李侗47
第二节 设“社仓”、主“经界”,集理学之大成53
第三节 诏免侍讲,“理学”遭禁65
第五章 朱熹“力行”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70
第一节 朱熹论德育的地位70
第二节 知与行74
第三节 知先行后,相依不离81
第四节 知轻行重,检验真知84
第五节 知行相须,互发互进87
第六节 格物致知与知行矛盾89
第七节 “力行”之作用:105
下篇 朱熹“力行”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六章 朱熹“力行”德育思想与家庭教育111
第一节 朱熹“力行”德育思想是家庭教育的根本111
第二节 身教重于言教,榜样胜过言语112
第三节 父母育儿在“力行”,儿女行孝必注定115
第四节 父母“力行”重细节,勿以恶小而为之117
第五节 言传身教重“力行”,父清子廉留美名122
第七章 “力行”是检验官德的唯一标准127
第一节 何谓官德127
第二节 见利忘义一败涂地,身体力行以德善政129
第三节 信是接物之要,行乃立身之本134
第四节 不为富贵而动,时以清廉为行138
第五节 安贫乐道须“力行”,慎诱之德在奉公142
第六节 为官一任重“践行”,得失看淡心智明144
第八章 为人师表。以“行”为重:147
第一节 何谓人师147
第二节 身体力行是为人师表的基本条件150
第三节 “力行”是一种力量153
第四节 “力行”是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155
第五节 “力行”具有实践的品格158
第九章 “力行”与养生162
第一节 修身是养生的关键162
第二节 养生必先修德171
主要参考文献184
后记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