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建国的那些人与事》由何虎生主编,主要介绍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彻底埋葬蒋家王朝,筹备和建立新中国,建立全新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外交制度,举行开国大典等一系列改天换地、功彪青史的伟大事件中的人和事,以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开启新纪元的辉煌历史。
《旭日东升(建国的那些人与事)》由何虎生主编,截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筹建至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这一历史时段,《旭日东升(建国的那些人与事)》重点记述了各民主党派应中共之邀齐聚北京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是,制订《共同纲领》,确定国都、国名、国旗、国歌,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的历史过程。通过撷取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中鲜为人知的小细节、小故事,还原了建国时激动人心的历史场景,让人们再度走近当年的那些人与事。
报告强调,从现在起,开始了由乡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被迫由城市转入乡村,在乡村集中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经过共产党20多年的艰苦奋斗,敌我力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解放军不仅占领了广大乡村,解放了一系列中小城市,而且已经并且继续夺取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城市,解放全中国。因此,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人城市。全党同志必须及时地适应这一新的变化,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和建设城市的工作。
毛泽东指出:在城市工作中,党的中心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其他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该报告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党的任务是迅速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估计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国内外阶级斗争的新形势,及时地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他严肃地指出,在胜利面前,要防止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受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要防止资产阶级的捧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无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敌人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七届二中全会为中国革命的工作重点转移,为全国的大解放,而且为新中国的建设准备了思想、理论基础,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经毛泽东亲手绘制的一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如日出东方,呼之欲出了。
P4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在苦难而辉煌的历程中,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三件大事,一是建党,二是建军,三是建国。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7年,随着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的叛变,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从1927年夏到1928年夏,党领导了多次起义,开始了创建红军和根据地的新时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正是沿着这条道路而取得胜利的。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历史进入新的纪元。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历程,我们编写了《东方曙光——建党的那些人与事》、《星火燎原——建军的那些人与事》、《旭日东升——建国的那些人与事》一组书稿,以全面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党、建军和建国的伟大功绩。
《旭日东升——建国的那些人与事》主要介绍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彻底埋葬蒋家王朝,筹备和建立新中国,建立全新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外交制度,举行开国大典等一系列改天换地、功彪青史的伟大事件中的人和事,以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开启新纪元的辉煌历史。
本书由何虎生主编,参加本书写作、校对和其他工作的还有朱晓艳、武蓬勃、张宗兰、李晓雨等人。
编者
2011年11月